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全國租賃貿易進出口總額環比增速最快的是(下列月份中,全國租賃貿易進出口總額環比增速最快的是()。)

时间:2024-06-02 05:16:22 编辑: 来源:

2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萬人,出生率為12.13‰;死亡人口943萬人,死亡率為7.08‰;自然增長率為5.05‰。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9.45。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剔除價格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8.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實際增長9.8%。農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為41.0%,城鎮為36.5%。按2009年農村貧困標準1196元測算,年末農村貧困人口為3597萬人。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349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607萬人。其中參保職工17703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5795萬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40061萬人,增加8239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1961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8100萬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農民工4335萬人,增加6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2715萬人,增加316萬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14861萬人,增加1074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農民工5580萬人,增加638萬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10860萬人,增加1606萬人。2716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4.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累計支出總額為646億元,累積受益4.9億人次。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順利啟動。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35萬人。

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3.9萬個,床位275.4萬張,收養各類人員208.8萬人。其中,農村養老服務機構3.0萬個,床位188.5萬張,收養各類人員151.1萬人。各類不提供住宿的社區服務設施14.0萬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9726個,社區服務站2.5萬個。全年2347.7萬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12.9萬人;4759.3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加453.8萬人;554.3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增加5.7萬人。全年救助城市醫療困難群眾417.2萬人次,救助農村醫療困難群眾688.4萬人次;資助1047.8萬城鎮困難群眾參加城鎮醫療保險,資助3689.8萬農村困難群眾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756億元,直接接收社會捐贈款41億元。

十二、資源、環境和安全生產

全年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26.9萬公頃。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31.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44.2%。其中,工礦倉儲用地11.9萬公頃,增長44.1%;房地產用地10.3萬公頃,增長36.7%;基礎設施等其他用地9.7萬公頃,增長53.0%。全年全國105個重點監測城市綜合地價比上年上漲5.0%,其中商業地價上漲5.6%,居住地價上漲7.9%,工業地價上漲1.6%。

全年水資源總量23763億立方米,比上年減少13.4%;人均水資源1784.9立方米,減少13.8%。全年平均降水量583.1毫米,減少10.9%。年末全國大型水庫蓄水總量1805億立方米,比上年末少蓄水156億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5933億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4%。其中,生活用水增加2.9%,工業用水減少0.6%,農業用水增加0.6%,生態補水減少9.8%。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209.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116.4立方米,下降8.2%。人均用水量445.7立方米,下降0.1%。

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產地398處,其中,能源礦產地107處,金屬礦產地177處,非金屬礦產地109處,水氣礦產地5處。有65種礦產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11.2億噸,天然氣7234億立方米,原煤503.6億噸。

根據第七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截至2008年,森林面積1954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36%,活立木總蓄積量149.1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37.21億立方米。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588萬公頃,其中人工造林389萬公頃。林業重點工程完成造林面積447萬公頃,占全部造林面積的76.0%。全民義務植樹24.8億株。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達到2529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19個。新增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7萬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已確權集體林地面積為10093萬公頃,其中發放林權證的面積為7573萬公頃。

全年平均氣溫為9.8℃,共有9個臺風登陸。

初步測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1.0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6.3%。煤炭消費量30.2億噸,增長9.2%;原油消費量3.8億噸,增長7.1%;天然氣消費量887億立方米,增長9.1%;電力消費量36973億千瓦小時,增長6.2%。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主要原材料消費中,鋼材消費量6.9億噸,增長22.4%;精煉銅消費量753萬噸,增長39.7%;電解鋁消費量1439萬噸,增長14.4%;乙烯消費量1066萬噸,增長8.0%;水泥消費量16.3億噸,增長17.0%。

七大水系的408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占57.1%,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占18.4%,比上年下降2.4個百分點。七大水系水質總體上持續好轉,部分流域污染仍然嚴重。

近岸海域299個海水水質監測點中,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監測點占72.9%,比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三類海水占6.0%,下降5.3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海水占21.1%,上升2.8個百分點。

在監測的612個城市中,有504個城市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標準,占監測城市數的82.4%;有100個城市為三級,占16.3%;有8個城市為劣三級,占1.3%。在監測的327個城市中,城市區域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占4.9%,較好的占70.0%,輕度污染的占23.9%,中度污染的占1.2%。

年末城市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8664萬立方米,比上年末增長6.9%;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72.3%,提高2.1個百分點。集中供熱面積35.6億平方米,增長2.0%。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4%,提高1.1個百分點。

全年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24億元,比上年下降78.5%。全年農作物受災面積4721萬公頃,增加18.1%。其中,絕收492萬公頃,增加22.0%。全年因洪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55億元,增加0.5%;死亡902人,下降10.8%。全年因旱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99億元,增加2.58倍。全年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2億元,死亡40人。全年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下降51.3%。全年累計發生赤潮面積14102平方公里,增加2.7%。全年實際發生各類地質災害1.0萬起,直接經濟損失18.3億元,死亡331人。全年大陸地區共發生5級以上地震24次,成災8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7.4億元,死亡3人。全年共發生森林火災8808起,下降37.7%。

全年生產安全事故死亡83196人,比上年下降8.8%。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248人,下降20.5%;工礦商貿企業就業人員10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2.4人,下降14.9%;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為0.892人,下降24.5%。全年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萬起,造成6.8萬人死亡,27.5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道路交通萬車死亡人數為3.6人,減少0.7人。

任澤平解讀2月經濟數據:K型復蘇

文 任澤平 華炎雪 梁穎 李曉桐

事件

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35.1%,2020年12月增7.3%;

1-2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35.0%,2020年全年增2.9%;

1-2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38.3%,2020年1-12月同比增7.0%;

1-2月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33.8%,2020年12月增4.6%;

1-2月出口(以美元計)同比60.6%,前值18.1%;進口同比22.2%,前值6.5%;

2月CPI同比-0.2%,前值-0.3%;2月PPI同比1.7%,前值漲0.3%。

解讀

一、核心觀點:經濟復蘇進入頂部區間,通脹預期抬升,站在流動性拐點上

我們維持此前判斷:2021年一季度前后是經濟頂,隨后回歸潛在增長率,增速前高后低。中國經濟周期正從復蘇轉入過熱和滯脹,通脹預期抬升,結構性資產價格泡沫化,我們可能正站在廣義流動性的周期性拐點上。(參考:《2021年中國宏觀展望》《我們可能正站在流動性的拐點上》)1、經濟K型復蘇,少數人的狂歡經濟K型復蘇的新現象值得警惕,表面上經濟總量在復蘇,但掩蓋了很多深層次結構性事實,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過去一年在全球股市大漲、房價連創新高、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就業形勢嚴峻,小微企業經營困難,居民實際收入下降,消費低迷。這種純粹依靠貨幣刺激帶來的經濟K型復蘇,直接導致了富人通脹、窮人通縮,以及經濟 社會 結構的惡化。過度依賴貨幣放水的負面作用已經越來越明顯,經濟K型復蘇不過是少數人的狂歡,金字塔底端的大多數人不僅沒有享受到經濟復蘇所帶來的就業改善和收入提高,反而由于房價、股價以及通脹上漲進而導致 社會 境況的下降,進而導致民粹主義盛行、逆全球化、 社會 階層固化、生育率下降、 社會 活力降低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所以,未來推動改革、 科技 創新和調節收入分配正成為全球性挑戰。中國正積極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兩會”和“十四五規劃”強調創新和調節收入分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也要充分估計內外部挑戰。

2、中國經濟復蘇進入頂部區間,復蘇動能邊際放緩,但可能韌性較強供給側,工業生產高增長,強于需求端。

受出口高景氣帶動,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較2019年同期增長16.9%,兩年平均增長8.1%,處于近年來較高增速水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0.69%。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31.1%,比2019年1-2月份增長14.1%,兩年平均增長6.8%。

需求側,三駕馬車中,出口維持高增,房地產投資韌性較強,基建和制造業投資較弱,消費仍低迷。

外需持續修復和低基數影響下,1-2月中國出口(以美元計)同比增長60.6%,超預期高增。房地產投資累計同比38.3%,較2019年同期增長15.7%,兩年平均同比7.6%;基建投資(含水電燃氣)累計同比35.0%,較2019年同期降1.3%,兩年平均降0.7%;制造業投資累計同比37.3%,較2019年同期降5.9%,兩年平均同比降3%。 社會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8%,較2019年同期增長6.4%,兩年平均增速為3.2%。

展望未來,1)基建投資的快速增長時期已過。基建投資是典型的逆周期對沖力量;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基建逆周期調節的必要性大幅下降,疊加地方財政壓力大,擠壓基建支出空間。2)1-2月房企通過降價促銷等政策加快回籠資金。房地產短期看金融,隨著2020年5-6月以來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邊際收緊,未來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均面臨回落壓力。但考慮到2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