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投資后勁不足(外商投資準入不斷縮減,外商未明顯擴大當地投資的原因)

时间:2024-06-01 10:26:43 编辑: 来源:

貿易投資為什么后勁不足

貿易投資的后勁不足主要方面如下。

1、全球化逆流:當前,全球范圍內的貿易和投資逆流愈發明顯,許多國家開始采取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貿易壁壘不斷增加,世界貿易增長速度放緩,這對于貿易和投資的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

2、技術革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許多產業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一些傳統的貿易和投資模式正在被取代,這也影響著貿易和投資的后勁。

3、政策調整:各國政府對于貿易和投資的政策也在不斷調整,一些國家的政策不再鼓勵外商投資,而是更注重保護自己的本土企業,這也影響了貿易和投資的后勁。

4、經濟發展不均衡: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一些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放緩,而一些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較快,這也對貿易和投資產生了影響。

山東省的經濟為何后勁不足?

1、山東是北方經濟最好的一個省。很早之前,1985年山東的GDP排名全國第一。有個說法是80年代看廣東,90年代看山東。現在的山東GDP依然全國GDP排名第三。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山東一個省的GDP是一個京津冀的總和。

2、論客觀自然和地理條件,山東在全國發展條件是第一的。它緊鄰日韓發達國家,能源資源也可以說是地大物博,山東在上個世紀因為德國、日本殖民留下了較好的工業基礎,有人說山東是中國的小德國。就是說山東在工業上的發展得天獨厚。

3、很多人說山東落后了,是說山東在經濟結構或者說經濟發展質量上落后了。山東的經濟被稱為【大象經濟】,因為山東的工業經濟以重工業為主,超級穩重,重于泰山。也有人說這是形容山東經濟轉身慢、市場反應遲鈍,民營經濟發展落后。

4、整個山東就是國企的天下。據AD財經了解,山東納入國有資產統計范圍的企業8099戶,2018年山東籍國企資產總額70560億元。對之作對比的是,去年山東全省GDP為7.65萬億元(初步統計),量級同處7萬億元級。山東熟知的品牌你能列幾個:青島啤酒的控股股東是青啤集團,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海信也是國企、張裕葡萄酒-國企、浪潮集團-國企……

5、國企發達之下,民企的經濟活力就被壓制了。在2019胡潤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榜單里,山東民營企業上榜數量有23個,比江蘇少。浙江上榜數量幾乎是山東的3倍,廣東幾乎是山東的6倍。真是觸目驚心啊!

山東知名的民營企業也不少,不過都已經排在50名開外了。

6、山東經濟走得慢,主要是思維轉型慢。山東大學黃少安教授曾經做過一個調查,其中有一個問題:你認為搞好企業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三分之二山東民營企業家把【與國有企業領導和政府官員搞好關系】作為首要因素。黃教授認為:山東省屬國企的主要領導幾乎全部是省級機關下派的干部。而廣東、浙江等南方國有企業的管理者很多是市場機制篩選出來的企業家。

7、民營企業如此,山東籍的人才也有著進體制的執念。山東大學是山東境內最好的大學,據了解國家電網一直是接手山東大學學生人數最多的公司。2019年招了232名山大學子。另外,根據一份山大畢業生的就業去向調查,國家電網接收數量名列第一,是山大學子最鐘愛的企業,充分顯示出山東人對國企、體制等高度穩定工作的熱愛。

另外,根據山東大學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公共管理(也就是公務員)和部隊、科研設計單位、教育單位、醫療衛生單位、其他事業單位以及國有企業等體制內崗位總共有3665個,進入國企的學子有1527人。有種說法:山東丈母娘眼里有兩種工作,事業編和其他。山東人眼里有三種好工作:公務員、老師和醫生。

民營企業熱愛體制、人才熱衷體制,在官本位的思想下,山東經濟轉型還需要從觀念著手,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外商投資準入不斷縮減,外商未明顯擴大當地投資的原因

原因如下:

1、我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幅放緩,由于投資對貿易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規模的下降,既影響了當期的進口,也對中遠期的出口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2、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的主導產品主要是消費類的電子產品,比如說手機、筆記本電腦。在當前技術進步比較快的條件下,這些消費類的電子產品價格往往會出現下跌,特別是在外需沒有大的起色的情況下,外商投資企業的出口也很難有大的作為。

3、三是國內用工成本明顯上升,外商投資企業擴大投資的意愿有所減弱,同時由于周邊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在上升,外商投資企業向境外轉移的跡象也開始出現,導致外商投資企業對外貿易增長的后勁不足。

4、四是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內市場的迅速發展,外商投資企業本身也不再過度依賴于加工貿易的出口,他們也開始注重加工貿易成品的內銷,積極開拓國內市場。

推動企業發展度難關方面有哪些不足

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背景,也有政策導向的問題;既有客觀條件的限制,也有認識和理念上的誤區,但主要是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和政策環境。

(一)市場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有效推進自主創新的體制和制度環境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公平競爭和講究誠信的市場環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尚不完善,尚未建立起有利于自主知識產權產生和轉移的法制環境。整個社會缺乏創新的文化氛圍,培育創新人才和創新精神,尊重個性、恪守誠信、公平競爭、激勵探索、提倡冒尖、寬容失敗的良好的創新文化和創新環境還沒有形成。

(二)政府作用和政策沒有發揮好,有時甚至成為自主創新的障礙

雖然全國上下普遍重視和強調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但有些地方和部門并沒有把技術進步和創新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地位。

1.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脫節一直是我國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癥結。雖然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體已經進入國民經濟主戰場,但是高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體制問題,深層次的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機制問題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濟與科技相互促進的新型的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還有待于建立和完善。

2.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并存。目前,各級政府仍然管了許多不應該管又管不好的事,而不少應該由政府管理的事卻沒有管好。政府在產業發展中職能越位和缺位的現象并存,制約了產業和企業的創新能力。職能越位表現在政府(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門過多地運用行政權力,干預企業經營活動,使市場機制發生扭曲,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環境;職能缺位則表現在政府對事關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缺乏統一規劃,對支持產業創新的政策缺乏系統研究,對產業創新提供服務的功能弱化等。

3.相關部門之間和部門內部缺乏協調機制,影響了產業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的發展。在宏觀管理體制上尚未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的決策體制和組織機制,體制分割已嚴重地影響到國家統一意志的達成和重大技術創新活動的有效組織,明顯地削弱了國家科技的組織動員能力和協同集成能力,特別是長期以來條塊分立、相互封閉的行政管理格局始終未能得到根本解決。在決策體制上,部門之間缺乏協調配合,難以在國家整體目標上形成一致和分工合作的機制,存在著以部門利益代替國家利益的傾向。決策權與責任不對等,沒有形成與事權相一致的責任追究制度。在資源配置上,競相爭取財政資金,按各自的條條塊塊分配,造成在很多領域國家資金的重復配置和浪費。在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上,科技政策與產業政策、投資政策、貿易政策、消費政策之間沒有形成有機的銜接,甚至存在著相互矛盾和抵觸的現象。與許多國家相比,我國科技管理體制的最大問題不是過于集中,而是比較分散。例如,軟件產業管理體系涉及多個部委,使權力和資源相對分散,增加了相互協調、配合的難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力度。

4.國家對一些重要產業缺乏對自主創新的總體部署和有效安排。部分戰略性產業發展未能妥善處理好近期與遠期、局部與整體的關系,難以形成統一的戰略部署,也難以形成完整的創新鏈條。同時,共性技術的研發問題很突出,政府的重視與支持不夠。

5.現行政策體系與支持自主創新導向不協調。我國產業創新的體制、機制還很不完善,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受到很大制約。現行的政策體系,基本上以支持GDP增長為主,缺乏支持自主創新的明晰導向。特別是,有些政府部門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規模擴張、增長速度,實際操作中對自主創新是抑制性的,對技術引進卻是鼓勵性的。主要表現是:政策體系結構不夠合理;政策設計缺乏公平性;政策制訂缺乏適應形勢變化的調整機制;部分政策目標支持創新的導向不明確。

6.政府資金投入使用效率不高,重復浪費嚴重。目前,管理科研經費的部門主要有發改委、科技部、科學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關部委,但部門間協調不夠,導致科研經費不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體系、分散重復,宏觀統籌協調能力薄弱,科技資源配置分散重復,整體運行效率不高。一方面是資源不足,另一方面又是資源的重復,浪費非常嚴重①。例如,某種衛星接收站,美國只建設了16座就足夠使用,而中國兩年前就已有30座,僅北京就有8座,今后還可能再建50座。在發達國家,大型科學實驗設備利用率比中國高5倍到6倍。由于多頭管理,部門分割、行業分割、條塊分割嚴重,科技資源配置方式、評價制度等不能適應科技發展新形勢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

(三)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創新的動力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企業研發機構數量較少,研發能力不足。在“產學研”結合中,企業基本處于從屬地位。企業普遍重生產輕研究開發,重引進輕消化吸收,重模仿輕創新,創新層次低,高端發明少。很多企業處在有“制造”無“創造”、有“產權”無“知識”的狀態,一些企業甚至靠仿造和假冒生存②。

我國還沒有形成真正能保護企業家利潤動機的機制和規則。產權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制度和利益機制不健全,導致生產經營中的短期行為。重當前、輕長遠,缺乏通過自主創新做強做大企業并實現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四)大學和科研院所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機制不健全

目前,大學的科研力量還比較分散,科研工作缺少長期、持續發展的綜合目標;科研規劃與重點項目的整合程度不高,難以實現科技資源和成果共享,低水平重復的現象還時有所見;大學現有技術創新平臺的綜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國際化程度普遍較低,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得不到強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學研究、學科發展缺乏核心競爭能力;科研成果轉化的資金匱乏,只有不到10%的科研成果或專利轉化為現實生產力③。多年來,科研機構的研究開發活動,存在著單純的技術導向傾向,注重技術參數、指標的先進性,但對市場需求和規律缺乏把握,其成果往往不具有市場能力。1999年開始的科研院所轉制的總體情況是好的,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生存壓力,有些科研院所轉制后科技活動的規模和水平出現較大下滑,短期行為嚴重,主要集中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忽視對基礎性、共性技術的研究,影響發展后勁。

(五)學術腐敗嚴重

社會上的過度追求名利和浮躁之風,也對科學界造成沖擊。近年來,腐敗和造假行為已經蔓延到教育界和學術界。一些人急功近利,科研成果粗制濫造,不顧科研工作的職業操守,弄虛作假,欺騙社會大眾。學術腐敗猖獗不僅是學者個人道德問題,更是一個社會轉型時期的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

中國對外貿易現狀和前景

一、2012年全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預測

近段時間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