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 同銀行溝通(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總結)

时间:2024-06-03 18:10:37 编辑: 来源:

優質企業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政策?

01、 具體便利化舉措有:

 1.優化單證審核。銀行按照展業原則和相關外匯政策要求,為試點企業辦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收支業務,對于資金性質不明確的業務,銀行應要求企業提供相關單證。對于需審核《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的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上的服務貿易外匯支出,可事后審核稅務備案表。

2.取消特殊退匯業務登記。A類企業辦理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下(含)的退匯業務,退匯日期與原收、付款日期間隔在180天以上(不含)或由于特殊情況無法原路退回的退匯,銀行按展業原則審核相關交易單證后可直接辦理。

3.物貿易對外付匯時免于辦理進口報關單核驗手續。

4.服務貿易項下非關聯關系的境內外機構間發生的代墊或分攤,或超12個月的代墊或分攤業務,由試點銀行審核真實性、合理性后辦理。

(詳情查看)

(詳情查看)

(詳情查看)

(詳情查看)

(詳情查看)

銀行為優質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事后可以何種方式

銀行為優質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事后可以對賬單和報告

銀行為優質企業辦理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業務后,銀行會向企業提供定期的對賬單和報告,以幫助企業了解收支情況并進行核對

企業可以通過對賬單和報告來了解交易的細節,并確保記錄的準確性

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怎么開展監測核查

開展核查通過以下兩點。

1、外匯局建立進出口貨物流與收付匯資金流匹配的核查機制,對企業貿易外匯收支進行非現場總量核查和監測,對存在異常或可疑情況的企業進行現場核實調查。

2、對金融機構辦理貿易外匯收支業務的合規性與報送相關信息的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實施非現場和現場核查。

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具體含義

貨幣政策的四大目標是穩定物價、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和平衡國際收支。

1、穩定物價

穩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定的實質是幣值的穩定。穩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般物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生急劇的波動。

2、充分就業

所謂充分就業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找到適當的工作。

充分就業,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濟資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程度為基準,即以失業率指標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程度。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采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后的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

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 增長幅度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4、平衡國際收支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某一時期一國對外經濟往來的統計表,它表明:

(1)某一經濟體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在商品、勞務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該經濟體的貨幣性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債權、債務的所有權等的變化;

(3)從會計意義上講,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變化的任何賬目所需的無償轉讓和對應項目。

擴展資料:

實施穩健貨幣政策,深化金融改革開放:

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總結

以下是 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中國人民銀行工作總結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金融部門認真貫徹貨幣信貸政策、切實改進金融服務。在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經濟下行趨勢明顯、銀行體系統流動性偏緊等不利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快的信貸投放,以全省市州第一的速度有力地支持了“兩個中心”和“四個襄陽”建設。

一、金融工作基本情況

(一)金融工作運行情況

2013年,面對宏觀經濟環境趨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向常態回歸和金融改革不斷深化的復雜形勢,我市金融部門凝心聚力、開拓創新、務實工作,全面推進各項金融業務,金融發展繼續保持穩步上升的態勢,并呈現出“四增兩降”、“四優化”和“三個覆蓋”的良好格局。

1.各項業務持續推進,主要指標實現“四增兩降”

一是存貸款持續快速增長,增量均創歷史新高。截至2013年末,我市銀行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181.96億元,比年初增加366.84億元,增長20.21%,同比多增75.24億元。銀行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為1244.79億元,比年初增加245.53億元,同比多增66.58億元,增長24.57%。增量再創歷史新高,并繼續保持在全省地市州第二的位次,增幅分別高于全省和宜昌 8.8和4.76個百分點。新增貸款占全省的比重同比提高1.57個百分點至8.18%,貸存比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至57.05%。

二是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迅猛,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2013年,為化解企業融資瓶頸,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我市金融部門除發放貸款外,還通過大量簽發銀行承兌匯票、保函、信用證、融資租賃、信托等方式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形成了表內、表外兩大渠道共同支持市場主體的合力,有效放大了社會融資總規模。截至2013年末全市銀行機構表外融資達到474.86億元,比年初增加207.71億元,增長77.75%,高于貸款增幅53.18個百分點。全市社會融資規模達到506.53億元,比同期多165.78億元,增長48.65%。

三是經營效益穩步提升,財稅貢獻不斷加大。2013年,我市銀行機構實現利潤42.7億元,比上年同期多盈利12.61億元,增長41.9%。同時,銀行機構上繳稅收也大幅度增加。據統計,2013年,全市金融部門共上繳地方性稅收10.71億元,同比增長48.95%。其中銀行業金融機構上繳稅收6.13億元,比上年多繳1.62億元,增長35.92%;地方法人金融機構上繳所得稅達1.75億元,同比增長117.17%。

四是不良資產實現雙降,金融風險得到控制。截至2013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為24.73億元,比年初下降3.86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99%,比年初下降0.88個百分點,總體風險處于可控狀態。

2.宏觀調控取得突破,貸款結構實現“四優化”。

一是短期、中長期貸款共同發力,貸款期限結構得以優化。截至2013年末,全市短期貸款余額為636.61億元,比年初增加140.64億元,同比多增37.59億元。其中短期單位經營貸款增加80.44億元,同比多增47.31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為595.77億元,比年初增加99.56億元,同比多增19.27億元。特別是中長期固定資產貸款增加了49.87億元,同比多增12.77億元。

二是涉農XX縣域貸款投放增多,貸款區域結構得以優化。截至2013年末,全市涉農貸款余額為526.44億元,比年初增加107.23億元,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達到43.7%。截至2013年末全市縣域貸款余額為395.4億元,比年初增加70.47億元,同比多增16.26億元,增幅為21.69%,同比提高1.69個百分點。

三是制造業及中小企業貸款投放最多,貸款投向結構得以優化。截至2013年末,全市制造業貸款余額為287.61億元,比年初增加64.88億元,增量位居各行業之首,占全部行業新增貸款的41.32%。中小微型企業貸款余額為698.37億元,比年初增加165.75億元,增長31.12%,高于各項貸款增速6.55個百分點。其中小微企業貸款增加了75.77億元,占全部企業新增貸款的半壁江山。

四是差異化競爭格局逐步形成,主體市場結構得以優化。截至2013年末,農發行貸款增加18.03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7.34%;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增加貸款80.27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32.69%;新引進的10家股份制銀行貸款增加83.37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33.95%;地方中小金融機構和郵儲行貸款凈增63.85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26%。

3.金融支撐作用增強,金融服務實現“三個覆蓋”

一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現地區全覆蓋,全轄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襄陽市已連續10年獲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市州”稱號,轄內7個納入省政府綜合考核的縣市區全部進入“金融信用縣(市、區)”行列,實現了信用縣市的全覆蓋。襄陽市還作為全省一家城市被武漢分行推薦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先進城市。

二是有效需求主體實現信貸支持全覆蓋,企業信貸支持面進一步擴大。為滿足不同層次市場主體的信貸資金需求,我們不斷強化金融改革創新,先后引進和創新的金融產品230余種,發放創新類貸款270多億元,有效擴大了信貸支持面。截至2013年末全市銀行法人信貸客戶達6802戶,同比增加1885戶,增長38.34%。除此之外,我們還專門針對不夠準入條件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發放大量的“個人經營貸款”和“大額信用卡”用于生產經營。據我們最近一次調查顯示,我市個人經營性貸款客戶(不含消費貸款)總數達到15933個,比年初增加1489個,增長10.31%;發放授信額在10萬元以上的貸記卡7840張,比年初增加934個,增長13.52%。

三是普惠金融服務實現各領域全覆蓋,企業居民生產生活服務更加便利。2013年,全市新增金融機構網點19個,小額貸款公司14家,新安裝atm機182臺, pos機2370個。新開立中小微企業賬戶9985個,同比增長13.05%;新發放貸款卡1330張,同比增長45.6%;辦理貸款卡年檢5472張,同比增長61.9%;全市跨境收支總額達11.6億美元,同比增長7.27%;銀行結售匯總額12.7億美元,同比增長39.28%。新辦理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總額7.16億元;新辦理民品、民貿貸款貼息1264萬元,同比增長31.19%。新發放下崗失業小額貸款3.01億元,助學貸款1048萬元,也均比同期有較大幅度增加。

(二)金融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經驗做法

2013年以來,全市金融部門全力跟進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搶抓機遇、主動作為,全力支持“兩個中心”和“四個襄陽”建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積極開展窗口指導,確保金融工作逆勢而進。針對今年政府換屆后各地迫切要求加快發展的新情況,人民銀行襄陽市中心支行提前準備、早做謀劃,在農歷年前就組織召開了全市金融部門主要負責人參加的金融聯席會議,認真分析了今年金融工作面臨的形勢,擬定了全年的工作目標,并對各項金融工作做出了細致安排,為我市信貸業務發展奠定了基礎。為發揮金融支持城鎮化建設的作用,人民銀行制定了《金融支持襄陽市新型城填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保障房建設XX縣域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為更好地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人民銀行與發改委聯合建立了重點項目對接統計、通報制度,引導金融機構超前介入、主動對接全市重點項目。此外,人民銀行襄陽市中心支行在全國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下,積極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