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中歐建立直接貿易關系(中國與歐盟有哪些關系?)

时间:2024-05-26 19:28:52 编辑: 来源:

更為復雜;表決機制問題尚有待解決;歐盟內部的資金分配沖突將變得更加尖銳等。但這些都決不意味著歐盟會讓外部世界聽不見它的聲音,一種變動的外部局勢本身也屬于“大歐洲”面貌;同時,歐洲在世界經濟與世界貿易中的分量會變得更大,這將喚起歐洲內外對歐盟在世界政治中所起作用有新的期待。①「①〔德〕約瑟夫·揚寧:《新的歐洲面貌》,載《Deutschland 》,2002年12月/2003年1月第1期。」最后,在歐洲內外和中國還都有人對歐洲經濟增長和競爭力提高的前景缺乏信心。誠然,在世界經濟論壇《2002~200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所列的80個國家2002年經濟增長競爭力排序中,美國位居第一,而歐洲主要國家英國排在第11位,德國第14位,法國第30位,意大利第39位。②「②〔德〕彼得·K.康納利斯、〔美〕邁克·E.波特、〔瑞士〕克勞斯·施瓦布編,方麗英、羅志先等譯:《世界經濟論壇:2002~2003年全球競爭力報告》,《摘要》部分XV頁,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版。」但是,人們完全沒有理由因此而對歐洲經濟失去信心。

歐洲前途取決于它對全球化的全面適應能力,取決于它對一體化的創新吸納程度,取決于它在新現代化進程中所取得的實際成就。而歐洲聯合和歐洲改革正是它達到這些目標的可靠途徑。歐洲的聯合與改革都在步步前行,盡管困難不少。從屢屢挫折中不斷取得成功,這本身就是“歐洲建設”事業的邏輯。同時,對美國經濟前途也未必有理由過于樂觀。美國在世界經濟中既起牽引作用,又起破壞作用;而歐盟則主要是起穩定與平衡作用。

2.強固和開辟有效的經貿合作渠道。首先,要恰當利用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地位對中國的影響。我們必須認真履行義務,放棄原來那些準予我國一些企事業單位的特權以及違規保護;同時,我們應該充分享有權利,其他世貿成員現在有義務來依照世貿法規重新審查其以往對待中國進口產品的政策和做法,那些曾經適用于中國進口產品上的武斷的和歧視性的貿易保護措施,現在應依照世貿組織的規定而進行改變。在實施反傾銷措施時,世貿組織成員理論上仍可能在今后十來年將中國作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對待。然而,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國政府將可以利用世貿組織的公平和透明度原則來監督并干涉其他成員在實施對中國“非市場經濟國家”待遇時的不合理行為。作為世貿組織的成員,中國從此可以參與世貿組織新規則的制定。這些規則實際上是世貿組織成員政府間達成的協議,但受這些規則影響的真正利害關系方是它們那里的工商企業。因此,我國有關工商企業應當學會如何利用世貿組織規則,主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同時也可合理地借助政府和行業組織等來為自身合法利益服務。

中國“入世”后,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第15條(優惠發展中國家的普惠制)仍適用于中國。

盡管中國沒有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也沒有自動的(市場經濟地位的)個案待遇,我們仍應充分利用普惠制中尚存的部分。最后,中國自己也可以發起合理的反傾銷行動。為此,國務院已于2001年12月16日公布了新的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新條例》。

其次,我們對歐盟的經貿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細化。為此,我們應當進一步重視歐盟一級,它的法律文件、政策決定甚至具體的合作項目都具有定向意義。可以預期,歐盟今后的技術壁壘之類的法規將會變得更加嚴格、更加復雜。歐盟未來的“共同外交政策”可能也會體現在對外經貿、對外援助等領域。歐盟的官方合作項目與私人企業貿易、投資相比,雖然金額不大(2002~2006年歐盟對華合作項目資金總額僅為2.5億歐元),但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根據歐委會通過的一系列對華關系“戰略文件”安排的這些資金,使用重點突出,50%用來支持中國改革,30%用來幫助中國可持續發展,強調歐中合作的新思路,不只是資金問題,更注重提升“軟性”援助的重要性;資金與合作項目今后主要由歐盟駐北京使團就地管理,不再事事、時時、處處請示布魯塞爾總部。同時,我們要繼續重視對歐盟成員國的工作,這是中歐經貿關系的主要實際內容所在。在這里,我們只想強調指出,除了重視歐盟上述5個最重要的對華貿易投資伙伴國之外,我們還必須從不同角度重視歐洲其他國家地區,例如環波羅的海地區、巴爾干地區等。

最后,在“微觀”領域,為拓展中歐經貿合作,我們也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包括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和出口商品本身(品質、檔次、品牌、服務等),大力培養一批真正的中國“歐洲通”人才,積極扶持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分“公”、“私”,不管大、中、小),重視貿易與投資的復合運用,而且應該是雙向的。

3.及時、準確地了解、把握對方對一些有關重要問題的觀點認識與政策主張,并恰當予以應對,是拓展中歐經貿合作的關節點。例如,如何評估中國“入世”后中歐雙方的行為表現、中國的“市場經濟國家地位”問題、反傾銷與技術壁壘問題、普惠制“畢業”制度、歐盟對華貿易逆差以及隨時可能出現的某個政治問題等。在上述列舉的問題中,內含著一些分歧與摩擦。妥善解決這些分歧摩擦是推動未來中歐經貿關系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制度差異對中歐貿易的影響

一些特點。具體是:1、中歐貿易發展速度呈明顯加快之勢。貿易總量不斷上升,貿易逆差不斷縮小,1997年迅速變為順差,2002年則出現了90多億美元的順差。2、中歐貿易地位不對等。中歐貿易額占中國貿易總額的15%左右,但歐盟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性則小得多,出口額占歐盟進口額比重不到2%,進口額占其出口額的比重僅在1%左右。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依賴性要高得多的現狀也導致了中歐貿易談判地位的不對等。3、進出口商品結構不斷優化。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向歐盟出口主要為傳統的大宗商品及輕工產品,進口的主要是成套設備及鋼材等產品。以后進出口結構有了一些變化,但進口商品仍以工業制成品為主,而出口產

第 2 頁

品除初級產品外也開始有了工業制成品。4、歐盟在華直接投資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投資質量相對較高。歐盟在華直接投資主要特點是投資項目規模大、技術含量高;投資部門分布廣;投資形式多種多樣;投資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5、雙邊經濟技術合作逐步機制化。 二、中歐經貿關系發展中的受制因素 雖然中國和歐盟之間經貿交往發展迅速,雙邊關系日益密切,與此同時雙方之間貿易摩擦仍不斷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政治方面。1.中歐經貿關系始終受到官方政策影響。1975年中國與歐共體建立了外交關系,為中歐經貿合作創造了必要的條件。1978年4月,中歐簽署第一個貿易協定,相互給予最

第 3 頁

惠國待遇。1985年5月,中歐又簽署了貿易和經濟合作協定。自20世紀70、80年代開始,中歐經貿關系處于迅速增長期。歐盟官方政策對中歐經貿關系發展的好壞影響很大,而歐盟的政策常常在經濟要求和政治企圖之間擺動。歐盟在意識形態上堅持“冷戰思維”定式,把西方價值觀念作為全球戰略的指導,在一些具體問題,如“人權問題”、“西藏問題”、臺灣問題等方面制造障礙,是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發展一個重要因素。2.意識形態問題。意識形態在社會生活和國際關系上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它直接體現了一個國家的價值觀、道德觀和利益觀,是國家利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國家利益是一個國家的最高利益,內涵十分豐富,

第 4 頁

包括國家的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安全利益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這些因素既相互聯系,融成一體,又獨自存在、相互區別,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分別成為國家追求的重點目標。在整個冷戰時期,由于受意識形態的影響,中歐經貿關系的發展受到抑制。冷戰初期,兩大陣營內部的各個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均服從于意識形態的斗爭。只是進入80年代之后,隨著雙方外交決策中意識形態因素作用的淡化,國家中的經濟利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出來,雙方之間的經貿關系才得到了一定的發展。90年代后,隨著意識形態利益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下降,經濟利益在調整后的國家利益中占據重要位置和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加強,它成為推動中歐關系

第 5 頁

發展的根本動力,中歐經貿關系得到了全面、深入的發展。3.美國因素的作用。就現代中歐關系而言,無論是廣度還是縱深方向的延展或跌宕,都有著東方與西方兩種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歷史厚度,有一種內在的整體性。而對這種整體性影響最大者,莫過于所謂的“美國因素”。美國因素一直是影響中歐關系的一個重要因素。應該注意到,歐美之間近年來雖有矛盾,歐盟極力想擺脫美國的控制,但是它們之間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這是由于歐美之間存在著廣泛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共同利益以及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和相同的價值觀,所以雙方之間關系仍以合作與發展為主導方面,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它們仍立場一致聯手對華,對中國施壓乃至制

第 6 頁

裁。此外,美國為維持其超級大國地位,實現其全球戰略,在其自身實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不得不借重歐洲的影響與力量,因此,歐盟仍然是美國全球戰略的重點,正如亨廷頓所說:“與歐洲的關系是美國外交政策成功的關鍵所在。與歐洲健康良好的合作關系可以大大減輕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這種孤獨的局面。”對于歐盟而言,“歐洲一體化加上與美國這種跨大西洋的伙伴關系,不僅是西歐在二戰后時期發展的動力,而且也是它在后冷戰時期繼續走向強大的關鍵。”4. 歐盟東擴的負面影響。根據《尼斯條約》的決定,2004年5月1日歐盟接受包括塞浦路斯、捷克、波蘭等國在內的15個新成員國,從而完成其成立以來的第五次也是歷史上規

第 7 頁

模最大的一次擴大。東擴后的歐盟成員國達到25個, 擁有4.5億人口,對外貿易額占世界總貿易額的20%,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四分之一。從而新歐盟成為了一個貿易規模與美國不相上下的大市場。歐盟東擴無疑是歐盟經濟及世界經濟中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從經貿和資本市場交往這一角度來看,歐盟東擴對中歐經貿關系的消極負面影響是明顯不能低估的。中東歐和東南歐地區是有一億多人口的廣大而有發展潛力的市場,總體上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大致相同。在同歐盟發達地區發展進出口貿易和吸引投資等方面,我國與中東歐、東南歐國家無疑存在競爭關系。這些國家在發展經貿關系上明顯占據了天時、地利與人和方面的優勢。

第 8 頁

(二)經濟方面。1.中國在中歐市場依賴程度和重要性中處于劣勢地位。據統計,中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依存度相差很大,表現為中國對歐盟的貿易依存度高,而歐盟對中國的依存度要小很多。同時,歐美之間的貿易是歐盟貿易的主要組成部分,與日本以及歐盟成員國原先殖民地國家間的貿易仍在歐盟貿易中占比較重要的位置,中國的重要性則次之,投資方面也是如此。中國對歐盟的市場依賴程度大于歐盟對中國的市場依賴程度,這些事實決定了中歐貿易關系中中國處于劣勢地位。明白了此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挑起貿易摩擦的總是歐盟,也就明白了在處理經貿沖突時雙方態度和立場的不同。2.中國出口產品價格低且結構不合理。產

第 9 頁

品價格低廉理應是構成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的一個方面,但只依靠低價格去占領市場容易引起反傾銷調查等貿易沖突。中國產品成本本來就低,許多企業至今仍然堅持低價競銷的營銷觀,不注重新產品的開發、產品包裝的改善,不積極利用廣告、公關及提高質量與服務的手段來擴大出口,忽視了非價格競爭,使歐盟等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低價格和增長迅速過于敏感,以致引發了不少摩擦。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出口產品結構還不盡合理。據一項用“相對出口績效指數(REP) ”來對中國制造業出口商品結構的研究成果,中國制造業中具有較強比較優勢的商品共55種,其中占有絕對比重而且具有很強比較優勢的仍然是勞動密集型或非

第 10 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