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國際貿易實務知識表(寸金國際貿易實務考試資料)

时间:2024-06-02 17:38:41 编辑: 来源:

人民保險公司承保的海運保險基本險別有_平安險FRA__、_水漬險WPA__和_一切險ALL RISKS__。

33.附加險別分為_一般附加險__和_特別附加險_;在投保平安險或水漬險的基礎上,可加保_一般附加險__和_特別附加險__;在投保一切險的基礎上可加保_特別附加險__。

34.英國《協會貨物條款》的附加險中_戰爭險_和_罷工險__可以作為獨立險別單獨投保。�

35.我國出口貨物采用_逐筆_辦理投保的做法,進口采用_預約保險__做法。

36.保險公司承擔責任的起始日期是保險單的出單日期,保險單上所載的出單日期_不得遲于__運輸單據上所表示的裝運日。

37.保險金額=__CIF×(1+投保加成率)

38.保險費=_保險金額_×_保險費率�

39.實際成交價格按_國際市場價格_和購銷意圖而定。�

補充:

40.在洽商交易時,賣方報價為10 000美元,買方要求改報3%的含傭價,則賣方報價_10309.3_美元,才能保證實收10 000美元。�

41.國際貿易工作環節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三個階段:_交易前的準備__、合同磋商與訂立__和_合同履行_。

42.交易磋商的程序可概括為_邀請發盤(或詢盤)、發盤、還盤和接受四個環節,其中發盤和接受是每筆交易必不可少的兩個基本環節或法律環節。

43.在出口合同履行過程中_貨_、_證、_船__和_款__四個環節的工作最為重要。

44.在制作單據時,要求做到_正確_、_完整_、_及時_、_簡明_和整潔,以保證安全收匯。

45.進出口貨物通關程序包括:報關_、驗關_、_納稅_和_放關__。

46.為加強出口收匯的管理,我國自1991年起外匯管理部門對所有出口實行出口收匯核銷_制度,它是為__核銷單___以主線對每票出口進行跟蹤監測。核銷單和 _結匯水單_核銷的關鍵憑證。

47.憑樣品買賣可以分為憑賣方樣品買賣、憑買方樣品買賣_和對等樣品三種。

48.規定品質機動幅度的方法一般有三種:規定機動幅度的范圍、規定機動的極限和規定上下差異。

49.在進出口業務中,計算重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毛重、凈重、公量和理論重量。

50.數量機動幅度的具體規定方法主要有兩種:_溢短裝條款__和_約量.

51.包裝標志可分為_運輸標志_、_指示性標志__和_警告性標志__三種。

52.包裝條款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主要條款之一,它的內容一般包括 包裝材料、包裝方式、包裝規格、運輸標志及包裝費用等內容。

53.根據匯票的基本內容,匯票具有三個當事人:_出票人_、_受票人_和_收款人__。

54.匯票的流通和使用一般要經過出票、_提示_、_承兌__、_付款__等程序。匯票如需轉讓,則要經過_背書__;匯票如遭拒付,還需制作_拒絕證書__,依法行使追索權。

55.背書一般有三種主要方式:_空白背書_、_特別背書__和_限制性背書__。

56.托收的當事人主要有四個:_委托人_、_付款人_、_托收銀行_和_代收銀行_。

57.按照付款時間的不同,付款交單可以分為即期付款交單和遠期付款交單兩種。

58.銀行保證書的性質屬于_銀行信用_,它有三個基本當事人:申請人、保證人和受益人。

59.索賠補償的形式,一般有_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支付利息、解除合同或繼續履行合同_等。

60.不可抗力一般采用兩種處理方法:_延期執行合同__和_解除合同__。

61.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認為,如果合同中已訂有仲裁條款,爭議發生后就不需要再訂立_仲裁協議__,即以_仲裁條款__作為仲裁的依據。

62.在國際貿易合同中,仲裁條款包括_仲裁地點_、_仲裁機構__、_仲裁程序__和_仲裁效力、仲裁費用__等內

國際貿易實務中得CIF和DES的區別

1、CIF和DES不同點

(1)交貨地點不同

CIF:裝運港船舷

DES:目的港船上

(2)風險劃分界限不同:

CIF裝運港船舷

DES:目的港船上

(3)交貨性質不同 :

CIF:象征性交貨 裝運合同,不是到岸價

DES:是到岸價,合同屬到貨合同

百度百科-國際貿易術語 des

寸金國際貿易實務考試資料

第一章

1、ERP的概念

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以系統化的管理思想,為企業決策層及員工提供決策運行手段的管理平臺。

2、ERP的管理思想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實現對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體現對整個供應鏈資源進行管理的思想

體現精益生產、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體現事先計劃與事中控制的思想

3、數據、信息、知識 系統

數據: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形態、結構、特征、內容和含義的一種表達形式,它可能是數字、文字或圖形,可能是聲音、光電或顏色,還可能是一個眼神或一個動作。

信息:是對人有用的、能夠影響人們行為的數據。是數據的含義,是人們對數據的理解,是數據加工后的結果。

數據是信息的載體,沒有數據便沒有信息,因此信息不能單獨存在

知識:是以各種方式將一個或多個信息關聯在一起的信息結構,是對客觀世界規律性的認識和總結。因此,信息是知識的原料,而知識是對信息的更高一級的抽象。

系統:是由具有獨立功能且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為共同完成系統總目標而存在的若干元素組成的有機整體。

系統的特性:目的性、要素性、關聯性、層次性、環境適應性

4、會計數據 會計信息

會計數據:是用于描述經濟業務活動所需的數字、文字和專用符號,我們把會計用的“單、證、賬、表”上所有形式的符號都看作會計數據。

會計信息:是指會計數據經過加工處理后產生的為會計管理和企業經營決策所需的經濟信息。

5、會計信息系統

定義:利用信息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和處理,完成會計核算任務,并提供會計管理、分析、決策所需的輔助信息的系統。

構成要素:計算機硬件、軟件、數據、會計人員和會計信息系統的運行規程。

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備的融入ERP系統的各會計功能模塊。

6、ERP與AIS的關系

ERP是集成了業務和財務系統的全系統。財務管理始終是ERP的核心模塊和主要職能。

7、業務流程的概念

是一系列相關作業,這些作業包括數據、組織單元和邏輯時間順序。

8、業務處理循環

收入循環:向其它主體提供產品和服務并收款的有關事件。

支出循環:從其它主體獲取產品和服務并付款的有關事件。

生產循環:將資源轉變為產品和服務的相關事件。

財務循環:包括現金在內的資金管理的相關事件

第二章

9、系統方法概念、流程圖、數據流圖

系統方法:是用于分析、設計信息系統及表達系統與子系統之間關系、描述業務處理流程和各職位之間數據傳遞路徑的工具,也是編制各種審計文檔的有力工具。它是由一系列圖形符號及其用法構成的表達語言。

流程圖:表示系統中數據流動的方向和處理順序。

數據流圖:結構化分析的一種主要工具,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的主要工具,是組織中信息運動的抽象,是MIS邏輯模型的主要形式。

10、數據流圖作用(理解)

1、便于用戶表達功能需求和數據需求及其聯系;

2、便于兩類人員共同理解現行系統和規劃系統的框架;

3、清晰表達數據流的情況;

4、有利于系統建模。

11、模塊定義、模塊調用類型

模塊:就是系統中的一個處理過程,軟件中的一段程序,是構成大系統的基本單元。

模塊調用類型:選擇調用和循環調用。

12、分析性流程圖概念(作用)

是用來表達一個業務處理系統各職位的職工分工、作業流程和數據的來龍去脈及最終歸宿,是用來設計一個新的業務流程或抽象概括一個已有業務流程現狀的工具。

13、決策表的定義、問題分析圖(PAD)

決策表:是決策邏輯的表格化表示形式。對于一個給定的情形,決策表列出了在決策中可能發生的所有條件,也列出了所有行動。如果某一個條件成立,則采取某種行動,這就是決策規則。

問題分析圖(PAD):是又一種支持結構化算法設計的圖形表達工具,也是一種用于業務流程描述的系統方法。

14、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

符合性測試:符合性測試是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實施情況進行的測試。

實質性測試:是對事務和事項的詳細測試或分析性復合測試,以獲得審計期間這些事項或事務完整、準確或存在的審計證據。

第三章

15、系統開發過程分為多少階段(理解)

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

16、系統分析的任務(目標)(理解)

是通過詳細調查,完全搞清楚現有系統的情況以及用戶對新系統的種種要求,并把它們用規范化的工具表達出來,從而建立新系統的邏輯模型。

核心任務是建立目標系統邏輯模型。

17、結構化信息系統分析的方法

又稱SA方法,是將系統工程原理應用于大型軟件開發的產物,設計思想是“自頂向下,逐步求精”,從而有效地控制系統分析每一步的難度,并運用數據圖、加工說明和數據字典作為表達工具的一種系統分析技術。

18、系統設計的主要任務

是根據系統邏輯模型,結合會計業務特點和信息技術,進行一系列技術考慮和設計,提出一個在計算機上實現系統目標的事實方案,即新系統的物理模型,以解決新系統應該“怎么做”的問題。

19、總體設計的概念(結構化系統設計SD的概念、模塊的概念)

總體設計:從硬件角度,是進行計算機配置設計包括選擇機型與確定系統的硬件結構。從軟件角度,就是設計軟件系統的模塊結構。

結構化系統設計(SD):提供了分解系統的策略、表達工具、評價標準以及優化技術,是總體設計的主要方法。

模塊:是具有特定功能的一個程序或一個程序雛形,是在系統設計階段構成軟件系統的基本單元。

20、詳細設計(理解)、算法設計

詳細設計:算法設計、人機界面設計、內部控制設計、系統安全設計。

算法設計:是確定模塊的算法,詳細描述各模塊的處理過程和處理方法(處理邏輯),并描述模塊的輸入數據和輸出信息等。

21、系統實施的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是要實現新系統的物理模型,為用戶提供一個功能豐富實用、運行安全可靠、易于維護擴充、使用簡單方便的程序系統。

主要工作是系統編程與系統測試 。

22、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SP)

著眼于程序良好的結構而不但追求效率,程序中只使用順序、分支和循環三種基本控制結構,以“自頂向下、逐步求精”作為程序設計的主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