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經濟論文參考文獻數量為(論文大綱——數字媒體藝術發展下的線上藝術展)

时间:2024-05-17 09:52:25 编辑: 来源:

網絡直播的論文

關于網絡直播的論文

現在網絡直播行業火熱,出現了主播平臺、網紅等新名詞。在此,我為大家準備好了關于網絡直播的論文,一起來學習吧!

摘要: 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傳播途徑,近兩年來成為一種大熱的現象,筆者以主播和觀眾兩個群體為切入點,分析了網絡直播參與者背后的心理動力,發現主播和觀眾在互動中主要受自我表達欲望的驅使。并在最后討論了如何引導網絡直播健康發展,從而消減其對參與者心理的消極影響。

關鍵詞: 網絡直播;自我表達;卷入度;孤獨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越來越多樣化,所謂的網絡直播應運而生。通過在現場架設獨立的信號采集設備(音頻+視頻)導入導播端(導播設備或平臺),再通過網絡上傳至服務器,發布至買粉絲供人觀看。其又可分為“表演性質的網絡直播”和“實錄性質的網絡直播”,前者常見的就是各類主播通過鏡頭唱歌、模仿、脫口秀以及動作表演等,而后者則是各類會議、活動或事件的網絡直播。網絡直播無疑是近期的熱點之一。直播平臺如雨后春筍紛紛成立,直播內容也已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觀眾們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接近200 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兩億。其中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段同時在線人數接近400 萬,同步進行直播的房間數量超過3000 個[1]。本文主要探討“表演性質的網絡直播”參與者背后的心理動力。

一、網絡主播的心理動力分析

直播網站由用戶創建內容(User-Gennerated Content,UGC),成為網絡主播的門檻非常之低,只需要簡單的攝像頭與麥克風,“主播”們即可創建自己的“房間”(類似于聊天室),向觀眾實時分享自己的生活。

主播們以觀眾的“禮物”來獲取報酬,但經濟報酬絕不是主播們進行“表演”的唯一動力。據筆者訪談的一位網絡主播表示,“每當系統提示有新觀眾進入我的房間,就會覺得自己更加受到關注”,這一心理狀態很具代表性。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個體自我呈現方式,其用戶也大多數以青少年為主,這一群體普遍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傾向于積極尋求社會認同,引起他人關注[2],網絡直播給了他們展示自我的平臺。較之文字表達為主的社交渠道――如微博等,直播的方式更加直觀,自我展示的方式更為立體多樣,因此受到歡迎。

除去以網絡直播為生的專職主播,直播平臺上還存在著大量的“業余”主播,在現實生活中扮演著普通的社會角色,如學生、白領、工人。但在直播平臺上,很多主播在“粉絲”的關注中感到自我價值獲得了提升,有被訪談的主播聲稱,“坐到攝像頭前,我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仿佛突然由龍套變成了主角。”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自我實現”視為人的最高需求,而對于一些主播來說,通過網絡直播能夠或多或少地實現自我。

此外,在現實生活中,自我展示失敗可能會造成自尊心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在網絡直播中,這些失敗的壓力很大程度上被消解了。已有諸多心理學研究表明:匿名情況下人們的言談和行為會超越平時的規范[3]。而主播和觀眾之間的互動溝通大多數情況下是匿名的,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直播的參與者更加自由開放地討論某些話題,同時越軌行為不可避免地伴隨著開放性出現,比如某些主播在直播時打色情擦邊球,或表演一些獵奇的內容。

二、觀眾的心理動力分析

首先,網絡直播中主播與觀眾的互動形式提升了觀眾的心理卷入度。卷入度(involvement)這一概念最先由學者庫拉格曼(Herbert,E.Krugman)提出,也翻譯為“參與度”,在傳播效果的研究中是一個重要的指標[4]。一般認為,觀眾的卷入度越高,傳播效果就越好。在一個典型直播場景中:主播主動熱情地向新進入“房間”的觀眾打招呼,也會點名向贈送“禮物”的粉絲表示感謝,并滿足其一些表演要求,如演唱指定的歌曲。在這里觀眾不再是單純的旁觀者和內容消費者,而是與主播一起構建直播內容。這種“共同決定”的形式能夠調動觀眾的參與熱情,提升觀眾的注意力,最終使觀眾更深入地卷入到直播中去。

其次,網絡直播中傳遞的信息容易吸收,減輕了人們的認知資源負擔。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獲得知識變得極其簡單,只需要耗費極少的認知資源,人們就能即刻獲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大多數網民面對網絡傳播的信息常常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網絡直播的形式恰好滿足了這一需要:主播形象立體生動,大多用口語傳遞內容。對于觀眾來說,欣賞和參與網絡直播消耗的精力非常之少,又有足夠的娛樂性來排解無聊感。

最后,網絡主播對自身生活的袒露,滿足了觀眾的窺探欲望。精神分析學家卡倫霍妮曾指出,人一生下來就處于一個看不見、充滿敵意的'世界里,有著不安全的恐懼,這種不安全感又導致了焦慮。所以,“窺探欲”屬于某種自我保護的需要,也可以說是人類的本能。在網絡直播出現之前,窺探別人的生活有悖于社會道德倫理,因此處于被壓抑的狀態。但網絡直播將窺探上升為光明正大的行為,主播們直播自己吃飯,逛街,甚至睡覺,這些原本屬于個人私密的內容對觀眾來說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三、結語

雖然主播與觀眾參與網絡直播的動力并不相同,然而雙方的互動卻構成了網絡直播的核心,觀眾對主播表演的內容做出積極或消極的回應,而主播會更加頻繁地表演觀眾喜聞樂見的“情節”。根據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及時的反饋對強化行為至關重要,而直播平臺能夠保證觀眾和主播之間的反饋是即時有效的,雙方的互動也促進了直播行為的持續。

網絡直播的出現,滿足了參與者的心理需求,但其野蠻生長很容易出現亂象,截止目前,已有多起關于網絡直播的負面新聞出現[5]。直播本是為追求個性化的聲音而出現,但當觀眾開始盲目追捧主播,主播開始盲目討好觀眾,就會陷入到所謂的“群體迷思”中去。

因此,在需要外部監管的同時,主播與觀眾也應維持良性的互動;主播以自己的才藝去吸引觀眾,而非嘩眾取寵,觀眾對不健康的直播內容應及時舉報,而非拍手叫好,雙方共同構建出健康的直播環境,才能促使網絡直播這一新興事物持續發展。(作者單位: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蘇紅宇.網絡直播:燒錢背后危機四伏.經濟[J].2016(16):50-53

[2]趙亮.青少年學生的網絡心理表現及其疏導.教學與管理[J].2012(36):61-62

[3]王禮申.去個體化效應――群體偏差行為的心理學解釋.科協論壇[J].2009(6):72

[4]胡曉云,徐芳.關于卷入度(involvement)問題研究的追蹤溯源.廣告研究[J].2006(1):22-26

[5]張F.熱鬧的“網紅”:網絡直播平臺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中國記者[J].2016(5):64-65

;

論文大綱——數字媒體藝術發展下的線上藝術展

Essay Outline

標題:數字媒體藝術發展下的線上藝術展

一. 前言(約150字)

• General Statement(背景概述)

          隨著當代人物質生活的日益滿足和精神需求增長發展趨勢下,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呈上升趨勢。而傳統線下藝術展無論是在空間地理位置交通上都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必須去到現場和只是用眼睛去觀察的基礎上,迫切需要一種打破固有傳統模式的方式以更為便捷和新穎的方式去享受藝術。受疫情在全球的肆虐的負影響,線上展覽給藝術展帶來了全新的契機。

• Thesis Statement(全篇論文的論點)

    隨著數字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線上藝術展為解決空間、時間局限的問題帶來解決。不僅為展覽提供了一種更大的范圍的協商,還豐富了藝術形式、成為展示或者展覽的一種知識型的大的轉變。

• Map Sentence(論文結構概述)

本文通過研究現階段線上藝術展的內容、形式和發展狀況,結合具體的案例闡述了線上藝術展在現階段的運調查分析。基于當前已有線上藝術館的線下藝術館,作出階段的前后狀況以及未來趨勢等方面做除闡述和分析。最后對全文進行總結,闡述數字媒體發展下的線上藝術展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

二. 正文 (每段約400字)400*3=1200

段落1(正方) -  中心句

  線上展廳將為藝術提供與全球觀眾互動的另一種可能性。

2. 理論支撐:在藝APP創始人謝曉東在2020年3月18日中國首個線上藝術周“2020春季·Collect+藝術周”上說,“藝術館線上路演的直播,讓時間裂變得更快,講解藝術價值的溝通效率更高也更明確,這種有效的傳遞從‘一對一’變成‘一對N’,效率是遠超線下的”。(2)

3. 理論支撐:意大利文化部提出“居家時期的文化藝術大餐,讓人們在困難中仍能與藝術和文化相連”。意大利文化部主管博物館 的負責人 Antonio Lampis 說 :“在此艱難時刻,雖然我們的文化遺產場所臨時關閉,但必須記住它們是跳動的心臟,代表著我們的身份。”(3)

[4. Concluding Statement](結論句,直接了當地說明你想闡述的觀點,并將其引入下一個主題段落): 雖然目前線上線下藝術展聯動的前景為人們所期待,但目前線上藝術展仍然有其局限性。

段落2(反方) -  中心句

  線上藝術館的形成必將運用到交互設計,觀眾的參與度決定了其存在的價值。線上展覽首先徹底改變了觀展的方式,它是挑戰了繼杜尚之后藝術作為事件的一個形式,因為它缺乏了這種在場性以后,主體身不在場,必將會涉及到一個主體性的問題。

1.理論支撐: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提到:“目前的線上展只是線下展覽的簡單復制,線上展覽難以呈現藝術品本身豐富細膩的質感,立體的展品被壓縮為圖片排列在線上展覽中,而圖片所能傳達的作品信息非常有限。即使谷歌藝術博物館宣揚的高像素作品圖,藝術批評家高遠也認為“網上的高清大圖和看畫冊沒什么區別,代替不了觀看原作,線上展覽只能是線下展覽的補充。”(4)

2.理論支撐:鄭文在《線上“擼展”,文藝青年為何提不起勁兒?》一文中提出“看展除了享受藝術,拍照也是重要的一項文藝青年在微博、小紅書、豆瓣里比比皆是,他們熱衷看展,更善于用影像記錄看展的“自己”。幾個重要的網紅博物館和藝術展,都是文藝網紅的目的地。而線上藝術展并不具備這一特性。”(5)

3. 理論支撐:在虛擬VR交互過程中,無法做出更得多自主選擇,維利里奧(Paul Virilio)在《解放的速度》(La Vitesse de libération,1995)一書中,他深刻指認了網絡信息技術建構起來的遠程登錄已經造成了存在論當下在場的土崩瓦解。機器性與我們結合得太緊密,以至于我們人性的部分就會失去部分的真實。(6)

[4. Concluding Statement]

  在數字媒體藝術的發展下解決和突破這部分問題帶來的難關,是線上藝術館未來發展道路上必須突破和思考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