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經濟是什么經濟工作要穩(網紅經濟是什么?)

时间:2024-06-10 07:22:58 编辑: 来源:

什么是網紅經濟?網紅又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有些網友利用自身才能、經驗或其它方式,通過各大社交平臺以文字、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分享到互聯網后,引起廣大網友關注的網絡達人,我們稱之為網紅。

網紅經濟就是以網紅為基礎,依靠網紅本身的巨大流量,去發展電商、廣告代言、直播帶貨、線下商演、平臺廣告分成等形式而獲得收益的經濟方式,當然,還有附帶的周邊產業,如直播設備、直播道具、拍攝人員、剪輯人員等等,都可以稱之為網紅經濟體系的一部分。

網紅經濟主要就是依靠流量,也就是我們說的粉絲,主要來源于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網友的關注,關注該網紅的網友越多,那該網紅所附帶的經濟價值就越大,當達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粉絲的時候,就成為能和時下當紅明星流量競爭的地步了,而一些網紅和明星為了相互之間的互動(相互拉流量),會在達成某些條件之后為對方直播或商演站臺等等。

網紅經濟是什么?

網紅,就是網絡紅人的簡稱。當今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顏值的確非常重要,一般網紅的顏值都比較高。

而目前非常火熱的網紅經濟,則是指在互聯網時代,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基礎上,通過社交平臺的推廣,大量聚集目標群體,從而形成龐大的粉絲和定向營銷市場。并且,圍繞網紅自身打造出的IP,衍生出各種消費市場,最終形成完整的網紅產業鏈條的一種新經濟模式。

所以,網紅是一種適應當下時代的新經濟模式,單單在社交平臺上擁有大量粉絲是不夠的,還要帶動資金流動,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有強大的變現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電商平臺主要就是網紅的變現平臺。

網紅經濟是在2016年集中爆發的,主要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文字網紅。

第二階段,圖片網紅。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我們進入了圖片時代。這時候的網紅,大多都是V型臉的白富美少女,通過高顏值來吸引人氣,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淘寶平臺的網紅,也就是我們目前經常說的網紅臉。通過自己的真實展示,吸引粉絲,成為店鋪的忠實客戶,到了這個階段,可以說,已經是商業運作的方式了。

第三階段,全媒體網紅。

到隨著互聯網的繼續發展,涌現了越來越多吸引粉絲的方式。而且在內容上,也有了很多的擴充。除了原有的買粉絲微博文字和圖片外,出現了音頻、視頻特別是如今正火的段視頻。而網紅的稱號,也已經不僅僅局限在淘寶上的網紅形象了,網紅成為了話題人物、意見領袖等等。

這個階段的網紅已經完全與變現捆綁在一起了。通過多渠道的變現,成為了新媒體崛起的個體代表。

網紅經濟是什么?

M買粉絲現在已經遍布各大網絡社交媒體,成了很多視頻創作者首選。M買粉絲是最近這幾年興起的一個概念。因為簽約成本低,有專人團隊負責很多體量較小的視頻創作者愿意和他們合作,共同提高輸出內容和質量。從目前來看,國內有很幾家很大的m買粉絲企業,他們團隊人數眾多,分工明確。每一個團隊針對不同體量的網紅量身打造屬于他們的視頻內容。有時候還會指出每一個創作者身上存在的不足,提供解決辦法供他們改進自己。簽約m買粉絲也是需要一定條件,收益要達標,在日常賬戶管理等各方面內容都需要雙方簽訂合約,有相關法律條文作為依據,總體上屬于一個小型網紅經紀人。

簽約m買粉絲也要注意公司背景,避免走進合同陷阱。雖然這些網紅經紀人在最近這幾年發展很快,公司也眾多,但很多創作者不知道這些公司是否合法合規。有些人利用相關行業漏洞以及法律限制,成立小型公司簽約大量創作者。然后管理創作者收益賬戶,但是不提供任何日常運營管理。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創作者努力工作,但是沒有得到公司一點實質性幫助。到最后每月都還要與這些公司進行分紅。這就導致了很多糾紛,目前在很多平臺都已經出現,一旦出現糾紛,平臺賬號被凍結,收益無法提現。因此對于很多創作者來說,要注意甄別工作能力,仔細考慮未來發展道路,再決定是否簽約這些公司。

簽約正規公司也要保障個人權利,避免成為工具人。很多創作者收益主要來自于廣告,而打廣告本身又是一件比較敏感的事。很多用戶對于廣告的質量以及要求非常苛刻,如果接了不好廣告和不好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粉絲的忠誠度。因此也要保障自己在接廣告方面的權利,有權拒絕劣質廣告。

網紅經濟是什么?前景怎樣?

網紅經濟簡單來說就是線上營銷。關于網紅經濟的前景,我給大家說說:

首先,不正確的價值觀充斥網紅經濟。當前,網紅經濟被過度挖掘和放大,有些人可能靠著一句無底線的話、一張大膽暴露的照片或是一段低級趣味的視頻影像就迅速登上了熱搜,但所傳遞的這種扭曲的價值觀是有害社會的。比如,因屢次偷盜電瓶車被捕并坐牢4年的周某,竟然被30多家網紅公司蹲守高價簽約。這種喪失道德底線的"榜樣"對普通人特別是年輕人的負面影響是極壞的,是有悖社會主義價值觀和良好風尚的,極易引起大家的追隨和模仿,從而扭曲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其次,網紅帶貨是把雙刃劍。網紅帶貨說到底就是一種營銷模式而已,貼了網紅標簽并加上了互聯網形式,但并沒有改變營銷的本質。網紅帶貨固然是一種好的營銷方式,銷售成效明顯,但實際網紅對產品的質量、認知、體驗等等都無從談起,僅僅靠流量、靠高喊幾句“買買”,那只會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商品賣的好,最終還是要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好的客戶體驗,如果變相夸大產品功效、產品質量缺陷、數據造假、水軍泛濫等問題充斥的話,我相信一個連的李佳琦、薇婭營銷,顧客也不會買單。

再次,蹭網紅概念收割不可取。隨著網紅經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成了上市公司眼中的香餑餑,網紅帶貨也不再純粹。目前,與直播相關的上市公司已超20家,他們究竟打得什么如意算盤?我們看看早前發生的事情,就一目了然了。上市公司夢潔股份宣稱與淘寶第一主播薇婭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消息一出,股價魔幻般迅速大漲,實現了10天8板,市值吹升了45億元。與此同時,夢潔股份實際控制人姜天武的前妻伍靜卻在5月12—18日,通過集合競價和大宗交易合計套現資金逾9600萬元。大家明白了吧,這是一場貼了網紅經濟標簽的游資割韭菜的血淚故事,一輪非常完美的收割游戲,散戶高位買入被套超10億,真是令人瞠目結舌啊!

總的看,以短視頻和電商直播為代表的網紅經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但在追求經濟以及商業價值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對社會價值的思考,防止走偏、走歪。

2020年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網紅經濟在近年火爆市場。2018年"雙11",薇婭、李佳琦大約3億量級的帶貨規模震驚全網,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0億量級,社交網紅鼻祖張大奕也通過積攢的私域流量助力自己的淘寶店銷量節節上升,近年"雙11"破億成常態。

網紅具有巨大的商業能力已成為公認事實,這讓廣大品牌商看到了契機。

在互聯網流量枯竭的時代,提高轉化率成為擴大銷售額的重要方式,粉絲基于對網紅的信任和喜愛,容易對其推薦的商品產生購買沖動,這正是薇婭、張大奕成功的原因。商家與網紅合作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想從事網紅職業的人也越來越多,MCN機構也由此產生。

另一方面,除了經營模式,網紅本身也存在大量不可控風險,由于影響力越來越大,口碑、人設都成為影響大眾做消費決策的因素。

MCN需要跨越重重阻礙才能在市場站穩腳跟,對于這些企業來說,打造一個大IP容易,但如何持續打造大IP卻很難。

網紅電商的苦與樂

風險越大受益越大對于網紅電商來說十分適用,如涵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

雖然如涵的營收模式分為全服務模式和平臺模式兩種,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全服務模式(網紅電商)都是如涵業績的頂梁柱。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張大奕名下店鋪對如涵總營收的貢獻度分別為52%、55%和58%,在該模式下,紅人張大奕帶的是自家的貨,甚至會參與產品設計。而如涵則要負責線上店鋪運營、物流、售后等各個環節,如同京東平臺的自營電商業務。

發現并孵化紅人,再為簽約紅人開自營店變現,這是如涵在2019年前的重點經營方向。但這種較重的商業模式存在很大風險,尤其是供應鏈。

以張大奕的店鋪為例,吾歡喜的衣櫥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不僅是在歷年雙十一銷量破億的時候,即便是平常上新,商品頁面也經常會提示“45天內發貨”,由于超長的發貨期,在張大奕的微博評論區中時常能看到粉絲的抱怨。

而在整個實體經濟中,供應鏈的履約能力越強,留給買家退單的機會就越少,毛利才能得到提升。但如果現貨做得太多,店鋪又要面臨商品積壓的問題。

不僅是服飾類網紅電商,食品類網紅電商同樣面臨巨大風險。

近日,有網友稱自己在吃李子柒品牌的螺螄粉中發現刀片,這之前還有網友稱該品牌螺螄粉在食品衛生方面存在問題。盡管官網發表聲明進行否認,但網紅食品在貨源品質方面的把控是否過關仍掀起大眾討論,作為品牌代言人,李子柒不可避免的陷入輿論漩渦。這種經營模式一旦出現差錯,不但會影響機構的變現,紅人本身也可能從“云端跌落”。

相比網紅電商的費心費力,平臺模式就顯得輕松很多。在該模式下,旗下KOL們的工作主要是為各品牌商帶貨,MCN機構不用介入供應鏈中的任何環節,營收來源于向合作的品牌商收取廣告等服務費用。

另一方面,平臺模式賺取的利潤更大。根據《財經涂鴉》報道,專注為第三方品牌服務的利潤更高,其毛利率可以達到60%以上,扣除孵化核心的簽約團隊、孵化團隊、內容制作以及BD團隊招商團隊所有的人工成本,經營利潤率在30%以上。而自營模式有存貨成本,還需要支付網紅服務費,毛利率在30%-40%之間。經營利潤率在5~10%左右。而且這種模式不用考慮庫存積壓等供應鏈方面的問題。

以上的不利因素和為品牌商“代言”的有利因素促使如涵將重心轉向平臺模式。2017年,如涵正式開啟該業務,并在2019年被如涵確立為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年如涵CEO馮敏對外稱“我們之前方向有偏差,一根筋地給所有KOL做流量、做自有品牌。”

在這之后,如涵的大部分網紅開始致力于為第三方品牌主帶貨,包括后來簽下的極具人氣但遭到封殺的前抖音知名博主溫婉。即便之前在抖音積攢了大量粉絲,但如涵依然沒有為其打造自營店鋪。

如涵轉型的成果也十分明顯。據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參與平臺模式的KOL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33位提升至174位,并推動服務品牌由278家增至431家,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4%,達到1.14億元,占總收入的比例從去年同期的21%增至41%。

但如涵也表示未來會堅持自營電商和品牌服務“兩條腿走路”的經營方式。而此前張大奕曾在微博中表示將要進行直播帶貨,如果為第三方服裝品牌帶貨將會和自己的店鋪業務產生沖突,而張大奕作為穿搭女王如果不接相關商單,變現規模將縮減很大一部分。

MCN面臨的大坑

不管如涵采取什么方式經營,都足以證明網紅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艾瑞發布的《2020中國紅人新經濟商業模式及趨勢研究報告》也顯示,2019年的粉絲經濟關聯產業規模超過了3.5萬億元,增長率是24.3%,預計2023年將超過6萬億。此后五年仍將保持15%左右的穩定增速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