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綏芬河對俄貿易公司(誰有綏芬河的資料)

时间:2024-06-01 09:22:20 编辑: 来源:

滿洲里,綏芬河,黑色,哪個對俄邊境貿易發展的好?

綏芬河!綏芬河是黑龍江對俄貿易的最大口岸,而且也是最早的,我的很多朋友都在那倆,其余的比如說牡丹江,離俄羅斯還遠著呢,黑河是欠發展地區,最多也是對俄貿易剛剛起步

對俄外貿去滿洲里發展和去綏芬河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在哪面?

1.1滿洲里位于雞冠.中俄蒙三國交界.地理位置屬于呼倫貝爾(開車5個小時到貝爾湖)

1.2財政及任命直接歸呼和浩特

1.3經濟異常發達 .居民富裕

1.4交通.生活補給.食品.依靠哈爾濱

1.5解放初期曾歸屬黑龍江管轄,后期歸還內蒙古。滿洲里也是成吉思汗妻子的故鄉,無霜期短,農作物不能生長 .氣候較冷

1.6風俗.飲食接近蒙古族(漢人也是) 好客.無歧視外地人傳統 身材普遍高大.強健.善酒.喜食牛羊肉及其制品

1.7礦藏.煤.石油.硝.鎢.鉛.瑪瑙.石榴石

2.1綏芬河位于雞嘴.中俄交界.地理位置屬于牡丹江(開車3.5個小時到日本海)

2.2財政及任命直接歸哈爾濱

2.3經濟發達 .居民富裕

2.4交通.生活補給.食品.依靠牡丹江

2.5無霜期短.可種植早熟作物(氣候宜人) 有日本軍用要塞 聽老人說現在的武裝部到車站附近俄軍橫尸無數.碎肉滿樹都是

2.6風俗.漢俗(滿族.朝族人數不少.都已漢化) 有歧視外地人風俗 飲食有時吃朝鮮族菜 喜食林蛙.河魚.山參.松茸和山野菜

2.7礦藏 沙金.石英.鋯石

還要看你做什么 生意~ 內蒙 和 黑龍江 的政策 有時候 不太一樣

在綏芬河做什么生意賺錢

以下是一些在綏芬河可以賺錢的生意:1

旅游業:綏芬河位于中俄邊境,有著獨特的地理優勢和人文資源,可以發展旅游業,開辦旅游公司或導游服務等,吸引來自國內外的游客

2

物流業:綏芬河俄羅斯通往中國、朝鮮的大通道,物流產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開辦物流公司,提供國際貨運、倉儲等服務

3

貿易業:綏芬河跨越中俄兩國,可以利用優勢,從事國際貿易,開展對俄羅斯、朝鮮等國家的貿易,銷售中國貨品

4

餐飲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餐飲消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可以開辦餐飲企業,提供中、俄、韓式餐飲服務

5

農業務:綏芬河屬于黑龍江省,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可以開展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業務,增加農產品供應,開展農產品加工業務

莫斯科直達綏芬河班列首開到達,對中俄雙方有什么積極意義?

莫斯科和綏芬河直達列車緩緩駛入綏芬河站,這是第一列創造綏芬河百年港口歷史的列車。它裝滿了47個集裝箱,橫跨歐亞大陸,行程9100多公里。它在中國農歷新年的鞭炮聲下順利抵達,標志著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歐洲腹地與綏芬河的互聯互通。該直達列車由綏芬河海鐵連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開通運營,由47個40英尺高的集裝箱組成,其中34個集裝箱為進口樺木板,共計1100立方米,13個集裝箱為進口俄羅斯糖果,共計338噸。

該直達列車由綏芬河海鐵連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開通運營,由47個40英尺高的集裝箱組成,其中34個集裝箱為進口樺木板,共計1100立方米,13個集裝箱為進口俄羅斯糖果,共計338噸。是俄羅斯國家鐵路首次批準的莫斯科霍弗里諾站至綏芬河站的“地圖確定”列車。全程預定,不拆不編。在途運營時間僅需12天,比傳統運輸方式節省40多天,運價下降10%左右。徹底解決了以往跨境運輸物流的集貨分散、編組對接、運輸時間長、運價高的瓶頸,實現了服務水平的質的飛躍。

這是俄羅斯國家鐵路首次批準的莫斯科霍夫里諾至綏芬河站“圖定”班列,全程定時定線,不拆線。綏芬河海鐵聯捷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學彬介紹,在過去的傳統運輸方式中,他們采用的是皮卡或蓋車,全程運輸時效為60天左右,而莫斯科直達綏芬河的班列開通后,全程只需從莫斯科站到綏芬河站12天,而且運輸費用降低10%。

操作車間與中方交接所的中方翻譯及時溝通,并與格城站的俄方翻譯加強溝通,同時與臨站的俄方站務人員及時聯系,確保班車準時到達。與傳統運輸方式相比,綏芬河站與俄鐵對站開通后,比傳統運輸方式節省40多天時間,徹底解決了以往貨物集散、組車停靠、運輸時間長、運費高的跨境運輸物流瓶頸,使服務水平得到了質的飛躍。莫斯科-綏芬河直通班列的開通,使大量物美價廉的俄羅斯商品能夠暢通無阻地流通,必將有力地推動中俄貿易交流,幫助互市貿易提質增長,進一步鞏固綏芬河在俄羅斯商品集散地的地位,對實現中國(黑龍江)自貿區綏芬河片區的功能定位,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下一步,綏芬河將與俄羅斯鐵路、海關等部門深入合作,充分發揮列車的服務功能,提高通關便利性,確保資源、制造商和銷售市場的緊密聯系。爭取在三個月內實現每周一班列車的正常運行,探索新的發展道路,努力拓展新的空間,以推動“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深度對接。

誰有綏芬河的資料

綏芬河 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唐稱“率賓水”,金稱“蘇濱水”、“恤品水”,明稱“速頻江”、“恤品河”,清代始稱“綏芬河”。

綏芬河

水系 黑龍江 流經省份 黑龍江 流域面積 流域面積10004平方公里

形態描述

綏芬,為“率賓”、“恤品”、“速頻”的音轉,滿語,意為“錐子”。因蜿蜒穿行于老爺嶺的叢山密林之間,頗似錐子而得名。 綏芬河長度254公里,流域面積10004平方公里,流量60立方米/秒。本河位于東經130°00’~130°40’北緯43°20’~44°40’之間,河流全長449公里,流經黑龍江、吉林兩省,為中俄兩國共有。在我國境內流長258公里,流域面積10069平方公里,占總流域面積的58%。綏芬河流域南北西三面為高山,多森林覆蓋,植被茂密,為山區性河流,落差大,底質為礫石,卵石,中游最開闊處寬160米,最深處7米,流經東寧鎮后進入平原地區,繼而向東流經一公里,為中俄界河,然后流入俄羅斯境內,流速每秒0.6~1.0米,最大每秒4.83米,水位受降雨影響波動幅度很大,綏芬河地區氣溫較鄰近其他縣為高, 年均氣溫為5℃,夏季平均氣溫17.3~23.2℃,冬季平均氣溫為-11.1~-16.2℃,雨量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80%。秋季河水的透明度最大。

生態特征

主要魚類

綏芬河中魚類不多,但組成比較復雜,有21科21屬26種,其中鯉科最多,有11種,占總數的42.3%。鮭科次之,有5種占總數的19.2%,再次為鰍3科種,占11.5%, 其余七鰓鰻科、狗魚科、鯰科、塘鱧科、假虎魚科、杜父魚科、刺魚科等7科各為1種。綏芬河魚類組成中最突出的特點是溯河洄游性魚類占比例很大,計有鯉科的灘頭魚(三塊魚、灘頭雅羅魚),鮭科的大麻哈魚(鰍鮭)、馬蘇大麻哈魚(奇母魚)、細鱗大麻哈魚(小細鱗奇母魚), 每年明水期還可捕到一些中華絨鰲蟹。

漁業生產

綏芬河的特產---灘頭魚,是漁獲物主要成份,據統計50年代后五年和60年代,每年都捕10萬尾左右(平均每尾0.43千克),進入70年代年產量變動在13~25萬尾之間,79年大幅度下降,僅產6千尾,80年年產1.2萬尾。灘頭魚占綏芬河產量比例,71年為88%,73~75年為66%以上。79年下降為12.6%,80年為21.7%。從前沿河村屯都有專業和兼業漁民,進行漁業生產,70年代以來已無專業漁業組織,專業漁民為數也很少,僅30余人,現在從事漁業生產的大都是農漁兼業隊的兼業漁民。船只網具不多。綏芬河魚產量大幅度下降除與近年降雨量少,天氣干旱河水低枯,水域面積大大縮小,影響魚類洄游外, 還與河水受污染及捕撈過度有關,今后應加強水域魚類生態環境保護,防止污染,利用有利條件開展鮭魚人工放流事業。

主要漁業

綏芬河的漁業主要在東寧縣,漁業歷史不長,建國前河中魚類資源較多,用梁子捕撈最多時一處梁子能捕近萬尾魚,用快鉤捕大麻哈魚,一天一堂鉤能捕到100多尾,另外捕撈較多的魚,還有圖們江雅羅魚及小量的鯉魚、鯽魚、鯰魚。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組成(毫克/升):浮植物總計4.87, 硅藻89.3%, 綠藻4.7%, 藍藻0.4%, 甲藻0.4%, 金藻黃藻5.1%。

綏芬河城市概況

綏芬河

市隸屬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44°23',東經131°9',東與俄羅斯遠東最發達的濱海邊疆區接壤,邊境線長27.5公里,轄區面積460平方公里,下轄綏芬河鎮、阜寧鎮、互市貿易區和邊境經濟合作區,常住人口10萬。1975年國務院批準綏芬河為省轄計劃單列市,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準為通貿興邊試驗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首批沿邊擴大開放城市,1997年中俄兩國外交換文批準,設立中俄綏—波互市貿易區,2005年,財政收入突破6億元,同比增長67%。地方生產總值突破30億元,同比增長47%。對外貿易額實現30億美元,同比增長20%。口岸過貨量達到750萬噸,同比增長16%。接待進出境旅游者51.2萬人次,同比增長26%。 綏芬河市處于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目前中國通往日本海的最大陸路貿易口岸。綏芬河是東北鐵路主干線濱綏線和國家二級公路301國道的起點,有1條鐵路、2條公路與俄羅斯相通、每天有多次列車和汽車來往于國內外。綏芬河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16公里,距俄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距俄遠東自由經濟區納霍德卡270公里。通過綏芬河口岸,經由俄羅斯海參崴、納霍德卡等海港,陸海聯遠貨物可直達日本、韓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綏芬河是中外陸海聯運的重要結點,是中國東北地區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的重要“窗口”和“橋梁”。

編輯本段綏芬河歷史沿革

綏芬,滿語是錐子的意思,因為綏芬河里生長著一種尖銳如錐的釘螺,滿族人因此而稱它為綏芬河。 綏芬河是發源于長白山麓注入日本海的一條中等河流,當它于萬山叢中蜿蜒而來,接近邊境時,突然舒展開了腰身,形成了一個沖積平原,這就是東寧平原。 中東鐵路在設計中就是沿著這條綏芬河谷進入中國境內的,第五站就建在河岸的三岔口村。因此,五站也就叫做綏芬河站。但是修建過程中,忽然發現了從河谷平原穿過太平嶺地段的地質結構極其復雜,不得不向北移動50公里。于是,綏芬河站就遠離了綏芬河而來到這個海拔500多米的山坡上,就是現在的綏芬河市。 中東鐵路通車后,來自俄、日、朝、英、法、意、美等國的使節齊至,商賈云集,帶來了歐洲的商品、文化和建筑。一時間,小小的鎮子上同時飄揚著十八個國家的旗幟,時稱“旗鎮”。 綏芬河

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考古發現,四五千年前,境內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這里繁衍生息。 唐代,綏芬河地區隸屬渤海國率賓府華州。到明代隸屬奴爾干都指揮使司率賓江衛。 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的簽訂,使綏芬河地區成為邊界地區。 1897年,中東鐵路開工,綏芬河地區一部分劃為鐵路附屬地,由中東鐵路當局執掌大權。另一部分于1903年隸屬綏芬河廳。 1913年設東寧縣治后,隸屬東寧縣。 1921年,東北當局收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