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軍事保障基地副司令是誰(山東是怎么被德國占領的,具體點)

时间:2024-06-02 12:44:02 编辑: 来源:

在希特勒的計劃中,消滅了蘇聯后下一個目標是誰?

1936年7月底,德國伙同意大利公然違反國際法對西班牙進行武裝干涉,得到英、法兩國的縱容之后,希特勒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認為徹底解決奧地利問題的時機已經到來。

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在他的總理府召開了一次極其重要的高級秘密會議,應召參加會議的只有德國作戰部長、外交部長和三軍總司令等五人,他們是:德國軍事部長兼武裝部隊總司令馮·勃洛姆堡元帥、外交部長馮·牛賴特男爵以及陸軍總司令馮·弗立契上將、海軍總司令雷德爾海軍上將、空軍總司令戈林上將。

這是希特勒第一次在會議上就其未來的侵略擴張計劃及戰爭的總體戰略構想,作了全面、系統而又詳細的發言。會議由希特勒的軍事副官霍斯巴赫上校擔任記錄,并在會后整理出一份絕密備忘錄。該備忘錄于二戰后為盟軍所查獲,經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確認,作為納粹德國發動侵略戰爭的重要罪證,通稱為《霍斯巴赫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的記載,希特勒認為德國的前途完全決定于如何解決生存空間的需要。要解決生存空間問題,首先要向歐洲發展,而不是到海外去尋找殖民地。《霍斯巴赫備忘錄》的核心內容是“先大陸,后海洋”的“三部曲”:第一步,建立一個“大德意志”作為核心,主要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波蘭北部的但澤走廊;第二步,打敗法國,消滅蘇聯,奪取歐洲大陸霸權,作為稱霸世界的基礎;第三步,向海外發展,戰勝英美,稱霸全球。之后納粹德國的軍事戰略、軍事部署與戰時政治需要都按照“三部曲”進行。

希特勒在會議一開始就開宗明義,要建立一個包含所有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帝國,稱 “納粹德國政策的目的,就是要為擁有8500萬人的德意志種族,謀求其安全、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空間”。 斷言,現在的空間劃分狀況“對維持目前水準的德意志民族構成極大威脅”,而且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更有權要求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因此德國的未來最終取決于解決空間之需”。

希特勒強調,德國問題“只能在歐洲去尋找必需的空間……而不是到海外去尋求”。告誡與會者: “任何空間的擴張只能在打破抵抗和承擔風險的情況下進行……過去和如今都不存在無主的空間”,“對德國來說,問題是在什么地方投入最少的力量而獲得最大的利益”。

這些講話內容基本上都是《我的奮斗》和《第二本書》中的論調,區別就在于他現在是以元首的身份,把它們作為帝國的根本政策加以全面的闡述。

按照希特勒的德國要獲得的“更大生存空間” “只能在歐洲去尋找”的理論。他又分析了德國在歐洲奪取“生存空間”時,必將會遇到的敵人,指出“德國的政策必須把兩個仇敵——英國和法國考慮在內,因為它們把屹立在歐洲中部的強大德國巨人視為眼中釘。”在希特勒看來,日耳曼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北歐、西歐的英國、法國、瑞典、德國人等)都屬于雅利安人,都是“高尚的純種”民族,高貴的神族后裔,而生活在東歐、南歐的包括斯拉夫人在內的其他種族都是“劣等民族”。這些“劣等民族”卻占據了東歐、南歐的肥沃土地,納粹德國只有以武力消滅他們,才能獲得足夠的生存空間。

希特勒之所以能夠上臺,根本原因是德國民眾痛恨《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不僅將戰爭責任全部推給德國,要求德國支付巨額的戰爭賠償,還割讓了德國13.5%的領土和12.5%的人口,剝奪了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戰勝國分配。

當時,奧利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以德意志民族為主體的國家,希特勒認為納粹德國必須將德意志種族 “從劣等民族的奴役下解救出來”,因此他強調:“任何情況下,我們的第一個目標是推翻捷克,與此同時推翻奧地利,以便在可能向西方發動進攻的時候消除側翼的威脅。”于是希特勒先是打著“建立大德意志帝國”的幌子吞并奧地利,又通過“慕尼黑陰謀”強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如愿以償的得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歐洲的大門就等于徹底敞開了:向東既可以進攻蘇聯,向西又可以進攻英、法。順利地邁出了侵略擴張的第一步。

此時,在歐洲,擋在德國擴張路上的敵人主要有三個:英國、法國和蘇聯。基于對英、法兩國戰略行動的準確預判,希特勒一開始就將進攻方向定為波蘭,強調“必須采取閃電般的速度”。但德國要想完成最終占領東歐的目的,則必須征服英、法,消滅蘇聯。

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國軍隊全線越過波蘭邊界,發起閃電突擊戰。9月3日,英國和法國都對德國正式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正式拉開了序幕。

號稱歐洲最強大的法國陸軍直到德軍將戰火燒向法國時才有所行動。可不到6個月時間,法軍就遭到慘敗,法國宣布投降。

法國投降了,希特勒在靜候著英國人伸出媾和之手,讓他能騰出手專心對付強大的蘇聯。但英國人未如希特勒所愿,讓他白等了一場。接替張伯倫的丘吉爾告誡英國人民:“我能奉獻給你們的只有鮮血、艱辛、眼淚和汗水。”算是對希特勒等待的回應。

由于英國與歐洲大陸有一水之隔,英國皇家海軍又太過于強大,德國海軍沒辦法保證登陸,只能出動強大的空軍對英倫三島實施狂轟濫炸,讓英國人不敢再上踏歐洲大陸。

如此一來,就剩下一個蘇聯了。而要實現“奪取歐洲大陸霸權”,獲取 “更大生存空間”,只有將強大的蘇聯消滅掉。同時,希特勒相信只要蘇聯被擊跨,英國也不可能再支撐下去。

1940年7月,進攻蘇聯的議案正式提上了日程。巴巴羅薩計劃的制定,是基于蘇聯紅軍在1939—1940年間侵占芬蘭未遂的冬季戰爭,顯現了當時紅軍內部的腐化和戰力低落。希特勒認為蘇聯內部已經腐敗,只要幾個月便能取得勝利,因此連冬季的配備都不需準備。

希特勒已經自信到開始設想蘇聯被消滅之后的行動了。蘇聯滅亡后,德國就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接下來的計劃就要與英美展開海洋爭霸。為此,參謀部又按希特勒的要求,制定了一個名為“費利克斯”的計劃,該計劃是要在征服蘇聯之后,借道西班牙,進攻直布羅陀。1940年12月,希特勒急不可耐地對時任西班牙外交部長拉蒙·塞拉諾·蘇涅爾說:“我已決定進攻直布羅陀。我制定了詳細的行動計劃。就差開始了,也必須開始。”

希特勒幻想著消滅蘇聯之后,派遣7個德國師經西屬殖民地摩洛哥奪取英屬直布羅陀,打通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聯系。接下來,德軍還要奪取地中海戰略要地馬耳他、塞浦路斯乃至埃及蘇伊士運河。

巴巴羅薩行動前半年的進展異常順利,進一步刺激了希特勒的野心。德軍統帥部揣摩到希特勒的心思,已提前制訂與美軍作戰的計劃,打算在1941年秋轟炸美國東部城市。1941年9月25日,希特勒對海軍總司令雷德爾說,一旦德軍結束“俄國戰事”,就“打算對美國采取有力的行動”。 德軍計劃先占領亞速爾群島、非洲西海岸、冰島乃至巴西等戰略要點,作為由此進攻美國本土的基地。

美國情報機曾在巴西截獲的一個德國秘密郵袋中,發現了一張秘密地圖,從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納粹打算把14個南美國家合并為5個附庸國,使拉美地圖徹底改頭換面。黨衛隊頭子希姆萊就聲稱:“到戰爭結束前,當蘇聯最終精疲力竭并被鏟除,而英國和美國再也經不起戰火,到那時,我們面臨的任務將是建立全球帝國。在這一戰爭中,我們將把自1938年以來所征服的一切牢牢掌控在手里,并將其并入大日耳曼帝國。戰爭的目標是使德國成為一個全球帝國,戰爭的意義就在于此,不論它要持續多長時間,不管是五年、六年還是七年。”

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在歐洲大陸的主要戰爭目標,是在消滅了蘇聯并徹底征服其民族后,必將走向海外,投入瘋狂的全球性殖民擴張。

只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希特勒低估了蘇聯人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美國珍珠港被偷襲后,沒有馬上找日本報仇,而是向德國宣戰。希特勒的世界美夢,至此終結。

美軍的總軍士長很牛B嗎?

美軍的總士官長是神一樣的存在,名副其實的兵王,盡管他們終生會佩戴士官長軍銜(E-9級別),但是看看他們的待遇:在五角大樓有獨立辦公室、每個軍種只有一個士官總長(海軍、陸軍、空軍、憲兵、海軍陸戰隊、海岸護衛隊)、僅對總統和美軍聯席會主席直接負責、享受中將待遇等等,雖然佩戴的是士官長軍銜,可是還沒見過哪個少將級別以下的軍官,遇見總士官長不敬禮的,在一般情況下少將遇到總士官長會先行敬禮,而總士官長一般只是示意一下意思意思而已,總士官長是日常見多了大牛B貨(日常工作需要會經常和聯席會主席、國防部長等大牛貨進行工作餐或者開會),所以對于一般的少將級別的根本不在乎,而且他們的資歷會比大部分的少將甚至中將的資歷都要深,沒個50歲以上干不到那個位置,而且是終生制的,不是你努力就能干到那個位置的,不管你總統換成誰,也不管國防部長是誰,聯席會主席是誰,他都在那個位置上不變的,除非上一任總士官長退休或者辭職,你才有機會坐到那個位置,所以一般都比較德高望重,而且他的一畝三分地內的士官長是所在兵種的基層骨干,沒有那個中將或者少將想跟總士官長鬧掰的,否則小鞋能穿到下輩子,所以總士官長是名副其實的兵中之王,相當于軍隊中的公會主席,日常管理士官長階層和最高指揮部門的溝通渠道,打理士官長階層的包括福利、薪酬、培訓、管理、動員等工作

山東是怎么被德國占領的,具體點

1897年11月,山東曹州巨野發生兩名德國傳教士被殺事件,史稱“巨野教案”,德國政府以此為借口,派兵侵占膠州灣。

1898年3月6日德國迫使清廷簽訂《膠澳租界條約》,租期99年,將山東劃作自己的勢力范圍。

1898年9月,德人開放青島為自由港。1899年10月,德皇威廉二世命名“膠州保護地的新市區為青島”,這里成為膠澳租借地的主要區域。

1900年以前,為侵青德人早期建設時期,他們為鞏固軍事占領、建立統治秩序、集中進行軍事設施和應急的房屋建筑。

擴展資料

1898年3月6日,由李鴻章、翁同龢代表清政府,與德國駐華公使海靖簽訂此條約。中德《膠澳租界條約》包括膠澳租界、鐵路礦務及山東全省辦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內容有:

(1)膠州灣及灣內各島租與德國,為期99年。租期內膠州灣歸德國管轄,德國得以制定章程約束它國(包括中國)之來往船只。

(2)膠州灣沿岸潮平100里內,劃為中立地區,德國官兵有權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該區域內"派駐兵營、籌辦兵法",須先與德國會商辦理。如德國須整頓水道等事,中國不得阻攔。

(3)中國允許德國在山東筑鐵路兩條,一條由膠澳經濰縣、青州、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