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國出口貿易數據2023年1月(初步核算2020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时间:2024-05-17 13:05:34 编辑: 来源:

我很好奇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有多少?

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

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總額將超過11萬億美元,比2018年超出將近1萬億美元。根據美國財政部5月24日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3月31日,中國持有的總美國國債達99434億美元,比2019年上升了61%。另一方面,根據財政部的數據,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增加。到2023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金額將達到111424億美元,比2018年增加了將近1萬億美元。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原因: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主要原因是中國希望能夠利用美國國債來保護在國際市場的資本流動中所受到的影響。一方面,美國國債是最受投資者信賴的國家債券,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可以在長期內保持投資的穩定性。此外,中國以購買美國國債的方式來避免匯率行權的影響,以及外匯儲備不斷流失的問題。因而,中國在投資美國國債上非常謹慎,以保障其資本安全。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多少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于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并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借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涌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并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并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于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于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于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后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于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于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并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于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中國持有美債達到107萬億美元,大概占總規模的423%。

①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相關產品由對應平臺或公司發行與管理,我行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等責任;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您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后,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應答時間:2020-07-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

【汽車人】1-2月中國整車出口增長,俄羅斯居首

中國整車出口,依靠新能源打開了局面。

文 /《汽車人》孟華

3月中旬,2月中國整車出口的整體數據已經出來;接近3月底,分區域的數據開始出爐。

數據來源有三個:中汽協、乘聯會和中國海關總署。國內市場數據只是小有差異,前述三個來源的數據背離比較大。《汽車人》優先采用海關總署數據,其次是中汽協數據。

這樣做也有弊端。即便不考慮海運在途因素,海關總署的數據只能反映批售,無法反映當地零售狀況。而各個目標國零售情況不但滯后,且統計口徑太過多元,數據可信度較差。如無特殊申明,以下均采用出口批售口徑。

中國汽車出口地位看漲

至少從一二月份看,中國物貿整體數據雖然徘徊不前,但比國外媒體此前預測的“大滑坡”,有天壤之別。

今年1-2月,中國出口額3.5萬億元,同比增長0.9%;進口額2.68萬億元,同比下降2.9%;順差8100億元,同比增長16%。海關總署用了“平穩開局”的表述。

不過,前幾大貿易伙伴當中,只有東盟在漲,第二到第四大伙伴,歐美日都在降,與這些地方出現了金融動蕩、CPI上漲和需求被削弱有關。

出口亮點在機電,機電亮點在汽車。1-2月汽車出口額968億元,同比增長79%,是工業品之下機電大類當中增長最快的。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1-2月汽車出口63萬輛,其中乘用車52.2萬輛,同比增長57.7%;新能源車出口17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占據95%),同比增長62.8%。顯然,金額增速比數量增速快,反映了單價在提升。

如果將統計數據拉到兩年的尺度,2021年全年平均出口均價1.6萬美元,到今年就漲到2.1萬美元,似乎說明“中國制造”的品牌認可度更高了,其實也是新能源車占比躍升帶來的結果。

同是在2021年,連續5年的百萬級平臺期終于開始突破,出口達到200萬輛。此后一年一個新臺階,去年達到34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112萬輛。今年很多人都看到400萬輛以上。這些數據也和均價一樣,指向同一個結論,即中國整車出口,依靠新能源打開了局面。

新能源帶動的汽車產業升級,產業能力終于開始向全球范圍溢出。

去年第四季度,出口動能已經衰弱,背景是美國連續加息導致的需求趨緩。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兩會期間說:“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在上升,疊加保護主義、地緣政治的影響,都給中國外貿企業帶來負面沖擊。今年要穩規模、優結構,先把規模基本盤保住。”

汽車產業作為高價值出口大類,有助于穩定住今年的出口局面。在出口這盤棋里面,汽車從未如此重要過,它的大體量優勢和高速增長,加重了在出口大盤當中的分量。

而汽車走出獨立行情,保持了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的增長慣性。由于去年三四月份的低基數(上海疫情),今年3月增長率大概率超過80%,4月份更將翻番。但再往后,可能會有“季節性”調整,直到迎來夏季(7月、8月)的小高峰。

俄羅斯向中企打開大門

不過,出口目的地榜單的輪換速度很快,讓汽車出口又帶有“小體量”特征。這明明和現實不符。

《汽車人》先給結論:快速變化的政治氣候、兩難的金融政策,以及美國推動近岸制造的產業政策,讓中國出口目的地輪換速度加快。但是不是一直就這么“輪”下去,需要具體分析一下。

2022年,前10大出口目的國依次為墨西哥、沙特、智利、比利時、澳大利亞、英國、菲律賓、俄羅斯、馬來西亞、阿聯酋。

而2023年1-2月,前10大出口目的國依次為俄羅斯、墨西哥、比利時、沙特、澳大利亞、英國、泰國、西班牙、阿聯酋、菲律賓,且前9名都在2萬輛以上。

其中,俄羅斯一躍成為第一大出口目的國,銷量達到7.93萬輛,同比增速171%,是唯一跨過6萬輛的目的國。

在其它國家退出俄羅斯市場之際,中企迅速占據俄40%乘用車市場。而且,牽引車、重卡等商用車對俄出口增速都在3位數。這是今年的特色,詳細一點的分析,見《汽車人》的《俄羅斯汽車市場這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俄羅斯就成為中系汽車最大出口目的國。但俄羅斯采取的做法是加稅和在本地化使絆子,中企在俄業務陷入低潮五六年(也有經濟危機的背景)。

白俄羅斯(145%)、哈薩克斯坦(290%)雖然出口沒有達到1萬輛,但可以將其視為俄羅斯市場的延伸,因此水漲船高是應有之義。

哈薩克斯坦本來受到土耳其的影響比較大,俄對其影響式微。但因去年首都阿斯塔納的騷亂事件,由俄牽頭集安組織迅速平亂,哈薩克斯坦現在處于微妙的搖擺狀態。這一特征看來也延續到汽車市場上,被中企拿了一輪順風牌。

增長的兩翼:中東和東盟

當然,同比相對增速最高的荷蘭(1364%)和西班牙(1267%),都是4位數的增幅。即便是在去年的小基數基礎上,這樣的增長也令人瞠目。

兩個月銷量在1萬輛以上,且增速比較大的還有墨西哥(82%)、澳大利亞(77%)、英國(40%)、阿聯酋(108%)、泰國(81%)、南非(136%)。

降幅比較大的有智利(-60%)、馬來西亞(-21%)、越南(-23%)。前兩者是資源出口國,今年大宗商品開始走跌,讓經濟形勢不大看好。而越南出口在于充當二道販子(轉口貿易),和兩頭在外的來料加工,吃點中國的殘羹剩飯。在歐美需求看跌的時候,越南先趴下,其進口也就隨之走軟。

從中可以看出,中東和東盟國家,整體上增長比較多。后者是由于政治上互相靠攏,中國經濟力量伴隨伸展,而東盟則由于RCEP的簽署帶來的紅利。

這些利好都不是短期因素,因此可以預料,以后這些國家進口中國汽車,還要看漲。

而非洲(除南非外)和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