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取消香港自由貿易的后果(香港是一個自由貿易港嗎)

时间:2024-05-19 04:57:39 编辑: 来源:

19世紀末期美國屬于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嗎?

法國的確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而美國也的確是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這跟不是相互矛盾的命題。因為法國是在18世紀也就是1789年就步入資本主義社會范疇了,那時法國依靠原始資本積累,和對外擴張,渡過了早期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隨著手工業和對外資本的擴大,逐漸在18十八世紀末確立資本主義性質。而美國確實19世紀末,并且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集大成者,不過雖然美國的經濟和制度都是走在世界的前沿,不過,它是靠獨立運動獨立主權國家的。所以它的獨立較晚。這樣才注定了,他是19世紀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

下面是資本主義史,你仔細看看。希望能明白。

{ 主要問題答案條目在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指明法國的資本主義開始是在18世紀。}

目錄·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

·贊同資本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

·反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

·未來的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并沒有準確定義,不同的經濟學家也對資本主義有不同的定義,一般而言資本主義指的是一種經濟學或經濟社會學的制度,在這樣的制度下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都歸私人所有,并藉著雇傭或勞動的手段以生產工具創造利潤。在這種制度里,商品和服務借助貨幣在自由市場里流通。投資的決定由私人進行,生產和銷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業控制并互相競爭,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動。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對資本主義的定義是“提供人類需求的產業是由企業方式所達成的”這么一種社會制度。在1920年他又提出了一個更廣泛的定義,這個定義包括了馬克思所說的“上古”時期的商業和高利貸資本,以及借由機會所制造的利潤(例如投機)—而不只是直接的商業行為。

一些人認為稱呼現代主要的產業經濟為“資本主義”是不正確的,因為這些經濟體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干預。舉例而言,很多人認為美國的市場與真正的“自由”仍相差一段距離,也因此稱之為混合經濟較為正確。不過一些人仍然認為美國的經濟是資本主義,而英國的經濟才是“混合經濟”,又或者香港的經濟是資本主義而美國的經濟是混合經濟等等,這取決于他們對于那些地區的經濟自由度的看法。

經濟和商業歷史學家Robert Hessen說:“徹底的自由經濟(真正的自由放任)從來沒有存在過,但政府權力對經濟活動的控制自從18世紀以來便急遽升高,尤其是在經濟大恐慌之后……今天的美國,昔日曾是資本主義的堡壘,但實際上是一個“混合經濟”,政府在沒有透明或一致的原則下對經濟實行補助或限制。”

奧地利經濟學派的經濟學家也采取類似的定義,他們認為大多數現在的經濟體制都是偏差的資本主義—有時候被稱為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同樣的,一些人使用“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一詞來區分“普通的資本主義”,認為兩者存在差異。一些人則認為“自由放任資本主義”一詞是不必要的,因為一般對于資本主義的定義便已經清楚表明必須有“自由市場”貿易的存在。

許多馬克思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綠色組織、和反全球化者則主張在資本主義社會里,由資本家階級擔任統治階級的社會,這些統治階級并不會扮演保護自由市場的角色,反而會優先保護那些資本的所有人和公司。諾姆·喬姆斯基主張:“資本主義根本沒有存在過。如果有,也早已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消失了。”自由意志主義者和其他自由市場的支持者也可能會認同這種觀點。不過,即使在18世紀的美國,生產和銷售產品同樣被政府部門所管制,而且政府也對農業進行補貼,經濟的干預也持續在19世紀進行。

世界體系理論的支持者則認為全球已經結合為一個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即使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如古巴)也都與資本主義的世界經濟合作。

主流的經濟學家們也有一部分人認為目前的經濟體制已經脫離早期的“資本主義”形式,但一部分人也認為一些現代的經濟仍可以被稱為“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于封建社會內部。封建社會經濟結構的解體使資本主義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例如威尼斯)已經稀疏地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是資本主義時代是從16世紀才開始的。在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引起小商品生產者的兩極分化。資本的原始積累加速了這種分化,造成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是:一方面,產生大批失去生產資料而不得不出賣自己勞動力的無產者;另一方面,巨額的貨幣和生產資料集中在少數人手里轉化為資本。所謂資本原始積累,就是強制地使勞動者同他們的生產資料分離的歷史過程,而對農民土地的剝奪是全部過程的基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被破壞,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破產,從而既給資本主義造成了勞動力市場,又給它造成了商品市場。剝奪農民和手工業者的歷史在不同國家帶有不同的特點,經歷不同的階段。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和生產資料轉化為資本,標志著簡單商品生產向資本主義生產的過渡,也標志著對勞動者的剝削形式的變換,即由封建剝削變成資本主義剝削。資本原始積累還包括對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奪,以及其他利用國家權力的暴力手段。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同封建制度的地方特權、等級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的經濟、政治力量不斷壯大,為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準備了條件。荷蘭在16世紀末,英國在17世紀中葉,法國在18世紀末,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在19世紀中葉,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變革了封建制度,從而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取代封建的生產方式掃清了道路。

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征

經濟上,以私營經濟為主,沒有政府干預或者政府干預很少。政治上,資產階級政黨掌權,或實行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制度。

基本特征

一,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富裕,鼓勵自由的市場經濟,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盡量少。

二,商品生產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成為社會生產普遍的和統治的形式,勞動力變成了商品。

三,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用雇傭勞動的方式剝削工人階級,生產的目的是創造利潤(用馬克思的表達式:生產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四,以使用機器的大生產為特征,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 的矛盾構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貫穿于資本主義發展的始終,它在經濟上具體表現為個別企業生產有組織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資本主義的發展經歷兩大階段——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五,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統治形式相適應,資本主義以前的各種上層建筑被資產階級的上層建筑所代替,產生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政權、法律制度和思想體系,形成包括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與它相適應的上層建筑的社會制度。

根據馬克思所說,資本主義是以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剝削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的標志之一:經濟自由度指數

在經濟研究上有時也會使用頗具爭議性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兩個最著名的指數之一是由華爾街日報和美國傳統基金會所發布的,另一個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澤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發布的。兩個指數都試圖測量每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規、政府干預程度、私人財產權利、和貿易自由為主。經濟自由度指數將“經濟自由”定義為“人民對于產品和服務的生產、銷售、和消費不受政府的強迫和約束”(這也被稱為自由放任)。

贊同資本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

贊同資本主義的政治意識形態包括以下:

自由意志主義與古典自由主義一致,強調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和將國家的干預最小化。小政府主義的自由意志主義者認為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唯一角色是保護參與者的權利和防止暴力、偷竊和諸如污染之類的破壞。

自由主義由于這一詞被廣泛的應用,并非每一個“自由主義”的政黨都支持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不過,絕大多數的自由主義政黨在20世紀里都將維持資本主義作為主要目標,并且將自由貿易作為主要的經濟計劃。

保守主義根據各國的不同情況而有所差異。在西方國家,保守主義通常贊同保持當前的資本主義制度。但是很多在政治上自稱為保守主義的人在經濟上被稱作重商主義。

客觀主義,艾茵·蘭德所主張的一種哲學理論,主張在個人的道德上,資本主義是唯一道德的經濟體制,因為如果沒有不可剝奪的、理性的自由人,資本主義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些意識形態認為,資本主義實際上是一種混合的經濟形式,包括資本主義和國營因素。

重商主義贊同在國內建立一個幾乎完全自由的市場,但是建議國家繼續介入到保護國內商業和工業中以反對外國競爭。

社會民主主義和社會自由主義支持廣泛的政府法規和部分的政府介入。在經濟問題上,社會民主主義者介于社會主義和古典自由主義者之間。他們認為政府有需要規范就業、貿易和勞力,有時也同意國有化一些特定的行業。(參見福利國家、政治自由主義)

分產主義(distributism)希望一個擁有私人財產的經濟,并且幾乎所有人平分這些財富。這可以在一個以農業為主國家的發生。在這種經濟中,法律會限制合并以阻止更大的實體的產生。分產主義者贊同通過基層努力和合作來達到這個目標而不是國家的法規。

法西斯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應該是私人企業與政府緊密勾結,由政府控制生產工具并全盤主導經濟計劃,強調消除失業率和通貨膨脹。

反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

反對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主要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這些意識形態贊同共同協作的經濟:

社會主義贊同在社會民主下更大范圍的國家控制。資本主義的一些領域或私有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可以被保持在特定的部門中,但是工業和勞力則受到國家的控制以使得大部分的平民受益。

共產主義進一步要求由政府或社會控制生產,并主張以民主的或革命的方式推翻資本主義體制,將生產工具公有化。共產主義者把社會主義看作是建立沒有國家和沒有階級的經濟形式的階段之一。

未來的資本主義

在自由市場的概念上,許多人認為較少的稅賦、較小的政府規模、和較少的政府管制是越偏向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如果以政府的支出為計算政府規模的標準,那么在過去一個世紀里,西方國家的政府都經歷了巨大的規模擴張。美國政府的支出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從占GDP的3-4%持續躍升至33%,直到1983年里根總統在任時才停止增長。16個工業國家的平均政府支出從占GDP的8%躍升至45%。在美國,政府的非國防支出從1945年的11.5%提升至1983年的30%,并從那時開始一直維持穩定直到2003年(一些計算將國防支出排除在政府支出之外)。管制的法規也越來越多。因此,有人認為資本主義的程度在西方國家是顯著下降的。不過,自從1983年美國的非國防支出穩定化后,一些人經濟學家佛利民也表達希望這種趨勢能夠逆轉,朝向更資本主義的方向。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5年的一場演講中說道他相信“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在歷經凱恩斯主義所帶來的長期管制后,已經借由商業的撤銷管制而逐漸恢復了。

其中一種解釋是西方國家已經逐漸避免管制各種市場失靈如污染、健保醫療、失業、財富不均、和教育。不過,支持較少國家管制的人,例如自由意志主義者、新自由主義者、和經濟保守主義者,仍然會主張有政府管制限制了經濟上的競爭、稅賦流至了擁有最多政治影響力的特殊利益團體、政府辦事效率沒有私營機構高、以及市場失靈是由政府管制所造成的—例如最低工資、公共學校等等。

香港是一個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