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建立新的貿易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时间:2024-06-01 03:15:39 编辑: 来源:

為什么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積極

二戰后,以gatt/wto原則為核心的國際貿易規則越來越多地影響著各國貿易政策的制定。可以說,這個多邊貿易政策的框架是由美國倡導發起的。

美國對外貿易政策與wto規則的一致 

無論是在gatt的建立上,還是在gatt的前八輪多邊貿易談判的進行中,甚至是沒有獲得成功的“千年回合”,美國的影響力和推動力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gatt的建立

早期的美國對外貿易政策是為保護國內產業服務的,因而是以保護主義為特點的。1934年是美國對外貿易政策發生改變的關鍵性一年。這一年,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建立,它標志著自由貿易主義在美國政治中占據了統治地位,也是美國走向多邊貿易體制的起點。該法案宣布通過互惠貿易協定減讓關稅,并提出了“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條款,規定美國政府與任一國簽訂的關稅減讓協定,均自動地適用于其他與美國訂有互惠貿易協定的國家。而降低關稅壁壘和無條件最惠國待遇日后成為了關貿總協定的基石。 戰后初期,美國為了稱霸世界,積極策劃在世界經濟、政治領域中建立霸權地位,從國際金融、投資和貿易各方面進行對外擴張。為此,美國提出“貿易自由化”口號,首先倡議建立國際貿易組織(簡稱ito),把它作為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并重的,專門協調對外貿易政策和國際經濟貿易關系的國際性組織。1946年2月,經美國提議召開的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開始籌建該組織,并于1947年4月在日內瓦舉行的第二次籌備會議上通過了《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草案。在《國際貿易組織憲章》起草的同時,同樣是在美國的提議下,1947年4月至10月舉行了由23個國家參加的關稅減讓談判,達成了關稅減讓協議及制訂了減讓表,共涉及45000項商品。為了盡快獲得關稅減讓的好處,參加國把這些協議與國際貿易憲章草案中有關貿易政策的部分加以合并,形成了“關稅和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 從gatt的建立過程中,我們不難看出美國所發揮的舉足輕重的作用。

gatt的八輪多邊貿易談判 gatt建立以來,從1947年到1979年先后進行了7次多邊貿易談判,通過談判促使締約方的進口稅率不斷下降,也集中體現了美國當時在全球積極推行貿易自由化的政策思想。

美國搞了一個TPP,目的是什么?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TPP),也被稱作“經濟北約"。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國中的新西蘭、新加坡、智利和文萊四國發起,從2002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系的自由貿易協定,原名亞太自由貿易區,旨在促進亞太地區的貿易自由化。但隨著談判成員漸漸增加,美國在2008年2月宣布加入,已發展到12個成員國,最終很大程度上被解讀為針對中國的一次美國主導世界貿易規則的行為,是意義與WTO相似的新區域貿易規則。

美國搞這個組織目的很明顯,是建立一個以美國為主導,排出中國在外的貿易組織。在他的圈子內的國家可以互利互惠交易,圈外國家就沒有太多權利無法從中獲利。如果這個組織繼續擴大,那么對他美國來說就更加有話語權,也就是說都是他說了算。他的權力加大的話,只要他一發話,別的國家都不敢跟中國交易(因為這些國家在他組建的圈子里面,就必須尊從TPP這個組織)目的是以經濟手段困死中國。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過程中的重大事件

北美自由貿易區成立背景

1989年,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率先簽署了《美加自由貿易協定》,這使身為發展中國家的墨西哥在北美經濟大格局中面臨邊緣化的危險。為了不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落后,墨西哥開始加入談判。1991年2月5日,美、加、墨三國總統同時宣布,三國政府代表從同年6月開始就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正式展開談判。經過 14個月的艱苦談判,在1992年8月12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簽署了一項三邊自由貿易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即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1994年1月1日,該協定正式生效。協定決定,自生效之日起15年內三國應逐步消除它們之間的貿易壁壘,實現商品和勞務的自由流通,從而形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集團。

成立之初,它就擁有3.6億消費者,其國民生產總值總計超過6萬億美元。可以說,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它力圖以自由貿易為理論基礎,以自由貿易區的形式來實現貿易、投資等方面的全面自由化,進而帶動整個北美地區的經濟貿易發展。當時,許多國際經貿界人士視之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措施最大膽的自由貿易區。尤其是對于墨西哥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加入這一協定包含了各方面的機遇和風險,對其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非常深遠。

一般而言,戰后出現的關稅同盟、自由貿易區等形式的區域經濟組織,其成員國一般是經濟水平相近的國家。從國際產業分工的角度分析,成員國之間多是水平分工方式,以達到較高層次上的競爭和互補關系。例如,歐盟在東擴以前由清一色的發達國家組成,是社會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和歷史文化傳統均相對接近的機制,是大多數國家共同推動的,沒有一個國家能起絕對的主導作用,因而其組織化程度和規范均遠遠高于其他區域組織,也是其賴以成功的基本原因之一。相比之下,北美自由貿易區由兩個屬于七國集團成員的發達國家和一個典型的發展中國家組成,它們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通過垂直分工來體現美、加、墨三國之間的經濟互補關系,促進各方經濟發展。從歷史經驗上看,在差距如此之大的國家之間組成自由貿易區還尚無先例。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區域內組成自由貿易區的第一次嘗試,其成敗對于世界范圍內的區域經濟合作都有很大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北美自由貿易區運行的基本模式是美國和加拿大利用其發達的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通過商品和資本的流動來進一步加強它們在墨西哥的優勢地位,擴大墨西哥的市場;而墨西哥則可利用本國廉價的勞動力來降低成本,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品,并將商品出口到美國,同時還可以從美國獲得巨額投資和技術轉讓以促進本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快本國產品的更新換代,在垂直分工中獲取較多的經濟利益,三國之間密不可分的經濟關系成為它們合作的紐帶。因此,北美自由貿易區是南北經濟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美、加、墨三國之所以能走到一起組成自由貿易區,其背后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從理論上看,南北區域經濟集團組織的形成, 首先必須具備兩個戰略性前提:

第一,殖民地和落后地區在政治和經濟上獲得獨立,至少在名義擺脫了發達國家的控制,存在通過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的強烈愿望。

第二,同一區域內的發達國家基于共同的利益考慮, 需要通過合作來共同對付外部經濟力量的競爭。

具體而言,一方面,20世紀80 年代以來,歐盟(前身是歐共體)經濟實力日益壯大,亞洲的日本經濟也急劇膨脹。在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的發展對美國出現了一些不利態勢,美國已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單槍匹馬地與對手進行競爭。美國必須創建以自身為核心的、能與其他經濟集團和經濟強國相抗的區域經濟集團,以鞏固美國的世界經濟地位。美國因此對建立自由貿易區就擁有了巨大的動力和熱情。另一方面,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符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利益。加拿大經濟一直嚴重依賴于美國,原有的《美加自由貿易協定》已不能適應形勢的變化。墨西哥作為經濟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雖然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曾長期拒絕與美國在經濟上結盟,但20世紀80 年代中期以來其國內不斷惡化的經濟形勢使得與美國合作成為唯一的選擇。總而言之,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三國都以務實的態度調整了自己的經濟發展戰略,在克服了重重阻力之后最終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二)、《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基本內容

針對三個成員國不同的經濟發展情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安排。

第一,在墨西哥占有勞動力優勢的紡織品和成衣方面,除了取消一部分產品的關稅外,對于墨西哥生產的符合原產地規則的紡織品和成衣,美、加取消其配額限制,并將關稅水平從45%降到20%。

第二,對于汽車產品,美、加逐步取消了對墨西哥制汽車征收的關稅,其中輕型卡車的關稅從25%減到10%,并在5年內全部取消;對于重型卡車、公共汽車、拖拉機的關稅則在10年內取消。墨則將在10年內取消美、加汽車產品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其中對輕型卡車在5年內取消關稅。

第三,美、加分別取消其對墨農產品征收的61%和85%的關稅;墨則取消對美、加農產品征收的36%和4%的關稅。另外,墨擁有10至15年的時間來逐步降低剩余農產品的關稅,并有權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援助以及科研來支持本國農業發展。

第四,在運輸業方面,三國間國際貨物運輸的開放有一個10年的轉換期。3年后,墨的卡車允許進入美邊境各州,7年后所有三國的國境對過境陸上運輸完全開放。

第五,在通訊業方面,三國的通訊企業可以不受任何歧視地進入通訊網絡和公共服務業,開展增殖服務也無任何限制。

第六,在金融保險業方面,在協定實施的最初6年中,美、加銀行只能參與墨銀行8%至15%的業務份額;在第7至15年間,如墨銀行市場中外國占有率超過 25%,墨則有權實行一些保護性措施;墨在美、加銀行市場中一開始就可以享受較為自由的待遇。協定還允許美、加的保險公司與墨的保險公司組成合資企業,其中外國企業的控股權可逐年增加,到2000年在墨的保險企業中外國企業的股份可達到100%。

第七,在能源工業方面,墨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開采、提煉及基礎石油化工業方面的壟斷權,但非石油化工業將向外國投資者開放。另外,協定同時規定對投資者給予國民待遇,對投資者不得規定諸如一定的出口比例、原產品限制、貿易收支、技術轉讓等限制條件。作為補充,美、加、墨在1998年又就取消500種關稅達成協議。該協議從1998年8月1日生效,并規定美國免稅進口墨西哥產的紡織品、成衣、鐘表、帽子等,墨西哥則向美國的化工產品、鋼鐵制品、玩具等商品開放其市場。此協議實施后,使大約93%的墨西哥商品能享受到美國的免稅優惠,使大約60%的美國商品直接免稅進入墨西哥市場。這就形成了自由貿易區內比較自由的商品流通大格局。

(三)、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成就

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三國合作的初衷,給三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南北國家在區域范圍內利用自由貿易區進行合作開創了先河,從而給世人以巨大的啟示,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另外,作為區域經濟合作的形式之一,自由貿易區也充分發揮了其優點,證明了其的有效性。在經濟利益方面,北美自由貿易區為三國取得了以下宏觀利益。

第一,規模經濟效益:北美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很容易從其規模經濟中獲益,降低平均成本,并在此基礎上取得競爭優勢。

第三,改善投資環境:《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行業慣例、服務貿易、投資規則、爭議解決等方面均有詳細的規定,這些規定具有穩定性和可預測性,有利于在法律制度的層面上增強北美地區投資人的信心并保障他們的利益。這種宏觀利益的表現就是,近幾年來,北美自由貿易區無論是在商品進口總額還是在出口總額方面都保持國際貿易地區份額的首位,遠高于排名第二的歐盟國家的相應總額,已經占世界進出口總額的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