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蘇州網紅面館蝦仁拌面(蘇州朱鴻興是蘇州最好的面館嗎?)

时间:2024-05-20 01:52:05 编辑: 来源:

蘇州最好吃的面館

蘇州才開了1年的面館,據說有最好吃的蟹粉面,味道不輸老字號

蘇州人愛吃面,所以有了傳統的蘇式面,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人也爬山涉水跑來蘇州,就為來吃一碗地道的蘇式湯面。在蘇州有很多老字號的面館,離不開一湯二面三澆頭的公式,都是保質保量讓人吃得舒心,很多面館凌晨就要起來熬高湯,非常辛苦。萬萬沒想到如今蘇州最火的面館,不是百年老店也不是什么網紅店,而是一家才開業一年多的萬泰興。

其實萬泰興這塊招牌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有了,只是后來沒落了,如今的老板千辛萬苦重拾曾經的味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萬泰興面館和一般的面館不同,走的是高檔路線,裝修古香古色,很有蘇州風情,店內干凈明亮,讓人心情愉快,服務就更不要說了,可以用完美來形容,對喜歡就餐環境的人來說,簡直是美食天堂。

據說他們家有著全蘇州最好吃的蟹粉面,兩層樓的大堂子可以同時容納不少客人就餐。店里的一般面條都不算貴,最貴的都寫在前面,像什么超級三蝦面198元一碗,三蝦面128元,而最好吃的蟹粉面是158元。基本上有蝦有蟹都是一百多,常規澆頭的價格就便宜了,爆鱔是36元,紅燒大排是22元,最便宜的白湯面和紅湯面什么澆頭都不加,也就是素面12元一碗,蔥油拌面是16元,這個價格在蘇州不算貴。

因為現在秋風起,蟹腳肥,是吃蟹的好季節,所以不少人慕名來這家店,只為吃一碗蟹粉面,進門就可以看到阿姨正忙著拆蟹肉,蟹黃鮮香,蟹腿肉爆滿,河蝦仁也是現剝現吃,個頭雖小,但是很新鮮,口感Q彈,看到這些新鮮的澆頭就知道老板多有誠意,怪不得不少人意猶未盡。

現在吃三蝦面有點過季了,因為最好的河蝦是七八月份,但是蝦仁還是那么白凈嫩滑,還有鮮美的蝦籽和蝦腦,舀一勺真是鮮得眉毛都掉了,真是好奇河蝦最好的季節到底有多讓人驚艷。響油鱔糊每一條鱔絲都大小均勻,拌著姜絲,味道雖甜但不會膩,單吃已經很過癮了。

他們家的面條湯底做得很好,味道清淡不油膩,紅湯有股紅燒牛肉面的口感,白湯像在喝魚湯那么美味,單單吃一碗素面就已經很滿足了,有老吃客推薦一定要點蝦仁蟹粉面,先品嘗幾口蟹粉的鮮美,再隨便加入自己喜歡的澆頭一起吃,能將鮮活美味詮釋到最好。

他們家除了需要花錢的澆頭外,還會隨著時節送小菜,如今是咸菜毛豆、油燜茭白、小香菇和原味雞湯,和面條拌在一起,能夠很好地中和味道,讓面條的口感錦上添花,而且服務員還會熱情給你拌面,非常體貼。如今店里還有優惠,蟹粉面套餐118元一份,你想來嘗一下嗎

打卡網紅面館

蘇州電視臺,有一檔叫《兜兜白相相》的尋訪美食的節目,每周六晚十點,我和先生都會準時收看,看主持人尋美食、品美食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民以食為天,不管是皇親貴族,還是草根百姓,誰都無法抵御美食的誘惑。每次看主持人吃得不亦樂乎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摸摸肚子,擼擼下巴,隔著屏幕咽口水的趕腳,每次都會產生一種沖動,哪天有空一定要去嘗嘗。

這周六晚上,我們按時打開節目,看到主持人張妹妹在介紹蘇州吳中橫涇鎮的一家面館,看著很是誘人。

先生說:“這家面館應該是很有名氣的,我前幾天看到朋友圈有人曬在那里吃面的。”

我說:“這么遠,特意開車去吃碗面,那得有多好吃呀。”

“不遠,也就二十來分鐘,要不,明天我開你去吃面吧。”先生說。

我應了一聲,再說吧。

周日,兒子單位值班,先生再次提議,去吃橫涇鎮吃網紅面,我想,去就去唄,難得也去體驗一下網紅的味道。

走進店門,木梁圓柱、木桌、條凳,貼著紅紙寫著毛筆字的取餐口,墻上還掛著一些

竹篩、竹匾,桌上的陶罐、方盒,端面的木制托盤,看起來都和蘇州味道很搭。在柜臺的左邊,還有一小舞臺,有一美女在唱蘇州評彈。

店里來吃面的人,多到讓你相信,所有的座位都是滿的,旁邊還站著很多等候的人。

再看,中間點菜買面的隊伍,排滿了整條道。

這轉身都有困難的地方,再好吃的東西也讓人覺得掉價,我真有點想走的意思。先生說,來了就嘗嘗吧,不必這么多講究,我去排隊吧。

于是,先生排隊,我去找位置,好不容易,在靠窗的地方等到了一個兩個人的桌子,坐下,在等的時候,我想,要不給這網紅地拍個照吧,可是,到處都是晃動的人頭,算了,放棄,還是等吃吧。

我不知道,在這么嘈雜的地方唱評彈的演員,內心是什么感覺。

終于面來了,蝦仁炸醬拌面,外加特色澆頭,素三鮮,特色大排,臘雞腿,燜肉。

傳說中的網紅面,味道也就那樣,不過,沒吃完的菜還得打包回家。

回家的路上,我想著,蘇州的很多老字號面館,在各地開設分店,口味每況愈下,紛紛倒閉,連帶老字號一起沒落。

蘇州的面,我一直以為,是屬于小家碧玉的,一定是在幽靜的,能看到小橋流水的窗邊,聽著吳儂軟語的蘇州評彈,才能吃出它溫婉的味道。

如果一味的講究規模,講究利潤,非要讓小家碧玉變成大家閨秀,那是很難適應的。

蘇州朱鴻興是蘇州最好的面館嗎?

不是,朱鴻興面最為有名 但奧灶面也不錯。奧灶面分紅湯和白湯兩種,紅湯面適合春、秋、冬。白湯則適合夏天。

紅白湯分別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湯鹵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面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湯鹵鴨面,原色原味。

做法里還講究,“三燙一體,小料沖湯”。三燙即是:面要燙,直接在噗噗噗的沸水里過水,燙面;湯要燙,配制好的面湯放在鐵鍋里,用余火燜煮,保持其溫度;碗要燙,碗靠店里的小姑娘洗洗干凈,放在沸水里泡著,燙熱。臨近過年,去面館吃一碗,尋來的年滋味,就蘊在溫度里。小料沖湯,即是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食客的要求,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因此,即使在陰冷的江南姑蘇,食之亦可冒汗。

江浙的面條有哪些差別?

很多北方人來江南,都會對這里的飲食習慣感到不可思議:明明是南方,可吃起麥面來,比北方人還兇。

蘇式湯面不用說了,銀絲細面、紅白兩味面湯、琳瑯滿目的各色澆頭,可以連吃一個月不膩味。堪稱江南面的“班長”。

但“副班長”的人選是誰?我以為,杭州面和湖州面兩位可以擔當。

來看看這兩家面館。

杭州-復興面王

/ 番茄汁拌川、腰花片兒川 /

杭州是個傳奇小面館輩出的城市,從老一輩的奎元館、狀元館、得意樓;到榮登舌尖的菊英面館,以及和它同輩的忠兒面館、慧娟面館;再到新一代網紅方老大面、老橋頭、陳八兩,層出不窮,據工商所的朋友說,總數已經接近9000家。

但沒有一家面店,如復興面王一樣,有底氣自稱為“王”。

所謂復興,是杭州老城區一條美食街復興路——不是那種政府規劃的美食城,而是依托周邊社區,自然生長出來的硬核美食集聚地。

某點評上,搜索復興路沿線美食,結果達到27頁!

傳說復興面王的前身,就是從這高度密集的餐飲戰場里,一路殺出來的無冕之王。

今天的復興面王新店已經搬到河東路,但依然保持著無冕之王的特性。

排隊,當然是首要要素。

復興面王果然有“王”的底氣,用了中式面館很少出現的透明廚房。據同行的餐飲大咖說,明火中餐使用透明廚房的清潔成本,至少是傳統廚房的一倍以上。

與之相對應的,前廳沒有收銀,隔著玻璃對炒澆頭的阿姨說一聲“我要豬肝面”,然后掃碼付款,并沒人監督你、也沒有服務員為你推介產品、端盤上菜。

說白了,這些非常規設置,都是自詡為“王”的面館,對出品品質的自信。

炒澆頭與煮面同時進行,顛著勺的手上下翻飛,眼花繚亂。

食物油脂和高溫碰撞出來的火花翻滾到一尺高,大火爆炒催化出來的香氣,是任何米其林餐廳都比不了的。這是排長隊的食客們堅持排下去的勇氣來源。

抬頭看看面的單價,肉絲拌川15元、大排面15元、片兒川15元...最貴的蝦爆鱔46元,感受一下,應該是杭州吃面的正常價。

番茄汁拌川是復興面王的招牌,雖然杭式拌川的正宗是韭黃肉絲拌川,番茄汁沒見過,但嘗過之后,我依然認為它是地道的杭州面味道。

為什么?杭式拌川的特點是油多、火大、面生,比炒面爽滑、比拌面有鑊氣。

這些特點,復興面王的番茄汁拌川全部覆蓋。番茄汁代替醬油,大火爆出了酸甜交織的綿密口感,很有水軟風清江南味道。

片兒川是考驗杭州面正不正宗的必修課,復興面王為了體現正宗性,除了傳統片兒川之外,還祭出了腰花片兒川、爆鱔片兒川、蝦腰片兒川和酥魚片兒川四大“王炸”。

用來制作片兒川的面條要用扁長的堿面,內芯稍夾生,口感爽健有筋骨,杭州人稱這種特點為“生籠”。如果看到現在流行的細圓面、手工面、小寬面,都不合格。

雪菜要用干爽微黑、沒有鹵汁的“倒篤菜”,不是這個就不夠香濃,絕不能用濕嗒嗒的黃色的“抱腌菜”,酸味會影響面條的口感,也不能用翠綠色的“雪里蕻”,鮮味有余,濃儼不足;

筍也是必須的,一年四季,冬筍、春筍、鞭筍、毛筍,總是不會少的,秋冬之交,一個多月的“斷檔”期,那就用筍干彌補。絕不能用茭白、萵筍、甚至杏鮑菇來替代。

所謂“片兒川”,其實是南宋王室從河南帶來的飲食習慣。面食遇上中原菜“湯汆”的技法。筍片、瘦肉片過油鍋,加雪菜湯,再用汆過水的斷生面條來配。

遵循這些傳統上,復興面王做得很地道,即便加入了腰花、蝦仁、鱔片和酥魚這類典型的蘇式湯面的輔料,以及油渣這些配料,但依然看得出杭州面與中原面食的遠房親戚關系。

湖州-中吉面館

/鱔腰面、肉絲蝦仁面、爆魚面 /

這家面館位于湖州一個叫練市的小鎮上。從這里出發,十公里外是烏鎮景區、二十公里外是南潯古鎮。

光憑這兩個周邊的地名,就可以大致想到,這是個怎樣的小鎮。

面館的名字很樸實,因為開在小鎮的主干道“中吉路”上,所以就地起名“中吉面館”。

我去吃的時候是周六中午,小面館里人滿為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工作日的午市生意好不好,是評判一家面館是否出彩的重要標準。畢竟,工作日的午餐,大多是為了打發肚子,而閑暇的周末還能吃起的,無疑就是為了味道。

小鎮的物價還是便宜的,基本上,十元左右就能吃到豬肝、爆魚、腰子、肚絲這幾種招牌面。到了二十元,就是豪華“雙澆”的蝦腰、鱔腰了。

湖州最流行的不是湯面,而是“干挑”。如果不跟老板提出特殊要求,默認會給你上一份干挑面。

這種登上過“舌尖”的面條,與蘇式湯面和杭式拌川都不相同。所謂“干挑”,并不是沒有湯汁,而是用炒澆頭時自然溢出的鹵汁來潤滑面條。

“挑”也很重要,就是將面條不斷地高高挑拌,以讓少量的油亮汁水勻和在面條上。

面是蘇式的細圓面,在煮開的小鍋里撩幾下就起,勁道。

我吃了最貴的鱔腰,給料很足,鱔片與木耳一起炒,爆出濃郁的鑊氣,咬一口,是脆的;腰花則與筍尖一起炒,起鍋飛快,有著輕靈鮮嫩的風致。

兩種不同滋味的澆頭澆在面條上,有如清晨與黑暗交匯的那一刻,一下子點燃了食客眼里的曙光。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