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網織紅細胞是瑞氏染色血涂片中的(什么是紅細胞形態?)

时间:2024-05-20 07:50:42 编辑: 来源:

E.以上都是

26.下列網織紅細胞概念,哪項是錯誤的()

A.它是介于晚幼與成熟紅細胞之問的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

B.其胞漿經特殊染色后可見藍色網狀結構即DNA

C.通常比紅細胞稍大

D.通常以網織紅細胞的百分率表示

E.網織紅細胞計數可以判斷骨髓紅細胞系統造血情況

27.在疾病過程中,出現中性粒細胞核象右移常提示()

A.預后不良

B.預后良好

C.機體抵抗力好

D.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E.中性粒細胞成熟障礙

28.血液凝固的發生是由于()

A.纖維蛋白溶解

B.纖維蛋白的激活

C.纖維蛋白原變為纖維蛋白

D.血小板聚集與紅細胞疊連

E.因子Ⅷ的激活

29.關于全血、血漿和血清的概念敘述,錯誤的是()

A.血清是血液離體后血塊收縮所分離出的微黃色透明液體

B.血漿是不含纖維蛋白原的抗凝血

C.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劑后的全血

D.脫纖維蛋白全血指用物理方法促進全部纖維蛋白纏繞于玻珠上而得到的血液

E.血清不含纖維蛋白原

30.關于毛細血管采血法,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一般用三棱針或專用采血針

B.宜一人一針一管

C.針刺入皮膚深度以2~3mm為宜

D.如血流不暢可在刺處周圍用力擠壓

E.用消毒棉球擦去第一滴血

參考答案

1.E解析:促胰酶素-促胰液素試驗(P—STEST)是利用給胰腺以刺激、引起胰腺外分泌活動,采取給刺激前后的十二指腸液和血液測定各項指標,從給刺激前后各項指標的變化來評價胰腺外分泌功能。所給刺激物的主要作用是促進胰腺組織分泌富含碳酸氫鹽的電解質溶液,使胰液流出量增多,促使各種胰酶的分泌量和濃度增加。

2.D解析:羊水脂肪細胞出現率>20%,則表示胎兒皮膚成熟。

3.D

4.E解析:凡體液中也有血型物質者為分泌型。可以中和或抑制抗體與具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發生凝集;無血型物質者為非分泌型。H物質是A、B抗原的前身物質,大多紅細胞上都有。

5.B解析:增生的上皮細胞胞質量相對較少,嗜堿性,核胞質比略大。

6.B解析:對腫瘤細胞而言,一般分化愈差,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愈高,反之亦然。

7.A

8.C解析:雌激素輕度影響時,角化細胞約占l0%,此種涂片見于行經后,或接受小劑量雌激素治療時的病人。

9.E解析:大細胞型未分化癌細胞染色質增多,呈粗顆粒狀,染色很深,有時可見較大的核仁。

10.B

11.C解析:核異質是指上皮細胞的核異常,主要表現為核增大,形態異常,染色質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較深,胞質尚正常。重度核異質又稱癌前核異質,其染色質增多,呈網狀,分布不均,偶見染色質結節,核邊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

12.E

13.A解析:血清與血漿的差別在于:血清中缺少某些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Ⅰ(纖維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凝血因子Ⅷ等。

14.B解析:正常成人血量約為70±10ml/kg體重,成人約4~5L,約占體重的6%~8%。

15.D解析:血細胞內外各種成分有梯度差,溶血后會造成紅細胞計數、血細胞比容、葡萄糖等含量減低,而造成乳酸脫氫酶、血

鉀、AST、ALT、膽紅素等含量增高。

16.C解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鹽與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草酸鹽解離后形成草酸根離子,與Ca2+形成草酸鈣沉淀,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枸櫞酸鹽與Ca2+形成螯合物,使Ca2+失去抗凝作用,阻止血液凝固;肝素加強抗凝血酶Ⅲ(AT-Ⅲ)滅活絲氨酸蛋白酶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阻止血小板聚集,從而阻止血液凝固。

17.C

18.A

19.C解析:發生大細胞性貧血或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時,紅細胞計數與血紅蛋白濃度不成比例。大細胞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相對偏高,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的血紅蛋白濃度減低,但紅細胞計數可正常。缺鐵性貧血屬于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20.C

21.E解析:染色血涂片中紅細胞明顯大小不等,直徑相差一倍以上,大者可達12μm,小者僅2.5μm,與骨髓粗制濫造有關。見于嚴重的增生性貧血,如巨幼細胞性貧血。

22.A解析:嗜多色性紅細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胞質內尚存少量的嗜堿性物質RNA,見于骨髓造血功能活躍,如溶血性貧血或急性失血性貧血。

23.A解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比色法是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ICSH推薦,并經世界衛生組織WHO確認為血紅蛋白測定的參考方法,其原理是:血液在血紅蛋白轉化液

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種Hb均可被高鐵氰化鉀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Hi,再與CN-結合生成穩定的棕紅色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iCN。在特定的標準條件下,毫摩爾消光系數為44L/(mmol/era),根據標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得血紅蛋白濃度。

24.B

25.E

26.B解析:網織紅細胞胞質中殘存嗜堿性物質核糖核酸RNA,經活體染色后形成呈深染的顆粒狀或網狀結構。

27.A解析:正常中性粒細胞以三葉核為主,若五葉核超過3%,稱為“核右移”,為造血功能衰退或造血原料缺乏所致。常見于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抗代謝藥物應用后。在疾病過程中突然出現,為預后不良之兆。

28.C

29.B

30.D解析:毛細血管采血法如血流不易流出,可于傷口遠端稍加壓力或重新穿刺,切忌用力擠壓,以免混入大量組織液,使血液稀釋,影響檢驗結果,且血液易凝固。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