01 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與在國內市場相比有哪些問題(我國跨國企業存在的問題)

时间:2024-05-20 21:25:46 编辑: 来源:

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對于因素研究的意義

一間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并不簡單,它必須考慮各種因素,從外部因素來考慮,影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有

1、市場因素

把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投入到國外,就要考慮國外的市場是否接納本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國外同行的競爭情況

2、環境因素

包括了政治、經濟、地理環境,國外的政府對企業的各種有關法規和政策

3、生產因素

在國外辦企業,必然會涉及到生產成本這一問題,國外市場的生產成本的高低決定了企業的投資方式

4、本國的外部因素

企業所在國的國家政策對企業是否發展國際市場有很大的影響,而且要考慮本國同行企業的競爭力和規模,決定企業是否具備走進國際市場的能力

(2)影響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方式的因素買粉絲://買粉絲2

zzu

e

買粉絲/classware/zlgl/d6z/lz5

htm

海外市場對中國企業的發展有哪些機會和挑戰

首先,會有一些東盟國家的強大企業會進入廣西市場,中國市場。廣西企業面臨國內市場艱巨的挑戰,但是廣西企業可以進一步擴大與東盟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擴大國外市場,提高知名度。這同時也會促進,提高了廣西企業的科技創新的效率,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嘛!~

首先,當一個經濟區的形成會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大型的投資項目集中建設,會帶動周圍相關的產業共同發展,有利于促進整個區域產業鏈條發展。其次,政府部門會給更好的政策支持經濟區發展。對企業來說進駐一個地區,首先要解決的是土地問題,而有了經濟區后,政府對整個區域內進行整體規劃,劃分經濟園區或者臨海工業區,為企業的進入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政府的規劃引導也能給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管理區生活區分開,保證生活環境和質量。再者,經濟區里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通路、通電、通水,解除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招商引資時也更容易吸引投資者進入。如珠三角經濟剛發展時,政府極大程度地給予政策支持,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從而快速發展起來。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企業選擇進入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尤其是市場面對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其產品可以享受到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互惠關稅。如水果加工業,現在中國與東盟6國實行水果零關稅,為企業進入東盟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經濟區建設吸引了大批大型企業進駐,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配套產業,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尤其是工業、物流業、服務業帶來發展機遇。

與大湄公河陸路區域經濟合作相呼應的中國—東盟圍繞北部灣及南中國海進行的海上區域經濟合作,而“一軸兩翼”新格局是指在以上述兩大陸路和海路合作為“兩翼”,以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為“一軸”組成的中國-東盟一個新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板塊。

廣西要主動融入和推動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加快北部灣(廣西)經濟區開放開發,努力把廣西沿海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新的一極,把廣西打造成為中國與東盟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首先,會有一些東盟國家的強大企業會進入廣西市場,中國市場。廣西企業面臨國內市場艱巨的挑戰,但是廣西企業可以進一步擴大與東盟企業的合作與交流。擴大國外市場,提高知名度。這同時也會促進,提高了廣西企業的科技創新的效率,畢竟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嘛!~

首先,當一個經濟區的形成會促進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大型的投資項目集中建設,會帶動周圍相關的產業共同發展,有利于促進整個區域產業鏈條發展。其次,政府部門會給更好的政策支持經濟區發展。對企業來說進駐一個地區,首先要解決的是土地問題,而有了經濟區后,政府對整個區域內進行整體規劃,劃分經濟園區或者臨海工業區,為企業的進入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政府的規劃引導也能給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管理區生活區分開,保證生活環境和質量。再者,經濟區里的基礎設施建設相對完善,通路、通電、通水,解除投資者的后顧之憂,招商引資時也更容易吸引投資者進入。如珠三角經濟剛發展時,政府極大程度地給予政策支持,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從而快速發展起來。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企業選擇進入北部灣(廣西)經濟區,尤其是市場面對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其產品可以享受到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互惠關稅。如水果加工業,現在中國與東盟6國實行水果零關稅,為企業進入東盟市場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經濟區建設吸引了大批大型企業進駐,隨之而來的是相關的配套產業,對企業來說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尤其是工業、物流業、服務業帶來發展機遇。

與大湄公河陸路區域經濟合作相呼應的中國—東盟圍繞北部灣及南中國海進行的海上區域經濟合作,而“一軸兩翼”新格局是指在以上述兩大陸路和海路合作為“兩翼”,以南寧至新加坡經濟走廊為“一軸”組成的中國-東盟一個新的次區域經濟合作板塊。

我國跨國企業存在的問題

摘要: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滾滾而來,我國企業的跨國經營已取得一定進展,但還存在目的不明確,政策引導、協調不力,企業研發水平低,缺乏技術優勢等問題。因此,我國企業開展跨國經營應調整對策,要有明確的跨國經營目標,避免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揚長避短,循序漸進,打造核心產品,同時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人類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滾滾而來,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融入到世界經濟體系之中。如果說20世紀80、90年代我們通過“請進來”,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初次騰飛,從而拉近了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距離,那么,現在則應該在此基礎上通過“走出去”來實現全球資源共享的目的,以分享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因為跨國經營會給我國企業帶來國內經營無法給予的好處。

跨國經營乃國內經營的延伸,屬企業經營范疇,是指市場經營主體為拓展生存及發展空間而跨出其母國地域界線,在海外從事經營業務的一種市場行為方式,是企業國際化的高級形式。換言之,跨國經營是指企業以國際市場為舞臺,從全球戰略出發,自覺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經濟活動,在海外設立諸如分公司、子公司等各類分支機構,廣泛利用國際資源從事境外投資、生產及銷售等一系列企業經營活動,其目的是通過對全球資源的合理配置來獲取跨國經營效益,即在全球范圍內尋求盡可能大的市場占有率與高額利潤,以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

一、我國企業跨國經營的現狀

截止到2002年6月底,我國境外投資設立的非金融類經營機構為6758家,協議投資總額132億美元,中方投資額近100億美元;累計簽訂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105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52億美元;累計簽訂對外勞務合作合同額28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20億美元,外派勞務累計超過260萬人次。油氣、礦產、林業、漁業等境外資源合作項目運作良好,經濟效益逐步顯現。我國企業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開展農業合作等方面也已起步并取得一定進展。

這些由國有、集體或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建立的獨資、控股或參股企業,盡管其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但目前的總體情況并不盡如人意。調查顯示,目前海外的中資企業1/3發展較好,并獲得盈利;1/3處于維持階段;另外1/3則陷入虧損或處于停業狀態。這種狀況固然與我國企業走向海外時間不長,缺乏應對國際市場競爭經驗等外部因素有關,還與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夠,企業自身策略運用不當有關,應該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加以解決。

二、我國企業跨國經營存在的問題

1.“走出去”的目的不明確

“走出去”戰略,是政府倡導、鼓勵的一種企業行為,但是“走出去”的主體是企業,企業自身的情況才是決定“該不該走”、“該怎樣走”等問題的關鍵。在我國“走出去”的6000多家企業中,不乏有影響的企業,但是“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于眾多企業而言,當“走出去”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既是一種無法回避的外在壓力,也使部分企業在對自身競爭優勢缺乏必要了解的前提下,認為“走出去”一定海闊天空,風光無限,因而許多企業在“走出去”時缺乏明確具體的發展目標和規劃,缺乏長期的戰略思考和科學的管理體系,在投資項目、環境分析、地點選擇、合作伙伴選擇、經營策略的制定與執行等方面,往往缺乏論證,經營方式單一,不能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揚長避短。在對海外環境缺乏考察的前提下,盲目投資,缺乏適應當地市場需求的實際人才,經營管理不能完全市場化,仍然處于半政府狀態,這些企業要取得成功必然很難。正如有關專家指出的,“走出去”不能單憑熱情,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立足的法寶還是核心競爭力。外經貿部前副部長張祥曾經指出,“走出去”的企業要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才會在國際競爭中有立足之地。鑒于我國企業目前的實力,許多專家建議,企業在“走出去”時還應三思而行,僅憑一腔熱血是支撐不了多久的,企業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該不該走出去”。

2.政策引導、協調不力

到目前為止,我國尚無海外投資的整體戰略和行業規劃,也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和行業導向等。由于對境外投資缺乏統一的引導和協調,各部門、各地區以及企業之間各自為政,對外投資隨意性大,造成海外重復投資,惡性競爭,影響我國境外投資的整體效益。

中國摩托車在越南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在1999年中國摩托車進入越南市場之前,越南人基本上是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到目前為止,自行車基本上全變為摩托車了,據2000年年底的統計,越南人每 7人擁有一輛摩托車,而在首都河內,每3人就擁有一輛。越南的中國摩托車企業也由 1999年10月的4家增加到2001年的70多家,在1999年時,日本本田有著80%的市場占有率,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國企業就取代日本搶占了越南市場的80%,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摩托車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是成功的,相反,現在的局面演變成國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熱賣在2000年中旬以后戲劇化地轉為傾銷。價格從開始進入時的800美元以上一路下調:一輛100CC摩托車從2000年初的600美元下跌到年底的270美元。在短短半年中,中國摩托車在越南的數量猛增,其中 4月份和10月份的價格各有一次較大調整,每次約下降70美元,到2000年年底,270美元已接近成本價,高利潤期維持了不到一年的時間。現在,盡管占領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利潤率卻越來越低,對于價格戰的惡果,已無力回天,正是中國摩托車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了今天的窘局。同樣是在越南市場,日本企業卻可以坐在談判桌前,商量一致對外的價格策略,因而一直到現在為止,日本摩托車在越南市場上的利潤一直維持在穩定的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我國“走出去”的企業步驟上的無序性,再加上政府缺乏整體規劃,造成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我國許多企業在跨國經營中一般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一擁而至——短暫紅火——價格戰——陷入困境。

價格戰是我國企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不論是同國外企業還是同國內企業,似乎價格是唯一可以取勝的手段。現在許多國家對我國企業反傾銷調查的增多也說明了我國企業競爭手段的單一,本來跨國經營的一個很好的作用就是規避反傾銷,結果由于我國企業自己經營策略不當,只要有一個企業去開辟某個市場,其他企業總是一下子蜂擁而上,把國內的惡性競爭延續到了國外,不僅損害了我國企業的形象,而且再一次喪失了市場,如果常此下去,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將很難立足。

3.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不強

我國摩托車企業痛失越南市場的原因除了國內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出臺了一個《92號文件》。越南政府在我國企業惡性競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