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仲尼為什么叫仲尼曰(仲尼曰雖為眾吾從下承載斯言也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4-05-24 10:33:33 编辑: 来源:

仲尼曰雖為眾吾從下承載斯言也是什么意思

雖然違背了大家的意愿,我仍然主張要先在堂下磕頭(這里代指遵從禮法),這話說得很對啊...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解:

孔子說:“麻布禮帽,禮(制定)啊;現在啊用黑絲綢,節儉,我跟從眾人。拜在堂下,禮(制定)啊;現在拜在堂上,驕縱啊。即使違背眾人,我跟從拜在堂下。”

讀:

從眾的心理,要有基本的判斷,那就是一個人的道德良知與價值取向。

這里,有兩種現象,就是:

用黑綢帽代替麻織的帽子,表現出節儉。

對國君,拜在堂下變為拜在堂上,表現出的是驕縱。

從簡單判斷可得,

節儉,美德也。

驕縱,惡行也。

自然,取美德而去惡行可也。

這樣說來,孔子的取舍是天經地義的。

仲尼曰的“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出自何篇。

原文見:《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反問句。人殉和人牲是商及以前的祭祀習俗,以后慢慢改變。用俑代替是一種進步,代表對生命的重視。武王伐紂的《牧誓》中“昏棄厥肆祀弗答”說紂王的罪責之一改變減少人牲,拋棄了對祖先的祭祖而不聞不問,可見周初社會環境還是提倡人殉和人牲的。有權勢的君王貴族向上天或祖先祈求庇佑而用奴隸或戰俘甚至親屬人殉和人牲看做必然和合理的。

孔子的反問表達:用俑來改變祭祀或殉葬方式第一人,難道沒有后人嗎?(不怕上行下效,后人也用桶來代替,糊弄鬼神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算了吧)因為俑象人而用它代替,(畢竟生命是很重要的!這是重視人的生命的結果啊!)(既然祭祀這么重要的事都可以因為重視人的生命而用俑替代,)那么“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我們怎么能不重視百姓的生命讓他們活活地餓死呢?

這樣解釋孟子勸誡梁惠王上下文邏輯上就完全通順了。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以孔子是贊同始作俑者的!

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曰

結合上下文,“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的意思即為: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為我內心焦躁擔憂吧!

這是這句話所在的段落: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問于仲尼曰:“王使諸梁也甚重。齊之待使者,蓋將甚敬而不急。匹夫猶未可動也,而況諸侯乎!吾甚栗之。子常語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歡成。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執粗而不臧,爨無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陰陽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兩也。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語我來!”

附 這一段的譯文:葉公子高將要出使齊國,他向孔子請教:“楚王派我諸梁出使齊國,責任重大。齊國接待外來使節,總是表面恭敬而內心怠慢。平常老百姓尚且不易說服,何況是諸侯呢!我心里十分害怕。您常對我說:‘事情無論大小,很少有不通過言語的交往可以獲得圓滿結果的。事情如果辦不成功,那么必定會受到國君懲罰;事情如果辦成功了,那又一定會憂喜交集釀出病害。事情辦成功或者辦不成功都不會留下禍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每天吃的都是粗糙不精美的食物,烹飪食物的人也就無須解涼散熱。我今天早上接受國君詔命到了晚上就得飲用冰水,恐怕是因為我內心焦躁擔憂吧!我還不曾接觸到事的真情,就已經有了憂喜交加所導致的病患;事情假如真辦不成,那一定還會受到國君懲罰。成與不成這兩種結果,做臣子的我都不足以承擔,先生你大概有什么可以教導我吧!” )所以,這句話的其實表達的是為人臣者的憂國憂民。

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專車。吳使使問仲尼:“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于會稽山,防風氏后至

吳國攻打越國,把越國的國都會稽摧毀了,得到一節骨頭,有一輛車長

吳國派使者來問孔子:“什么骨頭最大?”孔子說:“大禹召集群神到會稽山,防風氏遲到,大禹就把他殺死并陳尸示眾,他的骨頭一節就有一車長,這就是最大的骨頭了

”吳國的使者又問:“那神又是誰呢?”孔子說:“山川的神靈能興云致雨足可造福天下,負責監守山川按時祭祀的就是神

守土地和谷物的就是公侯,他們都隸屬于王者”

吳使又問:“防風氏是監守什么的?”孔子說:“汪罔氏的君長監守封山和禺山一帶的祭祀,是釐姓

在虞、夏、商三叫汪罔,在周叫長翟,現在叫做大人

”吳國使者聽了之后說:“了不起呀圣人!”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原文

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之不能有天,性也.圣人晏然體逝而終矣!"

譯文

孔子說:“人類的出現,是由于自然;自然的出現,也是由于自然.人不可能具有自然的本性,也是人固有的天性所決定的,圣人安然體解,隨著自然變化而告終!”

出自莊子·外篇·山木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