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國貿易占中國外貿比例(美國外貿總額)

时间:2024-06-01 08:33:46 编辑: 来源:

美國貿易占中國外貿比例

13

8%

據海關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對美國進出口3

0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

5%,占我國外貿總值的13

8%,美國仍為我國第二大貿易伙伴

外貿的意思是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 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與另一個國家之間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

美國外貿總額

美國外貿總額占GDP比重為19.6%。

對外貿易亦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簡稱“外貿”,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貿易依存度亦稱“外貿依存率”或“外貿系數”,一國對貿易的依賴程度,一般用對外貿易額進出口總值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來表示,即貿易依存度=對外貿易總額/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變化意味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所處地位的變化。

對外貿易的作用

對外貿易不僅把商品生產發展很高的國家互相聯系起來,而且通過對外貿易使生產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也加入到交換領域中來,使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深入到他們的經濟生活中,使這些國家和民族的勞動產品日益具有商品和交換價值的性質,價值規律逐漸支配了他們的生產。

隨著各國的商品流通發展成為普遍的、全世界的商品流通,作為世界貨幣的黃金和白銀的職能增長了,黃金和白銀除去具有貨幣一般購買手段之外,還被用來作為國際支付、國際結算與國際信用的手段,隨著黃金、白銀變成世界貨幣,產生了形成商品世界價格的可能性。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對外貿易

各國出口占gdp比例

2020年各國對外出口額占全球出口總額的比重排名:

第五名:日本(3.9%);

第四名:荷蘭(4.1%);

第三名:德國(8.4%);

第二名:美國(8.8%);

第一名:中國(15.8%)。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中國所占的比重可以說是遠高于其他國家,幾乎毫無懸念地蟬聯榜首,接近于第二、三名之和。根據海關總署披露的數據,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32.16萬億元,同比增長1.9%。其中,出口增長4%,達17.93萬億元;進口達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大增27.4%。

中國對美國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

一、雖然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是逆差,但在對中國的服務貿易方面卻是順差。

二、具體分析:

1、為什么美國對中國有貨物貿易逆差:

1)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包括美國在內的外企搬到中國來生產,然后再由中國出口到美國。在這種模式下,即使許多商品在中國并沒有產生統計數據中顯示的附加值,但在外貿統計上就算作中國的外貿順差。

2)不只對中國,美國對全球貿易長期存在逆差。美國與100多個國家之間都存在貿易逆差。美國經濟以服務業為主,低儲蓄、高消費,本國生產無法滿足國內消費需求,需要進口大量消費品。貿易逆差實質上是美國利用別國剩余儲蓄,來維持超出自身生產能力的消費水平。

3)其實,中美之間產業結構以及消費結構的差異,形成中美之間較大數量的貿易順差,因此結論很明顯,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國。

2、美國對中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

美國的服務業貿易順差,主要得益于美國強大的科技優勢和金融優勢,以及美國先進的商業管理模式。美國科技領先、金融的主導地位以及商業模式的領先和創新,也成為了吸引全球人才和人口流動的中心,所以美國的旅游業的出口順差也就順理成章了。雖然計算機通信等新興技術和服務起源于美國,但是出于低端的勞動密集型電信和計算機服務,在美國的服務貿易中,不僅占據的比例不高,而且處于貿易平衡狀態。說明信息產業的低端服務在產業興起階段就已經向低成本地區進行轉移了。

3、所以誰吃虧了:

事實上,美方通過大量進口源自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密集型產品,大大降低了美國人的消費成本,提升了“消費者剩余”,實際上是改善了美國消費者的福利,在宏觀上也有利于美國抑制通貨膨脹。“貿易逆差和利益逆差是兩碼事,在中美經貿合作中,美方是受益的,美國消費者享受到的實惠看得見。而中國承擔了產業鏈條上很多國家的順差轉移,這些順差的最終受益者并非只有中國。

請說說美國對中國外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與其說美國對中國外貿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如說美國的經濟,市場以及金融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國內的龐大消費市場是中國目前外貿產業的重要市場。雖然我們的企業正在不遺余力的開發美國以外的外銷市場,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美國市場的重要性依然不可低估;

其實相對于外貿,美國金融政策對中國的影響更為巨大:

目前的主要結算貨幣是美元,所以,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是美元定價的。中國正在日益成為原材料的凈進口國,美元匯率的波動直接影響原材料成本,進而對整個產業鏈造成影響;

我國購買的上萬億美元國債,不但對我國的通貨膨脹現象造成沉重壓力,而且隨時存在貶值風險,而這又與美國的經濟和金融政策緊密聯系;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美蘇冷戰的過程,就會發現美國其實是靠著金融手段搞垮了前蘇聯(操縱石油價格)。雖然我國不象前蘇聯那樣過度依賴石油出口收入換取糧食。但是對海外原料市場的依存度在不斷升高,再加上原材料的美元定價,被控制的風險不斷升高。

為什么美國外貿依存度大大低于中國

因為美國是第三服務業為主。例如金融,網絡等。你看世界上基本最好平臺類服務類的企業都是美國,例如微軟,google,蘋果,他們自己基本都不生產,都是代工。另一方面的金融就更加是了,美元霸主地位,現在誰能抵抗,美國赤字很厲害,我們一樣死命買美元國債,你看看我們出口的產品基本都是美元結算。

外貿對我國來說,是重要的產業支柱。占國民GDP3份之1,所以說是我國經濟的三家馬車之一。而我們的外貿出口是以勞動密集型生產制造也為主,很多企業現在都是貼牌生產,只提供勞動力,沒有任何創新,沒有自己品牌。現在唯一做的比較好的,就應該是華為了。而且我們現在這種勞動密集型生產模式是對外界的依存度很高的,別人不下單,你就沒工作做。

對比起來,美國人就是不制造生產產品,他們也能通過發行美元來不斷從世界各地購買他們所需的東西。

相比之下我個人覺得算是兩個極端。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