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四川省服務貿易出口規模(中國對外商股權限制)

时间:2024-06-01 03:02:49 编辑: 来源:

節完善的創意產業鏈。 加快創意產業基地建設, 推進成都東部新城文化創意產業綜合功能區等一批與制造業相配套, 與建筑設計、 買粉絲、策劃等都市產業相結合, 與文化傳媒、時尚消費等時尚產業相融合的創意產業基地建設。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意企業和具有四川鮮明特色的創意品牌, 舉辦一批國內外創意產業大型活動。

專欄 11 : 文化與創意產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四川十二五有哪些任務?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基本思路://wenku..買粉絲/view/dcc7eaea551810a6f52486cf.買粉絲,

(三)主要目標。

到2015年,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大關,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工業化、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瓶頸制約基本消除,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邁上新臺階,人民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預計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左右,2015年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6萬元左右,進入中等收入地區,與全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財政收入穩步增長,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投資持續增長,消費逐步提高,預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年累計達到8萬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達到5萬億元以上,形成投資消費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

——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明顯,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突破,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三次產業結構由15∶48∶37調整為10∶50∶40;三次產業的就業結構由44∶25∶31調整為36∶27∶37。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8%以上。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8%左右,城鎮發展質量明顯提高。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主體功能區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加快發展。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積極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以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初步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人均期望壽命75歲。建成覆蓋全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廣播電視覆蓋率,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6‰以內,戶籍人口控制在9200萬以內,人口的文化素質和健康水平顯著提高。

——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加快增長,與經濟發展速度的差距逐步縮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4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200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由3.1∶1縮小到3.0∶1,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動態消除城鎮零就業家庭。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居民家庭財產普遍增加,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快生態四川建設,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36%以上,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大中城市空氣質量達到II級標準,主要江河水質鞏固提高,重要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廢棄物處理率穩步提高,單位GDP綜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顯下降,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降到180立方米以下,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

(一)加快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全面改善發展條件。

加強以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夯實發展基礎,是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重要前提。“十二五”期間,要堅持統籌規劃、適度超前的方針,與產業布局、城鎮發展相協調,擴大規模、完善網絡、優化結構,構建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進出川運輸大通道建設,完善綜合交通網絡。加快至甘肅、陜西、云南、貴州、重慶、青海等周邊省市的快速鐵路、高速公路大通道建設,盡快融入國家鐵路區際快速客運網,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框架體系,形成6—8小時通達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北部灣等經濟區的便捷運輸通道。加快建設成都市與市州城際快速客運系統,進一步提升國省干線等級,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公路網絡通達深度。全面完善成都主樞紐功能。加快推進“四江六港”水運通道和港口建設,加快建設干線、支線機場。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組合優勢和整體效能,實現客貨運輸的便捷換乘、高效銜接。以提高鐵路運輸比重和發展水運、城市公共交通為重點,大力發展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成本的綠色交通。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加快城市道路建設和改造,積極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加強城市交通與對外交通的有效銜接,提升交通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加快城市智能電網建設,積極發展管道燃氣,提高城市能源保障能力和安全運行水平。進一步健全城市通信網絡體系,推動“三網融合”。加強供水設施建設,滿足城市生活生產用水需要。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加快公共綠地建設,構建布局合理的城市綠化系統。加強教育、衛生、文化、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創造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實施水、土、路、電四大基礎工程,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面加強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配置,著力構建供水保障體系,全面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努力滿足城鄉居民生活和經濟建設對水資源的需求。以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和渠系配套為重點,全面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努力改變川中等老旱區和農業主產區的灌溉條件,“再造一個都江堰灌區”。合理開發空中云水資源。加強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完善農村路網體系,基本實現油路到鄉、公路到村,加快機耕道建設。繼續完善農村電網,基本消除無電鄉村。

——強化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完善信息網絡體系,提升發展保障能力。重點加快水電和天然氣生產能力建設,積極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煤層氣、規模化沼氣發電等新能源,加快推進核電建設,優化能源結構。以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車供能設施等為重點,促進能源利用方式變革,提升能源普遍化服務水平。加快煤電油氣輸送通道建設,優化能源區域布局,努力構筑穩定、經濟、清潔、安全的能源體系。建設西部通信樞紐,以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應用、應急通信體系和數據災備中心為重點,提高信息匯聚處理能力和信息安全支撐能力,基本建成高速、安全、可靠接入的無線城市網絡系統。加快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建設,提高全社會信息化水平。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絡覆蓋率,力爭行政村基本通寬帶,自然村和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

(二)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以提高四川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增強產業競爭能力為中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和發展層次。“十二五”期間,要把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擺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圍繞“三中心、四基地”建設,深入實施“7+3”產業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大力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初步建成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四川經濟綜合實力。

——以建設“四基地”為重點,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充分發揮我省資源、產業等比較優勢,深入實施資源轉化戰略,加快建設一批在全國乃至全球擁有突出地位的重大產業基地。以水能、釩鈦、天然氣為重點,基本建成國家重要的優勢資源開發基地;以發電設備、重型裝備、交通運輸設備、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節能環保設備、數控機床和石油鉆采成套設備等為重點,建成世界知名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以集成電路、軟件及信息服務、數字視聽、新一代平板顯示、軍工電子、智能化儀器儀表及數字醫療等為重點,建成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產業化基地;以川豬、川酒、川煙、川茶、川菜、川果、川藥、絲麻、林竹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建成西部重要的農產品深加工基地。以“十大旅游區”、重點旅游城鎮和旅游通道建設為重點,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旅游產業層次,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經濟強省跨越。

按照集中集約集群發展的要求,加快產業園區發展,努力培育壯大一批省級和國家級開發區。繼續實施大企業、大集團發展戰略,積極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強化政策扶持和體制機制創新,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以節能減排和新產品開發為重點,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推進冶金、化工、建材、輕紡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淘汰落后產能。

——以發展“六大產業”為重點,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發揮優勢,搶抓機遇,著眼于搶占未來國際競爭的戰略制高點,力爭在我省最具優勢的領域率先取得突破。重點發展以核電、太陽能及風能等為代表的新能源裝備產業和以“三網融合”、下一代互聯網核心設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進產業規模水平跨越式發展。加快發展以高性能材料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高速鐵路、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積極培育節能環保和生物技術產業,建設一批國家級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充分發揮我省軍工優勢,形成軍工與民品相互促進共融發展的新格局。要科學制定規劃,明確發展重點,強化政策支持,加大資金投入,逐步使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以建設“三中心”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體系。

(四)加快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期間,要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加快重點經濟區發展,扶持欠發達地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努力構建特色突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加快重點經濟區發展。

——扶持革命老區和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優化主體功能區布局。

(五)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加快社會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大舉措。“十二五”期間,要把全面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任務,積極擴大就業,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創新社會管理,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積極擴大就業。

(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七)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開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人才資源開發,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十二五”期間,要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全面實施科教興川和人才強省戰略,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加大人才開發力度,支撐引領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以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建設創新型區域。加強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支持、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大力推進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設,建成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支持成都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和綿陽科技城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