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國1846年廢除什么標志著自由貿易的開始(19世紀40年代英國廢除《谷物法》和《航海條例》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被廢除說明了什么)

时间:2024-05-13 02:50:33 编辑: 来源:

19世紀40年代英國廢除《谷物法》和《航海條例》的主要原因。他們的被廢除說明了什么

從別的答案找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最好從正規教材上找答案,比較標準

拿破侖戰爭結束以后,英國估計歐洲市場將對英國商品重新開放,因而投資者擴大投資范圍,企業主擴大生產規模,商人擴大囤集的貨物數量。但是,歐洲大陸在經歷了長期的戰爭破壞后,購買力極為有限;戰爭的結束使軍需定貨停止;各國在戰爭期間也將自己的工業逐漸發展起來;加之美國在1812年的美英戰爭勝利后也實行高額關稅的貿易保護政策等,各國對英國工業品的需求量大為減少,英國工業生產過剩、大批工業企業倒閉、生產減縮,經濟呈現蕭條景象。1815年,英國政府為維護土地貴族利益而頒布了" 谷物法" ,規定國內市場的小麥價格每夸特低于80先令時,禁止外國谷物輸入。

" 谷物法" 對土地貴族階級有利,因為它把國內的谷物價格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之上,從而可以提高地租;" 谷物法" 對工業資產階級不利,因為隨著工業的發展,開始需要大量的農產品,而高昂的谷物價格勢必引起勞動力價格的上漲和利潤的降低。工業資產階級與地主階級圍繞" 谷物法" 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斗爭。" 谷物法" 頒布后,英國糧價上漲、地租猛增。昂貴的谷物,使工人貨幣工資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潤減少,削弱了工業產品的競爭能力;昂貴的谷物,擴大了英國各階層的吃糧開支,從而減少了對工業產品的消費;同時,歐洲許多農業國也采取限制英國工業品進口的措施,以抑制谷物法,使英國的對外貿易額銳減。1815年,英國出口總值為5100萬英鎊,1819年減至3500萬英鎊;英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1800年為33%,1820年降至27%。

從1820年起,英國經濟開始復蘇。國王喬治三世死后,其子即位,即喬治四世(1820-1830)。政府內出現了以坎寧和庇爾為首的革新人物,迫于形勢,他們感到只有對工業資本家和工人作一些讓步;才能鞏固土地貴族和金融巨頭的統治。英政府在自由主義策略的影響下,廢除了部分法令,并于1826年放寬谷物進口的限制,規定國內糧食價格高于一夸特60先令時即準許糧食進口。工業資產階級發動了反谷物條例的運動,因為" 谷物法" 的實行,嚴重地影響了工業資產階級的利益,使工廠主難于壓低工資和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削弱了英國工業品的競爭能力。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分析的:" 當時在大不列顛棉織布廠內使用的10萬架蒸汽機和25萬架手織機,每年要消費4100萬磅面粉來漿刷經線。漂白等過程所用的面粉,又等于此量的三分之一。這樣消費的面粉的總價值,依他計算,在過去10年間,每年等于342083鎊。和大陸面粉價格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出,由谷物關稅強加在工廠主頭上的面粉高價一項,每年已經等于17萬鎊。格勒估計,1837年,至少等于20萬鎊。" 19世紀20年代,工業資產階級曾企圖用改變谷物價格的辦法來廢除谷物條例,但沒有成功;以后,資產階級又試圖在改革議會制度的同時取消谷物條例,也沒有收到效果。但是,工業資產階級為了自己的利益采用種種手段迫使英國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讓步:1823年通過了《哈斯基森林法》,英政府放寬了對其他國家航運的抑制和對外糧食進口的限制,同時,迫使英國政府與各主要國家訂立了互惠關稅協定,規定把輸入英國工業品的進口稅平均降低30%,還取消了絲織品的進口禁令,降低了原料、特別是生絲、羊毛、煤等的進口稅率,在1824年,英國工業資產階級迫使政府廢除了于1719年和1750年先后頒布的關于禁止熟練技工出境的禁令;1825年又迫使政府廢除了于1774年、1781年、1785年先后頒布的禁止工具、機器圖樣和機器出口的禁令;1841年至1846年期間,英國又取消了605 種商品的進口稅,降低了1035種商品的進口稅;1846年,在激進的自由貿易派推動下,皮爾保守黨政府廢除了限制糧食進口的《谷物法》;1849年,羅素輝格黨內閣又廢除保持近200 年的《航海條例》。這些法令和措施,特別是《谷物法》的廢除,在英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標志著自由貿易原則對關稅保護主義的勝利,也標志著工商業資產階級對土地貴族的勝利。

航海條例

買粉絲://ke..買粉絲/view/136081.買粉絲?wtp=tt

請簡單介紹一下19世紀的英國

19世紀英國社會與文化淺析

一、引言 英國,一個歷經千年滄海桑田、風起云涌的古老國度,一個見證了人類蹣 跚學步、茁壯成長的滄桑智者,一個堅毅不屈、站在大西洋上翹首觀世界、看 未來的猛士。他走過邪風冷雨,帶著他那份沉甸甸的回憶,帶著他那份獨有的 氣質與底蘊,正一刻不停歇地朝著更輝煌的明天前行。驀然回首,那一長串深 深淺淺的歷史腳印中,每一步都述說著一段不一樣的卻都一樣驚心動魄的歷史 歲月,或傷感悲痛,或感人至深,或發人深省······ 輕撣灰塵,打開那幅已微微泛黃的厚重歷史畫卷,“大英帝國”“日不落帝 國”“維多利亞時代”在光芒閃爍,訴說著英國在 19 世紀的燦爛輝煌。19 世紀 的英國,經濟上、國土上、文化上、政治上,都經歷了無數的變革,從一個小 小的島國一步步壯大,成為領土遍及世界各洲,影響世界的大帝國。在19 世紀, 它流了血,流了淚,也收獲了財富,取得了進步,脫胎換骨。在當時的世界上 乃至整個人類歷史上,19 世紀的大英帝國都是一個無法超越的神話。

二、經濟發展

(一)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 1801 年以后,英國在與法國長達14 年之久的戰爭之后最終大獲全勝。英國 的皇家海軍控制了海權,對外貿易成倍增長,商業空前繁榮。戰爭的勝利擴大 了英國的殖民地范圍,成為了英國的原材料供給地和商品傾銷地,不但為英國 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廉價原材料還為工業制成品提供了廣大的市場,為工業發展 創造了有利環境。 在工廠日夜不停的機器喧囂聲,英國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生產力成幾倍甚 至幾十倍的速度飛速發展。工業產值在英國經濟中的比重也日益上升,到19 世 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也使得英國在世界上的 經濟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倫敦成了世界的金融、貿易中心。19 世紀50~ 70 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史稱 “維多利亞時代”。 在這期間,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英國鋼鐵產量占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 出口貿易占世界總額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 60.2%、 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這個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島國成了不容小覷、名副其實的 “世界工廠”。

(二)城市化與人口增長 在飛速發展的工業帶動和促進下,曼徹斯特、伯明翰、舍菲爾德、格拉斯 等一大批工業城市迅速崛起,大量農村人口涌向城市,英國城市化進程極其快 速。到1851 年,英國城市人口已超過了農村人口,初步實現了城市化。城市化 文明隆重地登上了人類歷史文明的舞臺。農村文明漸行漸遠,農村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與理念。鐵 路網在英國土地上星羅棋布,貫穿大江南北,讓人際交往、信息傳遞更加的方 便更加頻繁。在19 世紀的一百年中,英國總人口增加了3 倍,人均收入卻增長 4 了4 倍,這就說明了19 世紀的英國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生產力的不斷提高讓 解決人民溫飽,奔向更加富裕的生活充滿了希望。

(三)萬國博覽會 19 世紀中期,工業的飛速發展與繁榮讓英國在世界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 如日中天,英國人對自己的實力以及所擁有的財富極為自豪。為了向世界展示 強盛的英國,萬國博覽會(亦成為“水晶宮博覽會”)于 1851 年 5 月 1 日在倫 敦海德公園一座完全由玻璃和鋼管搭建而成的建筑物內舉行了。 萬國博覽會以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為主題,展期為 1851 年 5 月 1 日至 10 月 11 日,歷時 5 個多月,吸引了 6039195 名參觀者。展館長約 563 米,寬約 138 米,建造費時僅九個月,后被移動并且重建于倫敦南區的塞登哈姆,這個地 區后來也因此被更名為水晶宮。展出了包括軌道、牽引機、高速汽輪船、起重 機、廚具用品、鐵制品、以及來自美國的收割機等萬余件展品。 維多利亞女王與阿爾伯特親王在“燦爛光輝的玻璃頂下舉行了他們的工業 和和平的凱旋式”。博覽會開幕的前兩天,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寫道:“我們 什么都能做。”這句話淋漓盡致、完完全全的表現出了英國人對自己的自豪與滿 足,以及他們對未來,對人類科學的滿腔希望、虔誠信服。

(四)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Every 買粉絲in has two sides.”經濟的初期發展往往都是一把雙刃劍,有 利也有弊。19 世紀的英國,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相當迅速,人們尚未意識到或 者尚未想出合適策略來適應并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以下是當時最 主要的兩個問題:

1.階級剝削 在資本主義發展中,工人階級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深 受剝削壓迫的弱勢群體。 “血汗工廠” 頻頻出現,工人階級,特別是中下層 工人階級生活條件并未從經濟社會發展中獲得多少好處。社會財富分配不公, 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城市貧民的數量居高不下,他 們的生活用“凄慘”二字來形容毫不為過。

2.環境污染 工廠的“三廢”讓生態環境滿目瘡痍。倫敦的大地上插滿了“大煙管”,日 夜不停歇的朝著天空排著滾滾濃煙,這些煙遇水汽后便變成霧,倫敦也就在 19 世紀成了“聞名于世”的“霧都”。當時,一個英國工程師在形容英格蘭西部地 區冶鐵業的情形時說:整個地球好像從里往外翻,它的內臟全部都被挖出來扔 得到處都是,整個大地上到處都堆滿了煤渣。

(五)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 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重要特點,每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定 狀態,經濟危機便會席卷而來。英國,作為一個最早進行產業革命,工業化程 度最高的國家,第一次經濟危機理所當然的在英國爆發。

1.爆發原因及背景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是周期性經濟危機的重要原因。18 世紀末19 世 紀初,英國國內也曾多次出現生產過剩的現象,但是由于當時資本主義機器生 產發展尚不充分,這種危機僅限于局部地區及部門。1825 年以前,英國經歷了 一個短暫的工業高漲階段。1825 年的工業產值比1820 年增長了大約 1/3,當時 生產水平的生鐵量增加了 58%,棉花消費量增長了 39%。但是,國內外市場卻 6 沒有隨著相應擴大。那時拿破侖戰爭結束不久,再加上歐洲農業歉收,歐洲市 場縮小,一片蕭條。從前局部的生產過剩、供過于求的現象轉變成周期性和普 遍性的生產過剩危機。正如《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一書中所說:“英國在歐洲 市場的商品銷售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額從 1814 年的2690 萬英鎊下降到1825 年的1460 萬英鎊。對美國和中南美洲的出口也從1815 年的1580 萬英鎊減少到 1340 萬英鎊。同時,國內市場由于工人的實際工資下降而受到極大限制。1824~ 1825 年期間,工人的實際工資僅相當于 1792 年的 4/5 左右。生產和銷售之間 嚴重的脫節,使經濟危機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2.經濟危機造成的經濟損失 在這次經濟危機中,英國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遭受了沉重打擊。3549 家 企業、80 家銀行破產,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從1824 年3 月的1390 萬英鎊驟 跌至1825 年12 月的 120 萬英鎊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