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對各國貿易順逆差(為什么美國整體貿易不會產生順差?)

时间:2024-06-02 04:58:09 编辑: 来源:

從金融角度 美國為什么愿意保持逆差

如果美國對外貿易是順差,就不可能使用美元凈進口產品,也就不可能產生美元霸權,并因此而獲利了。如果一直對外貿易順差,我們就沒有機會使用賺來的外匯,出口產品就等于免費奉送給西方了。如果各國都是貿易平衡,美國和西方也就不可能實現貿易逆差而獲利了。貿易平衡或者通過本國貨幣進口物資的貿易逆差,才是西方各國政府真正遵從的原則。此次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不僅使相關商品在美國國內價格上漲,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而且由于很多來自中國商品,其產業鏈利潤大都被美國資本家拿走,也嚴重損害美國資本家利益。對中國來說,減少低價賤賣出口帶來的貿易順差,實際是非常有利中國利益的。只是主流經濟界在美國意識形態經濟學指導下,追求不利中國的貿易順差,從而無原則地犧牲貨幣和經濟主權,才讓美國用它來威脅中國獲利。對外貿易順差,就中國來說,就是中國出口商品服務大于進口商品服務,就是中國用商品服務賺來了很多外國錢,主要是美元歐元等西方貨幣。就中美貿易來說,從美方角度來看,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就是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就是美國用美元購買了很多中國商品服務。它可能是指某一年的對外貿易,也可能是指多年來的對外貿易總效果。

中美貿易戰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美方認為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造成美國產業空心化,不利美國經濟發展,公開要求中國減小貿易順差1000億美元,主流媒體和主流網絡廣泛報道和討論該項要求。在中美雙方主流輿論來看,中方對美貿易順差,或者說美方對中貿易逆差,是單方面對中國有利,對美國不利,是無可置疑的真理。雖然民間有很多異議,但中美學術界公開發表的文章,雖然也討論利弊,對此甚少提出異議。大家討論的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中國對美貿易順差,責任在誰?

就中國官方來看,自1979年開始的改革開放,就是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經濟發展成為政府施政的核心目標,而貿易順差則成為官方認可的推動經濟發展的三大主要貢獻來源。我國統計局每年都要統計和公布,當年貿易順差增量占經濟增量的百分比,簡稱為貿易順差貢獻率。也就是說,我們不但每年要保持貿易順差,而且每年要增加貿易順差,才能算得上對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如果對外貿易順差減少,甚至變成貿易逆差,對外貿易就對經濟不但沒有貢獻,而是拖后腿了。從歷史來看,在改革開放時代,經濟發展往往是中央政府考核地方官員的唯一重要指標。追求不斷增加貿易順差,也就成了中國各地政府施政的關鍵目標之一。這也是中國貿易順差年年不斷增長,成為遙遙領先其他國家的世界第一貿易順差國,一國外匯儲備就占世界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根本原因。貿易順差有利論甚至寫進了中學課本,要從小就培養下一代相信它。

從美國利益來看,如果美國對外貿易是順差,而不是持續40多年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說,美國對外貿易的凈效果,是拿美國的產品換取他國的貨幣,就不存在美國拿印制的美元換來他國商品了,而是他國拿他們印制的貨幣換取了美國的產品了。中美精英們宣傳的美元霸權還存在嗎?

所謂美元霸權,其根本特征就是美國人印鈔票,就能換來他國的產品和資產。美國人拿美元購買他國資產,其目的一樣是獲得他國產品,一樣增加貿易逆差。如果對外投資不能獲得他國產品,增加貿易逆差,例如,購買他國工廠不但沒有獲得利潤返回或者購買物資到美國,反而虧本倒閉,就等于免費將美元送給了他國,也就等于必然會讓他國拿這些美元購買美國產品,產生美國對外貿易順差,從而讓美國免費送給了他國大量物資。

正因為有國家選擇貿易順差,才讓美國能夠貿易逆差,才讓美國獲利。如果各國都學美國和西方,選擇貿易平衡,不搞貿易順差,美國和西方如何能夠搞貿易逆差,如何能夠實現美元霸權?畢竟市場經濟是自愿的交易,不是一方強制另一方的交易。事實是,美國精英通過武力脅迫和意識形態經濟學洗腦,讓很多小國精英在或多或少的強迫和自愿狀態下,實施貿易順差政策,讓美國和西方獲利。

所謂貿易順差有利,實則是美國精英推銷的意識形態經濟學所傳授的。例如,薩繆爾森經濟學和曼昆經濟學原理,都將貨幣定義為資本,與美國培養金融人才教科書介紹的美元是美國政府發行的不兌換欠條的定義是完全相反的,而且金融學教科書還介紹,美國實現通貨膨脹政策,也就是說,美元是自動貶值賴賬的不兌現欠條。于是,美國意識形態經濟學教科書教育你,出口換外匯是增加資本和財富,而產品積壓在手就變成垃圾,會導致企業破產。薩繆爾森在其經濟學教科書中,則以美元為例指出,“隨著美元的升值,美國的出口產品價格上漲,而進口產品價格下跌。貿易赤字增加,促使生產萎縮,在1980-1986年間引發了一場50年來最為深刻的衰退”。在總結國際貿易規律時指出,“實際凈出口的增加對經濟起著擴張的作用,而實際凈出口的減少則會引起產出的下降”。也許薩繆爾森對貿易的短期效應看法都是對的,但從長期看并不正確。這實際上都是在推銷低貨幣匯率和貿易順差政策,都是與美國和西方的實際做法是相反的,也與美國和西方培養人才的教科書所闡述的理論如克魯格曼在國際經濟學上,主張貿易平衡論,是相反的。

美國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大的貿易逆差

美國長期執行出口管制政策、國內低儲蓄率、不利于出口的稅制以及美元儲備貨幣地位等,都使得美國必然出現較大規模的對外貿易逆差。

美方挑起并不斷升級貿易戰給雙邊經貿合作帶來嚴峻挑戰,估計影響會在下半年逐步顯現。我們將大力推動貿易多元化,努力開拓第三方市場,妥善加以應對。同時,中國政府會繼續問計于市場,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

貿易逆差成因分析

美國總消費約占GDP的82%,而總儲蓄率又非常之低,經濟系統中內生出強大的進口需求。從美國進口商品的類別來看,美國進口增長的也主要表現為消費品進口的快速增長。

2002年消費品的進口比1994年增長了107.3%。從實證研究來看,美國學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過對1996-1999年貿易逆差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經濟繁榮至少能解釋32%的貿易逆差。

為什么美國整體貿易不會產生順差?

美國作為國際貨幣,是硬通貨。不論是從國際上對美元的需求,還是美國自身經濟結構,都會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

首先是各個國家對美元的需求。

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貿易的時候,基本上都認美元,有了美元才能夠順利地進行國際貿易結算。如果沒有美元,對方國家可能不會認你的本國貨幣,那么交易就無法進行。正因為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各個國家都有必要持有一定量的美元。如何持有美元呢?就是跟美國做生意的時候首先順差,這樣美國輸出美元,獲取商品,其它國家輸出商品獲得美元。這既滿足了他國持有美元的需求,更維持了美元的國際地位。

然后是美國的經濟結構。

美國的實體經濟空心化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因為美國沒有比較優勢,很多商品都不在本國生產,需要依靠進口。而美國最具有優勢的高 科技 產品,又因為政府的管制,出口受到限制。大量進口,加上出口受限,最后的結果肯定就是逆差。

所以,美國為了保持美元的國際地位,長期的貿易逆差是必須的,也是必然的。

但是,作為國際貨幣,又要求美元的幣值必須相對穩定,這又要求美國必須實現長期的貿易順差。這就是一個矛盾,在經濟學里邊叫作“特里芬困境”。

美國國內基本實現了去工業化。

也就是說,剔除軍工、電子、醫藥、食品等少數產業之外,其他工業已經消失了。

特沒譜搞工業回流也好,再造也罷,都不符合產業分工與全球化趨勢。

美國不是不能生產家具、玩具、鋼鐵甚至焦炭,玻璃,口罩,衣服這些。如果發生戰爭等重大事項,美國隨時可以恢復100%的工業門類。而是說,這些東西再怎么搞自動化全產業鏈都不可能再回到美國去,哪怕就算是做出來也會價格高得離譜,你說消費者愿意買美國貨的5刀口罩,還是買35美分的中國口罩?

所以,美國出口高附加值的波音飛機,軍火貿易,金融及服務,買回低端工業品。而美國人的消費水平太高,4%的人口占20%以上的資源消耗,那就自然只能是逆差。

最近,有網友提問,美國在與各國的貿易中,尤其是在美元與黃金脫鉤后,和某些小國家的貿易可能有順差,但是整體上,與幾個貿易大國之間,卻一直存在著逆差,這究竟是為什么?對此,我們認為,美國對外整體貿易出現逆差是很正常的,如果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貿易出現順差那才是不正常的呢?

那么,美國為什么在與多數國家進行貿易中,都不會產生順差,而是逆差呢?首先,自從中國加入到WTO之后,世界開始出現大分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廠,而美國把中低端制造業分離出去,主攻高端制造業和高 科技 領域。這就意味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要源源不斷的向美國輸送大量物美價廉的商品,在這種情況下,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無法從美國那里換回同等價值的商品,美國對外貿易長期出現逆差,這也是不難理解的。

再者,美國人口雖然只有3.4億,卻是全球第一消費大國,因為美國人不僅是熱愛消費,而且還要透支消費。老百姓要消費,就要大量進口商品,滿足市場需求,而美國 社會 的商品主要是靠進口,才能達到物美價廉,如果中低端商品都是在美國自產自銷的話,恐怕美國現在日用品的物價比現在昂貴很多。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在日用商品上嚴重依賴于向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進口,所以,美國的對外貿易是不可能出現順差的。

再次,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可以縮小,但絕不可能到順差的程度。之前,美國一直在叫嚷著中美要縮小貿易順差。但是中國人把大量廉價商品供應美國,卻無法換來美國的高 科技 、高端制造的商品。實際上,在很多高 科技 領域,美國是不會出售技術和商品的。無奈之下,中美雙方只能簽下收購美國農產品協議,中國答應進口美國豬肉、大豆、玉米等農產品,即使是這樣,也只能縮小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美國與幾個貿易伙伴之間的逆差形勢很難改變,因為美國無法向貿易伙伴提供等值的,別人需要的商品。

最后,美元是世界結算貨幣,美聯儲可以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國人能拿著花花綠綠的美鈔,到全球去購買商品。相對來說,美國人花美元是較為容易,而其他的國家的人是要用商品出口來交換美國鈔票。現在不僅是結算領域主要使用的是美鈔,就在國際大宗商品計價上面,也要用美元來計價。這意味著,美元指數起伏可以控制著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美國人能拿印出來的鈔票,直接到國際市場上去消費,購進大量所需商品。美國的對外貿易當然不可能是出現順差,而是長期逆差才對。

美國與其幾個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確存在著長期貿易大幅逆差的關系,而且這種情況只能改善,不可能終結。這主要是國際間分工造成的,中國為代表發展中國家成為了加工廠,要向美國提供大量的廉價商品。同時,美國又是第一大消費國,消費勢頭強勢,只有大量進口商品。更關鍵的是,別的國家拿了美鈔,不知道買點什么回去才好,美國可供購買的商品并不多。此外,還有美元印刷出來后,可以直接到世界各地去消費,正因為美元全球通用,美國人可以拿鈔票購買大量商品,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對外貿易要想出現順差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整體上不會產生順差,是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和結算貨幣,需要輸出貨幣。儲備美元美國就要負債,如果是順差,美元倒流回美國,會造成國際流動性危機,這也是特里芬難題難以解決。

美元變成儲備結算貨幣,就逼使美元變稀缺。我們都歡迎購買力,購買力就是財富,但是購買力從哪里來?當然是賺美元呢,因為美元就是國際購買力。但是,美元卻是很難得,因為需求總是有限制的,所以,既然自己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