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仲尼為什么叫仲尼之才(詔曰昔仲尼資大圣之才寫孔子作為古仁人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时间:2024-06-01 06:46:09 编辑: 来源: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翻譯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翻譯為:才能還夠不上中等水平的人,沒有像孔子、墨子那樣的賢德。

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這句話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送李愿歸盤谷序》,這句話的中人指的是中等水平的人。這里的中人并不是指具有中等智力或才能的人,而是指在某個領域或標準下,能力處于中等水平的人。

仲尼墨翟之賢是指孔子和墨子的賢德。孔子和墨子都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他們都被認為是儒家和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后世影響深遠。整句話的意思是,對于那些能力還不夠高的人來說,他們沒有像孔子和墨子那樣的高尚品德。這并不是說這些人就完全不如孔子和墨子,而是強調了才能和賢德之間的區別。

韓愈在這句話中強調了品德修養的重要性。他認為,雖然有些人可能在才能上不及孔子、墨子,但如果他們能夠注重品德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可以成為有用之才。相反,如果一個人只有才能而缺乏賢德,那么他最終也難以取得真正的成就。

韓愈的貢獻:

1、韓愈的文學作品題材廣泛,從政治、歷史、文化到社會生活,涵蓋面非常廣。他的詩歌、散文、賦等作品不僅具有文學價值,還具有思想啟示作用,對當時和后世都有極大的影響。

2、韓愈的文學作品注重簡潔明快,語言生動,富于變化。他的散文作品尤其著名,風格獨特,被稱為韓文。這種獨特的文風對后世散文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傳統。

3、韓愈的文學作品強調個性化和人性,主張抒發內心的真實情感。他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他的性格和思想,以及他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這種強調個性和人性的文學理念,對后世文學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韓愈是一位重要的文化領袖,他積極參與文化事業,為復興古文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文化內涵和思想價值,對當時的文化發展和傳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天不生仲尼 萬古如長夜 天又生我們 長夜才復旦出自哪里

應該是:“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又生我們,長夜才復旦。”

仲尼就是孔子。

全句意思是: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樣偉大的人物,那么萬古就像漫漫長夜一樣黯淡無光。但是上蒼又造就了我們(指包括復旦學生在內的中國新一代年青人),那么萬古才會重新恢復光明,煥發光彩。

2005年臺灣狂生李敖訪問復旦大學,并為之題詞曰:“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又生我們,長夜才復旦。”題詞并無大的問題,但他解釋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乃詩圣杜甫的詩句,由此引發諸多網友質疑,原因是檢索杜甫詩作不見該句。但以其為杜甫詩作的還不止李敖一人,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先生在《孔子讀本》一書以及清華大學禮學家彭林教授在《守望中華禮儀之邦》一文中皆作如是觀。此外,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夢溪研究員還曾提到該贊詞乃韓愈的詩作。

以上諸家或各有所本,但到目前為止尚不曾有人提供明確的文獻資料給予有力的支持。就筆者掌握的資料來看,該贊詞即使不是首先出現《朱子語類》中,也是因朱子(西歷1130-1200)曾經加以引用才得到后人的注意。《語類》卷九三《孔孟周程張子》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唐子西嘗于一郵亭梁間見此語。”又,朱子于《性理大全書》一書中也曾引用過該句,表明朱子對該贊詞是十分重視和認可的。朱子的記載同樣為較早的胡仔(西歷1110-1170)《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四《宋朝雜記上》所印證:“唐子西《語錄》云: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不知何人詩也。”

唐庚(西歷1071-1121),名子西,四川眉州人,北宋紹圣年間進士,官宗學博士,后謫外官,遇赦歸蜀,道卒,著有《唐子西集》、《唐眉山詩集》等,極力推崇杜甫詩作,曾有“作文嘗學司馬遷,學詩當學杜子美”之語。據前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只是唐庚于蜀中驛館墻壁上看到的一副對聯,唐本人已明言不知何人所作。由此,盡管杜甫詩句中也曾提到過孔子,比如有《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的“仲尼甘旅人,向子識損益”和《飲酒》的“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純”的詩句,但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的贊詞即是杜甫的詩句,至少沒有原始的文獻以為佐證。而若以唐庚推崇和熟悉杜甫詩作且不知該贊詞為何人詩而言,則大體可斷定其非杜甫詩作。后人多以之為杜甫的詩句,或因唐庚推崇杜甫詩作所致。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該贊詞至晚在唐庚卒年亦即西歷1121年之前已經出現。

與此同時,該贊詞出現在北宋之前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它盛贊孔子無以復加,后人不可能不加留意和記載。更為主要的是,漢唐學問以經學著述為主。劉漢雖然崇儒尊孔,但對孔子的褒獎至多是“圣人”或“素王”而止。李唐則儒釋道三教并行,且佛教鼎盛而道教為李氏故意抬舉,同樣對孔子的褒獎不夠,所以終唐之世,盡管有韓愈站出來“復道統,尊孔孟”,但類似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和“我本楚狂人,風歌笑孔丘”的狂捐心跡并不少見。趙宋則不然,太祖佑文,儒學復興,學者對孔子于中國文化之崇高地位的認識普遍提升,所以“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極有可能出現在北宋前期,而且是一個未留名或不知名的人士所作。

詔曰昔仲尼資大圣之才寫孔子作為古仁人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詔曰昔仲尼資大圣之才,這個觀點可以在曹丕的某篇詔書中找到。曹丕在詔書中將孔子視為大圣之才,認為他具有帝王的品性與能力。但是,孔子身處周朝末年,天命不濟,只能在魯、衛等諸侯小國任職,在洙、泗之域任教。盡管他凄凄遑遑地周游列國,為了理想和救世,不惜降低身份,但是當時的王公們并不能委他以重任。

因此,孔子只好放棄救世的政治活動,專心思考古代圣王治世理國的經驗,作《春秋》,修《雅頌》,以成就素王之偉業。這是孔子作為古仁人的具體表現之一。他以德行作為追求的目標,不僅致力于自己的理想,還通過修訂經典,傳承古代圣王的智慧和德行。

雖然孔子在政治上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但他通過教育和著述,為后世提供了道德和智慧的典范。他的思想和教誨被廣泛傳承和接受,成為中華文化的基石。

“茲有學子***,立志成才,特處***沐成人之儀式,愿居仲尼之后.....”,“特處”后應為什么內容?

此語出自朱熹的《朱子語類》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這句詩后面緊接著說的一句話:“唐子西嘗于一郵亭梁間見此語”

唐子西名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子西文錄》記載:“蜀道館舍壁間題一聯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不知何人詩也

”唐子西作為該詩句目擊者證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認為是宋朝佚名詩人所做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