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國際貿易政策的特點 目標雙重性(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什么?)

时间:2024-06-02 11:52:44 编辑: 来源:

易條約或與中國簽定的雙邊貿易協定規定的義務的,也視為貿易壁壘。

3、表現形式:

實踐中較為常見的貿易壁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違反承諾的關稅措施;

缺乏規則依據的進口管理限制(包括通關限制、國內稅費、進口禁令、進口許可等);

缺乏科學依據的技術法規、產品標準、合格評定程序、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

不合理的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措施;

政府采購中違反有關規則限制進口產品的做法;出口限制;補貼;

服務貿易準入和經營限制;

不合理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措施;

其它貿易壁壘等。

貿易壁壘成因:

貿易壁壘的出現并不斷強化并非偶然,它是國際經濟、社會、科技不斷發展的產物。分析新貿易壁壘產生的原因最主要的在于以下幾點。

1.社會進步及發達國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安全健康意識空前加強,越來越關心產品對身體健康和安全的影響,以致在國際貿易中以健康、安全和衛生為主要內容的新貿易壁壘日益增多。

2.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入人心,人們越來越關心賴以生存的地球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因而要求國際貿易中的產品本身及其生產加工過程都不要以

破壞環境或犧牲環境為代價;同時要求生產這些產品時也不要以犧牲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于是,綠色壁壘和社會壁壘等新貿易壁壘將在國際貿易中不斷出現。

3.

新貿易壁壘的日益增多與傳統貿易壁壘受到約束關系很大。傳統貿易壁壘如關稅、許可證和配額等的使用不僅會受到國際公約制約和國際輿論的譴責,而且也易遭到

對等報復。因此,這些傳統貿易壁壘措施將來的發展空間不是很大,這就為綠色壁壘等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

4.科學技術日新月

異為新貿易壁壘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和手段。技術密集型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不斷提高,特別是信息技術產品,涉及的技術問題較為復雜,容易形成新貿易壁壘。

同時高靈敏和高技術檢測儀器的發展使檢測精度大大提高,給一些國家設置新貿易壁壘提供了技術和物質條件。

5.主要發達國家因經濟增長乏力,貿易保護主義有重新抬頭之勢,隨著傳統貿易壁壘作用的弱化紛紛尋求新貿易壁壘,以保護其國內產業。

貿易壁壘特性:

以技術性貿易壁壘為例

1、廣泛性

從產品角度看,不僅涉及資源環境與人類健康有關

的初級產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從過程角度來看,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和消費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從領域來看,

已從有形商品擴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務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及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

2、系統性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一個系統,不但包括WTO《貿易技術壁壘協議》規定的內容,而且包括《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協議》、《服務貿易總協定》等規定的措施;《農業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等都對環境問題進行了規定。

3、合法性

目前國際上已簽訂150多個多邊環保協定。發達國家積極制定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提供法律支持。WTO也正在制定國際性的技術標準和技術法規。

4、雙重性

術性貿易壁壘有其合理性,即真正為了實現規定的合法目標是可以采取合適的壁壘措施的。正常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術性措施以達到合理保護人類

健康和安全及生態環境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一些國家,特別是美國、日本、歐盟等憑借其自身的技術、經濟優勢,制定比國際標準更為苛刻的技術標準、法規和認

證制度等,以技術性貿易壁壘之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

5、隱蔽性和靈活性

技術性貿易

壁壘與其他非關稅壁壘如進口配額、許可證等相比,不僅隱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視性等分歧,而且各種技術標準極為復雜,往往使出口國難以應付和適應,具

有隱蔽性。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具有不確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體實施和操作時很容易被發達國家用來對外國產品制定針對性的技術標準,具備了實施靈活性

的特點。

6、爭議性

由于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面非常廣泛,有些還相當復雜,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實施過程中的隱蔽性,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評定標準,因而國與國之間相互較難協調,容易引起爭議,并且解決爭議的時間較長。

20世紀70年代后,國際經濟領域貿易戰主要集中于一般商品貿易領域,但是,21世紀國際貿易戰將逐步集中在技術性貿易壁壘。

中國當前的貨幣政策的特點,原因和背景

特點:

中國貨幣政策是中國貨幣當局為了達到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采取的管理和調節貨幣與信用的政策。它同樣由最終目標、政策工具、操作指標、中介目標等因素構成。中國的貨幣政策,隨中國的政策與發展實踐而不斷發展變化的,具有中國特色。

原因:

穩健的貨幣政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提法,它講的是制定貨幣政策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它不同于經濟學教科書關于貨幣政策操作層面的提法(如“寬松的”、“中性的”或“緊縮的”貨幣政策)。

穩健的貨幣政策與穩定幣值目標相聯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貨緊縮又防止通貨膨脹兩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礙根據經濟形勢需要對貨幣政策實行或擴張、或緊縮的操作。

背景: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

一是經過90年代初的房地產和開發區熱,到1997、1998年,部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問題已相當突出,當時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面臨化解金融風險和防范出現新的更嚴重金融風險的重要任務;

二是當時盡管社會總需求不足的矛盾已經暴露,但是最突出的還是結構性問題,實際有效貸款需求不足;

三是由于過去我們長期實行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制,企業高負債經營,自有資金比例很低,再繼續大幅度增加貸款,不良貸款問題會更加突出;

四是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本身包括了對貨幣政策的運用,財政增發國債,銀行參與購買,其本身就包含了運用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增長的內容。

擴展資料: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