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翻車事件分析(為什么網紅帶貨會翻車?)

时间:2024-06-02 16:33:58 编辑: 来源:

網紅經濟引出假貨事件太多,你是如何看待直播賣貨翻車的?

直播賣貨翻車的事件發生的非常頻繁。從羅永浩的假羊毛衫到辛巴的燕窩,還有棉衣。各種網紅直播帶貨的產品,讓我們開始質疑起來,我們到底該不該相信直播帶貨?

 

其實對于現階段來說,對于網紅直播帶貨,我們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我們還是可以去有選擇性地去購買的,就像最開始電商剛剛興起的時候,淘寶也是掀起了假貨潮流。過實體店上人們看到的東西就直接購買。假貨不會有那么多。

 

但是直播就不同,我們只能通過肉眼的視覺來去看到網紅主播帶貨的東西。并不能通過自己。手的觸覺來去了解到產品。所以就很容易買到假貨

 

 

 

因為這個行業還處于剛剛興起的一個階段,所以有很多政策和法規還沒有出臺,所以會有很多不法的分子呢,會在這里面去鉆空子。在利潤的吸引下,很多廠家會選擇售賣假貨。

同時很多網紅主播都是跨界來直播的,他們本身是沒有專業的商品辨別能力的。有些網紅他們壓根都不知道,自己直播賣的東西的組成成分究竟是什么。他也只是作為一個代言人來宣傳這個產品。

 

所以對于我們消費者來說,我們進行購買的時候,千萬不要網紅說什么,我們就相信什么,我們要認真地去查看商品詳情頁,是如何去描述這些商品的?當我們購買回來的商品,如果出現了商品的質量問題。需要第一時間和商家溝通,或者通過消費者保護協會來去維護自己的權利。

現在直播帶貨翻車,其實是伴隨著新興事物誕生產生的正常現象,后續隨著監管的加強,讓消費者自身辨識能力增強了,網紅自身素質增強,商家意識的增強,后續直播翻車事件會越來越少。

為什么網紅帶貨會翻車?

作為一個突然走紅的網紅,在決定是否參與帶貨直播時,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慮。以下是從網紅角度分析是否參與帶貨直播的因素:

1. 商業合作:首先,要考慮與品牌和商家的合作關系。一個好的商業合作可以帶來穩定的收入來源,同時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在選擇合作品牌和產品時,要確保其質量和信譽,以免損害自己的聲譽。

2. 直播內容:直播內容是吸引觀眾的關鍵。網紅需要確保自己在帶貨直播中能夠提供有趣、有價值的信息,以保持觀眾的興趣和關注。此外,網紅還需要關注市場趨勢,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以便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3. 個人品牌:作為網紅,要關注自己的個人品牌建設。參與帶貨直播時,要確保所推薦的產品與自己的品牌形象相符,避免給觀眾留下不良印象。

4. 時間安排:作為網紅,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帶貨直播可能會占用大量時間,因此在決定參與之前,要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其他事務,如創作內容、社交互動等。

5. 收入與風險:參與帶貨直播可以帶來一定的收入,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在決定是否參與之前,要充分了解市場行情和可能的收入狀況,確保自己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能承受這個挑戰。

6. 責任感:作為網紅,要對自己的言行和推薦的產品負責。在選擇帶貨產品時,要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并在直播中如實介紹產品信息,避免誤導觀眾。

綜合以上因素,作為一個突然走紅的網紅,在決定是否參與帶貨直播時需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確保自己的利益和觀眾的需求得到平衡。

“翻車”事故頻發,景區網紅項目如何改善“招黑體質”?

十一前夕,重慶夢幻奧陶紀景區一名工作人員乘坐網紅高空滑索項目時不慎墜亡,引發全網關注。

近年來,高空秋千、空中飛索、玻璃滑梯等一批新興的網紅項目受到年輕游客熱捧,驚險刺激的體驗不僅為游客帶來感官沖擊,獨特的賣點也為所在景區帶來四兩撥千斤的營銷效果。“網紅”原本是個中性詞,然而,隨著網紅項目安全事故頻發,導致“網紅”二字也背負了另一重含義,甚至成了景區“招黑”的“禍水”。那么,景區究竟該不該引入網紅項目?已經開放的網紅項目又該如何改善“招黑體質”呢?

“網紅”項目事故頻發

9月18日,重慶夢幻奧陶紀景區一名工作人員在乘坐景區高空速滑項目拍攝宣傳視頻時意外從高處墜落,經搶救無效死亡。景區隨即關閉高空速滑項目,并暫停對外營業進行整改。而該景區發布的最新消息顯示,“景區已于10月16日完成提檔升級重新開放,園區內新推出七大高空刺激項目……歡迎游客前來打卡。”

根據重慶夢幻奧陶紀景區官網資料介紹,該景區為全網熱度第一的全國高空項目景區、世界高空項目打卡聚集地,擁有“恐怖秋千”“天空懸廊”“跳崖機”“高空滑索”等21個高空體驗項目,其中發生事故的高空速滑項目擁有5條驚險程度不同的滑索。在日前景區發布的最新公告中,全新推出的七大高空項目中并未提及高空速滑項目。

事實上,上述事故并非孤例。近年來,各類網紅體驗項目連番興起,游客體驗熱情不斷高漲,各地紛紛跟風建設,安全事故發生數量也悄然攀升。

2018年,廣東省宜信市石根山景區一座U型滑道發生一起傷亡故事,經調查認定,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雨水通過滑道兩旁進入滑道造成人員滑行速度失控,一名游客高空墜落在滑道外致顱腦損傷死亡,其他5人受傷。

2019年十一期間,山東煙臺馬家溝景區因營業前未對設備進行及時檢修,導致一氫氣球固定鋼纜脫落,隨后氫氣球失控飛向空中,導致乘坐在上面的一對母子從空中墜落身亡。

2020年8月,一名游客在河南信陽商城縣蘇仙石鄧樓村仙石谷玩漂流時不慎墜入水中身亡。事故發生后,商城縣對全縣水上游樂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排查,以期杜絕此類情況再次發生。然而,就在十余天后,當地另一家網紅漂流就再次發生致人傷亡的安全事故。

“網紅項目主要是經由社交媒體傳播快速走紅的項目,此類項目最初出現或有偶然,而后針對網紅項目眼球吸引特質而有意識打造的網紅項目越來越多。”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吳麗云表示,網紅項目抓住了年輕人對新鮮、獨特、刺激、唯美等產品特殊的訴求,是特定時期特定需求的產物。網紅項目的生命周期要短于一般景區項目,更具備快速爆紅,大賺一把的快錢效應。基于此,很多網紅項目一旦走紅,為了效益的最大化,往往會放松對項目安全質量的監管,再加上短期內游客大量集聚,更容易出現安全問題。

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據媒體披露,近期發生的慘劇并非重慶夢幻奧陶紀景區首次被爆出存在旅游安全隱患。2018年10月1日,有游客在體驗該景區極限飛躍項目時保險扣突然脫落,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019年8月18日,18米懸崖秋千的電磁閥在提升過程中電纜鋼絲突然脫落,使該項目在沒有達到最高點時釋放,好在沒有游客因此受傷。

相關資料顯示,重慶夢幻奧陶紀景區除了發生上述3起安全事故外,還涉及多起違反安全保障義務責任糾紛案件,過去幾年也多次受到當地主管部門的處罰——2018年10月11日,重慶萬盛經開區旅發委責令景區經營方重慶奧陶紀旅業公司對“極限飛躍”“步步驚心”項目進行停業整頓,并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進行罰款。2019年4月30日,重慶萬盛經開區旅發委責令該公司對18米懸崖秋千、21米懸崖秋千停業整頓,再對公司和相關責任人進行罰款。

然而,多次安全“預警”和主管部門的懲罰也未能阻止此次悲劇的發生,原因何在?有專家認為,除了網紅項目有著巨大的“吸金”能力而令經營管理者無法拒絕之外,景區及相關部門在管理方面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

吳麗云表示,目前國家出臺了《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很多地方也出臺了細致的《旅游景區管理規定》加以管控,景區內項目建設基本也按照先規劃審批再建設的管理制度執行,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一些網紅項目作為新生事物,對應的管理規范、標準以及主管部門并不明確,前期和中期監管不到位,大多在出現問題之后才被有關部門關注。她認為,刺激和新奇固然是游客偏愛的體驗內容,但不能成為旅游景區放松安全管理和運營的理由。網紅項目并不代表安全方面一定有問題,有問題的是經營者的安全意識和管理制度不夠到位。她建議,景區管理者一是對具有一定安全風險的項目形成一套完善的安全運營管理體系和制度,從建設以及運營前、中、后期各個階段嚴加管理,將安全隱患消于無形;二是根據消費需求開發一些低風險的、有文化特色的、科技性強的網紅項目,從源頭上避免項目安全風險。

嚴格落實各方責任

北京聯合大學在線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楊彥鋒分析稱,國內近幾年的確興起了一批主打“刺激”“探險”體驗的網紅旅游項目,市場反響很好,游客爭相去打卡。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雖然市場需求上去了,特種裝備的制造標準和相關制度卻未跟上,從而形成安全監管的“空白期”,這期間就會發生景區不重視、行業監管不及時的情況。

“網紅項目是基于新媒體傳播的一種營銷方式,其本身并無過錯。網紅營銷作為新生事物,應該抱著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教授王昆欣表示,打造“網紅”的目的是吸引游客,提升二次消費,在商業邏輯上并無問題,問題是網紅效應一旦產生就會吸引大量游客來體驗,這就要求景區必須在各個環節做好安全檢查和應急預案,行業有關部門要盡快完善相關管理規定,發揮職能作用。同時,游客也要秉持理性的態度,認真了解網紅項目的安全性再去體驗,切忌盲目跟風。

吳麗云建議,行業監管部門應該重點解決好兩方面問題,一是要明確設備生產和設備質量的安全標準,用標準對一些具有風險性的設備進行源頭監管;二是要形成安全運營標準和定期檢查制度。以標準形式規范日常運營流程和安全監管流程,防范風險。同時,要求企業形成定期安全檢查制度,監管部門實行不定期抽查制度,以內外合力盡可能將風險消弭于未發生。景區安全生產離不開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因此建議景區選擇由正規商家生產的、有安全質檢標識的產品,運營過程中要形成嚴格甚至苛刻的日常安全管理標準和流程,避免任何因安全監管執行不到位而出現的問題。同時,還要有定期安全檢測、關鍵零部件更新或替換的常態化安全管理機制,多管齊下會更有效。

網紅品牌“翻車”在2021

2021年結束前一天,網紅品牌又“翻車”了。這次輪到喜茶,因虛假宣傳被罰45萬,登上熱搜。

這一年,“翻車”,已經成了網紅品牌撕不掉的標簽之一。

翻車頻率有多高?從一個小細節就能看出來,前不久網紅螺螄粉品牌“好歡螺”被曝料包中出現蟲卵,卻出現了大批網友在社交平臺低價求購的魔幻一幕。可能就是因為,2021年以來網紅品牌“翻車”頻繁到,部分消費者已經免疫。

最常見的是“營銷翻車”,“當事人”基本都是近兩年通過網紅流量打法快速崛起的新消費品牌,比如號稱“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Ubras、“讓土狗變水狗”的潤百顏;又比如把“0蔗糖”宣傳成“0糖”的元氣森林、真高價假高端的小仙燉和鐘薛高、亂標成分能量表的田園主義……

更令人擔憂的是,線下餐飲和線上食品,齊齊在衛生安全上翻了車。狂奔中的新式茶飲咖啡成了重災區,奈雪的茶、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品牌門店接連被曝使用過期原料、料理臺臟亂等衛生安全隱患,就連聲稱“制定并嚴格執行食品安全金標準”的星巴克,也“翻”得猝不及防。代工模式下的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百草味等網紅零食,屢遭消費者投訴存在異物、異味,供應鏈審核管理遭質疑。

對一家企業來說,更致命的危機則是“經營翻車”——難擴張、不賺錢。好不容易成功沖刺IPO的新消費“第一股”們,幾乎無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