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河南華若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環境(求河南省的簡介,謝謝)

时间:2024-05-19 21:45:08 编辑: 来源:

濕法工藝生產商品淀粉3萬噸;混合飼料3 萬噸;經酶法水解玉米粉微生物發酵法生產檸檬酸5000噸,同時具有玉米副產品:蛋白、纖維、玉米漿的處理裝置及年產2000噸精制玉米油的生產裝置,此外還有自備的鍋爐供熱廠、供電站、供水站、空壓站、廢水處理裝置等。該廠產品曾遠銷日本、菲律賓、伊朗、古巴、韓國、香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年淀粉出口量占河南省淀粉出口量的二分之一以上,92年被列入全國500家最大食品制造企業之一, 并獲得企業業務進出口自營權,產品被河南省商檢局定為“淀粉出口免檢單位”。在國內擁有二十多個省市的一百多家客戶,產品質量在全國十五個萬噸廠家評比中名列前茅。

由于湯陰玉米廠生產的檸檬產品受到國內外市場價格變化的影響,加上國內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沖擊,企業資金不足,導致產品的生產成本增高,市場競爭能力減弱,再加上生產經營不善等種種原因,造成企業虧損,1997年凈利潤為-360. 32 萬元,生產逐步萎縮,目前已經停產。

蓮花集團幾年來在生產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5億元,先后建設了一、二期污水治理工程,集團的發展和擴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現實要求蓮花集團必須采取低成本和技術改造并重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功能,選擇目前暫時處于困難和劣勢但發展前景良好的國有企業實施兼并,加大對被兼并企業的技術改造投入,走低成本發展的道路。如此,才能夠形成產品結構合理,優勢互補,競爭力強的共同發展格局,發揮國有大型企業的規模優勢。

湯陰玉米廠雖然走到停產的不良境地,仍然有著諸多優勢和再發展條件,迫切需要借助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的各種優勢,重新啟動生產,拓寬融資渠道,實行資產重組,盤活存量資產,加快技術改造力度,使產品更新換代,尋求市場對路的產品和國內領先的生物工程技術。同時,尋求廢水治理較成熟的可行方案,確保技術改造后產品有較好市場,以及通過有效治理污染,達到企業發展的目的。

基于上述情況,股份公司與湯陰玉米廠簽訂了《兼并協議》,以1997年12月31 日為評估基準日,股份公司以承擔負債的方式兼并湯陰玉米廠,承債10523.34萬元。

2. 技改投資

兼并后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湯陰玉米廠的產品結構,對其實施技改,盤活存量資產,提高產品附加值。

(1) 技改項目

根據市場分析和調整產品結構的可行性, 擬對湯陰玉米綜合利用試驗廠實施如下技術改造:

序 號 工程項目 投資總額 固定資產投資 建設期

(萬元) (萬元) (月)

1 年產3萬噸淀粉技改項目 4,150 2,950 6-8

2 2萬噸葡萄糖漿技改項目 3,200 2,200 6-8

3 1萬噸變性淀粉技改項目 4,750 2,960 8-10

4 年產5000噸賴氨酸技改項目 4,860 2,900 6-8

5 年產1萬噸精制玉米油技改項目 4,600 2,998

6 水、電、汽技改配套工程項目 6,580 2,980 6-8

7 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技改項目 5,040 2,990 8-10

合 計 33,180 19,978

序 號 工程項目 批準文號

1 年產3萬噸淀粉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7號

2 2萬噸葡萄糖漿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5號

3 1萬噸變性淀粉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8號

4 年產5000噸賴氨酸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95號

5 年產1萬噸精制玉米油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6號

6 水、電、汽技改配套工程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3號

7 廢水處理及綜合利用技改項目 豫經貿改〖1998〗162號

合 計

(2) 投資估算

上述項目估算總投資約為37680萬元,其中技改資金33180萬元,啟動資金4500 萬元。資金籌措一靠A股上市募集資金,二靠銀行貸款。

(3) 效益預測

兼并實施后,可年均新增銷售收入34992萬元,年均新增稅后利潤5045.11萬元,投資利潤率13.45%,投資回收期7.43年。

二、資金使用及籌措計劃

公司投資的項目共需資金109982萬元。本次實際募集資金68003.185萬元,資金缺口擬通過銀行貸款解決。

本次募集資金投資計劃如下:

項目名稱 投資總額 投資計劃

(萬元) (萬元)

1998年 1999上半年

技改擴建年產4萬噸谷氨酸鈉生產線項目 15,830 9,114 6,716

利用玉米廢渣生產高纖維全價飼料技術改造項目 11,714 6,662 5,052

五萬立方米好氧廢水工程處理項目 12,000 12,000

年產6萬噸液氨技改及離交廢水處理綜合利用項目17,600 17,600

年產1.5萬噸再生活性碳技改項目 3,640 3,640

年產2.5萬噸黃粉精制技改生產線項目 3,887 3,887

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沿,縣城所在地賒店鎮,史稱賒店,因東漢時劉秀舉義兵賒旗而得名,歷史上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齊名,為全國的四大商業重鎮之一。縣城內七十二條古街道保存完好,構成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筑群。其中規模最大的明清一條街尤為完整。首批國家文物一級保護單位——山陜會館,造型奇特,氣勢恢宏,木雕、石雕、磚雕精妙絕倫,集中外建筑雕刻之精華,堪稱全國一絕。山峽會館社旗縣在周朝時屬申伯國,漢代設置宛縣,明清時屬南陽府轄。1965年11月,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社旗縣,寓意“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陜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么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墻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這個城墻是環城十六里,高三丈六 ,當時是九座城門樓巍然而立,而且城墻上有馬道、烽火臺,裝有土炮,遠近聞名。為什么要設九座城門呢,就是因為漢光武帝劉秀親封的緣故。 故事閃回到2000年前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族劉秀為逃避追殺四處流浪,一天,人困馬乏的劉秀逃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傳說這里是中國釀酒業的鼻祖儀狄釀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劉秀信步走進了一家酒館。幾杯酒下肚,劉秀涌起滿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聲載道,自己是先皇后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來不少人馬,可是現在連個旗幟也沒有,誰又會聽自己指揮呢?正在犯愁時,劉秀突然抬頭看見了酒館的酒旗,酒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秀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起事的旗號嗎。劉秀正想買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說買旗,連酒錢也沒法付了。好在店老板通情達理,不僅免了劉秀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劉秀。于是劉秀扛著酒旗上路,人們一看見“劉”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后代招兵呢,紛紛跟著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復劉姓江山,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稱帝后,想起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便改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并下旨改建賒旗店,修建城墻,仿皇城的樣子建九座城門。 然而據考證,賒旗店的城墻和城門始建于清咸豐年間,是鎮上居民自籌資金修建的。也許,這個流傳已久的美麗傳說給了營建城池的人一個心理的暗示,要以九門來彰現一段傳奇的開始。讓人們留有疑問的是,這個原本并不為人所知的小鎮如何有財力自己來營建如此規模的城池呢? 古城墻旁邊,一條已近乎干涸的小河溝并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專家告訴我們,正是這條原本的古河道,在幾百年前,開啟了一段改變了整個中國商業格局的商埠傳奇。 這個潘河原來很深很寬,他是裝卸大宗貨物的碼頭,為此當時這個碼頭船連船,白帆相接,有人形容是白天千帆過,晚上萬盞燈。他形成輻射南北方圓數百里的一個重要的集散地 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陸交接處,潘河與趙河在這里交匯匯入漢水。南方水路來貨到賒店改走陸路,北方陸路到賒店轉水路,使這里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碼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工商業開始發展之際,便注定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清雍正年間,正是晉商在商界叱咤風云之時。一天,一位山西商人來到了這個中原小鎮,他看到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將自己的生意擴展到全國,于是便在這里設立商號,構筑他的商業王國。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常萬達,他將賒旗鎮作為萬里茶道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以常氏家族為首的晉商壟斷了中國南方數省轉運俄羅斯、外蒙的茶葉貿易。從南方采購的茶葉,形成批量后,大都由水路運抵漢口,再由漢水北上達賒旗,從賒旗改陸路,用馬匹馱運至洛陽,入太行,再經太原、大同分別到張家口或歸化,然后穿越戈壁大漠到達恰克圖或庫侖,最終到達俄羅斯的圣彼得堡或莫斯科。在歷史上這條茶葉之路中,賒旗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人口情況

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6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5萬人。男33.0萬人,女30.1萬人。 2002年出生人口5977人,出生率7.5‰;死亡率5‰漢族占全縣總人口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