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盈余和貿易赤字的意思(貿易盈余與貿易赤字(trade surplus and trade deficit))

时间:2024-05-12 05:47:55 编辑: 来源:

貿易盈余、貿易赤字與凈出口之間的的關系是什么?

通俗地說,所謂 貿易 赤字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某一時段內, 進出口統計 的結果為進口額大于出口額,或者說就是出口額小于進口額

貿易赤字什么意思

貿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也稱為“入超”或“貿易赤字”,是“出超”的對稱。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等時,稱為“貿易平衡”。當出口總值大于進口總值時,出現貿易盈余,稱“貿易順差”或“出超”。當進口總值大于出口總值時,出現貿易赤字,稱“貿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成因

這一觀點在20世紀80年代很有說服力,小布什上臺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又與貿易赤字一樣逐年擴大,2003財年達3750億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億美元,而2005年預計將達到5210億美元的最高記錄。但是,這難以完全解釋美國巨額逆差,因為1989-1992年財政赤字在大幅度擴大,但貿易赤字卻在縮小;1993-2000年財政赤字逐年縮小,1998年開始出現“扭虧為盈”,2000年更是出現2370億美元的高額盈余,但貿易赤字卻在逐年擴大。即便考慮“時滯”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釋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巨額逆差。

在宏觀經濟體系之中,一國總需求超過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逆差,總需求小于總供給時,國際收支表現為順差。故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皆因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總需求過于旺盛。或者說美國貿易逆差問題的癥結是總支出增長速度超過了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當前,美國總消費約占GDP的82%,而總儲蓄率又非常之低,經濟系統中內生出強大的進口需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類別來看,美國進口增長的也主要表現為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2002年消費品的進口比1994年增長了107.3%。從實證研究來看,美國學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過對1996-1999年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經濟繁榮至少能解釋32%的貿易逆差。

以上觀點,均從不同角度解釋了美國貿易逆差的成因。在我們看來,美國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和旺盛的社會總需求,從而巨額貿易逆差伴隨經濟增長而出現。

貿易盈余與貿易赤字(trade surplus and trade deficit)

【答案】:國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明,資本凈流出總是等于貿易余額,資本凈流出=貿易余額,即S-I=NX

如果一國的S-I和NX是正的,該國就有貿易盈余

在這種情況下,該國在世界金融市場上是凈債權人,該國出口的產品大于進口的產品

如果一國的S-I和NX是負的,該國就有貿易赤字

在這種情況下,該國在世界金融市場上是凈債務人,該國進口的產品大于該國出口的產品

什么是貿易赤字

貿易赤字是凈出口為負值時,又稱為貿易逆差或入超。凈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余或出超。

貿易逆差,英語即Unfavorable當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個季度、一個月等)出口貿易總值小于進口貿易總值,即貿易逆差。又稱“入超”、“貿易赤字”。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貿易赤字即貿易逆差,是指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額大于出口額的現象。一般表明一國的對外貿易處于較為不利的地位。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

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正常有效運行。因此,政府應該設法避免出現長期的貿易逆差。

拓展資料:

“貿易赤字”是對經常賬戶的一種扣除,它應該會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產生收縮效應。在傳統經濟中,“貿易赤字擴大”幾乎等同于“凈出口惡化”、“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的“新經濟周期”中,年復一年長期加速增長的美國(巨額)貿易逆差,并不具有顯示出的“收縮”功能,而是對“長期經濟擴張和增速加快”的補充。

美國貿易赤字的原因

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許多原因造成的:

首先,美國不僅與中國,有貿易逆差,而且與許多國家也有貿易逆差。

第二,作為主要的國際支付貨幣,美元客觀上需要保持一定的逆差,才能保持其國際支付貨幣的地位。

第三,美自身的政策也存在赤字問題。美國限制向中國出口一些高科技民用產品,中國想買,但美國不賣,這也是對華貿易逆差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美國向中國出口一些高科技民用產品,很難說這是順差還是逆差。

美國貿易赤字的影響

一、新世界經濟中的美國“貿易赤字”可以促進“信息技術產業全球化”

二、美國的“貿易赤字”可以提高新世界經濟中的“趨勢生產率”

除了較高的生產力外,集中使用信息技術的產業在對外貿易中一般都有盈余。然而,醫療、建筑、金融和一些研究和管理部門,雖然規模很大,但沒有廣泛使用凝視技術,因此它們的生產率相對較低。服務和軟件的需求價格彈性大于信息技術硬件產品。因此,服務和軟件產品價格的下降將大大增加需求。信息化速度較快的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將進一步深化,信息化速度較慢的行業信息技術設備投資將加快。這樣,整個和美國的經濟生產率將會提高。

經常帳戶盈余和貿易順差有什么不同

經常賬戶的盈余是由于投資過熱和潮涌現象形成產能過剩,國內消費相對不足,當然要增加出口,使得經常賬戶出現盈余。同時,和資本賬戶的盈余一樣,在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克服外匯短缺的瓶頸限制,我國也在80年代中期制定了鼓勵出口的各種退稅政策,1998年東亞金融危機,人民幣堅持不貶值,為了補償出口因而降低的競爭力,出口退稅的幅度有所加強,這些政策一直延續使用。經常賬戶的盈余除了內因之外,也與美國財政赤字和居民儲蓄率低,國內需求大于國內供給,只能靠國外的供給來平衡,而導致經常賬戶赤字的外因有關。1991年美國經常賬戶尚有占GDP比重為0.1%的盈余,1992年轉為占GDP比重為0.8%的赤字,此后,這一赤字的比重一路上升,到2005年達6.6%。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它的貿易赤字占GDP的比重這么高,世界上其他和美國貿易關系緊密的國家必然會表現為巨額貿易盈余。最后,2005年以來經常賬戶盈余的大量增加則和投機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投機有關。我國的資本賬戶尚未開放,投資者僅能利用高報出口價值、低報進口價值,或是,假技術轉讓等等不一而足的方式將外匯匯入我國換成人民幣,這些手段都會加大我國經常賬戶的盈余。日本和臺灣地區在80年代中面臨幣值升值壓力時也出現過同樣的現象。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國出口貿易總額大于進口貿易總額,又稱 “ 出超 ”.表示該國當年對外貿易處于有利地位。貿易順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國在特定年份對外貿易活動狀況。通常情況下,一國不宜長期大量出現對外貿易順差,因為此舉很容易引起與有關貿易伙伴國的摩擦。例如,美、日兩國雙邊關系市場發生波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長期處于巨額順差狀況。與此同時,大量外匯盈余通常會致使一國市場上本幣投放量隨之增長,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貿易順差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于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一般就貿易雙方的利益來講,其中得到貿易順差的一方是占便宜的一方,而得到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吃虧的一方。可以這么看,貿易是為了賺錢。而貿易順差的一方,就是凈賺進了錢;而貿易逆差的一方,則是凈付出了錢。

貿易順差越多并不一定好,過高的貿易順差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意味著本國經濟的增長比過去幾年任何時候都更依賴于外部需求,對外依存度過高。巨額的貿易順差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的膨脹,給人民幣帶來了更大的升值壓力,也給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勢力以口實,認為巨額順差反映的是人民幣被低估。這增加了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金融風險,為人民幣匯率機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難度。比較簡單的對策就是拉動國內消費。

中國外匯儲備過萬億,這是大家早就預料到的一個變化,因為數據一直很穩定地顯示中國的外匯儲備在持續地增長。從定義上說,外匯儲備是經常賬戶的贏余和資本帳戶中私人交易的贏余相加的結果。中國的外匯儲備從統計關系上來看,主要是貿易賬戶的盈余特別大導致經常賬戶的盈余特別大,而貿易帳戶的盈余又主要是加工貿易的盈余,根據計算結果,非加工貿易基本上與傳統經濟學講的雙缺口模型一致,是持續的、不斷擴大的赤字,就是加工貿易導致貿易贏余,貿易贏余導致經常帳戶盈余,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資本帳戶,主要是FDI,導致私人帳戶資本凈流入的增加,從而導致外匯儲備的飆升。

因為中國的雙順差和美國雙逆差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可以說是一個“鏡像型”的,一個對稱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這個問題呢?簡單地說,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的原因是正面的,是因為經濟全球化的擴展。當地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一個產品不同的工序打散,分配到不同的國家,中國以及前面亞洲四小龍這樣崛起,主要都是利用承攬、承接一些重要制造品中勞動密集型的工序,從而切入到全球化的供應鏈中。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因為你的比較優勢主要是在這些加工環節的末端,也就是接近于最終組裝的這些環節,所以這樣的產品內分工格局,以及像中國這樣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定位,就導致了這個國家在某個階段有比較多的加工貿易贏余,導致了經常帳戶贏余。這樣的變化,在一個階段中,由于全球化的分工,導致貿易盈余,這是一個正面的現象。反過來,美國有一些赤字的增加,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全球化深入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所謂的全球失衡在一定意義上可能要打一個雙引號,其實這就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的“題中應有之意”,就好像說一個國家的內部,不同的省份之間,沒有道理說一定要貿易平衡,這是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跟中國實際匯率的低估也是有關系的。實際匯率的低估可以從理論上、經驗數據上來考察。但是中國的實際匯率低估并不是中國政府有意操縱的結果,恰恰相反,中國的情況變化太快,前幾年可能還處于匯率高估的情況,但是隨著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就開始出現低估。而由于固定匯率制的調整,或者是釘住匯率制的退出,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非常痛苦和困難的過程,所以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審慎地考慮了兩三年的時間,之后才做了調整。實際匯率的低估也是導致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簡單地說,既要從基本面的角度考慮,這是當前經濟全球化中一個積極的、具有經濟合理性的現象。另外一方面,也有匯率政策不配套的原因。

作為一個落后國家,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大的、貧窮的國家,經濟起飛不可能是走一條平衡的或者說貿易赤字的道路,一定是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走一條經常賬戶贏余的道路,只有這樣發展才能在國際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信譽,逐步改變國際格局,逐步建立起自己在國際上借錢的能力。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