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海外華人過春節(海外華人春節習俗大盤點)

时间:2024-06-01 20:13:04 编辑: 来源:

國外的華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雖然在歐美,春節遠不如圣誕節和感恩節一樣熱鬧,但是隨著國內外文化交融的加深,春節的存在感漸漸加強,當然,慶祝最多的還是華人。歐美的華人無法回國時,同樣通過聚會來過新年。

不過他們并不局限在認識的圈子里,一些華人組織同樣會組織大型的老鄉會等泛華人聚會。此時,同根的海外游子們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甚至共同欣賞祖國的新年節目。

除了聚會,過年還常常會通過當地華人社區的街頭活動體現。美國、加拿大、英國的華人社區,每每在春節前兩周已經是紅通通一片,舞龍舞獅掛燈籠,中國餐館也裝飾得喜氣洋洋。

其實,很多唐人街很早就有舞龍舞獅的活動,比如紐約唐人街。以往,醒獅往往在春節時游行賀歲,在當時的華埠,幾乎所有店鋪全年開門,醒獅和麒麟挨店逐鋪拜年收紅包。

擴展資料

春節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

如今,春節已經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據不完全統計,已有包括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毛里求斯等在內近20個國家和地區,把中國春節定為整體或者所轄部分城市的法定節假日。

2018年8月26日,美國加州多位力推認可農歷新年法案的官員和華裔社區人士在舊金山召開發布會,歡慶法案正式生效。法案并未直接將農歷新年定位為公眾假日,但是鼓勵學校和教育機構舉辦活動宣揚亞裔文化傳統。

2020年12月29日,泰國內閣會議決定在2021年增加部分特別法定假日以促進國內旅游業發展,其中包括中國農歷春節。

海外華人春節習俗大盤點

春節將近,就在這舉國歡騰,合家齊歡的時刻,你是否想象過那些海外華人們是如何過春節的?要說這些海外華人過春節的熱鬧程度不亞于國內,你又是否相信?接下來看一下小編為大家做的海外華人春節習俗盤點,你就可以想象的到那是怎樣一幅熱鬧景象了。

澳大利亞:壓軸戲龍舟競賽

在悉尼每年都舉辦中國農歷新年慶典活動,壓軸戲龍舟競賽往往吸引數十萬觀眾。數百名乘坐龍舟的隊員競相撥水,同時還有中國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每一項活動都深深吸引每一個觀眾。身在海外,會格外想念中國春節。

墨爾本有世界最長的巨龍,有150米長,100多年的歷史。每年春節,200多名健壯的澳洲人和華人扛著這條巨龍串街走巷,非常壯觀。

日本:獨具特色的“春節集市”

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

許多在日本生活的華人都會選擇留在日本過春節,因為時間和路費等因素都會打消在日華人回國過年的念頭。

近年來,隨著在日本站穩腳跟的華人越來越多,一些自己“下海”當老板的華人也樂意反饋在日的華人圈子所思所想,通過各種關系、途徑逐漸形成了以當地唐人街 (日本稱為“中華街”)為陣地的春節集市,感覺就跟在國內舉行的什么啤酒節、美食節活動的形式差不多,只不過主題變成了華人的春節罷了。這種以唐人街為陣地的春節集市以橫濱的中華街、神戶的南京町和名古屋的榮町最為出名,成為現在在日華人過春節的最大特色。

這種以唐人街(中華街)或華人聚居小區為中心的“春節集市”,是每年春節日本最重中華味、最重春節的地方。

美國:獨特的“春節晚會”

中國的春節在美國日益受到重視,紐約從2003年將春節納入公共假日。

每到中國農歷新年,紐約標志性建筑帝國大廈1327只彩燈就會一改往日美國星條旗的顏色紅、白、藍,亮起華裔喜愛的紅色和金色,表示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祝賀。

大年初一,華人會上街跳龍舞和燃放鞭炮。入夜,天空閃耀著焰火發出陣陣的絢麗光彩。街頭不時出現慶祝春節的隊伍,有獅子舞、龍舞表演等,熱鬧非凡。同時,美國朋友只要與熟悉的美籍華人或在美國生活多年的華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春節愉快!”同時贈送賀年卡,祝賀吉祥如意。

同時,美國的華人還會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由美中文化協會聯合美國其他華人社團共同舉辦的“美國華人春節聯歡晚會”已經連續在美國舉辦了多屆。

作為一個凝聚海外華人華僑力量,傳播和弘揚優秀中華文化,促進海內外華人文化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美國華人春晚”歷來被觀眾譽為北美地區最佳文藝聯歡晚會之一,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和歡迎。

加拿大:唐人街春節大游行

談起海外華人慶春節,人們往往會想到唐人街。而在加拿大,在這個除舊迎新的重要節日里,唐人街作為華人和華人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依然不可或缺,但已不是全部。春節,早已超越了唐人街。

每 年 臘月,從加拿大東部的多倫多到西部的溫哥華,華裔社團就陸續開始歡慶春節了。舞龍與舞獅、武術與雜技、歌舞與 服 裝 表演、狂歡式的游行等活動是加拿大主要節目,這些傳統的中華文化在愉悅自己的同時,也深深吸引著其他族裔的居民。

其次,慶祝春節的形式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辦年貨,貼春聯,吃團圓飯,守歲祭灶,舞龍耍獅等等,是每個華人家庭過年不可缺少的傳統項目。近年來,加拿大華人慶春節,逐漸從以家庭為單位的“獨樂樂”,發展成以社團為基礎的“眾樂樂”,被賦予了很多新的內涵。

在加拿大,春節可以超越唐人街,有兩個主要因素。一個是春節內在的獨特文化魅力和親和力。春節注重親情友情的鞏固和傳遞,崇尚包容,強調和睦,與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精神并行不悖。

再就是,中國的飛速發展與旅加華人力量的壯大,增強了春節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輻射力。

法國:過春節成為一種新時尚

隨著華僑華人在法國的影響日益增大,慶祝中國春節的活動已為巴黎市政府和市民所接受,每逢春節來臨,巴黎市民總會攜家帶口來到游行和演出場所和華僑華人一道慶祝節日。

每到春節,裝飾著紅燈籠的巴黎市政府廣場便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眾多巴黎市民聚集在這里觀賞由法國華人僑團聯合舉辦的春節彩裝游行。巴黎市市長還會為迎春獅子點睛,一時間鑼鼓喧天,金龍銀龍上下翻飛,彩獅精神抖擻,平安腰鼓、京劇人物、龍舟報喜等精彩表演張揚著華夏文明。

巴黎13區是巴黎最早有規模的華人聚居區,擁有歐洲著名的“唐人街”。13區的華人社團新春彩妝大巡游活動起自1989年,每年都吸引超過10萬名各國人士到場觀看,成為深受中法居民喜愛的唐人街節慶文化節目之一。

英國:過春節已成當地風俗

這幾年,在英國過春節,應了這一句話:芝麻開花節節高。

除了政要們向英國華人拜年、舉行春節招待會以外,主流社會還積極參與慶祝活動,大英圖書館這一類世界級館所和中小型博物館以及劇院、基金會、大學乃至社區中心等都會舉辦中國春節文化介紹,中小學校還紛紛給孩子們講授中國的春節習俗,教孩子學做紅包、燈籠以及中國龍等。

倫敦唐人街每年吸引600萬游客,倫敦華埠商會主辦的特拉法加廣場春節慶典,已經成為倫敦的著名旅游品牌。

如今英國華人過春節已經成為英國當地的風俗。

泰國:新年祭祖

春節是中國傳統的喜慶日子。對于許多生長在泰國、從未去過中國的泰國華人來說,春節還意味著祭祖和祈福,這也許是他們一年中最忙碌最充實的時刻。

在泰國華人圈中,春節最重要的環節莫過于除夕夜的祭祖儀式。除夕的白天,大多數華人會在家中的小祭臺上擺放滿滿的祭品,雞鴨魚肉等大菜、湯圓和芋頭等甜品以及時鮮水果必不可少,還要擺上燭臺香爐。點上香燭,家中成員一一祭拜祖先,這才完成了除夕最重要的祭拜儀式。

祭拜后,祭臺上的佳肴自然就成了年夜飯的主菜,但水果和甜品還要等到大年初一才能享用,因為在除夕午夜前后,還要有個“迎財神爺”的儀式。

與中國許多地方傳統不同,泰國的華人并不急著在大年初一早晨去親友家拜年,而是要到自家附近的寺廟里行布施禮,以求來年平安。布施時人們通常并不擺闊,只是準備上三五種食品或甜點,放入僧侶手捧的缽中,完成儀式便可。

在泰國不小的華人圈里,春節早已超越了一般節日的概念。踏踏實實地遵循傳統春節系列禮儀,也許可以換回一年的欣慰和充實。

新加坡:送柑橘作為賀年禮

新加坡華人過春節,家家都要蒸年糕、貼春聯、逛花市,除夕全家吃團圓飯。春節這一天,晚輩紛紛給長輩拜年祝賀,孩子們從長輩那里得到壓歲錢。

大年初一掃帚要統統收起來不許掃地,以免掃走吉祥福氣。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拿著一個精致的小紙袋,里面裝著兩粒柑橘作為賀年禮,兩粒柑橘象征著 “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等多重意思。柑橘成為新加坡華人農歷新年前必須采購的年貨之一,春節前往往供不應求。

此外,新加坡的春節東南亞特色濃。農歷春節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圣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在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

看完了小編做的海外華人習俗盤點,你是否還能感受到他們的那種思想熱情,要知道春節在每個華人心里都有著無法抹去的印記,無論你身在何方?故土永遠是自己熱愛的地方。

中國人在海外過春節嗎?

全球有四千萬華人華僑分布于海外。最多的是東南亞諸國,共兩千多萬。其中印尼800余萬,秦國600余萬,馬來本來500余萬。新加坡300余萬。其次是北美,主要是美國和加拿大,其中美國350多萬,加拿大150萬。再次是太平洋諸國,其中澳大利亞100萬,新西蘭30萬,秘魯150萬此外,在歐洲諸國也有大量華人華僑,近年來非洲也有不少經商和務工的華人華僑。----------------------------------------------------------------聚居地域美國華人的八大聚居地分別是:大紐約—新澤西地區,共有華人584,317人,占當地人口的3.1%;大洛杉磯地區,共有華人461,314人,占當地人口的3.6%;舊金山—奧克蘭灣區,共有382,773人,占當地人口的9.2%;圣荷西—圣他克拉拉灣區,共有142,338人,占當地人口的8%;大波士頓地區,共有104,452人,占當地人口的2.3%;大芝加哥地區,共有93,743人,占當地人口的1%;首都華盛頓和巴爾的摩地區,共有91,765人,占當地人口的1.7%;大西雅圖地區,共有70,633人,占當地人口的2.2%。由上可見,半數以上的美國華人(53.8%)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和紐約州。綜上所述,華人主要集中在:紐約、洛杉磯、舊金山灣、波士頓等城市

朝鮮的過年風俗和中國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又富有本國特色。 相同: 朝鮮人在臨近新年時屋里屋外都要打掃干凈,在家里貼上動物年畫,并穿上傳統服裝。 不相同:中國人吃餃子,朝鮮人最重要的過年食品是年糕,年糕湯被看成是不可缺少的食品。

新加坡 柑橘是必購年貨。新加坡華人在拜年時,一定用一個精致的小紙袋裝上兩個柑橘作為賀年禮,以表達“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的多重祝福。“紅包”本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今年“紅包”將被“金包”代替。因為金、藍、黑和白被認為是今年新加坡的吉利色,而華人不喜歡在春節用素色,所以多選金色。 馬來西亞 華人中有20%的天主教和基督教徒,而他們也過春節。為此,教堂大年初一開放,供這些教徒做彌撒,教堂還允許華人的舞獅隊到教堂舞獅,象征興旺發達。在正月十五,未婚男孩向未婚女孩拋蘋果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