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貿易的方式侵略(英國對外侵略的方式是不是殖民掠奪、商業戰爭、奴隸貿易、海外貿易?)

时间:2024-06-02 01:07:51 编辑: 来源:

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一、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

1、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列強通過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憑借低廉的價格,將商品傾銷到通商口岸,導致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手工業者破產;

2、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列強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獲得的戰爭賠款,以關稅作為抵押,使我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為列強的你一步經濟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3、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通過《馬關條約》列強獲得了在華投資的權力,紛紛在華設廠,外國資本的擠壓,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操縱中國經濟命脈。《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償還賠款,清政府不得不舉借外債,列強趁機開設路礦利權,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二、西方列強簡介:

本義是在同一行列中的強者,舊時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如:西洋列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以上統稱為”西方列強“)。

英國對外侵略的方式是不是殖民掠奪、商業戰爭、奴隸貿易、海外貿易?

不完全正確,應該是武裝侵略、經濟掠奪和資本輸出和資本輸入。

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

大肆屠殺當地居民 澳大利亞土著人在庫克船長的船隊“造訪”之前有300000人 現在大概還剩三分之一 北美某政府曾經規定完整的剝下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 可以獲得不少的錢。

掠奪資源 一位非洲著名領導人的話:“他們來的時候手里拿著圣經 我們手里有黃金 后來是他們手里有黃金 我們手里拿著圣經。”南美洲的銀礦金礦也遭遇掠奪式開采。

毀滅本土民族的文化 南美的“金玉之城”阿茲特克 當時文明程度已經很高 就是被西班牙殖民者毀滅的。

葡萄牙以以亞洲和非洲為重點,以侵占軍事據點為主,同時以壟斷商路、建立商站、進行欺詐性貿易的方式掠奪財富;西班牙以美洲為主,主要是占領全境,直接掠奪金銀,并建立農業大莊園和大種植園;荷蘭以亞洲、北美為重點,以組織大型商業公司,發展銀行信貸業為殖民擴張的重要手段;英國以印度和北美作為擴張重點,依靠海盜式掠奪,組織商業公司,商業戰爭和黑奴貿易來掠奪財富。

外國侵略者瓜分中國狂潮的方式?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開始,中國在之后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再不復漢唐榮光,從東亞文明的軸心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地。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后,美國狼子野心初露端倪。美國借口擔心僑民安危,實則擔心美國在華利益,派加尼率艦隊來到中國沿海地區。加尼得知英國攫取的利益之后,向兩廣總督祁貢要求美國也要享受最惠國待遇,祁貢不理。消息傳回美國之后,1843年,美國政府派顧盛為特使來華,要求中方給予美國與英國同等的通商條件。1844年6月,顧盛與兩廣總督耆英在澳門附近的望廈村會談。談判過程中,美方軟硬兼施,用盡手段脅迫中方談判者。耆英屈服于壓力,不得不接受了美方擬定的條約,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與《海關稅則》,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望廈條約》。

經過了十幾年在中國的發展,英國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意圖加深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因此英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法國和美國緊隨其后,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廷拒絕,雙方交涉未有結果。而后三國不死心,英國和法國又支持美國提出修約要求,仍被拒絕。于是,西方列強決心發動一場新的侵華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在此期間,俄國趁火打劫,以調停自居,逼迫中國簽訂中俄《璦琿條約》,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更加深入。

1894年,以朝鮮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向中國請兵為契機,日本派大軍進入朝鮮,并挑起甲午中日戰爭。經此一役,北洋水師全軍覆滅,清廷無心戀戰,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除割地賠款外,還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為瓜分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用盡手段來拖垮中國:

借給中國外債。由于《馬關條約》的簽訂,三國干涉還遼,中國不得不向日本支付大筆賠款和“贖遼費”。因此,英、俄、德、法四國強迫清政府向其借款,清政府不敢得罪任何一方,不得不大借外債。條約的簽訂使本就入不敷出的清政府背負了高達2.3億兩白銀的巨額債務,因此不得不以關稅、厘金、鹽課等作為抵押,列強因此得以把持中國財政,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進而擴大了在中國的政治影響。而清政府對內增加大量苛捐雜稅、發行債券,把債務轉嫁給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使中國的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

列強爭相開廠。帝國主義列強利用《馬關條約》里關于日本在中國開辦工廠的規定,又開始在鐵路及河流沿線大規模投資建廠,利用便利的交通將貨物輸送至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外國工廠生產的貨物質優價廉,自然排擠掉中國本土輕工業產品,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可避免受到抑制,民族工商業受到壓抑和摧殘,廣大農民、中小商人、運輸業和手工業工人大批破產和失業。

劃分勢力范圍。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開展投資的同時,又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其中以德國為最先。甲午戰后,德國借口兩個傳教士在山東被殺,于1897年派艦隊強占膠州灣。繼德國之后,19世紀末,俄、法、英、日等國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此時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手段由商品輸出轉為資本輸出,其對中國的危害影響要比商品輸出大得多。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是分割中國的一種形式,使中國面臨從半殖民地淪為殖民地的嚴重危機。

面對這樣一種混亂瀕臨崩潰邊緣的局面,一幅警醒世人的《時局圖》橫空出世。為喚起國人對東三省前途問題的關注,1903年12月25日,由蔡元培等人主編的《俄事警聞》在上海創刊,《時局圖》被刊登在其創刊號上。

美國的介入。歐洲列強及日本在中國搶占港口、爭奪勢力范圍等掠奪活動,對美國的在華利益構成了直接的威脅。對于占領中國具體地區,美國有其詳細的規劃,但1898年美西戰爭的爆發,使美國分身乏術,未能參與在華爭奪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活動。等到美西戰爭結束,美國已經難以插足了。

1899年,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訓令駐英、俄、德、法、意、日六國大使,向各駐在國政府遞交一項照會,即門戶開放政策。其基本內容要求六國政府承認以下三項原則:第一,各國在中國任何所謂勢力范圍或租借地內之通商口岸或投資事業,別國不得加以干涉;第二,中國現行之關稅率對于一切所謂勢力范圍內之口岸裝卸一切貨物,無論何屬國均為適用,其稅率應由中國政府征收;第三,勢力范圍內之任何口岸,對別國船舶不得課以較對本國船舶為高的碼頭稅,勢力范圍內所敷設、管理或經營的鐵路,在運輸別國貨物時,收費不得較運本國同樣的貨物為高。

簡而言之,在整個中國,列強都有進行貿易的權利。門戶開放政策受到列強的普遍歡迎,使列強在侵華步驟上取得暫時一致,避免了列強之間矛盾進一步激化,列強由爭奪在華利益轉化為在這個問題上相互合作。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紛紛出兵中國鎮壓義和團運動。美國擔心各國乘機把勢力范圍變為各自的殖民地,使門戶開放政策化為泡影,便于這年7月3日向各國發出了第二次門戶開放照會,聲稱美國政府致力于尋求這樣一種解決辦法,以“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完整,保護由條約及國際法所保證于各友好國家的一切權利,保障全世界與中華帝國各部分進行同等的公平貿易的原則”。美國這項照會并不要求各國答復。第二次門戶開放照會增加了新的內容,提出了所謂“保持中國領土和行政完整”的“原則”,這同第一次門戶開放照會僅僅要求貿易機會均等是不同的。但美國并沒有恪守自己提出的“原則”,就在發出第二次門戶開放照會那一年,它為取得福建三沙灣作為“煤站”而積極活動。由于福建已被日本劃作勢力范圍,因此日本強烈反對在福建出現美國海軍基地,美國的企圖沒有實現。

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志。從此,美國在侵華政策上不再追隨西方列強,而有了獨立的政策,加緊和擴大了侵華的步驟。門戶開放政策的推行,沒有影響到列強的利益,因此也沒有遭到列強的公然反對,帝國主義宰割中國的同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美國也開始更積極、更活躍地參加帝國主義大國在中國的角逐。而面對這些,腐朽軟弱的清政府無法有效地維護自己的主權,只得采取“一體均沾”和“以夷制夷”的策略。

近代歷史上外來侵略的基本形式

經濟侵略,如為扭轉對華貿易逆差,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致使中國大量白銀外流。

另一方面表現為資本輸出,開工廠、開礦、修鐵路等。

軍事侵略,比較大的、有深遠影響的有兩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

對中國政治、文化方面的侵略,如在條約中提出“片面最惠國”待遇,強行設置租界、租界內不適用中國法律等,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等。

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一、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的主要方式有:

1、控制中國通商口岸。列強通過與清政府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可以憑借低廉的價格,將商品傾銷到通商口岸,導致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區的手工業者破產;

2、剝奪中國關稅自主權。列強通過《南京條約》、《北京條約》等獲得的戰爭賠款,以關稅作為抵押,使我國喪失了關稅自主權,為列強的你一步經濟侵略打開了方便之門;

3、對華傾銷商品和資本輸出。通過《馬關條約》列強獲得了在華投資的權力,紛紛在華設廠,外國資本的擠壓,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4、操縱中國經濟命脈。《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為了償還賠款,清政府不得不舉借外債,列強趁機開設路礦利權,進而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

二、西方列強簡介:

本義是在同一行列中的強者,舊時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如:西洋列強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瑞典、丹麥(以上統稱為”西方列強“)。

英國對外侵略的方式是不是殖民掠奪、商業戰爭、奴隸貿易、海外貿易?

不完全正確,應該是武裝侵略、經濟掠奪和資本輸出和資本輸入。

16世紀開始的“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歐洲奴隸販子從本國出發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在非洲換成奴隸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航線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于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

大肆屠殺當地居民 澳大利亞土著人在庫克船長的船隊“造訪”之前有300000人 現在大概還剩三分之一 北美某政府曾經規定完整的剝下一張印第安人的頭蓋皮 可以獲得不少的錢。

掠奪資源 一位非洲著名領導人的話:“他們來的時候手里拿著圣經 我們手里有黃金 后來是他們手里有黃金 我們手里拿著圣經。”南美洲的銀礦金礦也遭遇掠奪式開采。

毀滅本土民族的文化 南美的“金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