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國對外貿易數據(英國對外貿易政策)

时间:2024-06-03 08:09:08 编辑: 来源:

英國的經濟特點

經濟的五大特點:

1、堅持以貨幣主義為主的緊縮政策,制定并推行中期財政戰略

2、放松政府管制,強調市場機制,鼓勵自由競爭,以調動生產和投資的積極性。

3、通過實行減稅等措施,刺激投資和消費。積極引進外資。

4、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國有企業私有化。

5、改革福利制度。削減福利津貼,撤銷部分福利機構,使政府節約了大量的福利開支。

擴展資料:

英國是世界經濟強國之一,是世界第四大貿易國,其中英國的商業、金融業和保險業發展較快。而旅游業也在英國的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幾年英國經濟雖然基本上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沼澤,但其經濟復蘇的腳步卻顯得十分沉重,而且其后續的經濟動力顯然不足。

而金融業是英國貿易平衡的主力,該行業的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以上,且從事該行業的人員100多萬,產值達到創紀錄的132億英鎊。

英國主要是以出口汽車、航空設備、化工產品和石油為主,此外,英國主要進口原材料和食品。

其中,倫敦是世界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倫敦主要從事跨國銀行借貸、外匯交易、國際債券發行、基金投資等業務。此外,倫敦還有最大黃金現貨交易市場和非貴重金屬交易中心。

英國對外貿易政策??

英國發布“脫歐”后新關稅制度:

英國政府宣布,“脫歐”過渡期今年年底結束后,英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英國全球關稅”這一新關稅制度,取代原來一直實施的歐盟對外關稅制度。

實施新關稅制度旨在簡化一些英國官員所稱的過于復雜的手續和步驟,并幫助英國與美國、歐盟及其他國家更加順利地進行貿易協定的談判。但這同時意味著,如果英國和歐盟不能在今年年底前達成自由貿易協議,英國從歐盟進口的一些食品、汽車和化學品的價格將大幅上漲。

根據新的稅收制度,從明年年初開始,按照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其他現行最惠國待遇政策,英國60%的進口商品在新稅收制度下享受免關稅待遇,而目前免關稅待遇的進口商品只有47%。對于沒有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將取消所有稅率低于2%的關稅。

同時,為了保護農業、汽車業和漁業等免受競爭威脅,英國對這些產業的進口產品仍將保留關稅,包括牛羊肉、家禽等農產品和絕大多數陶瓷產品。此外,對汽車關稅維持在10%不變。

為了實現政府對于環境保護的承諾,英國還將取消支持提高能源效率的進口產品的關稅,如LED節能燈等。另外,政府準備對用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個人防護用品等醫療物資給予“臨時零關稅”政策。

英國脫歐準備:

據美聯社報道,在歡迎新關稅制度的同時,英國商業團體對與歐盟的貿易談判進展感到擔憂。目前歐盟占英國貿易總額的一半左右,因此歐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英國商會表示,英國與歐盟在年底前能否達成貿易協議,對于是否能夠“避免英歐企業成本大幅上升”至關重要。目前有分析認為,新關稅制度的出臺被視為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不打算延長“脫歐”過渡期的跡象。

英國19日還公布了與歐盟未來關系的建議,其中包括一份291頁的自由貿易協議草案。雙方力爭在今年年底前達成協議,但在漁業等關鍵問題上,雙方仍然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采取的封鎖措施已導致英國經濟衰退,英國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4月申請失業救濟的人數環比跳漲69.1%至210萬人,為1996年以來最高水平。專家認為,英國正面臨數十年來最為嚴峻的失業形勢。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英國發布“脫歐”后新關稅制度

跪求英美概況的英國概況。。從經濟,政治,文化,地理,歷史寫。

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積 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人口 6140萬,其中英格蘭占83.6%,蘇格蘭占8.6%,威爾士占4.9%,北愛爾蘭占2.9%(2008年)。官方語言為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圣公會,其成員約占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59萬)。另有天主教會及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佛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首都 倫敦(London),人口756萬(2008年)。最熱月份為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為1月,一般氣溫在2-6℃。

國家元首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簡況 島國,位于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過1100毫米,其中山區超過2000毫米,中部低地為700-850毫米,東部、東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為濕潤。

政治 2010年5月英國大選后,出現“無多數議會”,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與第三大黨自民黨組成英二戰后首個聯合政府,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擔任首相,自民黨領袖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擔任副首相,主要負責憲政改革。新政府上臺后,積極采取措施,削減公共開支,降低財政赤字,防范主權債務風險,同時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復蘇;推出“大社會”計劃,動員民眾充分參與決策,進行教育、醫療、養老等改革。外交方面,強調加強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協調,成立由首相直接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張保持英核威懾力量;將阿富汗問題列為外交第一要務;鞏固英美“特殊關系”;積極推進英在歐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歐元區、未經公投不向歐盟讓渡主權的立場;加大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力量的接觸力度;呼吁推動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沖突;重視國際發展問題,堅持將國內生產總值的0.7%用于海外援助目標。

【蘇格蘭和威爾士地方議會和政府】1999年5月,蘇格蘭和威爾士選舉成立地方議會,分別設129和60個議席。7月1日,兩地議會和政府正式運作。蘇格蘭議會在地方政務、司法、衛生、教育、經濟發展等方面享有一定的立法權和行政權,并享有部分征稅權,可將所得稅的基本稅率浮動3%。威爾士議會主要在就業、衛生、教育和環境等問題上擁有決策權,但沒有調整稅率的權力。此舉被視為工黨政府實施權力下放的標志性成就。現任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蒙德(Alex Salmond),威爾士首席部長卡因·瓊斯(Carwyn Jones)。

【北愛爾蘭自治政府】1998年4月10日,英國和愛爾蘭政府及北愛沖突各方簽署和平協議,后選舉產生北愛地方議會。1999年11月,北愛議會推舉成立由北愛多黨分享權力的北愛自治政府。英向北愛移交地方事務管理權,愛爾蘭放棄對北愛領土的主權要求。12月,北愛自治政府正式運作,行使除國防、外交和稅收之外的立法和行政權。南北愛部長理事會、英愛政府間會議、英愛理事會等機制也正式啟動。這是北愛新教派與天主教派首次共享北愛管理權,也是自1972年英對北愛實行直接統治以來,北愛首次擁有自治政府。現任首席部長為民主統一黨的彼得·魯賓遜(Peter Robinson),新芬黨的馬丁·麥吉尼斯(Martin McGuinness)任副首席部長。

【憲法】英國憲法不是一個獨立的文件,它由成文法、習慣法、慣例組成。主要有大憲章(1215年)、人身保護法(1679年)、權利法案(1689年)、議會法(1911、1949年)以及歷次修改的選舉法、市自治法、郡議會法等。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君主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國教圣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圣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準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蘇格蘭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議會】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君主、上院(貴族院)和下院(平民院)組成。上院議員包括王室后裔、世襲貴族、終身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獲得通過,除92人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

(資料來源:英國議會網站)

【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君主任命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并組閣,向議會負責。

【行政區劃】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蘇格蘭、威爾士議會及其行政機構全面負責地方事務,中央政府仍控制外交、國防、總體經濟和貨幣政策、就業政策以及社會保障等。

【司法機構】有三種不同的法律體系: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普通法系,蘇格蘭實行民法法系,北愛爾蘭實行與英格蘭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機構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兩個系統。在英格蘭和威爾士,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訴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審理機構按級分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訴法院刑事庭、上院。上院為英最高司法機關,是民、刑案件的最終上訴機關。

【政黨】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現英國主要政黨有: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后,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近年來,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歐盟制憲及英加入歐元區,但強調英應該在歐盟內發揮積極作用。

(3)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于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吁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采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2010年英國大選后,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買粉絲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 (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