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沈陽大有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上海、北京等市生物公司概況)

时间:2024-06-02 17:14:02 编辑: 来源:

,而現在只剩28億公頃了。全球的熱帶雨林正以每年1700萬公頃的速 度減少著,等于每分鐘失去一塊足球場大小的森林。照此下去,到本世 紀末,世界森林面積將再減少2.25億公頃,用不了多少年,世界熱帶森 林資源就可能被全部毀壞殆盡。

47.植樹護林——與荒漠化抗爭

森林的消失意味著大面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的加速。目前全球有 100多國家,9億人口和25%的陸地受到荒漠化威脅,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 直接經濟損失達400多億美元。 我國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超過國土總面積的1/3,生活在荒漠地區和 受荒漠影響的人口近4億,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以上。

48.領養樹——做綠林衛士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氣體、防止 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疲于奔美元;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涵 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 總計創值約 196000美元。

49.無污染旅游——除了腳印,什么也別留下

國際上已把對環境與自然生態總資源的核算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的富 裕程度的內容之一,聯合國公布的世界各國人均財富的報告中,澳大利 亞的經濟富裕程度雖然不及美、日等國,卻因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而被排名為人均財富第一,中國被列為第163位。

50.做環保志愿者——拯救地球,匹夫有責

綠色 · 環保 · 消費

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與一些天然食品,保健食品不同,是以環保、安全、營養為首要概念首先,產品或產品的原料產地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態環境標準;二是農作物種植,畜禽飼養,水產養殖及食品加工必須符合綠色食品的生產操作規程;三是產品必須符合綠色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

從1989年農業部農墾司提出的“無公害食品”開始,我國的綠色食品管理和開發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全國30多個省(市,區)成立了綠色食品辦公室,建立了9個食品和環境監測機構,初步形成了全國性的食品管理和監測網。迄今為止,全國已有450家企業開發了820多種綠色食品標致產品。

綠色貿易

隨著環保意識日益深入人心,生活質量的提高,綠色消費蔚然興起。據調查,目前綠色消費總量已達2500億美元,未來10年,國際綠色貿易將以12-15%的速度增長。47%的歐洲人更喜歡購買綠色食品,其中67%的荷蘭人,80%的德國人在購買時考慮環保因素。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的性能,服務品質,促銷手段方面的競爭,也是環境保護的競爭。8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應用環境標準阻止“超標”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環境標準已成為“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管理

綠色管理是把環保的觀念融于經營管理之中。原料和生產工藝過程的選擇都要符合環境標準,廢物的回收利用也是其追求的目標。富士公司廢舊膠片的循環利用率已達100%;東芝、尼桑、日本電力公司則共同出資2500萬美元建立環境基金。綠色管理的推行,在增加了企業的必要環保投入同時,也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貿易效益。

F1靠什么掙錢

當然,做好F1以后,名聲大噪,有了名,利也自然跟著來了~~~以后作別的生意,也自然會更有利~~~~

總投資近50億,除去賽場固定投資的26億外,賽事轉播權1億元(3年),申辦賽事資格11億(8年),也就是說,在2004年起的8年內,每年F1的舉辦成本為7億元左右。關于申辦費用較高一事,我查了很多相關資料分析,因為全世界要求申辦F1的城市太多,包括美國在內(04賽季美國兩個城市申辦成功),亞洲日本鈴鹿、馬來西亞雪邦、巴林包括泰國韓國都在申辦,亞洲成為F1最主要發展的地區和市場,加之歐美,拉美等地申辦城市競爭很激烈,上海能超過F1組織評價的“摩洛哥站是F1最重要的一站,而上海顯然成為了第一”,無論起點、場地、預期都非常高。雖然個人認為F1在中國發展體現的是中國社會階層分化嚴重的具體實例,但F1“純商業”化后,上海能在這第一花錢運動爭辦到一席之地,無疑對上海經濟推動作用巨大。依個人看法來說:8年內收回成本或盈利是小事一樁,F1帶動整個上海或中國富人階層的消費潛力,指日可待。而每年一周的F1外,上汽車場可以舉辦其它賽事,雖然市場和盈利無法和F1相比,但依現有資源舉辦博覽會,車展等,相信國內汽車行業可以大有所為。

中國特色的“國際化”:

在上海觀看F1,主辦方和上海力圖實現“一切向國際化靠攏”的意愿,所以到嘉定賽車場后,發現道路兩旁、停車場、賽場引導標志、賽車內標志、宣傳品、門票都是英文,只有少量中文,不過能很容易的找到具體位置。賽場周圍的移動專營店,F1專賣,食品,展示都是國際品牌,除了中國石化花費8000萬取得3年冠名權后的廣告外,還有CCTV等兩個國內品牌不起眼的廣告,幾乎見不到其它國內品牌,這體現了F1國際化的“門檻”,賽場中“松下”“TOYOTA”等日本品牌的廣告最多。要在F1比賽期間在場地打上廣告,這需要獲得F1組織的認證,隨便一個贊助和廣告花費就達幾十萬美元,這和國內企業眼球經濟短期所需不太相符,所以場地內的廣告位國內企業暫時沒這個實力,不過2005年起,國內大概有6-7個企業會進入F1門檻,相信除了電信等部分外,國內企業大多國際化要求達不到,但如能通過F1邁向國際化跨國化經營的門檻,相信仍有作為。賽場內奔馳,寶馬等汽車界大鱷的展示,朝日啤酒、美津濃運動服、松下數碼相機……全都搭起自己的帳篷和柜臺。肯德基,必勝客,從汽車到食品,外資企業的產品把F1上海站的外圍包得嚴嚴實實。上海國際賽車場外更像一個商販云集的"嘉年華",鮮有中國企業的身影。盒飯是日資提供的,貴得離譜,30元一盒很難吃,最便宜的礦泉水也要10元一瓶,吃肯德基也要花平時數倍價格,且排隊就要一個多小時,吃是個大問題。

不過國內習慣和“國際化”相去甚遠,看臺有上兩點感受:國外品牌和大企業居多,觀眾成分也大抵如此,從H看臺最右面起,日本觀眾占了很大一個位置,打出了太陽旗,瑞典,挪威…歐洲國家的車迷也打出他們的國旗。不過,場內最多的還是企業的標志,車迷都是臨時由企業組織,我們看臺下面就是“555”車隊的,他們統一服裝,打出旗幟,“555”車隊的巴頓奪得了第二名的成績,繞場一周時專門放慢車速向他們招手示意。看臺上的車迷大多以不同企業劃分,“奔馳”“嘉士多”“殼牌”“萬寶路”“七星”“豐田”……等,都遣酷哥美女登場,具體作用,大抵和廣告作用相同,F1看臺就是大秀場,商業甚過娛樂。

國際化是國際化了,大約外在重于實際,觀眾習慣明顯不同,懂得F1運動含義和比賽的并不多,差不多的國內觀眾在看臺其實都在看熱鬧,連哪個車手領先也搞不清,法拉利車隊兩輛紅色賽車誰前誰后也并不清楚,其它車隊和車手就更說不清楚了,反正國外車迷叫好的時候,跟著大約也就明白了一二。觀眾習慣區別更大,我旁邊有四個瑞典車迷,其中的女車迷大約40多歲,專門用袋子裝食物或垃圾,他的男友拉開易拉罐啤酒的拉環,女的立即很自然雙手打開口袋讓他扔進去,同樣另一邊的幾個大連車迷看完比賽后坐位下留下了塑料袋、拉罐、方便拉面等垃圾,一塌糊涂。此等“國際化”大約還停留在口頭,畢竟和國情習慣差異太大。

F1能對上海帶來什么?

看了F1,感覺還是挺值的,不過依個人看法,利弊兩面明顯,對于這是初次由中國舉辦的15萬人在同時段,同地方的巨型“商業秀”,有如下看法:

1,F1的巨大商機,F1首次登陸中國,過程非常艱難,珠海國際賽車場建成當初就多次表示在積極申辦F1,但由于地域,硬件,關注度因素,投入產出比不成比例。沈陽老工業基地也曾經想搞F1,前期投入都是政府主導,花了不少錢,做了預算規劃在內的很多方案,不過由于好大喜功,根本拿不出錢來辦比賽,修場地,最后不了了之,無疾而終。看來沈陽市的領導想從F1從撈取“政績”一廂情愿在市場面前泡了湯。相反上海政府明智得多,F1車場修在離市區30公里外的嘉定,賽場建在荒灘涂上,資源有效利用,提高了嘉定區周邊的基礎建設和商業地位。完全市場化的運作,政府沒投入一分錢,至于有網友置疑政府在宣傳,媒體,疏導等方面上海市政府的政策傾斜,我有理由相信這正是體現了現代行政良好的服務,為商業做后備保障一面,非常成功。這在下面分析。

2,關于上海政府對F1的態度。3天的F1比賽,吸引了國外大約4萬人,國外大企業近百家參與,26萬人同一時間涌入上海,8萬個客房一定而光,價格翻番,國內車迷企業大舉進入上海(即便此次主要在于考查),F1及其相關企業在上海的花費,新聞發布,他們視上海為最重要的發展區域,在新天地和市中心黃金商業地段展示和廣告,提升了上海商業層次,綜合起來,就F1極其相關產業在這幾天的帶動來說,上海應該是賺了錢。由此看,政府行為主要以“服務”為主,非常到位,并且應該加強。F1的上海企業主辦方由于未從票房和廣告等直接收入在第一年賺錢回來,但由于對整個上海間接經濟的拉動作用,貢獻非常巨大,由此上海政府除了在提供優質的服務保障外,應該在稅收,政策等方面采取傾斜措施,補償主辦方。當然如果隨后主辦方在8年內成功經營,對上海的貢獻會更大,由此政府在當中應該是一本萬利,毫無風險可言,對上海“國際化”進程和形象大有提高。

3,依個人看法,F1的上海企業主辦方雖并未從中賺錢,但初期基本建設投資26億,其它投資合計一共50億預計8年內收回,場地組織,表演等費用投入亦非常大,今年一年票房3億,冠名,廣告,等直接收入加起來不會超過4.5億元,但由于這是第一年投資期,要在第一年就收回平均每年7億的回報是不理智的。其實想象讓F1在中國賺錢并不是太困難的事:F1中,法拉利車隊舒馬赫一年車隊提供的工資收入3000萬美元,廣告和其它收入超過8000萬美元(《財富》雜志,舒馬赫超過伍茲榮登體育運動類第一),算起來他一年收入就到了10億人民幣,而一個車隊一年的運營成本需要1億歐元以上,即便如最低的索伯車隊一年也需要3000萬美元以上,賽事中的廣告,贊助達幾十億美元,F1掌門人個人資產就超過了40億歐元(英國財富榜第一),一個最小的廣告牌在F1一個分站賽場就需要10萬美元。F1專賣產品和進入F1場地經營的產品都是天價,車隊的旗幟,標志,車迷的貼畫,車裝飾,紀念品都入場經營,一頂有法拉利車隊的專賣太陽帽就要400,T桖上衣一件就要600,一支有標志的普通筆就要100元,就上海車場里專賣的情況看,簡直可以用賣瘋了來形容,有的車迷一買就是幾十件,就跟不要錢一樣。市場非常廣闊。

4, 上海站的比賽權獲得代價太大,這是值得反思的地方,據“英國《F1商業》雜志最新刊登的數據,上海購買舉辦權費用每年高達3000萬美元,但與上海一樣在今年第一次舉辦F1的巴林卻只付出了1800萬美元。在亞洲舉行的其他兩站比賽中,日本鈴鹿站的舉辦權費用只有950萬美元,馬來西亞雪邦站的費用為1500萬美元,都比上海低。 歐美地區各個F1分站賽的舉辦權費用都只在1000萬美元左右,有的分站甚至不需要購買舉辦權,如摩納哥站和意大利蒙扎站。 ”但由于F1競爭城市多,目前的市場情況不同往年,用不同年份的數據比較并不合理。但有值得指出的地方就是:上海主辦方在場地廣告權,收益,轉播費談判方面急于求成,的確喪失了大好利益,上海站在廣告費和其它收入方面的分成非常少,這和國內企業在投資國外經營情況一樣,缺乏對F1商業運作和市場容量的全面了解,對F1的談判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