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廣州璨源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跨境電商實訓個人總結)

时间:2024-06-03 14:28:52 编辑: 来源:

p>

土家臘肉

湘西土家人對腌臘制品有一種特殊的嗜好。每年一到冬至,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臘肉。下水鮮吃,正肉、豬頭、豬腳全部用于做臘肉。土家臘肉的 做法,首先將鮮肉砍成五六斤一塊的長條,然后放在大缸里(決不能用水洗),撒上鹽,淋入一些酒,再放入一些八角、花椒、辣椒之類的香料,最后用大石塊壓在上面進行腌制。為了使肉入味均勻,隔一兩天就要把肉翻一遍。一個星期后,鹽味、香味都滲透到了肉里,這時再把肉取出來熏烤。

在湘西土家山區的農家堂屋中間,家家都有一個冬季不熄的大火塘。火塘里任何時候都架著一個個很大的樹蔸或樹樁在燃燒,火塘上面則有一個能夠升降的大鐵鉤,懸掛著鼎鍋或水壺,用于煮飯燒水。把腌好晾干的肉條掛在火塘上面高高的屋梁上,利用火塘上升的青煙自然地去熏制肉條。由于這樣的煙熏過程時間長,緩慢而充分,加之燃燒的樹蔸或樹樁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故這樣熏制出的臘肉味道才是真正好哩!

(注:張家界市場上出售的臘肉一般有兩種:一種為專門的熏烤店熏制的臘肉,另一種為農家自制的臘肉。以上兩種臘肉,前種包裝精美,后種無包裝,但味道特別香淳。)

和渣

將水浸泡過的黃豆用磨子磨碎,然后摻入切細的青菜葉,然后用溫火煮熟即可。此樣菜雖做法簡單,但營養價值極高且味鮮美,為當地人常用的一道菜。

三下鍋

土家的“三下鍋”,風味十分獨特。相傳明代嘉靖年間,朝廷征調湘鄂西土司兵上前線抗倭,恰好趕上年關,為不誤軍機,土司王下令提前一天過年,于是臘肉、豆腐、籮卜一鍋煮,叫吃“合菜”,以后演變成“三下鍋”。各位旅客,到了張家界,建議您到小餐館嘗嘗“三下鍋”,叫您一輩子都忘不了。

桑植鹽豆腐干

桑植鹽豆腐干是有名的地方特產。清咸豐年間,桑植縣城豆腐行業制作的鹽豆腐干,暢銷長沙、武漢、廣州等地,譽滿三湘,且曾列為貢品,名噪京城。經現代科學分析證明,鹽豆腐干的營養價值,不低于牛奶,且具有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等功能。因此,愛吃鹽豆腐干的人,皮膚一般比較嫩滑、晶瑩,很少生暗瘡,腸胃功能亦很正常。由此可見,鹽豆腐干還是美容良品之一。

2.多樣的民族

桑植目前居住有18個民族,土家、白族、苗族為主要人口,他們世居山區,保留著自己的民族文化藝術特征,民族文化、民俗風情異彩紛呈。

土家族占全縣人口的50%,服飾、語言等民俗與周圍鄰近湘西自治州、湖北鄂西土家族風俗相近同。

桑植白族為湖南唯一白族聚居地,曾長期稱為“民家人”,其先民于宋末元初從云南大理遷徙而來,其民族特征多樣,以崇尚白色為主要特征,嗜好“苞谷燒”酒,待客敬篩三道茶,居“四合院”加“八字朝門”,信奉本主神,以歌舞傳情訂婚等眾多習俗。

桑植高山族主要由臺灣高山族農民閔德清從臺灣島輾轉遷徙而來,1895年日本侵略者占踞臺灣,因不堪忍受日本軍國主義的奴役,只身離家來大陸,到處流浪,后于1938年在桑植縣涼水口一帶定居而成桑植常住民族,他們保留了特殊的臺灣少數民族風俗。

3.寶貴的文物

賀龍故居:位于桑植縣城附近的洪家關,是賀龍元帥的故鄉。有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賀龍橋等人文景觀供游人觀瞻。此地“三水繞門,五龍捧圣,金線吊葫蘆”為地靈人杰之所。

芙蓉龍化石: 1970年在桑植縣芙蓉橋鄉發現而得名,又稱無齒芙蓉龍,它一般長3米,高約1米,尾長,四腳短而粗,背部有寬大的而排列有序的“帆”狀骨體,頭山,嘴似龜,無牙齒。芙蓉龍經過古脊椎動物研究鑒定為古亞亞同槽齒目的一個新科、屬、種,是恐龍的先祖,距今約2.1億年,其發現為中國和世界考古史填補了一個空白,具有重要的研究、觀賞價值。

4.豐富的民族特產

百根冰酒。百根冰酒系三十年代,原湖南省中醫聯合協會主席,國際醫藥研究委員會委員-白族將領、少將軍醫陳策勛,利用多年的行醫經驗及祖傳秘方,采用武陵源山中108種野生帶刺無毒植物根系、天子山下澗歇牛泉水,以其白族釀制秘方在家鄉桑植縣城東空殼樹生藥廠精心釀制而成。產品味甘清涼,醉不口干,醉不上頭故名百根冰。解放前多供達官顯貴欽用,并暢銷港澳等地數十年而不衰。于民國三十年曾獲得“國府159號陸、海、空軍褒狀”。并受到將介石、程潛、陳誠、何應欽、張治中、杜興武等人的師詞贊譽。一九八七年在長沙,經省衛生防疫站,省藥檢所驗證符合國家食品、藥品衛生標準。經湖南中醫學會教授評審鑒定,百根冰酒內含多種保健藥物、營養成份。具有強精補腦、搜風止痛、祛風除濕、通經活脈等多種功效,是四季皆宜的養生保健酒。

中草藥材。桑植豐富的藥材品種達到1659種,主要品種有厚樸、黃蓮、黃柏、杜仲、五倍子等45種,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年產量達500余噸,產值3千萬元,為桑植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九天食品。是由張家界九天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加工、銷售的綠色產品。品種有野山菜、鮮竹筍、干果三大類二十幾個品種,年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

粽葉。學名箸葉,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面積達20萬畝,產量達8000噸。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安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氣味芳香,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它不僅能用于包粽子,還用于包裝其他的食品及餐桌上的裝飾和食品的陪襯,還可用于編制器皿、做合飯盒和剪成各種形狀。粽葉,天然生長,無毒害,無污染,并且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

蔬菜。以_頭、反季節白菜、蘿卜為主,另種有青花菜、辣椒、番茄、橄欖菜、地豆、食用菌、苦瓜、黃瓜等。反季蔬菜基地面積一萬五千畝,其它品種占地兩千畝,屬于省級無公害蔬菜基地、放心菜基地。桑植多山地,其土壤松軟、肥沃。地勢較高,氣溫低,雨霧日多,平均氣溫13—14攝氏度,年日照時數900—1000小時,具有種植無公害反季蔬菜的最佳條件。

生物化石:分布在縣境2100平方公里的棲霞灰巖地質層內,儲量多,達到170多種。主要有龜紋石、菊花化石、三葉蟲化石、喇叭角石化石,這些化石分別由生活在寒武紀、中奧陶紀的動物因地殼變化而埋葬于地下深層而自然天成,經過加工后以其獨特的資質和神韻,具有很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的名貴藝術品。

還有土家織綿、刺繡、木雕、石刻、剪紙、紙扎等民族工藝品。

音樂有奏樂、打擊樂、弦樂,主要有圍鼓、草鬧臺(又稱打溜子)、花燈鑼鼓、龍獅鑼鼓、嗩吶曲牌、簫曲牌、婚喪曲牌等。許多西方國家專家評論桑植土家“打溜子”是“東方最完善的交響樂”。此外,還有佛、道、巫三教音樂及禮儀音樂也十分豐富。

桑植工藝美術聞名國內外,其類別有織錦、剪紙、挑花、銀飾、蠟染、繪畫等,這些傳統工藝美術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如土家族的西蘭卡普,在工藝美術的百花園里是一朵柔媚多姿的奇葩,許多產品被國外專家及國家博物館收藏。編織有竹編、麻編、草編、藤編等。編織出的生產生活用品造型奇特,美觀大方,經久耐用;剌繡當作衣褲、圍裙、門簾、被面、圍衣、帳簾、枕頭、荷包、褡褳等的裝飾。剪紙圖案各類繁多,結構大方,形象生動。挑花乃是與剌繡相配合的一種工藝,挑出的龍、魚、獅子、花卉、烏雀等形象逼真、具有獨特的藝術結構;銀飾各類繁多,有銀冠、銀珈、項圈、披肩、項練、手鐲、戒指、耳環、壁、牙簽等。這些工藝品都具有形美、聲脆、透明、情深、實用等優點,均為難得的工藝珍品。

桑植戲劇有儺愿戲、目連戲、柳子戲、花燈戲、漢戲、木偶與皮影戲、茅古斯和陽戲等。其中儺愿戲、目連戲在國際上稱為“戲劇藝術的活化石”,有著極高的價值。

桑植曲藝有:唱土地、三棒鼓、漁鼓、蓮花鬧、采龍船、馬戲、九子鞭等20多個曲牌,其中薅草鑼鼓、三棒鼓、漁鼓曾多次參加省、地市會演,多次獲獎。

桑植舞蹈有仗鼓舞、擺手舞、跳喪舞、花燈舞、八寶銅鈴舞、儺舞、霸王鞭等。其中白族仗鼓舞曾參加張家界市’91森保節開幕式表演,得到國內外友人的極高贊譽,被德國專電邀請外訪。

2021年3月16日,桑植縣上榜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桑植縣位列第448名。

2020年11月9日,第二批湖南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區)名單出爐,桑植縣上榜。

2020年6月,桑植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二方面軍))。

2019年3月,桑植縣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湘鄂西片區、湘鄂川黔片區)。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