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日本水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中國與歐盟雙邊貿易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时间:2024-06-03 06:27:33 编辑: 来源:

、28.5%。目前我國羊毛年加工量已達40余萬噸(凈毛),約占全球產量1/3,羊毛初級生產加工量達世界第一。而我國每年自產羊毛僅10多萬噸,需大量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2007年我國羊毛進口31.1萬噸、價值17.9億美元,分別增長11.9%和42%。

在國內居民消費需求提高的刺激下,食用植物油、禽類產品的進口猛增。2007年我國進口食用植物油838.3萬噸,價值62.4億美元,分別增長25.2%和97.9%。進口禽肉及制品80.4萬噸,價值9.5億美元,分別增長36.4%和1倍。

隨著我國與東盟之間“早期收獲”方案的實施,以及祖國大陸對原產于臺灣地區的15種鮮水果的進口實施零關稅, 2007年我國鮮干水果及堅果進口繼續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受國產糧食、食糖替代作用的加強,2007年我國進口糧食、食糖的規模出現萎縮,同期乳品的進口量也出現了下降。

2007年我國主要的進口農產品品種中,除食糖因為全球產量大增而導致進口價格下降以外,其余的進口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禽肉及制品、乳品和糧食的進口價格漲幅均超過了4成(表5)。

表5 2007年我國主要進口農產品量價統計表

主要

品種 進口量(萬噸) 進口值(億美元) 進口均價

(美元/噸) 比上年增減(%)

進口量 進口值 進口均價

大豆 3082.1 114.7 372 9.2 53.2 40.4

食用植物油 838.3 62.4 744 25.2 97.9 58.0

棉花 246.0 34.8 1415 -32.5 -28.5 5.8

凍魚 181.6 26.4 1451 5.1 9.2 3.9

羊毛 33.2 19.1 5738 10.8 40.1 26.4

禽肉及制品 80.4 9.5 1177 36.4 103.5 49.2

水果及制品 134.7 9.6 709 7.0 25.6 17.3

鮮、干水果及堅果 136.5 8.3 609 5.3 22.0 15.9

乳品 29.9 7.4 2492 -14.1 33.3 55.3

糧食 155.7 5.4 344 -56.6 -36.2 46.8

食糖 119.3 3.8 318 -11.5 -30.8 -21.8

第二部分 國內農業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入世以來,我國政府認真履行了入世承諾,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大幅下調,農產品進口配額等管制措施逐步取消,大量農產品更加便利的進入我國市場,已經對我國農業造成沖擊;同時由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我國農產品在產品質量、質檢體系等方面與國際接軌緩慢,使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

一、農產品出口方面

(一) 食品農產品安全問題突出

國內農業地區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國家限制使用的獸藥農藥、激素甚至是劇毒農藥被濫用;個別生產企業對農產品的加工處理不當;農產品檢驗檢疫體系短時期無法實現國際接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農產品的質量。隨著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的增長、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國食品農產品存在的安全問題逐漸暴露。“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對我國產品發布預警及信息通報次數逐年增多,“毒韭菜”、“毒粉絲”、“多寶魚事件”、“毒餃子”等涉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事件不斷發生,“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頻繁發生。2007年美國借食品安全問題禁止我國鯰魚等5種水海產品入境,歐盟啟動了對我國進口人工養殖海產品的審查,韓國也因為類似原因禁止我國34家水產養殖企業向韓國出口魚類等水產品。西方媒體對我國出口的食品質量問題大加渲染,貿易摩擦加劇,食品安全問題成為又一個新的制約我國水海產品出口重要因素。

(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農產品的貿易壁壘不斷加強

發達國家紛紛以健康、環保為由,利用綠色壁壘等不斷抬高農產品的進口門坎。日本是我國的第一大農產品出口市場,也是我國農產品遭受貿易壁壘最為嚴重的市場。2006年日本對輸日農產品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后,2007年又發布了《2007年度進口食品監視指導計劃》,進一步加強對進口食品質量的監控。受此影響,2006年我國對日本農產品的出口增速僅為2.7%,2007年雖有所提高,但比整體增速仍有較大差距。歐盟和美國也相繼對我國農產品出口設置了多重障礙,如美國的《最嚴謹的水產養殖規范》(BAP)、歐盟的《歐盟食品及飼料安全管理法規》、歐盟關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規《EC1881/2006號條例》等。我國農產品在面臨綠色壁壘的同時,也要應對經常受到反傾銷的影響,近年我國眾多的出口農產品如蜂蜜、大蒜、濃縮蘋果汁、蘑菇罐頭等都遭受過反傾銷調查。貿易壁壘的存在,抬高了我國農產品的出口門檻,增加了農產品的出口成本。

二、農產品進口方面

(一)重要農產品品種進口規模逐步擴大,對國內經濟安全產生影響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政府重點保護扶持的產業,而部分農產品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已經對國內農業產生直接的沖擊,大豆產業就是其中的典型。1996年前我國還是大豆的凈出口國,1996年后大豆進口數量快速增長,我國從大豆凈出口國變為凈進口國。2003年大豆的進口量超過國產大豆的產量,2007年大豆的進口量突破了3000萬噸,達到國產大豆的產量2倍以上。進口大豆的涌入,嚴重沖擊了國內農業,導致豆農的生產積極性受阻,部分豆農選擇種植其它作物代替種植大豆,使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持續萎縮,國內市場對大豆進口的依賴程度加深。同時,國際跨國糧商利用大豆大做文章,大舉在我國投資建廠和并購我國大豆油脂加工企業,目前已經控制了我國80%的原料采購權和60%的有效加工能力。

(二) 進口缺乏“定價權利”,相關產業倍感壓力

我國農產品進口企業眾多,采購較為分散,以及信息不對稱等因素,造成我國在國際市場大量采購的農產品時,價格談判往往處于被動地位,供應商憑借其掌握的“定價權”,操縱了大宗農產品的價格。近年來,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價格大幅波動,給我國的進口企業造成重大損失。2007年我國進口的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部分重要品種增幅顯著。受此影響,我國油脂、紡織服裝、養殖等下游行業的成本提高,進一步加大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水產品的認證

國際上最著名的水產品認證當屬于MSC 和 COC水產品認證。任何獲得這兩種認證的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往往會非常的高。因此,很多地方的漁業都希望獲得這兩種認證。

MSC(海洋管理委員會)是一個國際非營利組織,旨在促進及獎勵責任的海洋資源管理,并為可持續及妥善管理的漁業設立一套資源獨立的認證準則。

MSC COC水產品認證就是MSC推出的一項已被認可的針對海洋漁業以及加工水產品的良好管理的供應鏈認證項目。經認證的符合條件的水產品可以使用MSC標志。

MSC的目標:

保護世界未來漁業供應,鼓勵可持續發展的海洋漁業

和各個利益建立合作關系:包括水產品捕撈者,零售商,消費者以及資源保護者;

在產品標簽上以明確的標志來說明:

捕撈來源于良好的海洋環境

此產品可以持續捕撈

MSC標準的三大原則:

捕撈必須遵守的原則是不能過度捕撈,并且捕撈是在可持續的發展的基礎上

經營應遵循保證維護漁業的生態系統,生產力以及生物種多樣性(包括生長環境,多物種相互生存)

漁業遵循有效的管理系統原則,遵守相應的地方、國家及國際法律和標準,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已有眾多水產品獲得了MSC認證:西澳大利亞大龍蝦、泰晤士青魚、阿拉斯加三文魚、南非鱈魚等。歐美眾多國家的超市和餐飲機構都積極引入獲得MSC認證的水產品。

綜上所述,在人們對海洋環境日益關注的今天,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MSC認證正是符合了這一歷史潮流!

一、世界及我國水產品產量與人均占有量

在近20年間,全世界的水產總產量一直保持低速持續增長,由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9000萬噸左右增長到2001年的1.3021億噸;我國的水產品產量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勢頭,2001年達到4406萬噸(FAO2001年年報數),占世界水產品產量的32.46%,是位于第二位秘魯的5.3倍,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的最高年產量;尤其是養殖產量已占到世界養殖總產量的70%以上;

2001年,全世界人均水產品占有量不到20公斤;而我國2002年的人均水產品占有量已達33.8公斤,超過了世界人均占有量,但人均食用量仍很低,不到13公斤。相對于水產消費大國而言,我國的人均水產品消費量還很有限,如日本國1986年的人均占有量既已達92公斤等。 我國水產品產量 世界水產品產量 人均占有量 2001年 44063216噸 130207388噸 33.1公斤 2002年 45868909噸 132989226噸 33.8公斤 二、國內的水產品流通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水產品因為他的營養與藥用價值被人們逐步深刻地認識,使得其市場和消費群體逐步擴大,需求量逐年增加。盡管由于近幾年產量增幅較大等原因,使得國內大宗水產品的價格穩中有降,但這也只是結構性和區域性過剩,消費總量仍呈大幅增長勢頭,而且高檔水產品的需求量急劇攀升,價格大幅上漲,預計這種發展勢頭仍將保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經過近20年的水產品市場發育,我國的水產品流通已呈現下列格局:

(一)批發市場體系逐步完善,已成為水產品流通的主渠道

近幾年,我國的水產品批發交易發展迅速,水產品批發市場的建設也較快。除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外,大多數大中城市也都相繼建立起了適合本地特點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我國的專業水產品批發市場已有333個,其中主產區、主銷區和主要集散地有13個農業部定點的專業批發市場。這些批發市場集冷藏、運輸、批發、零售于一體,對水產品市場的繁榮直到發積極地推動作用。

此外,水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建設也較快,如全國水產商情網絡、沿海國有海洋捕撈信息網絡、長江流域主要城市水產品信息網絡、14個大中城市水產品信息網絡、全國水產品信息網絡等,對水產品市場信息交流、擴大產品銷售等都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二)水產品零售業交易活躍,對批發交易起到了互補作用

我國的水產品零售除國有副食商店、個體水產商店和生產企業直銷外,主要是遍及各地的城鄉集貿市場。1998年,城鄉集貿市場已發展到9萬多個,其中城市2.4萬個、農村6.5萬個;總交易量為1491萬噸,交易額1659億元,對水產品批發交易起到了很好的互補作用,也方便了消費者。

(三)區域水產品市場尚待發育,潛力巨大

四川、重慶、湖北兩省一市是傳統的水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尤其是淡水水產品的銷量一直很大,這些地區素有吃魚習慣,而且食法多樣、獨特。2002年,四川省的產量為65萬噸、重慶市的產量為21萬噸、湖北省的產量為272萬噸,這些產品的80%以上都是在本地區銷費,且集中消費于大中城市,只有小部分產品銷往外地。上述兩省一市人口眾多,合計有1.5億,人均水產品占有量不足25公斤,遠遠低于全國的人均占有量。如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