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安徽糧食經濟貿易學校有園林技術嗎(前期投資小,想養殖創業 養啥見效快、發展潛力大?)

时间:2024-05-18 10:09:27 编辑: 来源:

州(今湖南零陵縣),10年后調回京師,隨即又調為柳州刺史。最后死在柳州。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里,根據當地民俗設立教令和禁令,設法解決當地窮人用子女當抵押借錢的問題,使上千人回家,免作奴婢。他還指點了不少考進士的文人,對當地的開化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去世以后,韓愈為他寫了著名的《柳子厚墓志銘》。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柳州人民為紀念柳宗元,建了一座羅池廟。韓愈又為之撰寫《柳州羅池廟碑》,碑后附詩一篇。宋徽宗追封柳宗元為文惠侯,羅池廟改名為柳侯祠。現存建筑是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建的。祠周圍已辟為柳侯公園。祠前的“柑香亭”,傳說是柳宗元講學、會客、種柑的地面。祠內有著名的“荔子碑”,即韓愈所撰羅池廟碑,因羅池廟詩第一句“荔子丹兮蕉黃”而得名。碑文是蘇軾的手跡,所以稱為“韓詩蘇書柳事碑”。另有“龍城石刻”,傳說是柳宗元的手跡。祠堂附近還有柳宗元的衣冠冢,青石砌筑,周圍青松翠柏,莊嚴肅穆。

唐代佛教盛行,龍門、敦煌石窟主要是唐代佛教藝術的結晶。此外,著名的遺跡還有四川的樂山大佛,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等。

樂山大佛

在四川樂山市東凌云山西壁,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合流處。相傳唐代僧人海通因為看到山前江水奔騰,時常翻船,便倡議鑿山為佛,以鎮水妖。大佛開鑿于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最后由川西節度使韋皋于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完成,前后歷時90年。大佛頭與山齊,雙手撫膝,足踏大江,據說通高71米,頭高14.7米,肩寬28米,眼長3.3米,耳長七米。耳朵中間可并立二人,頭頂可置圓桌,腳背上可圍坐百余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所以俗稱“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刻成后通身彩繪,原來建有13層樓閣,名叫大像閣,明末毀于戰火。1986年2月,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和四川測繪研究所的專家曾對大佛作過精確的測量,得出的數據是:大佛從頭到腳高58.7米,頭上發髻共有1200個。于是產生了樂山大佛矮了12米的說法。但文物界認為樂山大佛的身高應包括現已不復存在的蓮花寶座在內。有趣的是,專家們還測出:在1—3月的枯水期,大佛頭頂到水面的高度大致是72米。這就是說,如果蓮花寶座存在,它的基底應在枯水期的水面附近。

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小雁塔是唐代佛寺建筑的遺存。大雁塔在西安市南四公里處的慈恩寺西院,建于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唐玄奘取經回國后,從弘福寺移到這座寺里專譯佛經,創立法相宗,并倡議修建大雁塔,貯藏從印度帶回的經像。建塔時,他親自擔筐運送磚石。塔基仿照印度韃櫬〔chèn襯〕國佛塔的樣式,作塔五層,最下一層作雁形。塔的最上層原來有太宗所作《大唐買粉絲圣教序》碑,褚遂良書寫,稱“雁塔圣教”,是書法中的精品,現嵌在塔下南門洞兩側壁間。大雁塔之所以著名,除了它是唐買粉絲放經的經塔以外,還因為這里地近風景區曲江,唐代詩人凡來長安,都要登塔憑眺長安風光,吟詩抒發感想。一部《全唐詩》中,與它有關的作品不勝枚舉。這座塔在唐代還是進士金榜題名的地方。唐朝設科舉進士,進士科最難考,錄取人數很少。考中進士的人先在曲江舉行宴會,叫做曲江會。然后集中到慈恩寺,推舉擅長書法的人把考中者的名字刻在磚上。“慈恩題名”也成為后人愛模仿的一件風雅之事,現在慈恩寺中還可以看到不少題名的碑石。小雁塔在大雁塔附近,原來是唐代著名佛寺大薦福寺的佛塔,建于唐中宗景龍年間,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四角的密檐式磚塔,塔身寬度由下向上逐層遞減,形成秀麗的流線形輪廓。這座塔經歷過70多次地震,原高15層,塔頂震毀,剩13層。據底層門楣上明代人王鶴的題字說,明成化末年長安地震時,小雁塔從頂到底,中間裂開一尺來寬的大縫,塔身分為東西兩半。到正德末年冉次地震時,裂縫一夜之間又合在一起。現在仍可看出明顯的痕跡,游人到此,無不稱奇。

隋唐時期的建筑,完整保留下來的不多,所以大雁塔、小雁塔彌足珍貴。此外,五臺山的佛光寺和南禪寺,也以唐代木構建筑聞名于世。

佛光寺

在我國以及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初建于北魏,現仍保存有北魏的磚塔、唐代以及金元明清的各朝建筑。東大殿是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時所造,建在巖石上,后部柱子的基礎是鑿山時預留出來的,極其堅固,有很強的抗震能力。大殿臺基很高,殿檐伸出深遠,檐下外柱有古樸的斗拱承托梁架。斗拱體型很大,結構復雜,高度約為柱高的2/5。檐部轉角處加長角梁后尾,利用這一根懸挑的木構件,保證檐頭前端不向下沉陷,設計非常科學,在我國木結構建筑中不多見。殿頂上的脊獸都是黃綠色琉璃瓦燒制,正吻為一對高大的琉璃鴟〔chī吃〕尾。整座大殿氣勢雄偉,規模宏大。

南禪寺

在山西五臺縣西南的李家莊,是一座鄉間小廟。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比佛光寺東大殿還早,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唐代木構建筑。殿前月臺寬敞,整體梁架結構簡練。1974—1976年對大殿進行落架大修時,發現殿內兩根最大的木構件早已劈裂彎垂,施工中將屋頂上的瓦件泥背拆除后,西邊的大梁自動彈回,拆卸后經反轉壓平,即完全恢復平直。東邊的大梁經反轉壓平,仍有些彎曲。歷經1200年的木構件仍能保持這樣的彈性,令人驚奇。此外,梁架最上部有一個三角形人字架,榫接仍相當牢固,這說明唐代建筑在頂部使用三角人字架已經普及到偏僻的山村,由此也可見出當時建筑技術已達到很高水平。

廣州光孝寺

在廣州市內,是嶺南古剎勝地。寺址原是西漢時南越王趙建德的故宅,三國時改建為寺。南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才改名為光孝寺。從東晉到唐代,印度高僧到寺內講法的很多。唐代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得到五祖弘忍秘傳的衣缽后,逃到嶺南,在獵戶中藏了16年,怕弘忍的大弟子神秀找到他奪回衣缽。儀鳳元年(公元676年),他到此寺聽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恰逢風吹幡動,有兩個僧人便爭論起來。一個說是風動,一個說是幡動。慧能說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自己心動。此話頓時驚動眾僧。印宗過來問明是禪宗法嗣,便拜他為師。慧能既已公開自己的身份,當時就剃發受戒,公開傳播禪宗,正式成為禪宗六祖。從此禪宗分出南北兩宗,南宗以慧能為初祖。神秀在北方稱北宗。由于南宗支派繁衍,其宗旨最合中國士大夫的口味,因而成為中國佛教中影響最大的宗派。現光孝寺內的建筑多數與紀念慧能有關。如六祖殿內有2.5米高的慧能坐像。殿東的碑廊內,有六祖像碑等石刻,提供了研究六祖和南宗的重要資料。睡佛樓下層設有風幡堂,建于儀鳳元年,即為紀念慧能論風幡而設。大殿后面菩提樹下有瘞〔yì益〕發塔,慧能在此剃發受戒后,寺住持僧法才將他剃落的頭發埋在樹下,建了一座高7.8米的磚石小塔。

光孝寺內還有兩座我國現存最古的鐵塔。是五代南漢國所建。南漢大寶六年(公元964年),南漢主劉�〔chǎng廠〕的太監龔澄樞和鄧三十三娘捐造西鐵塔,原為四角七層,現僅存三層。大寶十年劉�捐造東鐵塔,每層都刻有盤龍和佛像,計有一千多尊佛像,遍體飾金,又稱為“涂金千佛塔”,雕刻和冶煉技術十分高超,保存也很完整。寺內還有一座建于唐寶歷二年(公元826年)的石經幢,名為大悲幢。是光孝寺內最早并有可靠年代記載的石刻。

中國有哪些名人故事

1、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一個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來,有大霧天幫忙,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調了幾條草船誘敵,終于借足十萬支箭,立下奇功。

2、花木蘭代父出征

北魏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但是木蘭的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無法上戰場,家中弟弟年齡尚幼,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十幾年的軍旅生活。

去邊關打仗,對于很多男子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而木蘭既要隱瞞身份,又要與伙伴們一起殺敵,這就比一般從軍的人更加艱難!可喜的是花木蘭最終還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后凱旋回家。

3、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穩重的就像一個大人,聽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放學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4、曹沖稱象

曹沖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么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5、晉人王祥臥冰求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