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臍橙直播帶貨稿(住在房車里的北漂演員)

时间:2024-06-02 19:41:01 编辑: 来源:

薇婭最新直播中,緊急下架了所有污蔑新疆棉名牌,造成了多大的損失?

造成多大損失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人說她去年的年收入是20億左右,如果拆分下來,一年365天每天直播賺的錢就是五百多萬,但這只是粗略估計,當然從薇婭的帶貨能力來說肯定不止一場掙五百多萬,那么,可想而知,薇婭為了抵制污蔑新疆棉的所有品牌,造成的損失是我們都不敢想象的數字。

嚴肅表明立場,支持新疆棉

3月24日,H&M抵制新疆棉的事情引起全民熱議,隨后,薇婭團隊發文宣布直播間下架涉及污蔑新疆棉品牌。

3月26日,薇婭專門做了一場公益直播,普及新疆棉花的優點,這場公益直播1小時內約有1200萬人次在線收看,在普及宣傳新疆棉知識同時,僅1小時就幫助銷售價值約2352萬元新疆棉制品。薇婭用行動,讓大家看到了新疆棉的優良品質。這次的直播中,所有涵蓋的新疆棉的品牌,都沒有收取任何費用。薇婭不愧是網友們公認的帶貨第一人,在HM污蔑言論的處理上,也嚴肅表明了立場,更是體現了她的人品。

網傳薇婭的年收入將近20億,這樣的數據聽起來令人十分吃驚,但看到薇婭的直播間,她所推薦的產品都被瞬間搶光,我們就能明白這個行業所能產生的收益,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現如今薇婭知名度可以說是國內全民皆知的程度了。

薇婭的收入,到底是多少?

都說直播能掙錢,是塊大蛋糕,誰都想分一杯羹,那么主播們賣貨的流程是什么?

其實主播們賣貨的流程是:商家通過中介或是經紀人找到主播,主播團隊在進行篩選產品,確定后再與商家或是渠道方簽訂合約,然后在合約中,規定具體的合作費用。

其中合作費用由三個部分組成:

一、坑位費用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占坑付費,商家若想要自己的產品出現直播中,就需要買坑位,這就跟品牌入駐商場需要占位是一個意思。

而且,每個主播的坑位費還都不一樣,不同咖位坑位費也就不一樣,咖位高坑位費就高,有傳言說羅永浩的坑位費是60萬,而薇婭、李佳琦這些頂流主播的坑位費,一般是30萬-40萬左右。

坑位費沒有具體的價錢,主要看合作雙方的共同意愿。

二、展示費用

展示費用,也就是說,消費者在直播間里看到了這個商品,雖然沒有下單,但品牌已經有了曝光度,這時候商家也是需要付主播們費用的。

商家把商品放在主播的直播間是賣貨,主要是看中主播的人氣和帶貨能力。所以這肯定是需要付費的。

三、傭金,也就是提成

提成,相信我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人曾分析過直播界的一個數據,說現在很多知名主播的提成比例大概是在20%-30%左右。一般二線主播的提成就會相對低一些,抽成比例大概在15%-25%左右。

當然,傭金的比例不是固定的,不同品牌,不同平臺以及不同的主播咖位,抽成比例都是不同的。有些商家還會設定嚴格階梯業績,比如賣1000件以下沒有提成,1000件以上提成10%,賣一萬件提成20%等等。

有公開數據介紹,夢潔股份曾與薇婭7次合作,在2019年有過3次直播合作,累計的銷售額是469.25萬元,占夢潔股份2019年經審計營業收入的0.18%。這3次合作,薇婭所獲得的傭金是104.22萬元,占公司2019年營銷費用的0.15%。

到2020年,薇婭直播銷售夢潔產品一共4次。累計銷售額為812.12萬元,公司支付的費用是213.24萬元。

從上述可以看出,薇婭與夢潔股份合作,2109年薇婭的傭金大概是22.21%,2020年的傭金大概是26.26%。

這個傭金很明顯的證實了直播界的提成比例,頂流主播的提成確實要比普通主要高一些,主要看雙方的議價能力了。

了解了主播的收入模式后,相信大家都知道怎么算主播的收入了。

從提供的數據來看,薇婭帶貨排名第一,銷售額為91億。

一個月91億,按照20%的提成算,一個月也有十幾億的收入,那么一年不就輕松收入百億了。

如果這么想,我們就天真了。

薇婭收入過億,也并非是自己的

為了帶動消費,很多平臺會存在有刷單行為。另外,主播的收入并非只是自己的,背后還有幾百人的團隊,負責文案寫稿的、負責化妝的、負責搞技術的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主播作為一個高收入群體,是需要納稅的。

根據相關法規,個人獨資企業不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只需要交增值稅、附加稅和個人所得稅。我們在網上可以查到,有很多主播自己成立了多家工作室,如李佳琦,名下有7家企業,有5家是個人獨資企業。利用自己的工作室來承接業務,只需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這樣即使一個工作室掙500萬,繳稅只需二三十萬。這樣就可以合法避稅。

雖說主播的收入,會經過數據注水、運營成本、納稅等過濾下來,收入會有所打折,但怎么著也能月入不菲,這是肯定。那不然欠債6億的羅永浩,是如何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通過直播帶貨還清債務的。

再看看,現在很多明星、演員、主持人、網紅以及各種小新肉都一個個的加入直播帶貨行列。可以這么說,一切的流量終端,都是為了直播帶貨。

結語

俗話說的好,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薇婭作為一名帶貨主播,沒有計較個人得失,堅決維護國家利益,這一點是值得人稱贊的。除此之外,她還是一名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幫助了很多人脫困脫貧。在我看來,她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主播,在直播中,她對嚴格把控產品,不管大、小品牌,產品很好才會在直播間去給大家推薦。至于,人家一年掙多少錢,我覺得是不論多少,都是辛苦打拼下來。我們無權過問,你們認為呢?

住在房車里的北漂演員

馬率長著一張標致的臉。

劍眉挺立、笑容爽朗,說起話來字正腔圓。這是一張適合拍古裝片的、正氣凜然的、男主角的臉。

馬率不久前出演的古裝劇。

馬率熱愛表演,但對“火”已經沒有多少感覺。這是他當演員的第13年,但演員的身份沒有給他帶來多少知名度。

倒是最近,一系列短視頻讓他在網上走紅:“大家好,我是一個住在房車里的北漂男演員。”除了演員,現在的馬率又多了一個身份——“海海的房車生活”的主播,在網上,大家叫他海海。

北漂的第13年,為了省錢,他放棄租房子,搬進了房車,過起了移動生活。

11平方米的移動生活

一個人,一臺車,后面托掛著他的全部家當,出發。

這是海海住進房車的第8個月。前不久,他接到了一部新戲,拍攝地點在上海。由于對方不包交通和住宿,算了一筆賬之后,他決定拖著房車出發。

海海的房車一角。

他在抖音上更新了這一趟“長途跋涉”的視頻。

臨出發前,他把容易脫落的物品放在柜子里固定,鎖好了房子的門。一路上,他心情很好,車里放著他喜歡的音樂,很像公路電影里春光明媚的開頭。

開著房車去拍戲,成了海海十幾年來生活中最大的一抹亮色。

起因是今年3月,海海接到了一部戲,要到浙江橫店去拍。他的戲份挺多,拍攝時間將近一個月。一邊是接到活兒的喜悅,另一邊,他在北京租的房子即將到期了。

續租,下個月他都不在家,等于白付租金;不續租,還得重新找房子。

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房東通知房租漲價300元。相比起每個月5000元的房租,多300元似乎也微不足道。

不過,像很多北漂一樣,年輕人與租房之間,總有一堆怎么說都說不完的恩怨。這讓海海下定決心——買房車!

給房車上牌。

2008年,18歲的海海從青島來到北京,他以不錯的成績考上了中國傳媒大學。畢業之后,他在年輕人北漂的外圍之地燕郊租了房。房子倒是很便宜,只不過每天試戲、拍攝,來回幾乎需要跑80公里,通勤時間長達6小時。

情況稍微好一點之后,他把房子搬進了北京,減少了通勤時間,但房租也水漲船高。

那時候的狀態,他總結為一句話:“為房東打工。”

每個月平均下來的收入只有七八千元,卻要花去3800元的房租,再扣掉一千多元的通勤費,日子過得緊巴巴:“一個季度只敢買一件衣服,半年也不敢打開淘寶加購物車,生活只剩下生存。”

誰不是為房東打工。/電影《荒野生存》

早在去年,海海就考慮過住房車。

他幾乎有半年的時間不住在家里。可是如果在外地工作,短期的活兒,比如拍個宣傳片、廣告,對方并不會提供住宿。這樣的工作制,租房并不劃算。

一體房車一般要三四十萬元,但拖掛房車10萬元左右的價格似乎在可以承受的范圍。經過一番考慮,海海最終花了近10萬元買了一輛拖掛房車,住了進去。

房車改變了生活方式。

海海珍愛他的房車小屋,長途跋涉中還會自言自語:“小屋應該感覺到疲憊了。”

房車雖小,五臟俱全,里面有他生活必備的一切:桌子、椅子、柜子、冰箱、咖啡機、外置小廚房、卡式爐……

每天早上起床,海海會用小咖啡機做一杯咖啡,再煎一個卡通雞蛋。要試戲或者拍戲的時候,視距離遠近,有時候他會把房車開到片場附近的停車場,騎共享單車到片場。

房車生活,處處是精打細算的痕跡。

為了解決洗澡問題,他在停車場附近的健身房辦了月卡,那是在美團上用團購價買的,117元1個月,還能順便滿足健身的需求。

海海在健身。

他的視頻里,經常是大口吃飯的畫面,無論是黃燜雞、漢堡外賣,還是他在小卡式爐上煮的健身蕎麥面,他都吃得很香,透過屏幕,觀眾很容易被他極好的胃口感染。

他習慣記賬:早餐8元;午餐點外賣平均24元;晚餐30元。加上偶爾在外面吃一頓大餐,每個月吃飯花銷2000元。

出去拍戲的時候,他盡可能讓劇組提供停車場。每到一個地方,他會先用專門的軟件查詢好停車場的信息。他算了一下,每個月的停車費用是300元。

電費也盡量省著。房車車頂上自帶太陽能板,天氣好的時候能發2度電,可以滿足日常的用電需求。實在不行,才用柴油發電機。

他喜歡算賬。如果大學畢業到現在就住房車可以省多少錢?

海海在房車外面用簡易廚房做飯。

平均房租每月4500元,一共交了10年。加上其他花費6萬元,總計花費近60萬元。

如果一開始就住房車,買車10萬元;月均停車費等900元,10年總計11萬元;10年的柴油供暖3萬元。按照這樣算,可以省下37萬元。

海海與房車,相見恨晚。

夢想與現實

每天晚上,只要沒有拍戲任務,海海便會開直播。

12月的某天晚上,我進入了海海的直播間。他穿著毛茸茸的黑色外套,直播間的濾鏡將他小麥色的瓜子臉變成了白嫩的錐子臉。

他對著鏡頭,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解答網友拋出的疑問,不時推薦他自己帶的貨。

北京已進入寒冬,房車里的溫度只有13.3攝氏度,海海吃完一個贛南臍橙,歇了一會兒,又敬業地吃起了梨子。

房車里當然有空調,可以吹暖氣。但那幾天北京是陰天,太陽能板幾乎不能發電,用電幾乎只能靠柴油。出于精打細算,海海一般實行開一會兒再關一會兒的原則。有粉絲關心他冷不冷,他表示13.3度還可以,一會兒溫度降了再開空調。

住進房車、過上移動生活,看起來浪漫如“哈爾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