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英國股份貿易公司的作用(注冊英國公司的好處有哪些?)

时间:2024-06-02 06:24:39 编辑: 来源:

股份公司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

股份制存在于一定社會經濟制度中,反映商品經濟和市場條件下的社會經濟運行的一般規律和要求。這些一般規律和要求,不以具體的社會經濟性質為轉移,而是同社會化大生產和發達的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性質和需求相適應,也是由股份制本身的性質和特點決定的,因而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會經濟制度下,并發揮其一般作用。

所謂股份制,就是利用股份公司的形式籌集社會閑散資金,調節社會資源分配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制度。典型的股份制企業,實行的是所有權和經營權,職能、機構分離的企業經營管理制度。

股份制也叫股份制經濟或股份經濟。它是按一定法規程序,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建立法人企業,實行社會占有聯合使用,從事生產經營,并按投資入股份額參與企業的管理和分配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和財產制度或社會經濟組織形式。

從廣義上說,凡是把不同所有者的各種不同份額的資本(資金)集中起來,進行聯合生產經營,并按著投入資本(資金)額,參與利益分配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都可以成為股份制經濟。

從狹義上說,股份制經濟是指通過發行股票按股份籌集資本(資金),建立股份公司進行生產經營的企業組織形式。

股份制的形成與發展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從萌芽開始,大致經歷了原始股份制、近代股份制、現代股份制三個階段。在人類社會生產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股份經濟作為一種社會經濟組織形式,雖然產生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形成和廣泛發展于資本主義自由上升時期,在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度的時期,就已成為社會經濟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組織形式。而今,它仍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組織形式。

在西方的歷史上,股份制是生產資料私有制條件下的產物。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古羅馬社會,就出現了集資合股經營的經濟形式,實際上那就是股份制的雛形,即原始股份制。

近代意義上的股份制,是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在17世紀形成并成長起來的。最早的資本主義股份公司正是那些在資本積累時期的海外掠奪性貿易中出現的。英國、荷蘭、法國、丹麥、葡萄牙等國,出于殖民擴張、對外貿易、資本原始積累,建立一批由政府特許的具有壟斷特權的貿易公司。如1600年英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160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英國的阿非利公司、哈得遜公司等。18到19世紀,在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隨著生產力和信用制度的發展,出現了通過發行股票而集資經營的股份公司。這種由許多資本家投資入股聯合經營的資本主義企業,是股份制成熟的形式。到19世紀后半期,隨著產業革命的完成,歐美、日本等國都普遍采用了股份制經濟。

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過度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額在不斷增加,資本家采取發行股票的辦法籌集資本,創辦了股份公司。20世紀初在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現代股份制得到了迅速發展。美、英、法、德等國的國民財富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都被股份公司掌握。就其經濟權力來說,股份公司在各國國民經濟中占居統治地位。

而今,股份制仍然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中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經濟組織形式和企業組織形式。如美國股份公司企業的資產占全國總資產的85%,銷售額占全國企業總銷售額89%.著名的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的股東人數多達200萬,股票總數多達4億股。股份公司仍然是左右當代美國經濟的基本力量。在70年代,美國不僅是世界的首富,而且其實力超過了其他資本主義國家加在一起的財富的總和。(蘇聯《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1978年8月增刊)。

20世紀8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在經濟體制上實行以國家為主導、市場經濟為基礎的開放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實行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體制,股份制是現代微觀企業的經濟組織形式。到90年代中期,1995年全世界共有39000家跨國公司,共有27萬家海外子公司。占世界人口15%的發達國家占有世界總收入的70%以上;而占世界人口75%發展中國家,僅占世界總收入的30%以下。

注冊英國公司的好處有哪些?

注冊英國公司的好處在于:

1. 更容易獲得國際貿易伙伴的信任。

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生意伙伴進行初次貿易時(尤其是歐洲商人),他們希望合作伙伴是一個國際公司。因此,成立英國公司進行生意上的合作,可以在彼此間建立有效的信任機制,使得合作更為順暢。

2. 無障礙的國際貨幣收付通道。

英國公司銀行開戶后,可進行無限制的外匯收付、兌換業務,比國內每人每年5萬美元等值收取限制有了很大的提升。

3.快捷的國際品牌建立方式。

英國在全球的地位雖不及上世紀,但至今也并不低。其國家形象帶來的品牌增值效應非常明顯。通過注冊英國公司建立其品牌,再將英國品牌引入當地,可以快速達到建立國際品牌的訴求。

4.建立合理的免稅貿易通道。

目前香港公司是國際上離岸運營免稅的熱點公司之一,但香港公司與香港公司間進行貿易,卻需要交納稅收。而注冊英國公司后,再與香港公司進行貿易,則可以實現完全的免稅貿易。

5.可以以公司名義在英國投資

以英國房地產市場為例,外國公民身份再英國投資房地產,往往受到各種限制。但以英國企業進行投資,則可以避免各方面的限制,從而獲得在英國進行地產投資的資格。

6.利用優越的地緣條件拓展業務

英國與美國、歐盟簽署了多項貿易條約,可以借英國公司的名義展開國際貿易,以避開歐盟、美國的貿易壁壘。

7.注冊公司起名受限制較少

在英國,只要公司是有限責任公司性質(公司名稱以Limitied或.,Ltd結尾),在不違反英國公司法的情況下(公司名稱中不要涉“皇家”、“政府”、“國家”等敏感詞),公司起名很少有限制。

8.可以更為便利的獲得前往英國許可

根據英國內務部的規定,任何境外投資者有權利定期前往英國,對自己在其境內的投資進行檢查,評估等工作。在英國開設公司對申請人將來移民英國或送子女去英國留學都會有極大幫助。可成為將來自己或者家人留學、移民、投資計劃的一部分。

如果您對注冊英國公司有任何疑問,歡迎您與我們聯系,共同探討。

高中歷史 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異同

——相同點:1、活動范圍近似,二者都是世界性組織,在東西方之間從事活動;2、所處時代相同,二者都成立于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

不同點:1、根本性質不同,荷屬東印度公司主要從事的是商業性活動,而英屬東印度公司主要已掠奪殖民為主。荷屬東印度公司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股份制公司,以政府為第一大股東,向全體國民集資;作為荷蘭松散聯邦制與英國強大王權爭奪東方貿易權的利器,充分顯示出了資本的力量。英屬東印度公司作為英王的特權組織,由英王授予倫敦商人協會專營印度貿易權后而成立股份制公司,是王權的體現;初期為把持東西貿易的重要商會,隨著貿易的逐步擴大以及荷屬東印度公司的逐步退出,英屬東印度公司漸漸成為控制印度的實際勢力,由單純的商業組織轉化為政治、軍事、商業的勢力集團。2、基地及勢力范圍不同,荷蘭東印度公司主要基地在南洋群島(現在的印尼為主),總督設在巴達維亞(現在印尼的雅加達)。壟斷香料的主要生產基地摩鹿加群島,主要勢力范圍在南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設立于印度的加爾各答,主要勢力范圍在印度。

股份制的歷史起源

近代

早在古羅馬就有一種包稅人,他們組織的股份委托公司被經濟史專家認為是股份經濟的先兆。從14、15世紀開始,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在歐洲的一些采礦業中,出現了自由民之間或手工業者之間的以人、財、物各項生產要素的一項或幾項為聯合內容的合伙經營的經濟形式。但在合伙內容、經營方式、分配辦法等方面,都沒有明確的規范,更沒有形成嚴格的股份制度,這是股份經濟的原始形式。當時,在德國南部、奧地利和捷克境內,有農奴和城市破產欠債的小手工業者聚集在一起,組織協作的合作社團,用簡單的工具采礦,共同勞動,分享產品。后來有些商人以入股的形式參加進來,結果富裕的人把持了資產,使原來的合作發生質變。“原來由合伙的勞動者構成的礦業組合,幾乎到處都變成了靠雇傭工人開采的股份公司。”(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第1024頁)

最早的股份制公司

1554年英國成立丁第一個以入股形式進行海外貿易的特許公司“莫斯科公司”,它的成立標志真正的股份制度的產生。該公司成立當年,即進行航行白海的冒險嘗試,要發現新的地區和島嶼,深入俄國內地。最初把整個公司的資本分為240股,每股25金鎊,每人投資一部分,由6人分擔風險。開始時規定,公司營業只限一次行程,每次遠航歸來,按股份分配所有的利潤。并連股本一起發還。后來隨著貿易活動的頻繁和規模擴大,就把原來投入的股份全部或一部分留在公司,作下次航行使用。到1604年該公司股東增加到160人,15人董事管理整個業務。繼之而起的,有1557年成立的西班牙公司、1579年成立的伊士特蘭公司、1581年成立的勒凡特公司、1588年成立的幾內亞公司,1600年又組織了東印度公司。這些貿易公司都是以股份制形式組建的,是英國向海外擴張殖民勢力的工具。其中東印度公司勢力最大,資本最雄厚:成立之初擁有股本6.8萬英鎊,股東198人,到1627年股本達162萬英鎊,股東954人。它獨占從好望角直到東方一切國家的貿易,還享有對殖民地軍事和政治的全權。截至1680年底,英國建立的這類公司有49個,它們對推進該國商品經濟發展和經濟實力的增強,起了重要作用。其他歐洲國家也紛紛起而效仿。例如荷蘭1602年成立東印度聯合公司,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法國、德國、瑞典等國也先后成立了股份貿易公司。

最早的股份制銀行

隨著海外貿易公司的產生,股份經濟在一些歐美國家的金融業中也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如英國于1694年首先成立了資本主義最早的股份銀行--英格蘭銀行。該行擁有股資120萬英鎊。它把資金貸給政府,取得相當于這筆貸款的銀行券發行權。這種銀行券發行權具有廣泛吸收社會資金的職能。1826年英國政府還頒布條例為股份銀行提供法律保護,進一步促進了股份經濟在銀行業中迅速發展,到1841年股份銀行增加到115家,到19世紀末,英國非股份銀行幾乎絕跡,股份銀行成了金融市場上的統治力量。又如美國在1791年成立了第一家國家銀行--合眾國銀行,就是一個大規模通過股份形式籌集資本的股份銀行。擁有股資1000萬美元,發行2500股,每股400美元,其中1/4由政府貸款,其余是私人投資。另外還成立了北美銀行和紐約銀行。1862年根據州銀行法令,建立了1600家股份銀行。其后隨著國民銀行制度的建立,以股份公司形式建立的國家銀行數量大大增加。

東印度公司是英國的對嗎?

在歐洲歷史上,一共有過多個被簡稱為東印度公司的企業,他們是英國、法國、荷蘭等繼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后,17世紀新興的殖民國家為了處理在殖民地地區的一些事物而成立的機構。 分別是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不列顛東印度公司), 荷蘭東印度公司(1602), 丹麥東印度公司(1616), 葡萄牙東印度公司(1628),法國東印度公司(1664)(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 和瑞典東印度公司(1731)。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Bri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