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C類企業貿易外匯支出由銀行(國際結算與國際貿易有什么聯系)

时间:2024-06-03 09:04:08 编辑: 来源:

3. 造成統計資料誤差與遺漏的主要原因有:統計資料的不完整;統計資料來源不同,統計口徑不一,造成統計資料的重復計算或漏算;有的統計數字不準確,可能是估算的。

4. 因此,在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時,人為地設立誤差與遺漏項目,以彌補經常項目與金融和資本項目借方與貸方之間的差額。

為什么說一國國際收支出現長期或巨額順差,也會給國內經濟帶來某些不良影響?

1. 國際收支巨額順差會造成官方儲備增加,從而引起本國貨幣供給量增加,易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2. 如果國際收支巨額順差是由于出口過多造成的,那么本國同期可供使用的生產資源就會減少。長期發展下去勢必影響本國經濟發展速度。

3. 一國持續順差會引起逆差國的不滿,形成尖銳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摩擦。

政府調節國際收支不平衡主要有如下政策與措施:

1. 支出-改變政策:是指改變改變總需求或國民經濟總支出水平的政策。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2. 支出-轉換政策:是指不改變社會總需求和總支出水平而改變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包括匯率政策和關稅政策;

3.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政府直接干預對外經濟往來,實現國際收支的平衡。包括外匯管制和貿易管制。

貨幣政策:是指一國政府通過改變再貼現率、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和進行公開市場業務來調整貨幣供應量。

再貼現率:是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已輸貼現的票據向中央銀行申請再貼現時,由中央銀行規定的貼現率,它決定著市場貼現率和利率。

法定準備金比率:是指中央銀行依據法律所授予的權力,要求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按規定繳存中央銀行的準備金與存款的比例。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賣政府債券。

如一國出現巨額國際收支逆差,該國政府應采取哪些政策與措施?

1. 當一國出現巨額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可以實行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直接管制和向外舉債等政策與措施。

2. 在財政政策方面,主要是減少財政支出和增加稅收。

3. 在貨幣政策方面,主要是提高貼現率,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比率或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

4. 在匯率方面主要是促使本幣貶值。

5. 在直接管制方面主要是限制資本流出和商品進口。

擴張性財政貨幣政策可通過以下渠道影響國際收支:

1. 增加國民收入,刺激進口,使本國居民對進口產品的支出擴大,從而達到減少國際收支順差的目的。

2. 利率的下降,導致本國資金流出的增加和外國資金的流入的減少,從而改善資本項目收支狀況。

用直接管制手段調節國際收支的利與弊。

1. 利:A、直接管制對對機制的依賴程度較低,因而在調節國際收支上見效快;B、直接管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面較小,政府在使用這種調節手段時具有更大的靈活性;C、直接管制使政府對經濟的調節可以深入到微觀領域。

2. 弊:A、容易遭受對方的報復,可能對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帶來消極影響;B、直接管制可能扭曲市場價格信號,使市場機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進口國難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C、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競爭,削弱了國內企業創新的動力。

為什么要對國際收支調節政策進行國際協調?

1. 為了避免各國經濟摩擦和貿易、金融戰的升級。由于各國政府調節國際收支都以本國利益作為出發點,他們采取調節國際收支的措施可能會對別國的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并可能招致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

2. 為了維護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行,必須對各國的國際收支調節政策進行協調。

對國際收支調節政策進行國際協調主要表現在:

1. 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國際收支逆差的國家提供資金融通。

2. 通過建立國際經濟組織和簽訂國際經濟協定確定調節國際收支的一般原則,并逐步取消直接管制。

3. 通過各種國際會議協調多種經濟政策以提高經濟政策特別是國際收支平衡政策的效力。

在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采取本幣貶值的政策還是本幣升值的政策?

1. 當一國出現國際收支逆差時,政府可以通過本幣貶值來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2. 當一國本幣貶值后,降低了以外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增加了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使本國貿易收支狀況得到改善。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對外匯如何解釋?

我國1996后1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第3條對外匯的解釋是: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

a. 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

b. 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c. 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

d. 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單位;

e. 其他外幣計算的資產。

什么是匯率?其標價方法有幾種?

定義:又稱匯價,是指不同貨幣之間兌換的比率或比價,或者說,是以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

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

A、 直接標價法: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的本國貨幣。

B、 間接標價法: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為標準,折算成若干單位的外國貨幣。

世界上有幾種主要匯率制度?各有何特點?

1. 固定匯率制度:由官方規定本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之間的匯率,匯率波動只能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2. 浮動匯率制度:一國不規定本國貨幣與其他國家的貨幣之間的匯率和上下波動的幅度,而由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

3. 盯住匯率制度:本國貨幣選擇盯住任何一種主要貨幣,或一籃子貨幣,本幣隨著被盯住貨幣的浮動而浮動。

浮動匯率是西方國家普遍實行的匯率制度,它有哪些具體形式?

1. 按照政府是否干預分為

1) 自由浮動:又稱清潔浮動,是指一國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不加任何干預,完全聽任匯率隨市場供求狀況的變動而自由漲跌。

2) 管理浮動:又稱骯臟浮動,是指一國貨幣當局或明或暗地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使市場匯率朝著有利于已的方向浮動。目前各主要工業國所實行的就是這個。

2. 按照浮動的形式分為

1) 單獨浮動:是指本國貨幣不與外國任何貨幣發生固定聯系,其匯率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獨立浮動。

2) 聯合浮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歐洲貨幣體系。

金本位制下,匯率確定的基礎是什么?

1. 在金本位制下,決定兩國貨幣匯率的基礎是鑄造幣平價,即貨幣單位的含金量之比。

2. 匯率圍繞著鑄幣平價波動,并以黃金輸送點為界限。

在紙幣制度下,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國際收支差額; 2、通貨膨脹率差異; 3、利率水平差異;

4、各國中央銀行的干預; 5、市場預期。

分析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1. 匯率對進出口的影響:匯率下降,不利于促進出口,促進進口。

2. 匯率對資本流動的影響主要是對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

3. 匯率對國內物價的影響;

4. 匯率變化對一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同的,要做具體分析。

外匯管制:又稱為外匯管理,是指一國通過法律、法令、條例等形式對外匯的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實施限制,以維持本國國際收支的平衡,保持匯率的穩定,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目前世界上外匯管理有哪些類型,各有何特點?

1. 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都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

2. 實行部分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或基本不實行限制,但對資本和金融項目的外匯交易加以一定的限制。

3. 基本上不實行外匯管制,即對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外匯交易不實行普遍的和經常性的限制。

對外匯管制作用的分析。

1. 實行外匯管制的積極作用表現在:有利于穩定國內金融秩序;有利于推行本國財政、貨幣政策;有利于優化本國經濟結構。

2. 實行嚴格外匯管制的消極作用表現在:不能真實地對國際間成本進行比較;阻礙國際貿易的發展;容易助長不正之風。

貨幣自由兌換:是指在外匯市場上,能自由地用本國貨幣購買(兌換)某種外國貨幣,或用某種外國貨幣購買(兌換)本國貨幣。按照國際貨幣資金組織的定義,一國若能實現經常項目下的貨幣自由兌換,該國貨幣就被列為可兌換貨幣。

經常項目的自由兌換:是指對屬于經常項目下的各類交易,包括進口貨物、支付運輸、保險費、出境旅游、投資利潤、借債還息等,在向銀行購匯或從外匯帳戶上支付時不受限制。

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兩種含義:

1. 是在經常項目交易中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2. 是在資本項目交易中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貨幣自由兌換的定義,經常項目交易中實現了貨幣自由兌換,那么,就是可兌換貨幣。這是可兌換貨幣的最低定義。

經常項目的交易中實現貨幣可兌換具體表現為:

1. 避免對經常性支付或轉移的限制。

2. 不得實行歧視性貨幣措施或多種匯率限制措施。

3. 兌付外國持有的本國貨幣。

中國實行經常項目自由兌換的意義。

1. 有利于企業在貨物貿易上更好地利用外匯資金,增強企業的對外競爭力和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

2. 外商投資企業的利潤匯出不受限制,促進外商對華貿易和來華投資。

3. 有利于加強同世界各國和地區的經濟往來。

為什么目前我國還對資本項目的外匯收支實行嚴格的管制?

從我國目前情況看,如果不對資本項目實行外匯管制,就會形成醬的大量流入、流出,沖擊國內金融市場,甚至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