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研究現狀(8年設立的21個自貿區分布圖!西部哪些省份會新晉?)

时间:2024-06-01 11:59:19 编辑: 来源:

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建設現狀

已經掛牌(已通過初審及已通過答辯名單見上表)的高校自主2011協同創新中心有: 中心名稱 共建單位 科學與社會協同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學部、清華大學 氣候變化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學部、北京大學 腫瘤學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 量子調控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國家清潔能源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協鑫集團 生命的化學基礎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等 水污染控制先進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等 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 太赫茲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電子科技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協同創新中心 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 社會轉型與社會管理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 緊缺戰略礦產資源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南京大學等 大陸構造協同創新中心 西北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 生物醫藥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藥科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 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華創新藥物聯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臺灣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世界文明與區域研究協同中心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膜分離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等未來媒體網絡協同創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中央電視臺等拓撲材料科學與技術上海協同創新平臺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太空信息工程協同創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學、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等中國西部文化創意產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現代口岸協同創新中心南開大學、天津市口岸辦公室 “綠色智慧島”協同創新中心南開大學、海南大學、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 手性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南開大學牽頭、蘭州大學、四川大學、中科院化學所等 先進地面交通創新聯盟北京理工大學、東南大學等綠色交通技術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武漢理工大學、長安大學等長江黃金水道綠色和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武漢理工大學、河海大學、重慶交通大學生物技術藥物研發與成果轉化協同創新聯盟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生物醫用材料2011協同創新中心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先進磷化工技術與裝備協同創新聯盟四川大學、廈門大學、清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武漢工程大學阻燃材料與技術協同創新聯盟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大學等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全球治理與國際法治協同創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等知識經濟與法制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大學 主要糧食作物生物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畜禽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玉米水稻小麥生物學協同創新中心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合肥物質科學技術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財經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兩型社會”建設協同創新中心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湖南科技大學 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鋼鐵研究總院水安全與水科學協同創新中心河海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 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特殊區域公路大通道協同創新中心長安大學、同濟大學、大連海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雷達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等農業高效用水協同創新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武漢大學有機發光顯示(OLED)協同創新中心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上海大學、東南大學廣東高端制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華南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西南財經大學、國家審計署、中國銀監會等先進土木工程材料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 現代城市交通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 氣象災害預警預報與評估協同創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文化“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羅馬大學中國財政發展2011協同創新中心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北京國家會計學院、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現代中藥協同創新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浙江大學首都世界城市順暢交通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海洋運輸綠色與安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大連海事大學、長安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煤炭高效安全開發協同創新中心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山東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深海工程與艦船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由哈爾濱工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研究局等 替代石油路線大型化工過程與裝備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華東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清華大學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蘇州大學、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中國科技大學小麥玉米周年高產高效生產協同創新中心山東農業大學海外華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播協同創新中心華僑大學牽頭,暨南大學中國濱海金融協同創新中心天津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南開大學中國企業“走出去”協同創新中心對外經貿大學、商務部 電動汽車與分布式能源協同創新中心合肥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資源化工綠色過程與產品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學、清華大學等 天津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 湖南數字中醫藥協同創新中心湖南中醫藥大學等網絡計算與信息處理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 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工業共同建設。 通航時代協同創新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鎳鈷金屬材料創新中心蘭州理工大學 、清華大學、金川集團 三峽地區災害與環境協同創新中心三峽大學等 民用航空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東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紡織產業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東華大學、西南大學、江南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工業設計與技術集成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廣東工業大學、芬蘭阿爾托大學等 復雜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協同創新中心昆明理工大學、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工業生態修復及廢棄物資源化協同創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學、云天化集團等 循環經濟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等精密冷軋板帶生產技術區域協同創新中心燕山大學、河北鋼鐵集團通信系統協同創新中心(通信系統聯合實驗室)福建師范大學、中國電信福建公司 先進生物與化學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南京工業大學中國戲劇文化管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央戲劇學院海西新型顯示器件與集成協同創新中心福州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等國家領土主權與海洋權益協同創新中心武漢大學、復旦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外交學院 中央文獻對外翻譯與傳播協同創新中心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共中央編譯局等 模具產業協同創新中心東莞市橫瀝鎮、上海交通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洪澤湖生態區現代農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淮陰師范學院 中國職業教育運行機制協同創新中心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光伏科學與工程協同創新中心常州大學、中科院廣州能源所等三化協調發展與中原經濟區建設協同創新研究中心河南大學干旱環境與氣候變化協同創新中心蘭州大學、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南京師范大學 公民道德與社會風尚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吉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山大學等中國藝術國際傳播戰略協同創新中心東南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海洋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西部典型行業污染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學、國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等 汽車連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 昆明理工大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云南西儀等 活塞和缸套產品協同創新中心昆明理工大學、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成都銀河動力有限公司等現代天文與空間探測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 區域環境質量協同創新中心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同濟大學 中國文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等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上海財經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天津財經大學 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藥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醫學科學院、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等

服務貿易在中國和世界的現狀?

2014年1-9月,中國金融、文化等新興服務出口穩步增長,對服務貿易結構調整和優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其中,金融服務增幅居首,出口增長41.9%,出口額達27.3億美元。電影音像出口增長31.4%,金額為1.2億美元。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增長17.4%。買粉絲出口增長8.7%,出口額達314億美元,占服務出口的比重為20%,僅次于旅游出口。一些新興服務進口也快速增長,其中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廣告宣傳、通信服務進口增長顯著,增幅分別為46.4%、37.1%、27%和22.4%。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提高了中國服務貿易附加值,促進了知識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為國內產業結構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

傳統服務貿易發展勢頭遠遠遜色于新興服務貿易。2014年1-9月,三大傳統服務(旅游、運輸服務和建筑服務)出口合計僅增長4.5%,占比為47.4%,比2013年略有下降。其中,旅游出口總額仍居各類服務之首,但同比僅增長6.8%,在中國服務出口總額中的占比下降至24.1%。運輸服務出口位居第二,同比下降2.1%,占比降至17.6%。建筑服務出口同比增長18.8%,占比為5.7%。

4、服務外包業務發展迅速

2014年1-9月,中國服務外包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1-9月,中國共簽訂服務外包合同134319份,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733.9億美元和545.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6.3%和32%。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481.6億美元和370.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8.6%和27.6%;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252.3億美元和174.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4.4%和42.6%。信息技術外包(ITO)仍占主導地位,知識產權研究、分析學和數據挖掘、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和測試等知識流程外包業務增長迅速。

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是購買中國服務的主要發包市場。2014年1-9月中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分別為85.5億美元、53.6億美元、51.9億美元和38.6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