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四川省服務貿易出口規模(中國對外商股權限制)

时间:2024-05-29 10:10:53 编辑: 来源:

向現代商貿轉型升級。

加快批發市場轉型, 重點發展工業生產資料、 農業生產資料、優勢特色農產品、 消費品的批發貿易。 推動發展零售貿易平臺和創新發展售后服務模式, 加快建設傳統特色商業與現代旅游、 購物、文化、娛樂、休閑、美食于一體的綜合性、體驗式、一站式消費服務。積極爭取在成都建立西部期貨遠期交割交易平臺, 配套建設實物交割點, 帶動遠期合約交易, 促進供求長期均衡。加快發展連鎖經營、 物流配送、 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 推進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和流通企業的普及運用, 培育一批跨省市、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批發零售企業、 品牌餐飲企業、 連鎖經營企業和品牌,引導和帶動商貿流通中小企業發展。 加快推進餐飲業標準化、規范化和規模化建設, 促進餐飲業專業化、 集約化經營和多樣化發展, 弘揚川菜文化, 壯大川菜品牌, 推進川菜傳承創新, 培育川菜名 菜、名點、名店, 大力推進特色川菜發展, 擴大成都作為“亞洲首個國際美食之都” 和四川美食文化影響力。推動連鎖經營加快向農村延伸,健全農業生產資料和農民生活資料的供應體系, 推進農村商貿綜合服務中心、 糧食流通服務綜合體建設, 構建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加強主要生產生活必需品市場調控, 建立健全主要生產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 保障市場供應安全。

專欄 7 : 商貿流通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2. 旅游業。 到 2015 年全省旅游總收入超過 4000 億元,增幅高于全國旅游平均增長水平、 高于全省GDP 增長水平、高于全省服務業增長水平。

加快轉變旅游發展方式,促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快配套旅游基礎服務設施,提升旅游產業發展水平,建成國際知名、國內 一流的世界遺產旅游目的地, 基本實現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

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大力開發旅游新產品, 構建多層次、多功能、結構優化、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產品體系。加快完善立體旅游交通網絡,優化旅游線路,提升服務質量,強化旅游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結合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與農村風俗風貌,開展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觀光和體驗式旅游活動,規范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精品。深度挖掘旅游資源,大力開發旅游商品, 滿足旅游消費需求。加大四川旅游形象宣傳力度, 創新旅游營銷方式,統籌發展國內外市場,推動四川整體旅游形象的新突破和新發展。依托成都作為首批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的資源優勢,扶持和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業,增強旅游企業綜合實力,重點培育 10 家年經營收入超過 5 億元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50 家年經營收入超過 1 億元的旅游企業。推進旅游信息化、標準化建設, 規范旅游市場秩序, 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 完善旅游安全應急救援系統。

專欄 8 : 旅游業重點建設內容

1. 構建“一極、三帶、五區、五環”的發展格局:打造大成都旅游經濟增長極,發展成綿樂旅游經濟帶、成渝旅游經濟帶、雅攀旅游經濟帶,推進大九寨國際旅游區、環貢嘎生態旅游區、亞丁香格里拉旅游區、川南文化旅游區、秦巴生態旅游區建設,構建九黃為核心的北環線、大熊貓為核心的西環線、香格里拉為核心的西南環線、長江為核心的東南環線、三國文化為核心的東環線。

2. 實施旅游業 10 大支撐工程: 旅游資源品牌化工程;國家級資源創 A 工程;巴蜀文化旅游載體化建設工程;鄉村旅游富民工程;旅游骨干企業培育工程;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示范工程; 自駕車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度假區、扶貧試驗區、生態旅游“三區”試點工程; 旅游信息化建設工程;旅游立體交通工程。

3. 社區服務業。到 2015 年全省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每百戶 居民不低 于20 平方米, 城鄉社區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 60% ,60% 以上的縣(市、區) 建有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

推動社區服務業向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增強社區服務功能, 擴大社區服務供給能力, 提高服務質量, 建立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

因地制宜建設街道(鄉鎮) 社區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服務站,大力開展面向居民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教育、文化體育、 治安服務等在內的社區服務。加快建設社區綜合服務信息平臺, 推進社區服務信息化建設。 積極推動新技術、 新業態、新流程和新服務方式進入社區,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社區流通基礎設施, 促進新型社區服務業態向農村社區延伸。大力發展社區志愿互助服務、鄰里互助服務等。

優化城鄉服務網點布局,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加快發展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照料服務和病患陪護服務, 鼓勵發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新興業態和殘疾人居家服務, 逐步發展面向農村特別是中心鎮的家庭服務, 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共同發展的家庭服務市場。加快建設公益性信息服務平臺,加快構建完善便利惠民的居民服務體系。 積極開發適合老齡人消費特點的產品和服務,建立和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居家養老、社會福利養老三位一體的養老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發展。積極發展家電維修、衣物洗染、再生資源回收標準網點等社區服務。

4. 房地產業。加強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完善房地產市場運行機制,建立房地產綜合信息發布和監測機制,增強房地產中介、物業管理等服務功能,健全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合理的房地產供應體系,引導住房合理消費。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大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的供應比例,加快推進商業地產和商業設施建設。加快新農村建設規劃, 積極引導農民集中 居住。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引導住宅及建筑設計、估價和房地產經紀服務機構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推廣建筑節能服務,培育節能技術服務市場, 結合城鎮規劃建設功能, 積極開發節能省地型住宅小區。加快發展物業服務業,規范物業管理制度,制定物業管理和服務標準, 提高市場化程度和服務水平, 促進傳統管理向社會化、專業化管理轉變。適應業主多元化市場需求, 積極開展以物業保值增值為核心的資產管理。

5. 健康與體育服務業。堅持產業化、市場化、多元化、全民化發展方向,推動健康與體育服務業和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優化健康與體育服務業結構, 擴大健康與體育消費需求, 建立完善健康與體育服務體系。到 2015 年全省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省GDP 比重達到 0.5%,年均增長率達到 25% 。

大力發展適合社會各個群體的營養保健、健身娛樂、健康買粉絲等健康服務業,重點發展健康產業園, 形成健康管理、健康產品、健康服務和信息服務集成平臺,擴大全省健康管理產業市場規模。發展電子醫療服務,逐步推行分級協作的現代醫療服務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手段,支撐各個醫療機構共享信息、共享知識、共享資源。

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切實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大力發展體育健身運動休閑服務業、體育競賽與表演業、體育用品制造與流通業、體育彩票業, 積極推動體育旅游、體育出版、 體育媒介、體育保險、體育廣告、體育會展、體育影視等相關產業加快發展,引導和鼓勵發展體育中介機構。加快構建“一極、兩帶、三區、多園” 的總體布局,延伸體育產業鏈條, 突出抓好體育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著力推動體育產業集群發展,培育一批品牌響亮、管理科學、 創新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發展一批“專、精、特、新” 中 小企業,引 進和打造一批國際國內知名的體育賽事和產品。

專欄 9 : 體育產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三) 積極培育新興服務業。 圍繞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積極引進服務業新觀念、 新業態、新產品,支持跨區域、 跨行業發展, 將新興服務業培育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1. 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到2015年全省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年均增速超過 40%,占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 40% 以上。

推進節能與環境服務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社會化方向發展,完善節能效率評價和環境監測、監理、評估、審計機制,基本建立與新時期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現代節能與環境服務體系。

引導技術研發、設備生產和投融資等機構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開展節能服務。加快分類回收體系建設,促進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積極發展專業環境買粉絲服務業,重點發展新興環境買粉絲服務,鼓勵環保企業提供系統環境解決方案和綜合服務。大力推進環境保護設施建設, 加快環保節能技術的推廣應用, 制定綜合環境服務的服務標準和技術標準, 在工業園區、城市和重點行業開展綜合環境服務標準試點。積極開展環境狀況、環境工程分析評估,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污染物產生和排放, 降低資源和能源消耗。 建設環保產業服務信息網絡,探索合同環境服務等新型環境服務模式,鼓勵政府、企業綜合環境服務外包。積極推進排污權交易市場、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專欄 10 : 節能和環境服務業重點建設內容(略)

堅持文化加快發展、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特色發展、精品發展戰略, 優化文化產業布局, 構筑成都文化產業核心發展區和紅色文化產業帶、 歷史文化產業帶、 民族文化產業帶、 重建文化產業帶的“一核四帶” 的文化產業區域布局, 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 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健全文化產業體系, 基本形成與西部經濟發展高地和文化強省相適應的文化產業格局, 把文化與創意產業培育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性產業。

依托主導產業引領發展, 做大做強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影視、文化旅游、演藝娛樂產業, 重點培育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產業, 形成“ 5 +2 ”重點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文化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節慶、廣告、會展等產業融合發展, 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延伸文化產業鏈。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兼并重組, 進一步整合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廣電網絡等文化資源, 培育具有行業代表性和區域影響力的大型文化企業和文化戰略投資者, 加快文化產業公共綜合服務平臺和文化產業園 區(基地) 建設, 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文化企業(集團) 和文化產品、文化企業、區域文化品牌, 提高文化產業的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 重點培育 5 家以上年經營收入 50 億元的文化企業集團。 整合全省有線廣播電視網 絡, 構建新的有線電視節目平臺。培育電影發行放映市場, 積極發展電影衍生產品。 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擴大現代文藝演出和文化娛樂業規模,規范發展各類文化產品市場以及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 推動文化精品創作和營銷, 重點打造一批文化產業知名 品牌和精品工程, 支持雜技、 川劇、 彩燈、 皮影、 民族歌舞等文藝表演團體和劇目開拓國內外市場。拓展大眾性文化消費, 提高文化消費在城鄉居民日常消費中的比重, 增加文化消費總量, 推動文化消費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積極引導現代科技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改造和新興文化產業的拓展, 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改造升級文化產業傳統業務, 提升文化企業裝備水平和科技含量, 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數字出 版、 動漫游戲、 移動電視、 無線音樂、 手機報刊等新興文化業態, 促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開展“創意天府” 行動, 圍繞平面設計、 動漫、 文化傳媒、 買粉絲策劃、時尚消費等重點領域, 積極發展與產業研發、 文化、 消費、 買粉絲、 策劃相關的創意設計。 引導和鼓勵文化創意企業跨領域、 跨地區合作發展, 逐步形成創意研發、 創意產品生產、 推廣銷售等環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