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支援海外軍事行動(抗美援朝時,美國對我國采取什么軍事行動)

时间:2024-06-02 06:19:27 编辑: 来源:

抗美援朝時,美國對我國采取什么軍事行動?

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我國收臺

同時登陸朝鮮被壓制在釜山險些被趕入大海

然后仁川登陸腰斬朝鮮半島一舉扭轉局勢

隨后乘勝進攻打到鴨綠江邊

志愿軍渡過鴨綠江突襲美軍,美軍暈頭轉向一路敗退三八線丟失漢城。

美軍重振旗鼓擊退志愿軍收復漢城。

第三次戰役美軍被擊退漢城再次易手士氣低落極點

陣前換將啟用李奇微發明磁性戰術以遏制志愿軍的禮拜攻勢

磁性戰術在第四次第五次戰役中作用明顯扳回劣勢

拉鋸 談判 小打小鬧

美軍建筑了空前強大的防御工事橫貫半島好像修長城(美軍也有這時候)而志愿軍在地下挖洞錯綜復雜藏兵百萬

就此志愿軍不會一頭撞上美軍的防御工事而頭破血流,美軍也不會進入迷宮般充滿陷阱殺機的地道網挑事

完了

美國發動的哪場戰爭(或軍事行動)是得到聯合國授權的

B:沙漠風暴

科索沃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未經聯合國授權擅自聯合北約發動的戰爭.

沙漠之狐并不是軍事行動或者戰爭的名稱.

伊拉克戰爭很明顯是美國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戰爭.

沙漠風暴是海灣戰爭的軍事行動的代號,海灣戰爭是聯合國授權的軍事行動,旨在制止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快速反應部隊的外國部隊

美軍快速部署聯合特遣部隊,即美軍的快速反應部隊。1980年3 月1 日美軍正式成立快速部署部隊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美軍快速部署部隊。該司令部于1983年1 月1 日升格為中央總部,直屬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指揮。1984年美國國防計劃明確指出,美軍快速部署聯合特遣部隊由陸軍第18空降軍的主要部隊和海、空軍部分部隊編成,總兵力約20余萬人。

美軍組建快反部隊的初衷

首先從戰爭角度看,二戰以后,東西方兩大陣營形成了冷戰對峙態勢。由于諸多因素的牽制,世界大戰一直未能爆發,出現了長期相對穩定的和平局面。然而,天下并不太平,從1945年至今,世界各地先后爆發了180 余起局部戰爭。這些戰爭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都帶有突發性。有些局部戰爭戰前雖有徵候,但開戰的時機難以預測: 有些局部戰爭則無明顯徵候。例如,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和入侵阿富汗,世人并無明顯察覺。特別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直到伊軍兵臨城下,科威特當局還未做出有效的反應,就連偵察技術最先進的美國,對伊侵科行動徵候都未能準確掌握。在戰后爆發的諸多局部戰爭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戰爭爆發后,美軍才能做出反應,有時只好臨時緊急調遣部隊。為此,美國原國防部長溫伯格在總結格林納達事件教訓時說: “美軍必須要有足夠的快速反應部隊來對付無法預見的緊急情況。”美軍逐漸認識到組建快速反部隊是應付突發事件的重要措施。其次從國防發展戰略看,組建快速反部隊是和平時期降低軍隊員額、節約兵力的有效手段。美國是超級軍事大國,充當著國際警察的角色,世界各地的事情它都想插手干預。多年來,美在全球建立了多處軍事基地,大批部隊駐扎在海外,美海軍艦隊更是無處不至,致使美軍費開支過大。美國軍費約占全世界總軍費額的1/3。戰后以來,隨著美軍在朝鮮、越南等地接連受挫和經濟的不景氣,加之世界局勢趨向緩和,美軍正逐步收縮后力,減少軍事基地和軍隊員額。《美軍快速部署部隊》一書指出,盡管美軍在全球負有作戰任務,但由于經濟、政治和地理的原因,美軍不可能在世界各地都部署部隊。由于快反部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較強的突擊能力,可隨時快速趕赴出事地區,應付突發事件,因此,美軍認為,“只有具備快速部署能力,美國的集體防御戰略才能成功”。美國在每年的國防報告中曾多次談到,快速部署部隊是遏制敵對國家發動戰爭的重要因素。出于以上原因,近些年來美軍不斷加速組建和發展快反部隊。

美軍快反部隊的編成

美軍快反部隊由其最精銳的部隊編成。隨著對快反部隊認識的不斷加深,美軍在組建快反部隊工作中,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由簡單兵種到諸軍兵種相配合的發展過程。最初,美軍快反部隊面很窄,部隊數量只有3 萬余人,主要包括陸軍第82空降師及陸軍特種部隊和海軍陸戰隊 5個營。到1984年,美軍快反部隊的編成迅速擴大。據當年美國國防部計劃規定,美快反部隊計有地面部隊5 個師,空軍7 個聯隊,海軍3 個航母編隊以及其它部隊組成,總兵力約20多萬人。其編成如下:

陸軍: 以第18空降軍兵為主,主要包括第82空降師、第101 空中突擊師、第24機械化步兵師、第9 步兵師、第6 空中騎兵旅,以及以“綠色貝雷帽”著稱的特種部隊4 個大隊的以“黑色貝雷帽”著稱的別動隊1個團。

海軍: 3 個航母特混大隊、1 個水面艦艇特混大隊、 5個巡邏機中隊,以及1 個陸戰師和1 個陸戰航空聯隊。

空軍:2個戰略轟炸機中隊、7 個戰術戰斗機聯隊。

美軍快速反應部隊的任務

美軍快反部隊在戰略上受最高軍事當局的直接控制,是國家實現政治、外交目的的最富有靈活性的軍事手段。美軍認為,快反部隊以其快速部署、快速突襲、快速增援的“三快”,來“遏制敵之侵略,控制事態發展“,“實施緊急作戰和快速增援作戰”。它是軍中之尖刀,能起到其它大部隊起不到的作用。其主要任務: 一是快速部署。快反部隊平時處于較高的戰略等級。美軍戒備制度共分5 級,其中一級為最高戒備狀態,部隊接到命令后能立即出動,如地面部隊待命出動的時間為0 ~2 小時,艦艇、飛機為0 ~0.5 小時; 二級戒備要求指揮員進入指揮所,艦艇離港出航,地面部隊能在 2~12小時出動; 三級戒備要求人員停止休假290天,三分之一以上的部隊值班,加強海空警戒,地面部隊能在12~24小時內出動; 四級戒備要求加強情報保密措施,部分部隊擔任戰備值班; 五級為正常狀態。美軍第82空降師等快反部隊平常始終保持一個旅處于三級戒備狀態。美軍要求快反部隊在48小時內能將旅規模的兵力空運至世界上任何一個危機地區; 4 日內能將師規模兵力機動至出事地區。例如在海灣戰爭中,8 月7 日2 時,布什正式簽署“沙漠盾牌”行動計劃,7 時35分美第82空降師先頭部隊就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布拉格堡基地登機飛往沙特阿拉伯。稍后,美第101 空中突擊師、第24機步師等快速反應部隊及其它部隊陸續抵達沙特阿拉伯。美軍以其快速部署部隊迅速增強了沙特阿拉伯的防御力量,并很快對侵科伊軍形成包圍之勢。二是快速突擊。美軍快反部隊多采用空降、機降等手段,對危害美國利益的突發事件迅速進行干預,或對實施突然襲擊之敵進行迅速反擊,控制事態發展,掌握戰場主動權。以美快反部隊的骨干第82空降師為例,該師是美國的王牌空降部隊,由1.28萬傘兵組成。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曾在法國圣母教堂空降,完成了在諾曼底登陸。戰后,該師是美國介入世界各熱點的“尖刀”部隊,參加過侵越戰爭,入侵格林納達、入侵巴拿馬等戰爭,都起到了快速突擊的特殊作用。三是快速增援。美軍在世界各地建有諸多軍事基地,各基地的兵力均有限,如果爆發突發事件,這些兵力只是標水車薪,無法應付。美國快反部隊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緊急支援突發事件地區的美軍,以其先進的空運交通工具迅速趕至出事地區,實施緊急支援作戰。

美國實行的“永久自由行動”是什么?

震驚世界的9月11日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劫機分子駕機撞毀了美國紐約世貿大廈雙塔樓和首都華盛頓五角大樓。布什總統宣布美國進入緊急狀態和戰爭狀態,向國際恐怖主義宣布長期戰爭,并宣稱將打擊恐怖主義頭子本.拉登居住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統治區(占阿富汗全境的90%)。四個航母特混群“小鷹”號、“企業”號、“卡爾.文森”號、“西多.羅斯福”號開赴阿拉伯海,準備實施“永久自由”行動。

為了實施美國總統兼武裝部隊總司令宣布的跨國打擊,美軍將準備又一次在亞洲腹地崇山峻嶺中的聯合作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在太平洋和地中海多次實施兩棲登陸,組織陸、海(包括海軍陸戰隊)、空軍的聯合作戰,組織結構、指揮體系、戰略戰術理論不斷發展和完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聯合作戰的理論和實踐曾陷入停滯,但80年代后,聯合作戰理論又開始迅速發展,并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完成了集大成。現以1989年12月美軍入侵巴拿馬的代號為“正義事業”軍事行動為例,說明聯合作戰是怎樣從策劃、準備、指揮并實施的。

美國是號稱“民主法制”國家,政治軍事決策程序十分復雜,并不是說想打誰就能立刻打誰,巴拿馬國防軍頭子諾列加進入美國政治情報軍事監視網,長達25年之久,到里根總統時期,美國對他越來越無法容忍,但出于反共和禁毒的需要,仍虛偽地維持表面關系。1988年,美國邁阿密地方法院開始起訴他,收拾諾列加的行動提上日程。

但畢竟跨國軍事行動會引起世界議論嘩然,當年以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即現任美國國務卿)為首的國家安全小組多次召開秘密會議,研究軍事行動的政治后果。中央情報局提出了一個取代諾氏的傀儡人物,因不合美國統治人物之意,行動被擱置。

1989年10月4日,受美國支持的軍官吉羅爾迪少校發動政變,一度擒獲諾氏,但經驗不足,諾氏反擊成功,處決了政變者,美國大丟面子。鮑威爾與南方總司令(他專門負責處理拉丁美洲軍事行動)馬克斯.瑟曼上將協商后,決定采取重大軍事行動,不僅除掉諾列加,而且整個消滅巴拿馬國防軍,以一個親美的恩達拉文職政府取代。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現任美國副總統)支持行動,老布什總統未明確表態,但顯然不反對。

瑟曼立即制定了代號為“藍色勺子”的作戰計劃:美國南方總部在巴拿馬運河區的1.3萬陸軍部隊和支援部隊得到美軍18空降軍(轄82空降師和101空中突擊師)1萬兵力的加強,第18空降軍軍長斯蒂納中將負責指揮聯合特遣部隊。選擇總指揮官是聯合作戰最重要的步驟。今后一切行動、兵力、后勤、作戰、協調……均由他一人負責,美軍和美國政府所有高官一律不得干涉他的指揮權(在海灣戰爭中是施瓦茨科普夫中將)。

計劃雖已擬好,并不等于執行,在美國防部五角大樓中,有無數份落滿灰塵的未執行計劃。正好,諾列加的士兵因交通事故打死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給美軍入侵找到了借口,此時瑟曼已經完成了“藍色勺子”行動的演習。鮑威爾于是電話告訴美陸軍軍事空運司令部和特種作戰司令部領導人此前他們并不知道“藍色勺子”計劃。然后國防部長切尼召集國防部高層會議,研究面交總統的全部方案和意見。與此同時,鮑威爾要與三軍參謀長進行研究,但他的意見起一錘定音的作用。會議上,鮑威爾提供全部情報支持和方案推演,三軍負責人(包括海軍陸戰隊司令)各自從自己業務角度評估方案并加以補充,這純粹是一個高度絕密的軍事會議,在跨國聯合作戰問題上,根據美國國會1986年通過的“戈德華特.尼科爾斯法”,參聯會主席握有極大的權力。

總統最后拍板的會議是這樣的,參加者: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安全顧問及其副手、新聞秘書、參聯會主席及其情報助手。當切尼和鮑威爾匯報時,其他人(包括總統)都是頭一次聽到“藍色勺子”計劃。可見是由軍方(大戰區)司令官必須從純軍事角度提前單獨提出方案和總指揮人選。參聯會主席詳盡解釋計劃,在行動的政治和后果方面,總統和安全顧問有質疑和改變的權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二戰后的歷屆總統,除克林頓外,都當過兵或有軍事經歷,因而能直覺地理解軍事行動計劃,這也是為什么二戰后美國軍事行動頻繁的原因之一。

“藍色勺子”是一個較復雜的計劃,因為要消滅1.5萬人的巴拿馬國防軍,將動用第82空降師,陸軍特種部隊。美陸軍輕步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