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上海海淮貿易工作怎么樣(浙江利歐公司待遇怎么樣!)

时间:2024-05-17 04:10:18 编辑: 来源:

308中冶京唐建設有限公司309中冶天工上海十三冶建設有限公司310中油吉林化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11重慶北奔汽車有限公司312重慶北方奔馬變速四公司313重慶工商大學314重慶潤通動力有限公司315舟山港務管理局316株洲九方裝備模具實業有限公司317珠海紫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318住華電子材料科技(無錫)有限公司319淄博柴油機總公司320淄博規劃信息中心買粉絲://買粉絲.tyddjx.買粉絲/

糧油機械的原理,分類以及前景怎么樣?

為了回顧我國糧油機械工業的發展歷史,最近我查閱了一些歷史資料,并從

謝健、張元培等權威人士那里了解了一些我國糧食加工機械的發展歷史。通過這些

活動,使我得出這樣一種認識:我國糧油加工業的發展給糧油機械工業提供了廣闊

的發展空間,而糧油機械工業的進步又促進了糧油加工業的大發展,可以毫不夸張

的說,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誰也離不開誰。回顧歷史還使我們認識到這樣一個事

實:我國的糧油機械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進口到出口的

過程,才造就了今天這樣一個繁榮、先進的局面。

一、我國糧油機械工業的興起

糧油機械工業是糧油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糧油機械工業包括米、面、油、飼

料加工設備的制造;糧油倉儲、運輸設備的制造;糧油食品深加工以及包裝、計量

、銷售設備;糧油檢測化驗儀器設備。

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的糧油工業大多以簡單而原始的作坊為主。除上海、天

津、北京、廣州、武漢、沈陽等幾個大城市外,絕大多數地區都是用土磨、土碾和

土榨加工糧油,設備陳舊,工藝落后,操作笨重,生產環境差,經濟技術指標低下

的狀況可想而知。有一定規模,像樣的加工企業屈指可數,而且這些企業的生產設

備大多是從國外進口,更為嚴重的是,全國沒有一家專門生產糧油機械設備的制造

廠,這與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和農業大國的地位極不相稱。隨著我們國民經濟的恢復

,尤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我國的糧油加工產量增加迅猛,而為數眾多的糧

油加工企業設備陳舊,年久失修,無力承擔這樣的任務,急需進行更新改造。為了

盡快改變這種狀況,當時的糧食部決定建立糧油機械廠,實行專業生產,并隨即于

1958夏天在青島市首次召開了糧油機械工作會議,制定了糧食部門發展糧油機械規

劃,這次會議拉開了全國興建糧油機械工業的序幕。當年十月,即在北京東郊面粉

廠機修車間的基礎上,建立了北京糧食機械廠;次年三月經國務院批準,又將無錫

市重工業部門所屬的機械制造廠和化工部門所屬的橡膠滾筒廠移交給糧食部,合并

成立了部屬的無錫糧食機械廠,同時批準上海市糧油機械制造廠劃歸糧食部直屬管

理;1964年又在鄭州鋼板油庫建設工程隊的基礎上,擴建為糧食部鄭州糧食機械廠

。至此,初步形成了糧食部門自己的糧油機械制造的骨干力量。

1965年,在全國各行各業開展備戰備荒的背景下,有計劃地對沿海大城市骨干

企業實施內遷計劃。糧食部門先后將北京糧機廠與生產榨油機械產品的天津市同義

和機械廠合并遷往山西省長治市,將上海糧機廠遷往湖北省安陸縣,將無錫糧機廠

的礱谷膠輥車間遷往湖南省常德市;與此同時將地處西部地區的四川綿陽糧機廠和

甘肅永登糧機廠收歸糧食部擴建為直屬企業。最終形成了無錫、安陸、長治、常德

、鄭州、綿陽、永登等七個糧食部直屬糧機廠。使米、面、油加工和倉儲運輸機械

設備達到了的配套成龍,批量生產的水平。

在糧食部建立直屬糧機制造企業的影響下,為適應各地糧油工業的發展,各省

、市、自治區相繼興建了一批由省市、自治區糧食廳(局)、直接管理的糧油機械

制造廠;一些條件較好、糧油工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縣級糧食部門也建設了一批糧

油機械廠;不少大中型糧油加工廠內設置機修車間,實行修造結合,致使我國在二

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就擁有了相當規模的糧油機械制造能力。

為支持和促進糧油機械工業的健康、協調發展,原糧食部糧油工業局通過計劃

安排,進行宏觀指導。將糧油機械的產品分為部管、省管和廠管三類,以國內糧食

部門為主要銷售對象,按照需要逐級平衡。其中七個直屬糧食機械的生產計劃納入

全國計劃,承擔著制造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不適于分散生產的產品,根據當年的基

本建設計劃和設備更新的需要,實行全國統一分配;省管產品,除了為本省糧油工

業發展生產提供產品外,部分產品也要納入全國分配;一些地、縣糧油機械廠制造

的產品和廠管糧油機械產品,大多屬于生產工藝中的附屬、簡易、少量的產品。主

要根據當地和本省需要生產,一般不作全國統一分配。但不論哪種產品的年度生產

計劃,都要納入全國計劃,按照“以需定產、擇優安排、定點生產、聯合成套”的

原則進行綜合平衡,并組織原材料物資供應。與此同時,在安排年度生產計劃時,

每年都要組織糧機產品的產需雙方簽訂供銷合同,以防止盲目生產,保證各地糧油

工業的發展需要。

經過二十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國的糧油機械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據統計資料

表明,到1985年,全國獨立核算的糧油機械制造廠達233家,糧油機械工業總產值

3.8139億元;固定資產總值3.4323億元;糧油機械產品產量合計為9.8萬噸,礱谷膠

輥27.59萬只。我國糧油機械工業的興起,為新建、擴建和改造糧油工業企業提供了

裝備,初步滿足了糧油工業發展的需要;與此同時,土磨、土碾和土榨式糧油加工

作坊被徹底淘汰,也結束了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糧油加工工業的機械化和生產

工藝的連續化。在全國范圍內,糧油工業面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若干年來給

人們印象中的糧食加工工人所謂“繩捆孛綁”“進去十八,出來八十”的尷尬局面

,以及在云貴高原流傳的“冷吊酒,熱榨油,女兒莫進打油樓”的諺語,都成了歷

史的笑談。全國成品糧油的加工從數量上到質量上都滿足了當時的市場供應,保證

了軍需民食,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到1985年,全國成品糧食產量達到5000多萬

噸,其中大米2265多萬噸、面粉2525多萬噸、雜糧225多萬噸以及植物油250多萬噸

。糧油工業總產值達243多億元,在中國食品工業中居首位。

糧油機械工業的發展,也創造了糧油工業出口援外的輝煌。以小型礱谷機,碾

米機和200型榨油機為代表的產品,每年出口達數千臺之多,合計創匯2600多萬美元

。其中“東方紅”牌糧機和“雙獅”牌礱谷膠輥成為東南亞市場上的暢銷產品。承

擔我國政府對第三世界經濟援助的糧油加工廠項目達30多個,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

政治、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援助緬甸和阿爾及利亞的碾米廠

、援助贊比亞的玉米面廠、援助幾內亞的花生油廠、援助羅馬尼亞的葵花油廠以及

援助馬里的碾米附屬稻殼發電廠項目等等,這一系列的成績,都體現了糧油機械工

業幾代員工辛勤勞動的成果,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二、我國現代糧油工業的發展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我國的糧油機械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的發展過程,為我國糧油及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

地看到,由于當時條件的限制,我國的糧油機械產品在制造質量、單機性能、成套

水平、大型和關鍵設備的研制以及機電一體化程度等方面還相對滯后,糧油工業各

項經濟技術指標與國外先進設備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能滿足當時在計劃供

應條件下成品糧油加工的需要。為適應我國糧油深加工、企業逐步向大型化方向發

展,糧油工業實現現代化,趕上國際先進水平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加快糧油機械工

業的發展步伐,實現糧油機械工業的現代化。為此,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

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了糧油設備的選型、定型、標準化;“七五”攻關和引進技

術消化吸收戰略;與此同時國外知名企業在中國合資、獨資建設糧油機械廠的出現

,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糧油機械工業的發展。

(一)糧油設備的選型、定型、標準化工作,推動了我國現代化糧油機械工業

的發展。

從1976年末開始,國家工作的重心逐漸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方向轉移。在糧油

工業行業,針對我國糧油機械設備型號雜亂、規格繁多、通用性差、成套性差、經

濟技術指標落后等狀況,由當時的主管部門商業部按照國家提出的對現有機械設備

要進行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以及對選定的設備進行重新設計,淘汰落后設備的

總體要求,決定對碾米、制粉和制油設備進行選型、定型、標準化工作。此項工作

,在原商業部的統一規劃下,由科技司、糧油工業局和商科院三個單位組成米、面

、油設備的選型、定型、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由科技司牽頭對上聯系,立項申請

經費;糧油工業局負責選定型和標準化的方案審定、組織設計、試制、試驗和鑒定

,協調工作進度等工作;商科院擬訂有關標準化的技術方案、參與設計、試驗等工

作。領導小組成立后,分別于1978年下半年至1979年上半年召開了選型、定型、標

準化工作會議,確定了碾米、制粉和制油設備的選定型方案,明確了工作分工,落

實了設計、制造和生產試驗計劃。確定了近百種300多臺設備作為標準化、系列化、

通用化的工作內容,其中油脂加工選定了清理、剝殼、分離、破碎、軋胚、蒸炒、

壓榨和浸出成套設備、精煉成套設備等共56種175臺。為全面考核單機的技術性能和

配套后的整體性能,選定型方案決定將新設備組成兩條生產線,即日處理80噸的菜

籽、棉籽預榨浸出生產線;和日處理50噸的精煉油生產線。分別安裝在湖北武穴油

廠和上海油脂二廠進行實際生產條件下的全面考核。整個選定型和標準化工作,從

1979年2月西安選定型工作會議開始至1987年7月在上海對油脂二廠精煉油生產線通

過技術鑒定為止,標志著碾米、制粉和制油設備的選定型、標準化工作的全部結束

,前后經歷了八個春秋,包括從一系列的規劃開始,到制訂方案、設計、審定、試

制、安裝調試和驗收鑒定等,在我國糧油機械制造業發展史上,堪稱是一項龐大的

里程碑式的系統工程。參加這項工作的有各地糧油工業主管部門的領導、糧油科研

院所、大專院校、有關糧油機械制造企業和糧油加工企業中的工程、設計人員成千

上萬。這項工作的勝利完成,為我國糧油工業和糧油機械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我

國糧油加工設備批量出口和成套對外援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后續開展的糧

油加工設備“七五”科技攻關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積累了經驗,培養了人才,鍛煉

的隊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