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與我國進行貿易的情況(中美貿易關系)

时间:2024-05-24 03:18:15 编辑: 来源:

中美貿易關系

中美貿易關系自從兩國建立貿易關系以來就在摩擦和曲折中發展

一年一度的最惠國待遇審議,與貿易有關或者無關的人權問題,正是中國“入世”前中美貿易關系特點的真實寫照

中國“入世”隨著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貿易摩擦出現的頻率反到有所增加,美國成為了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國家

美國公司對海外競爭對手提出的傾銷指控中,有20%以上涉及中國

盡管 中美貿易摩擦龐大的美國市場和迅速崛起的中國市場,以及日益密切的經貿往來,使得這兩個國家相互之間存在巨大的經濟利益,但是如此激烈的貿易摩擦,不禁讓人擔心中美經貿關系的前景

美國貿易不是單純的經濟決策,而是經濟利益和政治現實的平衡

中美貿易摩擦的經濟分析 趙瑾曾提出,引起中美雙方貿易摩擦的原因和類型歸納為五種:因一方某些進口激增或者進口限制引起的微觀經濟摩擦;雙方貿易不平衡導致的宏觀經濟摩擦;與國際投資有關的投資摩擦;因雙方貿易制度不同引發的摩擦;因為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技術摩擦

實際上,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摩擦在所難免

我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市場經濟制度還不完善,政治制度、文化傳統和美國都有很大的差異,出現一些貿易摩擦屬于正常現象

中美建交特別是中國的“入世”促進了兩國經濟貿易往來,但 長期存在于兩國貿易關系中的一些問題,例如匯率問題、貿易不平等問題等,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隨著兩國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雙方在制度還會發生很多的碰撞,產生各種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美經貿關系的快速發展,雙邊貿易摩擦也呈現日益加劇的趨勢

貿易不平衡、紡織品特保、對華反傾銷等問題構成了中美貿易摩擦的主要內容

中美兩國經濟利益的爭奪、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的回流以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遏制等是雙邊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

貿易摩擦對中美經貿關系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消極影響

中美貿易摩擦主要是以微觀經濟摩擦為主,但還會擴大到其他領域

2003年的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是宏觀經濟摩擦,而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正如“入世”并沒有減少中美貿易摩擦一樣,“入市”也難以保證中國會面臨少的多的限制

未來的中美貿易可能擴展到包括勞動標準、補貼、衛生檢驗標準、安全問題、貿易不平等、與投資和貿易有關的制度安排等多領域

貿易摩擦政治分析 1、公平貿易取代自由貿易

美國在戰后到20實際70年代這段時間的主調是自由貿易

70年代以后因為巨額貿易赤字等問題開始轉向公平貿易政策,其基本觀點是認為美國市場開放度遠遠高于別國

而最終美國從中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力,而且常常借此來以經濟手段來制裁其他國家,這就導致別的國家不服,從而貿易摩擦就產生了

2、偏重雙重標準和單邊標準注意

這種雙重標準和單邊主義行動,很容易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行動,貿易摩擦餓就在所難免了

3、利益集團對貿易政策有重要影響

各種利益集團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和利益積極影響美國立法和其他政策決策,對直接或間接關系到其成員的公共關系決策施加影響

在美國的特有制度下,我們經常會看到,對于有利于的美國的事情,美國政界睜只眼閉只眼,而對于不利于美國的事情,哪怕僅僅影響到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也立刻會有反對的意見

4、國會管理貿易

美國的憲法規定,國會有管理同外國貿易的商務合同,并制定和征收關稅

美國的行政部門更具國際視野卻不能制定對外貿易政策,更注重本地區利益的議員卻可以對外貿易政策,因此貿易保護主義的主義經常得到體現

5、代言制度

在美國的民主制度下,議員和政府官員往往是某種利益的代言人

在選舉的制度下,個人影響力和知名度對于前途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美國的政界人士不是本人擁有巨額的財產就是能得到他人的資助

官員當選后,資助的要求就可以得到體現,因此就很容易就很容易因為某些官員的一些利益而導致貿易摩擦! 編輯本段處理對策政府 政府方面,應把握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經濟與貿易發展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所要求的增長模式,在處理外需和內需的關系上,采取更加均衡的戰略

政府要積極參 中美貿易摩擦與國際談判,在貿易壁壘制定的標準和規則方面,中國要有一席之地

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WTO多邊貿易體制和區域經濟一體化中,我們應加快制度的調整和創新,盡快建立符合WTO規則的、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消除可能誘發國際貿易摩擦的制度因素

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政府有關部門應實時跟蹤一些產品的出口貿易情況,防止可能爆發的貿易摩擦

企業 中國加入WTO已經六年,中國企業應進一步熟悉WTO爭端的解決機制并熟練掌握WTO爭端解決機制規則,為抑制貿易戰、打贏貿易戰做好準備

具體而言,發生貿易爭端時,解決貿易爭端、平息貿易摩擦的辦法之一就是拿起世界貿易組織爭端機制這個武器,爭取以磋商方式解決爭端

而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企業競爭力,從提高產品檔次,形成產品的個性化競爭優勢入手,打造產品國際品牌,這是解決貿易摩擦的根本途徑

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不僅可以使東道國對進口的保護措施失去原有的威力,而且還可以打開新的市場,將發生貿易摩擦的風險降至最低

利益關系 利用利益關系解決貿易摩擦

當今世界,存在著一條公認的真理: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東西是利益

美國跨國公司加快了對華投資的發展,以利用中國廉價的智力資源勞力資源

對華經貿中的巨大的商業利益對美國一些行業和公司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這種日益發展的對華利益集團將是中國可充分利用的經濟資源和政治資源

美國與中國主要有哪些貿易往來

中國主要以輸出服裝和鞋帽及大量的生活日用百貨,另外還有較多的礦產,稀土資源

總體上出口數量比較大,也長期處于順差地位,但是高科技產品出口微乎其微

美國對中國主要出口一些軟件,電子產品和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收購和投資

美國是高新技術的原地

中國是世界加工廠

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國際貿易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美都是世界影響力強的國家,美國是超級大國,中國是經濟大國。

在這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制造征服了世界,美國不可能與中國斷絕貿易往來。

主要原因是美國需要中國的人多,不管是因為人多造成的廉價勞動力還是龐大的市場;中國有錢,美國需要中國購買并持有美國國債。

中國需要美國的高新技術,只有跟美國加強了經濟聯系,加強美國對華經濟的依賴程度,美國干涉我國內政就有談判和制裁的砝碼了。

中國要想發展經濟就得跟世界上的任何一個獨立的國家發展合作。

所以只有通過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合作,才可以維護中美經貿關系持久發展的基礎、提升中美經貿關系持久發展驅動力,加強中美經貿合作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強發展平等、互利的雙邊經貿關系對中美關系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與中國貿易戰有什么影響?

中美貿易戰,中國深受影響的是一些基礎性企業。

例子,浙江義烏有家吸管廠,它有多牛?全球飲料用吸管3成他的份額,它的主要貿易對象就是美國。它一根吸管只掙0.0008元。年益不足500w人民幣,這在中國的確是微小企業。按百分之30收稅的話,它一年能陪近千萬。這對這家企業是致命的,也就意味著他們必然會主動放棄美國市場,這就給美本土形成一個市場份額的空缺。

中國有多少這種企業?我們之所以能讓中國制造遍布世界,那就是我們的產品就算收了稅,也比你們本土便宜。我們與其談鋼鐵等大宗資源的影響(國家也在強調),是有意淡化對微小民營企業的輿論影響。

這種被迫的轉型會給許多企業造就挑戰,我們不可能不在貿易戰中吃虧,而美國寧肯吃虧也要推行,淺了說:是呼應特朗普振興實業、制造業的方針,深點講:就是為了排斥你對美的市場影響。(試想,民國那會兒,美貨充斥,咱老百姓啥感受?不是也在抗議?美國人,現今就是這個心態。)

急急急!!!美國和歐盟對我國進出口商品采取的政治措施有哪些,舉例說明。

戰后,隨著國際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在原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和后來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調與推動下,全世界的關稅水平大大地降低了,關稅作為傳統的貿易壁壘,其保護作用逐漸削弱,各國所面臨的外部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保護本國的產業發展,使其在國際競爭中有著一席之地,貿易保護主義并未因世界貿易體制的完善而有所削弱,反而在WTO的框架下有所加強,其突出表現就是非關稅壁壘逐漸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實施貿易保護主要的工具。他們已經并將繼續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形成重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對非關稅壁壘進行深入研究,以采取強有力的對策。

一、非關稅壁壘的發展趨勢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WTO組織不懈地努力及各個國家通過雙邊和多邊貿易談判下,傳統的非關稅壁壘如配額、進口許可證等已大為減少,但以此同時,非關稅壁壘領域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這突出表現在:

(一)反傾銷措施不斷增強

反傾銷的最初目的在于抵制國際貿易中的不公平行為,消除價格歧視。然而一些國家卻把它作為一種戰略競爭的手段,借此打擊競爭對手和防止對手強大的武器來使用,從而給其帶上了濃重的貿易保護色彩。從其發展趨勢看,它將成為21世紀國際貿易壁壘的主導。如就反傾銷的實施情況來看,中國仍然是最大的受害國,據統計2004年1~6月的101起反傾銷新立案中,有30起是針對中國產品,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18起。

(二)貿易技術壁壘(TBT)迅速發展

由于WTO有關技術壁壘的協議并不否認TBT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允許各國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與別國不同的技術標準,這使得發達國家利用此法律依據制定了多種技術法規、技術標準、質量認證等手段來限制其它國家的進口。隨著科學的進步、技術創新的深入,新的技術標準會不斷涌現,并被不斷地納入新的技術法規。技術創新使檢測設備、手段、方法也更加先進,一些WTO發達成員國運用TBT的水平也逐漸提高,對進口產品的標準規定越來越細,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日本對中國大米的農藥殘留量,從原來的65項檢測指標增加到104項;歐盟對中國茶葉的檢測指標從原來的72項增加到現在的134項。此外,從涉及領域看,TBT從生產領域開始,逐漸擴張至貿易領域,從有形商品擴張到金融、信息等服務以及投資、知識產權的各個領域。

(三)數量保障實施使用頻繁

數量保障措施的形式主要有進口配額、自愿出口限額和進口禁止。數量保障措施對出口限制作用具有直接、迅速的特點。因此,許多西方國家針對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迅速發展的特點,作為攻擊他國出口商品的“數量激增”手段。其中,最具威脅力的是專門針對中國指制定的“特保條款”。如2005年6月23日,巴西政府將對原產于中國的產品采取特別保障措施,從而暫時保護巴西國內工業,這兩部法令一部針對中國的紡織品服裝實施配額和附加稅,另一部針對中國的其他特定產品。另外,近年來歐盟、美國等我國主要的出口國還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即當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實施技術貿易壁壘和反傾銷措施時,就會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