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開放下的碳排放效應(為什么要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时间:2024-06-02 06:43:52 编辑: 来源:

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日益優化,為什么碳排放量還在增加

沒有那么快,需要時間的。

國出口商品結構現狀

出口商品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產品仍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勞動密集型產品仍是我國主要的出口產品,這類產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潤也較低。盡管近幾年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說明我國對“高、精、尖”技術產品的出口還缺乏一定的實力。雖然我國是一個制造大國,但生產的產品所含技術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企業只是把勞動密集型產品中的勞動密集生產環節轉變為資本與技術密集型產品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率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出口商品仍然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較低,能在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寥寥無幾。這樣中國的產品就很容易受到國際匯率等成本因素變動的影響,難以應對國際貿易的激烈競爭。

(二)工業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國工業制成品就出口總額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絕大部分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例如:我國一些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自己的品牌,只是通過接受外商的委托生產來賺取一點加工費,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和品牌都掌握在外商手中。而另一些企業盡管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只能出口一些家用電器、一般機電設備、摩托車等產品,甚至還有一部分企業還以出口手工具、機用工具等小五金、鏈條、軸承等基礎件為主,而對于高科技產品和成套設備的出口量很少甚至沒有自己的品牌。盡管近幾年中國工業制成品的出口增長較快,但大多以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出口為主,這表明我國出口商品的結構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

(三)加工貿易附加值低且貿易保護嚴重

加工貿易占據了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國出口貿易商品的主要來源。它不僅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問題,還能夠拉動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對國民經濟總量的增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幾年我國加工貿易的狀況盡管有了一定改善,一部分企業開始逐步從事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加工,但總體而言,其勞動密集度仍然較高、產品的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仍然比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業只是賺取很少的加工費,處在國際分工鏈條的最末端。而在很多加工貿易中,資金雄厚的外商企業控制了產品的核心技術和銷售渠道,我國的加工企業扮演著加工工廠、制造基地的角色,只參加其中簡單的加工環節。更有一部分加工貿易產品為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消耗量大(兩高一資)的產品,雖然有一定的外匯收入,但污染環境,耗費能源、資源,破壞生態,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及加工貿易的良性發展,進而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可見我國加工貿易的一大部分利益被外商所得,我們能得到的實際利益十分有限。而隨著世界各國都在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價格低廉的中國出口產品越來越成為反傾銷和貿易保護的對象,低成本的國際競爭優勢不斷被削弱,利潤越來越少,使得產品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沒有競爭力,市場需求越來越少。

(四)服務貿易比重有所增長但技術含量低服務業被稱為“無煙工業”,一直具有就業容量大、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少的優點,而服務貿易的發展能有效緩解經濟發展和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服務貿易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中國的服務貿易起步較晚,主要以消費服務為主,其他服務為輔的結構發展。服務業主要集中在遠洋運輸、旅游、勞務出口等傳統的服務業方面,而在全球貿易量最大的買粉絲、保險、金融、郵電等技術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的服務行業發展還比較緩慢。盡管近幾年服務貿易的比重穩步增長,但服務的技術含量還比較低,主要從事一些簡單的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而像網上交易平臺、跨境支付、電子商務等收支結算的服務貿易模式還處于比較低的階段。

(五)對外資依賴嚴重而抗風險能力不強

為了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我國出臺相關的優惠措施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設廠從事加工貿易,利用勞動力價值便宜的優勢吸引外來商品的加工,但由于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加工大部分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都牢牢的掌握在外商手中。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大量出口來賺取巨額利潤,付給中國的只是一些原材料的費用和勞動者的報酬還有環境的污染,中國實際得到的貿易利益或收益十分有限,外商投資企業利用中國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把國際產業鏈條上的加工組裝環節移師中國,通過控制進口原料和出口成品兩個環節來謀求利潤。因此中國巨額外貿的大部分是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加工貿易創造出來的,加工貿易的發展使我國經濟對外貿的依存度增高,過度依賴外資無形中降低了我國抗御風險的能力。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但其對外商投資企業依賴過于嚴重。一旦外商投資企業發生任何風險,就會嚴重的影響我國的實體經濟。

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對策

(一)實現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國內產業升級

調整產業結構是我國實現外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加快出口商品結構的調整,逐步由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向出口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乃至向出口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品為主的商品結構進行轉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產業(農副輕紡等傳統產業)、出口主導產業(機電儀化產業)、出口戰略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三大出口產業群,并建立梯度發展態勢,逐步向技術含量高的產業轉移。目前我國可以從國外引進高新技術設備。通過高技術人才在吸收、消化、改造后扶植發展新興產業,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在“科技興貿”戰略條件下,促使產業結構升級,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進而帶動經濟的增長。我國對于一些有能力生產的原材料和零配件應該自己生產,減少進口,這樣既可以提高我國產品的科技含量又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提高我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所以說出口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就是要調整產業結構,促使產業結構升級。

(二)實施出口名牌戰略,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我國應在全國實現有梯度的產業布局,實行多元差別化出口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實現商品結構由粗放、數量擴張型向集約、質量效益型模式轉變。目前我國可以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來鼓勵企業積極研發科技含量高的技術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樹立品牌競爭意識,培育國際化品牌,從根本上優化商品的結構。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可能像發達國家那樣可以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因此,只能在自主品牌中挑選部分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在對國際市場進行科學細分的基礎上尋找與眾不同的目標市場,并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特征來設計、生產和銷售產品,實現差異化戰略目標。這樣做不僅可以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并獲得競爭優勢,還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提前占領市場,鞏固和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而對于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醫藥制造、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辦公用機械制造、儀器儀表及文化等六個附加值高的工業產品,我們更需要培養自己的核心品牌,提高它的附加值。樹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三)以“節約資源和環保”為原則,促進加工貿易轉型

完善加工貿易政策,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是優化我國出口商品結構的重要途徑。政府部門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加工貿易企業進行改革,通過加大技術改革投入,對工人的裝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養,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吸引跨國公司將更高技術含量的生產環節轉移到我國,減少“兩高一資”產品在境內的加工,通過對技術的吸收消化實現我國加工貿易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逐步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的轉變。同時培育自己的跨國公司,創建自己的品牌和國際市場營銷渠道,使加工貿易由貼牌生產走向自主設計生產,擁有產品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提高產品的國際知名度。適度集群發展加工貿易企業,達到資源的有效配置,在節約資源和環保的原則下,促進加工貿易企業轉型,通過擴大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合理應對貿易保護,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四)調整服務貿易結構,發展現代服務貿易

(五)加強政府調控,完善出口政策

外貿商品結構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際分工地位,反映了該國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如今我國與發達國家在出口商品結構上的差別,主要是傳統制成品與高科技產品的差別,而不是初級產品與工業制成品的差別。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徹底改變現在的出口增長方式,提高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培育國際競爭優勢,最終達到提高出口商品質量和效益的目的,使我國真正成為世界經濟中的貿易強國。

國際貿易碩士論文選題

國際貿易碩士論文選題

從事國際貿易,英語應當是相當好的,不僅僅是書面英語,比如外貿英語函電,口語也是相當重要。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國際貿易碩士論文選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中美紡織品貿易隱含碳測算及碳責任分析

2、中日貿易隱含碳排放實證研究

3、中日文化產品貿易結構對貿易競爭力影響的比較研究

4、中國與日本文化貿易的對比研究

5、擴大中泰木薯產品貿易的對策研究

6、中俄轉軌過程中匯率安排對貿易和FDI影響的比較研究

7、全球貿易便利化對中國進口的影響

8、馬克思的自由貿易思想探索

9、TPP對中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的影響研究

10、中美光伏產業貿易摩擦的政治經濟學分析

11、金磚國家自貿區預期經濟效應分析

12、基于CMS模型的中日高新技術產品貿易的變動因素分析

13、應訴反傾銷結構價格研究

14、中國與澳大利亞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研究

15、中美貿易非均衡影響因素實證研究-總體與電子產業比較

16、出口代理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與評價

17、中國與俄羅斯貿易的競爭性與互補性問題研究

18、要素市場扭曲對中國出口企業利潤率的影響分析

19、中俄貿易商品結構失衡問題研究

20、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的發展及其貿易影響研究

21、中國智利自貿協定下貿易效應研究

22、TPP國際貿易投資規制及中國的應對策略

23、貿易便利化水平對服務貿易的影響研究

24、自貿區原產地規則比較研究

25、中國對日本船舶出口貿易潛力研究

26、中國與東盟制造業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分析

27、人民幣升值對中美加工貿易的影響研究

28、中日韓區域經濟一體化經濟效應研究

29、中歐高技術產品產業內貿易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30、多邊自由貿易區與開放型經濟水平研究

31、中國與俄羅斯服務貿易比較研究

32、韓國經濟調整及對韓美經貿關系的影響研究

33、RTAs框架下印度服務貿易自由化分析與評估

34、美國碳關稅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

35、中加天然氣貿易可行性問題的系統建模和分析

36、信息不對稱環境下的服務外包契約設計

37、國際貿易中的環境標準研究

38、歐盟對華瓷磚反傾銷貿易效應分析

39、G公司俄羅斯市場客戶關系的維護研究

40、服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