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保護理論中,什么最具有代表性(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怎樣的)

时间:2024-05-06 04:23:06 编辑: 来源: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貿易保護理論

李斯特從強調落后國家的特殊國情、落后國家所處的較低的發展階段以及落后國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須對私人經濟實行干預的主張。李斯特尤其強調,當一國經濟實力處于擴張并且正在向農業和制造業或農業、制造業和商業并存的經濟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國家干預的力量,他甚至認為這一時期的國家干預應當是有意識、有目的的,使本國的經濟發展“趨于人為的方向。”李斯特不贊同英國古典學派的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為此,他力主在現有的經濟學體系中加進國家經濟學的內容,使之趨于完善。他為了突出其國家干預學說的理論地位,甚至這樣寫道: “作為我所創立的體系中的不同特征的是國家。國家的本質是處于個人與整個人類之間的中介體,我的理論的整個結構就是以這一點為基礎的。”

那么,國家應當如何對經濟實行干預呢?李斯特認為,對經濟的一切領域實行干預并非明智之舉,國家的干預或管制只能限于部分領域,即“關于國民個人知道得更清楚、更加擅長的那些事,國家并沒有越俎代庖;相反地,它所做的是,即使個人有所了解、單靠他自己力量也無法進行的那些事。”李斯特還具體提到了國家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借助于海軍和航海法規保護本國的商船;修筑公路、鐵路、橋梁、運河、防海堤等基礎設施;制定專制法和各項有利于生產與消費的法規;為促進本國制造業成長,實行保護貿易,等等。總之,國家的使命是促進財富和生產力增長,使本國由野蠻轉變為文明,由弱小演化為強大。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斯特的貿易保護理論是他的國家干預學說的延伸。他根據對貿易史所作的考察,提出了大致上同他的經濟發展階段相對應的三個貿易發展階段。在第一階段,經濟落后的國家應同較先進國家實行自由貿易。以此為手段。使自身擺脫未開化狀態并求得農業上的發展:在第二階段上實行保護貿易,以促進本國制造業、海運業和商業的發展;在第三階段,當該國的制造業、農業、商業及整體經濟實力有了高度發展之后,再逐步恢復到實行自由貿易,在國內外市場上同其他國家進行毫無限制的競爭。李斯特認為農業、原料、科技可以自由貿易,但工業產品自由貿易有損國內工業發展,因此國家干預經濟發展十分必要。一個相對落后國家,應該建立起保護性而非財政性,且有條件、有時間限制的關稅制度。他認為,隨著本國生產力發展,關稅水平應該上升,以便于本國商品占有國內市場。李斯特認為關稅保護對象是工業中重要部門,經發展能與外國產品競爭部門,應重點保護技術部門;對于不太重要經濟部門應低層次保護,對雖新生但并無強有力競爭部門則不需保護;根據國家特有環境和工業情況來決定采取對工業品禁止輸入或規定適當稅率辦法。對輸出加以禁止或征稅,不對自然產物輸入征稅;退稅辦法只適用于仍

然要從國外輸入的半制成品;不鼓勵為使本國工業品能在第三國競爭而使用獎勵金;課收關稅應當有一定限度:“不可使輸入和消費因此受到限制,否則不但將削弱國內生產力,而且也將使增加稅收的目的受到挫折”“如果任何技術工業不能用原來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的保護稅率建立起來,不能靠在20%-30%稅率不斷保護下持久存在,那就缺少工業力量基本條件”關稅保護措施實施應有步驟進行,“關稅只應當隨著國內或從國外吸引來的資本、技術才能和企業精神的增長比例而提高,只應當隨著國家對于原來專供輸出用的那些剩余原料與天然產物能夠改由自己利用的進展比例而提高。”李斯特用民族主義代替古典學派世界主義,他看到了不同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利益沖突,并分析了關稅政策對國內產業影響。不僅著眼于國際分工靜態利益,還注意到貿易對一國產業結構動態調整的影響。李斯特理論成為后來各種貿易保護主義重要理論基礎。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實行保護貿易在性質上有很大不同。發展中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源于其經濟發展內在要求,除非放棄其經濟發展。貿易保護政策是發展中國家實現工業化唯一選擇。而且其政策目標之一是糾正國際貿易中由于需求彈性不同而產生的一系列不平等因素,縮小制成品與初級產品收入需求差異,因而并不會妨礙世界貿易增長速度。然而發達國家貿易保護政策對制成品保護旨在擴大制成品與初級產品收入需求差異,如果發達國家對本國初級產品生產也進行保護,則進一步加重了制成品與初級產品之間不平等貿易程度。因此,不僅不是必須的,而且還會降低世界貿易規模和增長速度。如果發達國家減少或取消貿易保護政策,發展中國家出口將增加,世界貿易將會擴大。不僅如此,由于發展中國家存在較高的工業品進口需求彈性,因此,貿易形成了“互惠”特征。

簡述貿易保護理論的主要觀點

貿易保護理論的主要觀點 :保護國家的企業利益不受侵害,保護產業工人就業,保護人民的收入

超保護貿易理論有哪些主要特點?

凱恩斯主義的貿易保護理論被稱為超保護貿易主義,它是重商主義的貿易差額理論在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翻版,它和一般貿易保護主義理論的主要區別是:

(1)傳統保護主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展本國生產力,而超保護主義的目的則是為了鞏固和加強對國內外市場的控制和壟斷,以爭取外貿順差,解決國內就業問題; (2)傳統保護主義的保護對象是經濟落后國家的幼稚工業,而超貿易保護主義則不僅保護一部分高度發展的工業以加強它們在國外市場的壟斷地位,而且還要保護國內的夕陽工業;

(3)傳統保護主義的保護手段主要是關稅措施,而超貿易保護主義不僅使用關稅措施,而且還使用名目繁多的非關稅手段;

(4)傳統保護主義以防御性地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為主,而超貿易保護主義不僅要防御進口,而且要主動地向他國市場發動進攻,占領他國市場。

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怎樣的

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戰略性產業。戰略性產業指的是國家發展戰略和國家安全需要的關鍵領域和關鍵產業,例如能源、航空、通信、國防等領域。戰略性貿易理論認為,國家在保護自己的戰略性產業方面應該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以避免外國競爭對該產業造成的威脅。

戰略性貿易理論的核心是“戰略性貿易保護”,即在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受到威脅時采取貿易限制措施。這種保護措施包括貿易壁壘、出口管制、技術轉移限制等。戰略性貿易保護的目的是保護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防止外國企業通過低價傾銷、技術轉移、并購等方式侵犯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

實際上,戰略性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需要權衡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一方面,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會導致國際貿易的壁壘增加,給國際貿易和全球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不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戰略性產業可能受到外國企業的侵犯,對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造成威脅。

因此,國家應該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合理采取貿易保護措施。例如,對于一些戰略性產業,可以采取技術保護措施,提高技術門檻,避免外國企業通過技術轉移侵犯國家利益;對于一些敏感產品,可以采取出口管制措施,避免產品流向敵對國家或恐怖主義組織。

總之,戰略性貿易理論所保護的對象是國家的戰略性產業,采取貿易保護措施的目的是保護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但是,貿易保護措施的實施需要權衡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合理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是保護國家利益的有效方式。

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政策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發展中國家貿易保護政策理論的代表人物如下:

除了前面所說的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還有李斯特的幼稚工業保護理論 建立在三大理論基礎上 :國家經濟學 、社會經濟發展五個階段論及生產力理論 。其中生產力理論是核心。建立在這三大理論基礎上,他提出了如下基本觀點: 

1、提出發展階段論 ,批判比較成本理論忽視了各國歷史和經濟的特點。李斯特認為,斯密和李嘉圖的理論盡管有其長處,但卻只是適合英國的情況,或者說只是從全世界共同發展出發的,而沒有考慮到各國情況不同、利益各異,這不是一種普遍適用于各國的理論。 

李斯特特別強調每個國家都有其發展的特殊道路,并且從歷史學的觀點,把各國的經濟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原始未開化時期、畜牧時期、農業時期、農工業時期、農工商業時期。他認為,各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采取不同的貿易政策,在經濟發展的前三個階段必須實行自由貿易 ;當處于農工業時期時,必須將貿易政策轉變為保護主義;而經濟進入發展的最高階段,即農工商業時期時,則應再次實行自由貿易政策。

只有這樣才可能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否則將不利于相對落后國家的經濟發展。 李斯特認為,由于英國已進入農工商業時期,它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是正確的,但絕不能否認保護貿易政策在英國經濟發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至于德國,由于它還處在農工業時期,所以必須采取保護貿易政策。 

2、提倡生產力論,指出比較成本論不利于德國生產力的發展。李斯特認為,生產力是創造財富的能力。一個國家的財富和力量來源于本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生產力是國家強盛的基礎。

他說:“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原有的和已經增加的財富獲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經消失的財富獲得補償。”李斯特正是從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的角度出發,主張在農工業時期的國家必須采取保護貿易的政策。

李斯特認為,在當時,如果英國的自由貿易學說不加區別地應用于各國 , 就會使先進的英國商品充斥落后國家 ,包括李斯特的祖國──德國。從短期來看 ,落后國家可以買到一些廉價商品,似乎占了便宜;但從長遠看,落后國家的工業卻因此發展不起來,社會生產力得不到提高,就會長期居于落后地位和從屬地位。

三個保護貿易理論的區別

相同:都主張對貿易進行干預,同屬于保護貿易理論。

不同:

1)保護的時間:重商主義沒有時間限制,幼稚工業理論有最長時間限制(30年),凱恩斯主義認為在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時可短期使用。

2)保護的對象:重商主義和凱恩斯主義沒有特定的保護對象,幼稚工業理論保護存在強有力外國競爭者的幼稚工業。

3)保護的目的:重商主義——增加本國財富(貨幣),幼稚工業理論——增強幼稚工業的生產力,凱恩斯主義——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