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河南省鋼鐵貿易商會(安鋼有多少廠家)

时间:2024-04-29 15:03:10 编辑: 来源:

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改革開放之初的1978年全省GDP總量僅為162.92億元,1991年跨上千億元臺階,2000年GDP突破5000億元,2005年GDP突破1萬億元大關,未來兩三年內有望進一步突破20000億元大關。在全國各省市的排位由1978年的第9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中西部地區首位。30年來全省GDP以年均11.2%的速度增長,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1、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2008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2658.80億元,比1949年增長15.7倍,年均遞增4.8%,其中1979~2008年均遞增6.0%。特別是“十五”以來,河南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取消農業稅,不斷加大支持“三農”力度,農業生產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2004~2008年全省糧食產量連續5年大豐收,連續3年超越5000萬噸臺階,2008年達到5365萬噸的歷史最高水平,是1949年的7.52倍,1978年的2.56倍。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連續八年位居全國第一,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此同時,全省油料產量505萬噸,居全國第1位,是1949年的20.8倍;棉花產量66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49年的10.5倍;肉類總產量542.90萬噸,居全國第3位,是1978年的11.9倍。

2、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工業增加值9546.08億元,比1949年增長2151.7倍,年均遞增13.9%。特別是進入改革開放以后,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加大投入、調整結構、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強力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河南工業經濟活力不斷增強,逐步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新軌道。改革開放以來,全部工業增加值以年均13.7%的速度遞增,其中,2001~2008年均增長15.9%,比1979~2000年快了2.9個百分點。

3、城鄉市場繁榮活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年均12.8%的速度遞增,2008年達到5662.55億元,是1949年的1236.4倍。特別是1978年以后,河南以培育和健全統一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為總目標,圍繞培育大市場、搞活大流通,走貿易開路,金融活體,基礎配套之路,以鄭州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為主要依托,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了一大批水平較高的零售商場、商品批發市場等商業基礎設施,同時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工程,積極推動“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有效帶動了商品銷售的增長。1978~2008年,全省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8%,明顯高于1978年前10.0%的水平。城鄉居民正在從百元、千元級消費向萬元、十萬元級消費提升,由原來簡單的數量增長向數量增長、結構調整、品質提高并行演變,由過去的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轉化。

4、服務業不斷發展。200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271.06億元,是1949年的451倍,年均增長10.9%。其中,1978~2008年均增長13.7%。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8年全省房地產業實現增加值484.11億元,是1990年的6.8倍,年均增11.2%。旅游業加快發展。接待海外游客數量由1979年的僅1萬多人次提升到2008年的104.36萬人次,旅游創匯由26萬美元增至3.7億美元。2008年,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的總數達到2億人次,居全國第7位;旅游總收入1592億元,居全國占第6位,相當于全省GDP的8.6%,較1979年提高8個百分點,河南逐步由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大省邁進。金融保險業功能日益完善,2008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345.36億元,比1978年增長23.4倍,年均增長11.1%。

(二)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

1950~2008年,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5%,第一產業、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4.8%、12.6%和10.9%,其中,1978~2008年,三次產業分別增長6.3%、13.9%和13.7%。產業結構向高級化演進的階段性特征更為明顯。三次產業增加值在宏觀經濟總量中的比例關系,也由1952年的62.2:22.8:15.0演變為1978年的39.8:42.6:17.6,2008年又進一步演變為14.4:56.9:28.6。工業經濟增長成為近年來全省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力量。60年間,全省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由1949年占絕對優勢的94.5%下降為2008年的48.8%,第二產業由1.9%上升為26.8%,第三產業由3.6%上升為24.4%。河南經濟結構諸方面的變動態勢符合世界范圍內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趨勢,反映了河南經濟正處于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的基本特征。

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在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產值由1949年89.1%下降到2008年57.0%。同時,糧經比調整為67.2:32.8,經濟作物所占比重上升了16個百分點。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農村非農產業的崛起,形成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覆蓋全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2008年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4000余家,對于扭轉全省農業生產長期緩慢發展、農業內部結構過分偏重種植業的結構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活躍了整個農村經濟。

工業內部結構趨于合理。新中國成立以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全省輕重工業發展不均衡,比例失調。1949年,全省輕重工業之比為83.6:16.4。按照全國的產業布局,到1978年以前河南一直遵循的是“重工業優先發展”的工業發展思路,輕重工業呈現重工業發展快于輕工業趨勢。1949~1978年輕工業平均增長9.1%,而重工業年均增長為20.9%。1978

年,全省輕重工業的比例關系為46.0:54.0。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會以后,根據消費需求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確立了“優先發展以消費品為主的輕工業”的發展思路,輕重工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1980~1990年,全省輕重工業平均增速分別為12.6%和11.8%。1990年以來,河南輕重工業的發展思路由1980年代的輕工業優先轉為重工業帶動,并根據河南的資源優勢和市場的需要加快了基礎產業的建設步伐,國民經濟的“瓶頸”制約有了根本性地改善,同時積極推進輕工業的發展。重工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54.4%上升到2008年的65.4%。

優勢產業不斷強化。2008年,全省重點培育的食品、有色金屬、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紡織服裝等六大優勢產業在全省工業經濟中的比重提高到了50.2%。有色工業中,氧化鋁、電解鋁、鉬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食品工業中,涌現了雙匯、華英、白象、三全、思念等一批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干企業,成為河南第一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量超過廣東,列山東之后居全國第二;裝備制造業中,大型農機、大型水泥設備、煤礦機械、輸變電設備等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提高;汽車及零部件行業中,宇通客車、中原內配、中軸、遠東傳動軸、淅川減震器、新航集團等企業的行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化工工業中,煤炭加工轉化能力已經達到1000萬噸,甲醇生產能力和在建規模分別達到180萬噸和125萬噸,均居全國首位。此外,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步伐加快,鋼鐵板材、新型干法水泥、中高檔紙等產品比重大幅提高。高技術產業中,超硬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等方面形成了較強的競爭能力,金剛石和超薄電子玻璃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多晶硅和太陽能電池產業初步形成。全省工業結構正在逐步從能源原材料工業為重心向以一般加工和技術密集加工工業的高加工度化轉變。同時,能源、食品、有色、裝備制造、建材、紡織、醫藥等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呈現出基礎產業、一般加工工業全面推進,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逐步提升的格局。

非公有制經濟成為河南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改革開放,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打破了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1978~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6%提高到60.0%。通過鼓勵和支持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河南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之間的關系得以調整和改進。2008年全省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由1985年的49.1%提高到2008年的73.0%,已成為河南投資的主要推動力量。

擴展閱讀:【保險】怎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