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紅黑料正能量萬里長征(中央電視臺2019年《主持人大賽》集錦-第六期)

时间:2024-06-09 15:41:51 编辑: 来源:

中央電視臺2019年《主持人大賽》集錦-第六期

1、新聞類一號王嘉寧:

2、文藝類一號李莎旻子:

【出題嘉賓】元宵節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一直是喜慶的、吉祥的、歡樂的。無論是“千門開鎖萬燈明”的這種熱鬧勁還是“月上柳梢頭”的這種朦朧美,都代表著我們內心當中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今晚明月高懸燈光璀璨,接下來就讓我們賞燈賞月鬧元宵。

【李莎旻子】觀燈賞月人歡笑,喜氣洋洋鬧元宵。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節日好!您看啊,今天是元宵佳節,咱們吃的湯圓里吃的是中國味,咱們猜的燈謎里藏的是中國字,咱們看的花燈里看的是中華明,還有這月亮,就是團圓情哪。所以今天呢,就讓我們跟著一輪滿月一起來猜燈謎,吃元宵。

3、新聞類二號董星辰:

【出題嘉賓】每當來到《時代楷模發布廳》,我們心里就一份期待,在這里我們將遇到誰從哪里來,他將給我們帶來什么。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都回想我們自己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總會有榜樣,有楷模的引領。楷模會激發出一種精神力量,使得我們面對著紛繁的世間更有方向,更有信心。

【材料一】

95歲的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的一名老戰士。1955年,他選擇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從此,張富清刻意塵封功績,連女兒也不知情。直到2018年底,張富清的英雄事跡才重現在人們面前,一本立功證書,記錄著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時,經歷九死一生立下的赫赫戰功;獲評兩次戰斗英雄、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但當張富清回憶起犧牲的老戰友們,他說:“我的戰功,和他們的貢獻相比,差的很遠。”

【材料二】

李文祥是河南濮陽的農民,1947年參軍入伍,榮獲“戰斗英雄”、特等人民功臣等稱號。1962年,他主動回家鄉范縣務農。當時,家鄉到處都是鹽堿地,于是他帶領村民開挖水渠、復耕農田、推行“稻改”。在他的帶領下,不到兩年時間,原本畝產只有一二百斤小麥的低產田,全部種上了水稻,產量增長到400多斤。支農的50年,他隱姓埋名,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他在部隊的輝煌戰績。直到2011年組織慰問時,這隱藏了60多年的秘密才被揭開。他說:"干革命是為了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要待遇"。

4、文藝類2號選手蔡紫:關于夢想

【出題嘉賓】這是一個有夢的國度,一個人的幸福有時候取決于他擁有什么,但有時候,它也取決于他懷揣什么?一個國家的自信,它取決于在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他都擁有了追夢的權利。那今天來到《開門大吉》的幾位選手,他們就是鉆研在自己熱愛的事業當中保持了那份最初的初心,實現了夢想!看看他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故事?請看大屏幕。

【材料二】:劉洪安是河北保定人,全國道德模范。他因為開設“健康用油,杜絕復炸”的誠信早餐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油條哥”

他的夢想:把油條賣到全國

【材料三】:黑龍江省的“傳奇奶奶”姜淑梅60歲學識字,到了82歲,已寫下近60萬字,出版了5本書,實現了從“文盲”到網紅作家的逆襲。

【蔡紫】

現場的各位朋友,歡迎來到今天的《開門大吉》,歡迎大家!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以往的《開門大吉》都是我們的嘉賓來到現場,通過歌曲的方式然后來實現自己的家庭夢想。都說人生如歌,今天我想換個方式行嗎? 我想通過歌曲先帶大家認識和走進一下要來到我們現場圓夢的兩位嘉賓。聽好了啊,我終于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追逐的年輕歌聲多嘹亮。是不是聽出一點眉目了,好像是關于夢想的故事。沒錯,我們都說夢想掌握在手中,我希望大家把目光投入到我們今天兩位嘉賓的手上。第一位劉洪安,他是河北保定人,是遠近聞名的“油條哥”,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手,因為多年炸油條,不停地去反復研究這個油條的油炸的方式,他的手已經完全紅腫了,洪安說他每天晚上不得不把手浸泡在冰水當中來降溫消炎。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執著的堅守和反復地研究,他成為了全國道德模范,因為他“誠信經營,杜絕復炸”,已經成為了“油條哥”,他今天來到《開門大吉》的夢想是把油條賣到全中國。我們說夢想難道只屬于年輕人嗎?當然不,追夢人永遠是年輕。我們今天來到《開門大吉》的第二位嘉賓,來自黑龍江的姜奶奶她60歲的時候開始學識字,到現在已經出了五本書了,她的夢想是說如果我能實現夢想,我要用這個獎金來學畫畫,我們可以投入到姜奶奶的手上,她的手飽經滄桑,這雙手可能曾經環抱過嬰兒,曾經為家人炒過可口的飯菜,曾經縫補過衣服,但是現在她要用這雙充滿皺紋的手來書寫自己的人生夢想。夢想,真的是太美好了。所以我說《開門大吉》有無數嘉賓來到現場實現夢想,但是夢想就是由一個個小小的心愿串聯起來的,它像一個個音符一樣組成了我們人生美好的篇章。我覺得今天這樣吧,既然我們是《開門大吉》的特別版,我們一起追尋夢想,祝福每一個有夢想的人,我們用一首歌,用張靚穎的《我的夢》來歡迎一下兩位嘉賓,也為我們自己每一個有夢想的人加油可以嗎?好,我們接下來音樂響起,歡迎我們的洪安和我們的姜奶奶在我們《開門大吉》的現場能夠圓夢成功,有請二位。

5、新聞類三號選手果欣禹:

【出題嘉賓】今天我比較關注的是一個關于言傳身教的話題,對于一個家長來說哈,他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才是他們能夠給孩子的最好的教養。只要把言傳身教堅持到底,你不但能夠教育孩子,還能夠提高自己。

【材料一】退伍軍人張嬋,10年前她作為352名民兵方隊中一員走過天安門,今年,已身為母親的她,再一次參加閱兵。當被問到是什么支撐他十年后重返閱兵場時,張嬋表示“我希望能讓我的孩子看到媽媽特別優秀。”

【材料二】2019年9月,廣西大學迎來了一名特殊的新生——49歲的上海交大宿管阿姨原夢園、從兒子讀初中開始,他就用“陪讀”的方式,陪兒子共同學習。2018年,原夢園與兒子共同考研,兒子考取復旦大學,他也被廣西大學錄取,攻讀碩士學位。他說,"圓夢的道路無論多艱險,路燈盡頭一定是夢圓"

【果欣禹】這兩位媽媽都用她們平凡而偉大的奮斗歷程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那就讓我們和他們一樣,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這樣,當我們在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自己碌碌無為而感到羞愧,也不會因為自己虛度光陰而感到悔恨。那么這個時候,翻開我們過往的歷史,我們就可以很驕傲地對自己說,你不負此生。(再將個人人生價值的實現延伸至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作為母親的言傳身教結合將更好)

6、文藝類三號選手李七月:

【出題嘉賓】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遠方有多遠不得而知,但是詩其實就近在眼前。他可能是我們登高望遠的時候脫口而出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他也可能是月圓之夜,大家共同吟誦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當然,他也可能是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無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只有常說,詩句是天才創造的,但是生意卻可以屬于每一個追求真善美的靈魂,那么我們讀詩到底在讀什么呢?

【考題】柳樹、紅豆、月亮

【李七月】嘴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這里是中國詩詞大會,大家好,我不是董卿。今天在我們節目現場呢,出現了三幅圖。其實,這也代表了中國人對于三種不同事物描繪的最美的情感,臨別贈柳盼人留,這是李白送給友人的不舍;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顆顆紅豆如同泣血相思淚,一如王維筆下的“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其實,這絕不僅僅是描繪愛情,而是很多中國人對于相愛之人的殷殷思念,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頭上的這一輪明月為多少代人傳送又寄托了多少中國人的情感和思念?可是假如沒有詩詞,我們今天似乎很難找更加優美生動的句子來描繪這三種食物。中國古詩詞的力量和情感可以穿越千年而絲毫不解,這到底是為什么?我想所謂的人生體驗無非就是眼前所見和心中所想,眼前為物心中為我。而我們的詩詞恰好就是我們的文化當中連接物我的一個最為獨特的紐帶。王國維先生曾經說過“一切景語皆為情語。”中國詩詞既可以將我們看到的事物轉化為情感,比如壯麗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比如清幽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當然,他也可以反過來將我們內心的情感轉化為畫面,比如激昂如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或者哀怨如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中國詩詞就這樣在千年記錄的時光和感受。而當千年之后物我 兩空之時,其實我們依然能夠通過這些描繪柳樹紅豆和月亮的詩詞去復原情感產生共鳴,我想這就是中國詩詞真正的魅力所在。而其實這樣的感受力早就已經藏在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當中,詩詞大會就是要讓這些遺忘被喚醒,讓這些喚醒被使用。經驗,讓我們繼續詩酒趁年華。

7、新聞類4號選手劉妙然:

【出題嘉賓】今天我們要關注一下和“三農”有關的話題,因為我們都見證過打工潮,有很多的農村的年輕人,他們從家鄉走出,到城市里面打工,這其中呢,可能有不為人所知的那份艱辛,可能也有小小的收獲之后的那份滿足感和幸福感,當然還有對家鄉和家人的思念。現在呢,在發生變化,我們看到農村基礎設施在改善,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普及,還有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到位,很多在外鄉打工的年輕人呢,選擇回鄉創業,因為現在農村創業的機會越來越多,這個很像是“飛燕還巢”。今天出去這個背景就和這個有關,那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具體的信息。

【材料一】2019年,田野上的高等職業學院——黑龍江農業職業學院迎來一批特殊的大一新生。這些人是來自學校周邊縣鄉的農民,他們是按照年齡、產業基礎、是否能夠帶領鄉村致富等原則,由當地政府遴選而出。該職業學院是國家示范性高職學校,就業率高達95%,畢業生供不應求。

【材料二】在2019年9月23日的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各類農產品的視頻直播成為熱點。其中“巧婦9妹”甘有琴等人入選農民豐收節十大銷售達人。據了解,甘有琴來自“水果之鄉”廣西靈山縣,是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利用電商平臺,他創下了2小時銷售芒果10萬斤的好成績,還幫助家鄉1200多名農戶增收400多萬元,成為新農人的典型代表。

【劉妙然】這是一次田野上的高等職業院校,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院校在看。右邊的這張圖是他們迎來的第一批特殊的大一新生,他們特殊在哪兒呢?皮膚有一點黑,年齡有一點大,因為這些人是來自學校周邊縣鄉的農民,以前我們說從農村走出一個大學生就特別不容易了,現在。他們在畢業之后還是非常的。就業率高達95%,而且還供不應求,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現代農業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我們能夠感受到要用知識做支撐,所以他們的代表,那么第二就是靠科技來做保障,我們來看第二條新聞,在2019年的9月23號,中國農民豐收節上,各類農產品的視頻直播成為亮點,集中巧婦九妹甘有琴入選的十大銷售達人有多厲害,他創下了兩小時銷售芒果十萬斤的好成績。我想請現場的各位,我們的觀眾朋友們能不能在我們下節目之后也去我們甘大姐家去下單一筐芒果,一起來感受一下我們脫貧致富的果實。其實呢,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中國的貧困人口有7.7億,確切的說應當是7.7億的農民,而在明年也就是2020年,中國將會實現脫貧。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其實對于中國來講,我們不單單是解決了一個歷史性的問題。同時,我們也在加快著世界減貧的步伐。而我們中國脫貧的農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也為世界提供了一份中國脫貧的樣板。

8、文藝類4號選手劉慧凝: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