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國自由貿易的本質是什么(重商主義的本質是什么)

时间:2024-05-25 00:45:35 编辑: 来源:

近代英國施行自由貿易的原因是什么?

英國的時代是自由資本主義的時代,英國的興盛是由自由資本主義支撐的。因此,打破大陸封鎖,“不僅是不列顛的軍隊的勝利,也是市場經濟的勝利。”而在拿破侖看來,這只不過是“小店主”的勝利。1852年英國議會曾發表一項原則聲明,稱自由貿易是英國的國策。英國靠“自由放任”達到興盛的頂峰,因此也希望自由資本主義的時代永遠保持下去。但時代終究變化了,到19世紀下半葉時,自由資本主義走向了終結。

英國人不得不承認,自由放任過時了。霍布豪斯在《自由主義》一書中這樣說:“19世紀可被稱為自由主義時代,但是到了這個世紀的末葉,這項偉大運動卻大大地衰落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那些代表自由主義思想的人都遭到了毀滅性的失敗。……它正在對自己失去信心。它的使命似乎已經完成。”自由主義正在被拋棄,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古典自由主義向新自由主義轉變。所謂古典自由主義,即斯密和李嘉圖等人提出的、反對國家干預的自由放任學說,它是19世紀英國政府制訂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但是,面對19世紀后期的強烈的市場競爭和英國經濟優勢地位的喪失,以及貧富不均、環境污染等工業化負面問題的加重,古典自由主義指導思想開始受到質疑。從某種意義上說,在英國經濟地位下降的同時,古典自由主義的主流地位也在發生動搖和變化。特別是當德國等新興國家依靠國家支持,經濟實力迅速發展甚至超過英國的時候,新自由主義社會思潮和政策主張也開始在英國出現。人們一般將牛津大學教授托馬斯·格林看成新自由主義的奠基人,他最早提出了積極自由的概念,并主張用政府干預式的自由代替放任主義式的自由,認為國家權力的增加并不意味著對個人自由的損害,積極自由不是削弱而是促進人的道德自由。

格林的思想意味著英國哲學在相當程度上認同了德國哲學的理念,而德國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在本質上是國家主義的。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霍布豪斯認為,以平等為基礎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社會條件和公共福利的改進,將使個人獲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也將隨之增加。國家應該采取積極的干涉措施,通過有效的改革活動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會條件。霍布豪斯指出,自由主義之所以在1910年前后能夠絕處重生,原因在于“與社會主義交換思想的過程中吸取了不止一個教訓”,從格拉斯頓傳統出發的自由黨人已在很大程度上認識到:“自由貿易雖然為繁榮奠定了基礎,但是并沒有使大廈落成。”

1936年約翰·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提出了著名的凱恩斯理論。該理論從根本上否定了英國從斯密就開始的自由主義理論傳統,提出利用國家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干預,即通過刺激消費達到充分就業,從而消除貧困。國家的作用在凱恩斯的理論中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標志著自由放任時代在英國的徹底結束。

無形帝國向有形帝國轉變。政治家思想的轉變很好地迎合了新自由主義思想,突出體現在帝國問題上。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失去了工業壟斷的地位,美國、德國、法國等國家的商品越來越多地擠進國際市場;而且,德國和法國甚至西班牙、比利時、荷蘭等歐洲國家都在拼命爭奪或者保住自己的殖民地。

在戰爭中,英國被迫放棄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轉而實行對經濟的直接控制,保證國家按照戰爭需要來組織生產。因為戰爭,金本位被中止,平衡財政被破壞,自由貿易政策被更改,而這三者正是戰前維持無形帝國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對于英國這樣一個島國來說,自由貿易是它的立國之本,帝國則是維系貿易順利進行的保證。

當英國強大之時,無論是無形帝國還是有形帝國政策都可以保證其在全世界的貿易優勢地位,但如果國力下降到與其他國家差不多時,無形帝國論的基礎就失去了,即使有悖于自由放任的思想,英國最終選擇有形帝國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自由貿易政策被終止。關稅是自由貿易的核心問題,即使一戰使英國在經濟上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風光無限,但它仍在力圖堅持自由貿易的政策,到1931年9月止,仍有80%以上的進口商品免稅。不過在30年代大蕭條的打擊下,英國的金本位制已形同虛設,自由貿易政策實在是難以為繼了,英國被迫對經濟政策進行調整。

1932年議會通過《進口關稅法》,規定除小麥、肉類和英國不生產或短缺的原材料外,所有的進口商品都要征收進口稅。該法案的出臺,標志著英國實行幾個世紀的自由貿易原則被放棄了。內維爾·張伯倫私下說:只有《進口關稅法》這樣的政策才能夠救帝國。

甚至連保守黨領袖斯坦利·鮑德溫都說,自由放任已經走到盡頭,就如同奴隸貿易一樣。自由貿易是英國經濟政策的基石,也是英國在19世紀稱霸世界的經濟哲學。自由貿易政策的終止,標志著英國衰落了,屬于不列顛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重商主義的本質是什么

重商主義是十八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政治經濟體制

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即一國的國力基于通過貿易的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

封建主義解體之后的16~17世紀是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15-18 世紀中在歐洲流行,后為古典經濟學取代

認為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

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

重商主義者認為,要得到這種財富,最好是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制造業;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它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并利用殖民地為母國的制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

該名稱最初是由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來的

但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抨擊了重商主義,他提倡自由貿易和開明的經濟政策

但是,直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才廢棄以重商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經濟政策

3、如何區分自由貿易政策和保護貿易政策?二者的共同本質是什么?

自由貿易(Free Trade),是指國家取消對進出口貿易的限制和阻礙,取消對本國進出口商品的各種特權和優惠,使商品自由地進出口,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是“保護貿易”的對稱。國家對進出口貿易不進行干涉,不加以限制,允許商品自由地輸入和輸出的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是一種限入進出的外貿政策,即國家采取各種限制進口的措施以保護其本國市場免受外來商品的競爭,并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惠和津貼以鼓勵其出口。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準。

1840年至1901年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體現了清政府的什么本質?

南京條約

名稱:《南京條約 》

簽約國:中國、英國

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

英國代表:璞鼎查

簽約時間: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簽約地點:中國南京

主要內容

中英《南京條約》共13款,主要內容是: 1、宣布結束戰爭。兩國關系由戰爭狀態進入和平狀態。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準許英國派駐領事,準許英商及其家屬自由居住。 3、賠款。清政府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其中600萬銀元賠償被焚鴉片,1200萬銀元賠償英國軍費,300萬銀元償還商人債務。其款分4年交納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則酌定每年百元應加利息5銀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5、中國海關關稅應與英國商定。 6、廢除公行制度,準許英商與華商自由貿易。 7、領事裁判權,嚴重破壞中國的司法主權。

簡介

《南京條約》是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英國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國接受其侵略要求,這就使中國主權國家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強占香港,損害了中國領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巨額賠償加重了清政府的財政負擔,同時轉嫁到勞動人民的身上,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苦。《南京條約》簽訂后,西方列強趁火打劫,相繼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鴉片戰爭中與其他國家的條約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與美國代表顧盛在廈門望廈村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條約內容可歸納為五條:美國享有英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美國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國通商口岸;美國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醫院;中國變更關稅,需與美國領事商議;擴大領事裁判權。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與法國代表拉萼尼在廣州黃埔的法國戰艦上簽訂了《中法黃埔條約》。條約內容可歸納為二條:法國享有英國、美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法國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國有保護教堂的義務。

背景

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由于中國的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在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英國為了改變貿易入超的狀況,向中國偷運鴉片。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禁煙。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 1840年6月,英國侵略者為保護所謂的鴉片貿易,依仗其船堅炮利,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英軍先后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島。1842年(道光二十 南京條約

二年)8月4日,英軍進逼南京,索要贖城費300萬元。軍事失利的清朝以欽差大臣耆英、兩江總督牛鑒、署乍浦副都統伊里布為代表,與英方交涉。中英和約談判開始。

譯文

茲因大清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來之不和之端解釋,止肇釁,為此議定設立永久和約。是以大清大皇帝特派欽差便宜行事大臣太子少保鎮守廣東廣州將軍宗室耆英,頭品頂戴花翎前閣督部堂乍浦副都統紅帶子伊里布;大英伊耳蘭等國君主特派全權公使大臣英國所屬印度等處三等將軍世襲男爵璞鼎查;公同各將所奉之上諭便宜行事及敕賜全權之命互相較閱,俱屬善當,即便議擬各條,陳列于左: 一、嗣后大清大皇帝、大英國君主永存平和,所屬華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國者必受該國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大英國君主派設領事、管事等官住該五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英人按照下條開敘之列,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三、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國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欽差大憲等于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準以洋銀六百萬銀元償補原價。

五、凡大英商民在粵貿易,向例全歸額設行商,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準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且向例額設行商等內有累欠英商甚多無措清還者,今酌定洋銀三百萬銀元,作為商欠之數,準明由中國官為償還。

六、因大清欽命大臣等向大英官民人等不公強辦,致須撥發軍士討求伸理,今酌定水陸軍費洋銀一千二百萬銀元,大皇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