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法國對外貿易現狀分析(分析中國當前的貿易條件及改進措施)

时间:2024-04-28 11:13:17 编辑: 来源:

只是轉讓適用技術,不轉讓開發技術。我們甚至還引進了一些落后技術,重復引進也多,軌鋼技術設備和家電生產線均有重復引進。尤其是家電生產線,不同企業從不同國家不同公司同時引進,多達20~30套,目前生產能力普遍過剩,浪費了大量的國家外匯,很不符合我們的國情。同時,我國往往只注重技術引進,不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創新,國際上公認的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的合理比例為1:10;我國目前只有1:2.5。***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也大量引進技術,但只引進一套,很注意消化仿造,直至創新,技術引進費與消化費之比為1:12。***走過了技術引進 —— 消化仿造 —— 技術創新 —— 最后到技術出口的發展道路,很值得我們的借鑒。

(五)管理問題

目前我國利用外資管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

1、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我國國有企業在與外商合資時不按規定進行資產評估,低估甚至不估;中方往往只按帳面凈值折算入股,或只評有形資產不評無形資產,造成我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而中方無形資產,名牌商標的損失更為慘重。我國現有20多萬家 “ 三資 ” 企業,有90%使用外方商標,合資企業又花大量廣告費,使洋品牌名揚四海,而中國名牌早已被擠入角落。

2、偷漏稅現象嚴重

一些不法外商利用我國法制尚不健全,采取高價進原料、設備,低價出口成品逃避稅收,使企業應上繳國稅和中方應分享的利潤轉移到外商手里,造成企業虛虧實盈的局面。據統計,全國外商企業虧損面在40-50%之間,其中約70%屬于帳面上假虧。有的外商利用我國一些經濟特區三年免稅的優惠政策搞短期小項目投資,三年后就轉移,到處流串,偷稅漏稅。還有一些外商利用我國優惠政策搞 “ 假投資 ” ,他們利用外資企業的名稱,騙取國內銀行貸款和用企業資金充抵外匯投資,轉嫁投資風險,給中方造成嚴重損失。

3、近幾年外商紛紛并購我國國有企業,企業降低其投資成本,節省時間,利用我國國有企業原有銷售渠道打開并占領中國市場,給我國造成重大損失。

二、當前應采取的主要對策

(一)應先利用好內資

從當前我國投資、儲蓄和外匯儲備來分析,均沒有大量利用外資的必要。要利用外資首先要利用好內資。為此,要加速金融體制改革與創新,加速銀行商業化進程,健全資本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增加金融產品種類,擴寬儲蓄轉化投資渠道;應允許私人以基金會的組織形式參入金融活動,增強市場活力,充分利用好內資。金融改革開放,首先要對內開放,老百姓不能只有存款權,沒有貸款權;要拓寬直接投資渠道,豐富股票、債券等的發行品種,只有通過多樣化的投資渠道,方能使儲蓄有效地轉化為投資,變高儲蓄率為高投資率,充分利用我國的外匯儲備,確保資本金這一稀缺資源在我國不閑置浪費,而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在內資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利用的基礎上,經濟建設所需資金缺口再由外資彌補。

(二)實行市場一體化原則

市場經濟的實質是競爭經濟,各參與主體應機會均等地參與公平競爭。優惠待遇、超國民待遇,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原則,使各參入主體不能均等地按統一市場價格取得生產要素和出售商品,并公平地承擔各種稅負。因此,我國必須逐步取消外資的各種優惠待遇,實施市場一體化原則,這也有利于我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WTO)。因為,WTO要求成員國對內外企業要一視同仁。現在外資企業在經濟特區頭三年免稅,以后只要納15%的所得稅,而在其他地區均為33%,從1998年4月1日起,合資企業進口生產設備不再享受免稅待遇。這樣,可以將外資企業投資行為引向更加成熟和合理。因為,一個法制健全、穩定、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吸引力遠遠超過短期內對外資的優惠政策。二戰后,發達國家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其對發展中國家投資的增長速度就是例證。

(三)按我國產業政策利用外資,改變目前產業結構和地區結構的失衡狀況今后利用外資都應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和地區投向。

1、引進外資,要著重于提高引進技術的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應大力引進深加工工業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如電子、機械、儀器儀表、工業設備、醫藥、建材等。努力實現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項目轉移,改變目前一般加工工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

2、引導外資投向農業、交通、能源等基礎產業,投資于化工、機械、汽車等支柱產業,計算機、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和國有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

3、適當放寬外資進入第三產業的限制。目前外資準入自由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我們應順應這種潮流,引進外資投入,以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近年來,我國金融、保險、外貿、商業、通訊、航空、運輸等第三產業雖然有部分外資進入,但限制很嚴,開放度很低;應有計劃,有步驟適當放寬,促其深化改革,使我國利用外資投向結構合理化。

4、加快中西部的引進外資工作一要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改善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二要適當擴大中西部地區開放范圍和幅度,可利用中西部地區勞動力多,資源豐富等特點,來引導外資企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一般加工工業投向中西部。一些以某種資源為基礎的初加工和深加工的大型項目,也可以逐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三要在政策上對中西部地區實行優惠,放寬其引進外資的審批權限。

5、重視我國投資軟環境的改善近廿年來,我國投資硬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籌集了大量資金加強了基礎、交通運輸和通訊設備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當前投資環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從硬環境轉向軟環境,一些政府或執法部門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對外資企業亂收費、亂攤派、亂干預和亂執法等現象。外資企業,特別是一些

法國外貿關系?具體

目前,在世界經濟格局中,法國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第五大貿易國、第四大對外援助國、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2006年法國有38家企業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是中國在歐洲第四大貿易伙伴、第三大投資來源國和第二大技術引進國。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起著重大作用,在歐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話語權。因此,加強中國與法國的經貿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法國對外經濟形勢

(一)法國對外貿易形勢

1.對外貿易總體情況

從表1來看,在1996-2005年期間,法國對外貿易整體表現為日益增加的態勢。貿易總額從1996年的7482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11778億美元,其中,商品貿易額從1996年的6000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9580億美元,服務貿易從1996年的1482億美元增加到2005年2198億美元。從結構來看,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的比例基本保持在4:1,其中,商品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96年的80.19%增加到2005年的81.33%,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從1996年的19.81%下降到2005年的18.67%。

2.對外貿易差額情況

目前,法國對外貿易總體上表現為逆差。進一步分析來看,2000年法國貨物貿易首次出現巨大逆差,其后表現為日益加劇的態勢,法國服務貿易持續保持順差,并在2000年達到最大值,其后表現為日益下降的態勢。

如表2所示,1999年,法國貨物貿易出口總額為3255.20億美元,進口總額為3157.43億美元,順差為97.77億美元。2000年,法國貨物貿易出口為3276.16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0.96億美元,增幅只有0.64%,而同年進口達到了3389.44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32.01億美元,增幅為7.35%,是出口增長的約12倍。這一年,法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首次出現了逆差,逆差額為113.28億美元。此后兩年,法國對外商品貿易大體處于平衡狀態,2001年仍舊有52.29億美元的逆差,但到了2002年卻出現了24.57億美元的順差。然而,從2003年開始,法國貨物貿易又一次出現了逆差,且逆差逐年擴大,2003年僅有68.01億美元,2004年,這一數字擴大到了188.39億美元,逆差增幅高達177%。2005年逆差進一步擴大到了367.96億美元,仍舊保持著95.32%的高速增長。

與貨物貿易出現持續逆差不同,法國的服務貿易則是另一派景象。長久以來,法國的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且一直保持著高額順差。如表3所示,2004年法國對外服務貿易總額達到2059.87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14.6%,其中出口1086.59億美元,進口973.28億美元,順差113.31億美元。2005年法國對外服務貿易總額為2198.52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6.73%,其中出口1149.55億美元,進口1048.97億美元,順差100.58億美元。

服務貿易進出口上的連年順差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法國在貨物貿易上的巨大逆差,但是,從總體上來說,法國近幾年的對外貿易仍存在較大逆差。2006年,法國對外貿易總額達10236億美元,出口4901億美元,進口5334億美元,貿易逆差達到433億美元。據歐盟統計局統計,2007年1—6月,法國貨物貿易總額為5678.0億美元,其中,出口2710.6億美元,進口2967.4億美元,貿易逆差升至256.8億美元。

有關研究認為,法國長期外貿赤字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研發投入減少,產品競爭力衰退,國際市場流失;新興國家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迫使包括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國際市場份額下降;法國傳統的出口市場,如美國、日本、加拿大等經濟不振,進口能力下降;法國近年來未能及時調整外貿對象,仍以歐盟擴大以前的15個國家為主要貿易伙伴,從而忽略了經濟最具活力的亞洲新興國家、中東和非洲產油國以及新入盟的東歐國家,未能抓住新興經濟體提供的貿易機會,及時擴大與中國、俄羅斯、東歐和其他亞洲國家的貿易。除此之外,法國勞動成本增加、大量能源產品的進口也是外貿赤字不斷增加的原因。

3.對外貿易商品結構

從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來看,法國進出口商品結構具有兩個特點(見表4):一是產業內貿易特征明顯。2006年,載人機動車輛是法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額為306億美元,占法國當年出口總額的6.3%,與此同時,此類商品也是法國第二大進口商品,進口額為283億美元,占全部進口總額的5.3%。機動車輛的零件、附件,自動數據處理設備機器部件等產品也既是十大出口商品,也是十大進口商品。二是石油等能源進口較多。法國是一個能源缺乏的國家,石油及從瀝青礦物提取的油類、原油、石油氣等商品在法國的進口中占據很大的份額,2006年,這三類產品占進口總額的比例達到13.5%,能源進口大幅增加是法國外貿赤字高漲的主要原因之一。

4.對外貿易地區結構

法國對外貿易的地區主要集中于歐盟內部和亞太經合組織。德國一直是法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國。隨著2006年歐盟整體經濟形勢的好轉,法國對盟內貿易趨于活躍,不僅扭轉了2005年的出口下降趨勢,而且對其他14國的出口和進口都實現了7%以上的增長,分別達2945.1億美元和3459.9億美元。盟內貿易比重呈上升趨勢,其中,出口額較2005年上升1個百分點,達60.1%;進口額較2005年上升1.1個百分點,達64.9%。對歐盟的出口,占法國出口總額的60%,對亞太經合組織的出口,大約占法國出口總額的17%。2007年1—9月,法國對歐盟原15國出口占比達60.5%,出口規模達2442.9億美元,增長10.8%,自該地區進口所占的比重為65.3%,進口額2907.7億美元,增長12.1%,法方逆差464.8億美元;對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占法國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