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十洲三島(古書上的十洲、三島、四海、五湖分別都是指現在的哪里???)

时间:2024-06-03 13:00:11 编辑: 来源:

《西游記》里的“十洲三島”指哪“十洲”,哪“三島”。

道教稱距陸地極遙遠的大海之中有三島十洲,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那里長滿了可使人不死的仙草靈芝,神仙們則在這些島之上風姿清靈,逍遙自在。

十洲三島是兩組意義相似的道教仙境名稱。源于戰國秦漢間方士們的“三神山”說。據《史記·封禪書》等記載,東方燕齊方士傳稱蓬萊、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仙人宮闕皆黃金白銀構造。齊威王、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先后派人入海求之,漢武帝亦望祀蓬萊,冀求仙人。此說之出現,蓋受更古老的西方昆侖仙山神話的影響。托名東方朔集的《十洲記》,所謂“漢武帝既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其基本結構是以中國為核心,列出相關洲、島的方位、范圍及離中國若干萬里,生仙芝,出醴泉,有仙人主治,島上的人如何長生不老,等等。也有以昆侖為中心者,如《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云:“十洲三島、五岳諸山皆在昆侖之四方、巨海之中,神仙所居,五帝所理,非世人之所到也。” ��

“十洲三島”說大約形成于東晉以后。葛洪《抱樸子內篇·對俗》稱“或棄神州而宅蓬瀛”,猶承秦漢舊說;《金丹》篇稱,若不得登名山合藥,海中大島嶼亦可,“若會稽之東翁洲、亶洲、纻嶼,及徐州之莘莒洲、泰光洲、郁洲,皆其次也”。而《明本》所云“或造玄洲”《祛惑》所云“造長洲而伐木”,即為十洲中的二洲。托名葛洪撰、大約作于南朝宋初的《元始上真眾仙記》也提到“扶桑”、“玄洲”、“方丈”、“蓬萊山”、“昆侖玄圃”等名,并謂“玄洲、萬丈,諸群仙未升天者在此”。具體描述十洲三島的則為《十洲記》。

《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又于十洲外增一穆洲,三島則增千辰山、方壺山、連石山、沃焦山、鐘山、岱輿山、酆都山。

明代吳承恩在《西游記》中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

秦漢時,相傳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島三洲,為美蓉、閬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玄關、桃源。三島九洲鼎峙洪蒙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圣,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

【十洲】

明代道書《天皇至道太清玉洲》整理歷史傳說定十洲為:瀛洲、玄洲、長洲、流洲、元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聚窟洲。

祖洲:

在東海之中,地方五百里,離西岸七萬里。上有不死之草。

瀛洲:

在東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對會稽,離西岸七十萬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出醴泉,飲之數升輒醉,令人長生。洲上多仙家,風俗似吳人,山川如中國。

玄洲:

在北海之中戌亥之地,地方一千二百里,離南岸三十六萬里。多丘山,饒生金芝玉草。

炎洲:

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離北岸九萬里。上有風生獸似豹,取其腦和菊花服之,盡十斤,得壽五百年。又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光獸大如鼠,取其毛以緝為布,號為“火浣布”。亦多仙家。

長洲:

一名青丘,在南海辰巳之地,地方五千里,離岸二十五萬里。多山川、大樹,仙草靈藥、甘液玉英,靡所不有。有紫府宮,天真仙女游于此地。

元洲:

在北海之中,地方三千里,離南岸十萬里。上有五芝、玄澗,水如蜜漿,飲之長生,與天地相畢;服五芝亦得長生不死。

流洲:

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離東岸十九萬里。上多山川,積石為昆吾,作劍光明洞照,如水精狀,割玉如泥。亦多仙家。

生洲:

在東海丑寅之間,接蓬萊十七萬里,地方二千五百里,離西岸二十三萬里。天氣無寒暑,芝草常生地。上有仙家數萬。

鳳麟洲:

在西海之中,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環繞,鴻毛不浮,不可超越。洲上多鳳麟,數萬各自為群。又有山川池澤,神藥多種。亦多仙家。

聚窟洲;

在西海中未申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侖二十六萬里,離東岸二十四萬里。上多真仙靈官,宮第比門,不可勝數。又有各種奇獸。大山形似人鳥之像,故命名為“人鳥山”。山多反魂樹,能自作聲,如群牛吼,聞之心震神駭;伐其根心煮汁為丸,名為“驚精香”或“震靈丸”、“返生香”、“震檀香”、“人鳥精”、“卻死香”。

【三島】

三島的原型為三神山,即先秦的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后《云笈七簽》定三島為昆侖、方丈、蓬萊丘。

昆侖島: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方圓1萬里,距岸則遠達13萬里,又有弱水繞島流轉。島上正東方有一昆侖宮,為西五母所治,真宮仙靈之所宗。昆侖是天地這根紐,萬度之維負。島上還住著仙官四萬。昆侖島顯然是由昆侖山演化而來的。

方丈島:在東海中心,西南東北岸正等,四周各5000里。上面有金玉琉璃之宮,是三天司命所治之處。各路神仙都相升天成為天仙,都要先來這島受太上玄生錄。上面住著仙家數十萬家,芝草仙藥成片地生長如人間種稻麥。

蓬丘島:也就是蓬萊山,與東海的東北岸遙遙相望,周圍5000里,北到鐘山北阿門外,乃天帝總領九天之維。島的四周有四座城池。其中間則為一座高山,形狀類似于昆侖山。從前大禹治理洪水大功靠民后,就到此山的北阿祭祀上帝,歸大功于九天。

另一種說法

另有一說是昆侖、方丈、蓬丘,加上滄海、扶桑,實為五島:

方丈: 在東海中,正方形。三天司命所治,群仙不愿升天者,皆往此受太玄箓。仙家數十萬,耕田種芝草。

蓬丘: 即蓬萊山。在東海之東北岸,其中高山當心,有似于昆侖。乃天帝君總九天之維處。

昆侖: 號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亥地,乃西王母所治。“天不問其高幾里,要于仰視之,去天不過十數丈也。……有珠玉樹沙棠瑯�碧瑰之樹。每風起,珠玉之樹,枝條花葉,互相扣擊,自成五音,清哀動。……昆侖山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門,門廣四里,內有五城十二樓,……真濟之快仙府也”。

滄海島: 在北海中,島中有紫石宮室,九老仙都君所治,仙官數萬人。

扶桑: 在東海之東岸,太帝官,太真東王父所治處。地多林木,葉皆如桑,故名扶桑。

什么是十洲三島?

十洲三島是道教神仙居住的地方。海中有三島,而十洲位列其中:上島三洲,為蓬萊、方丈、瀛洲;中島三洲,為美蓉、閬苑、瑤池;下島三洲,為赤城、玄關、桃源。

三島九州鼎峙洪蒙之中,三島之間有紫府州,為東華帝君別理統傳靈官職位。較量群仙功行,自地仙而至神仙,神仙而至天仙,天仙而轉真圣,入虛無洞天的地方。凡此三遷都是由東華帝君主管。

《云笈七簽》定三島為昆侖、方丈、蓬萊丘。明代道書《天皇至道太清玉洲》整理歷史傳說定十洲為:瀛洲、玄洲、長洲、流洲、元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聚窟洲。

十洲三島是什么意思

十洲三島的意思是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十洲三島,指的是道教稱距陸地極遙遠的大海宇宙空間之中的三島十洲,都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那里長滿了可使人不死的仙草靈芝,神仙們則在這些島之上風姿清靈,逍遙自在。

三島的原型為三神山,即先秦的傳說中的蓬萊、方丈、昆侖,后《云笈七簽》定三島為昆侖、方丈、蓬萊丘。明代道書《天皇至道太清玉洲》整理歷史傳說定十洲為:瀛洲、玄洲、長洲、流洲、元洲、生洲、祖洲、炎洲、鳳麟洲、聚窟洲。

十洲三島是兩組意義相似的道教仙境名稱。源于戰國秦漢間方士們的“三神山”說。據《史記·封禪書》等記載,東方燕齊方士傳稱蓬萊、方丈和瀛洲三神山在渤海中,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仙人宮闕皆黃金白銀構造。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和秦始皇先后派人入海求之,漢武帝亦望祀蓬萊,冀求仙人。

此說之出現,蓋受更古老的西方昆侖仙山神話的影響。托名東方朔集的《十洲記》,所謂“漢武帝既聞西王母說八方巨海之中有……十洲”,其基本結構是以中國為核心,列出相關洲、島的方位、范圍及離中國若干萬里,生仙芝,出醴泉,有仙人主治,島上的人如何長生不老,等等。

古書上的十洲、三島、四海、五湖分別都是指現在的哪里???

十洲: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 三島:昆侖、方丈、蓬萊三島 四海: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五湖:洞庭湖 ,鄱陽湖 ,太湖 ,巢湖 ,洪澤湖

十洲三島簡介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恒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合皂山

齊云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戰國時,神仙方士構造出海中三神山,名叫蓬萊、方丈、瀛洲,相傳在渤海中,為仙人所居,有不死之藥。以后道教將其發展為十洲三島,即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州、生洲、鳳麟洲、聚窟洲及昆侖、方丈、蓬萊三島。

其中的瀛洲,據道教說,在東大海中,地方四千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千丈,涌泉如酒味,稱為玉醴泉,飲數升便醉,使人長生。三島之一的方丈,據道教說,在東海,面五千里,為三天司命所治的地方,群仙想要升天的,往來這里,受太上玄生箓。上有九原丈人宮,主領天下水神及龍蛇、巨鯨、 *** 水獸之輩。三島之一的蓬萊,據道教說,位對東海的東北岸,周回五千里,是天帝君總九天之維,尊貴無比。從前大禹治水完后,到此祠上帝于北阿,歸大功于九天。

任繼愈主編:《宗教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第27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133至135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1644頁。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