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清朝對外貿易特點 從全球化找出來(論述鴉片戰爭前中國傳統經濟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4-06-07 00:15:06 编辑: 来源:

衛和軍機處,清朝時為加強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該時期科舉答卷的文體是八股文。

16、反對專制皇權的中國思想家是黃宗羲。

17、繪制《坤輿萬國全圖》的是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中國宮廷畫家并參與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筑設計的意大利傳教士是郎世寧。

18、1553年,占領澳門的是葡萄牙,17世紀初占領臺灣的是荷蘭,成功收復臺灣的英雄是鄭成功,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到中國,其主要目的是擴大英國的海外市場。

第六單元席卷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1、18世紀中期,一場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_的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首先出現的行業是棉紡織業,一種新的動力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將人類社會帶入了蒸汽時代。

2、被稱為“科學的世紀”是19世紀,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國家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最突出的特點是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3、對比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和新階段

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珍妮紡紗機(哈格里夫斯),蒸汽機(瓦特),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電動機(格拉姆),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可實際使用的發電機(西門子),電燈(愛迪生),巴黎的電力鐵路,電影放映機,電話(貝爾),汽車(福特),飛機(萊特兄弟)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主要工業門類 紡織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采礦業,造紙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

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4、《摩登時代》里的工廠出現了流水線生產方法,電影放映機發明。

5、世界最終形成一個整體的時間20世紀初,主要表現:

領域 表現

經濟 世界基本上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各國商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流動

交通 鐵軌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國發展起來

人口 人口流動加速,出現了海外移民的熱潮

文化 文化交流更廣泛,工業文明的先進思想、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

體育 出現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動,如奧運會

6、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使自己強大起來,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綜 合 題

1、比較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

(1)鄭和遠航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航海最遠到達:美洲

(2)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分別是出自什么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珠寶的需求。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在于尋找黃金;是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

(3)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明朝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和友好交往,但給明朝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最終導致航海的悄然結束。

哥倫布遠航,使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加快了對美洲的開發,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同時也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粵海關志》卷23

材料二: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訓》卷281

材料三:此輩(注:華僑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聽其去來任意,伊等益無顧忌,輕去其鄉而漂流外國者益眾矣。嗣后應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朕亦不許其復回。如此則貿易欲歸主人,不敢稽遲在外矣。—《清文獻通考》卷33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與外國互通貿易。我們把這種政策稱之為閉關政策

(2)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談談實行這種政策的原因。

清朝前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商品經濟發展十分有限;統治者自認為天朝物產豐盈,且目光短淺,不屑與外國互通有無;統治者還害怕外商與沿海人民往來會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國。

(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貿易,導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

(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對實行這種政策所產生的后果的認識。

封閉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3、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而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發展,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必要條件,使整體世界最終形成,洋貨開始涌入中國市場。而如今,悉尼、東芝、松下等外國彩電和寶馬、奔馳、別克等高檔轎車已開始進入了平常百姓家。

(1)請你分析一下西歐各國為何不惜巨資化大本錢去開辟新航路?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歐洲人對黃金的狂熱追求;傳播基督教的動機;

(2)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對世界各國的影響一樣嗎?為什么?不一樣, 19世紀初 新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強大了,而亞非拉國家更落后了。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占領海外時常和原料產地,他們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紀末,將整個世界基本瓜分完畢,亞非拉國家則淪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3)“而如今,悉尼、東芝、松下等外國彩電和寶馬、奔馳、別克等高檔轎車已開始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這又說明了什么? 經濟全球化。

4、歸納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有哪些異同點?

不同點:明清時期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這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想海外探索,開拓海外殖民地。

相同點:手工業發達;商人地位逐漸改變或者說是商人資本十分雄厚;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1、一戰與二戰的對比:

戰爭歷時 爆發原因 性質

一戰 1914—1918 由于帝國主義國家在政治和經濟上發展

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引起的。 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掠奪戰爭

二戰 1939—1945 法西斯國家想要稱霸世界、轉嫁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

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

戰爭發起國 交戰雙方 重要戰役 新式武器的運用

一戰 德國、奧匈帝國 德奧為首的同盟國對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 凡爾登戰役 坦克、飛機、潛艇、雷達、遠程大炮、

二戰 德日意法西斯集團 德意日法西斯集團對中美英蘇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 斯大林格勒戰役 原子彈

結果 相同點

⑴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嚴重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勢力,給人類造成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害; ⑵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 1、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

2、大量新式武器運用于戰爭,使戰爭更加殘酷。

3、都產生了社會主義國家。

⑴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了反法西斯聯盟,與法西斯進行了殊死的斗爭,并終于贏得了勝利;(2)意大利、德國、日本相繼投降;(3)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蘇中等國的共同努力下,創立了以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為宗旨的國際組織——聯合國;

2、科技應當應用于哪方面?

科技發展本身無害,關鍵在于把科技用在哪里。我們應該把科學技術用于提高人類抵御災害的能力,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該把科學技術用于造福人類上,用于推動社會發展上,而不是用在毀滅人類上。

3、為什么反法西斯戰爭能最終取得勝利?

一方面,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國家和人民聯合起來,建立起反法西斯同盟,與法西斯進行殊死斗爭;另一方面,法西斯反人類的本質必然使它走向失敗,而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必然取得勝利。

4、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始于美國紐約,很快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幸免。

5、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銀行紛紛倒閉,工商企業大量破產,市場蕭條,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6、1929年~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特點:范圍廣(全世界資本主義國家)、時間長(1929年~1933年共持續5年時間)、破壞性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值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三分之二)

7、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是什么?(1)這場危機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結束了20年代出現的資本主義相對穩定局面,使資本主義制度的各種矛盾空前激化,是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導致資本主義世界嚴重的政治危機;(2)各國壟斷資產階級為了擺脫危機,千方百計尋找出路: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暫時緩和了危機,而德意日建立了法西斯專政,成為二戰的戰爭策源地。

8、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是1825年發生在英國的經濟危機。

9、經濟危機是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現象,其實質是“生產過剩”的危機,這里的“生產過剩”是指相對過剩。

10、比較俄國1917年3月(俄歷二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即二月革命)和1917年11月(俄歷10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即十月革命)的不同點。名稱 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革命

革命任務 推翻沙皇統治 推翻臨時政府

結果 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繼續參戰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成立一代表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并宣布退出一戰

11、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為什么會得到人民的擁護?

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的方式來改造俄國。他們代表了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標是為了滿足工人和農民的愿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12、十月革命的勝利有何歷史意義?十月革命的勝利,不僅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而且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

13、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府頒布《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把銀行和大企業收歸國有,由工人監督企業生產;頒布《告俄國公民書》莊嚴宣告:“國家權力全部歸蘇維埃”1922年,蘇維埃俄國和鄰近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蘇維埃共和國聯合,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14、土耳其人統治下的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一個地跨歐、亞、非的封建帝國,信奉伊斯蘭教。20世紀初,土耳其淪為半殖民地,被稱做“西亞病夫”。

15、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目的: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意義:贏得國家獨立和自由,使土耳其迎來了歷史發展的新階段,經過:土耳其人民在凱末爾的領導下,成立新政府,發表被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