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網織紅細胞結果報告怎么寫(如何看血液檢驗報告單)

时间:2024-05-18 04:55:44 编辑: 来源:

血檢報告 網織紅細胞在正常值范圍內 未找到幼稚細胞..

鼻出血是單獨一側出血還是兩側都出血,是自發性出血還是觸碰粘膜后出血,每次是否是流血不止,除了鼻出血以外全身其他部位有出血表現嗎?

鼻出血、乏力雖然可以為血液病的常見臨床表現,但都不特異。血液病出血往往是多部位的自發性出血,出血難以自行止血,乏力則可見于很多疾病,血液病乏力常常因為貧血,你的血常規和網織紅細胞都未見異常,可以肯定說沒有貧血或血小板減少,你又說未見幼稚細胞,可以除外大部分血液病。再查一下凝血象,若也正常,基本可以除外血液病了。你的癥狀不像血液病。

建議:查查凝血象、肝功能、腎功能,耳鼻喉科檢查一下看看鼻前庭、鼻中隔看看有無局部血管、粘膜病變。

如何看血液檢驗報告單

問題一:怎樣看血常規檢驗報告???? 一、Hb、RBC測定:

Hb RBC

參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 (4.0~5.5)×10e12/ L

成年女性:110~150g/L (3.5~5.0)×10e12/ L

新生兒: 170~200g/L (6.0~7.0)×10e12/ L

臨床意義

(一)Hb、RBC個:

指單位容積血液中的Hb、RBC高于參考值高限。

例:成年男性RBC>6.0×10e12/ L,HB>170g/ L即為增多。

可分為相對性和絕對性增高兩類:

1、相對性:嘔吐、腹瀉、多汗、多尿、大面積燒傷、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2、絕對性:

分兩類:

原發性: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目前認為造血干細胞受累所致。

繼發性:1)紅細胞生成素代償性增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胎兒、新生兒、高山居民

病理性:嚴重肺氣腫、肺心病、先天性心臟病等。

2)RBC生成非代償性增加:與腫瘤、腎臟病有關,如:腎癌、肝癌、子宮肌瘤及腎積水、多囊腎等。

(二)Hb、RBC↓(貧血):

生理性:1、嬰幼兒及15歲以前兒童。

2、妊娠中、晚期。

3、60歲以上老年人。

病理性:1、RBC生成減少:

2、RBC破壞增多:

3、紅細胞丟失:

(三)RBC形態改變:6~9um(7.5 um)

1、大小異常:

(1)小RBC:直徑小于6um(缺鐵性貧血、球形RBC增多癥)

(2)大RBC:直徑大于10um(巨貧、部分溶血)

(3)巨RBC:直徑大于15um(巨貧)

(4)大小不均:除正細胞貧血外,其它貧血均可見。

2、形態異常:

(1) 球形細胞:先天性球形RBC增多癥。

(2) 橢園形細胞:先天性橢園形RBC增多癥、巨貧。

(3) 口形紅細胞:先天性口形RBC增多癥,DIC、酒精中毒。

(4) 靶形細胞:地中海性貧血、缺鐵性貧血。

(5) 鐮刀狀細胞:HbS病。

(6) 淚點狀細胞:骨髓纖維化等。

(7) 棘細胞及刺細胞:棘細胞增多癥(先天性無β脂蛋白血癥)、尿毒癥、脾切除、酒精中毒性肝病。

(8) 裂細胞(形態不整):DIC凝血、嚴重燒傷等。

(9) 錢狀細胞:多發性骨髓瘤、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癥。

3、染色異常:

(1) 低色素性:缺鐵性貧血、HbS病、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

(2) 高色素性:巨貧、球形RBC增多癥。

(3) 嗜多色性:增生性貧血。

4、結構異常:

(1) 嗜鹼性點彩:增生性貧血、重金屬中毒。

(2) 染色質小體:增生性貧血、巨貧、紅白血病。

(3) 卡-波氏環:增生性貧血、巨貧、脾切除、鉛中毒等。

(4) ......>>

問題二:血液檢查報告怎么看 你可參考血常規的正常值看看wenku./...6這個值是分男性與女性的性別、成人與新生兒不一樣。從列出的數值估計是有變化的值,較大的是體現在紅細胞體系中:血液報告單上血紅細胞5.88,血紅蛋白含量 17.4,紅細胞壓積52.6閥增加,如是新生兒也能解釋。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的主要成分,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約有1/120的RBC 衰亡,同時又有1/120的RBC產生,從而使RBC的生成與衰亡保持動態平衡,所以健康成年人每3~4個月獻血200~300毫升對健康不會產生影響。多種原因可使RBC的生成與衰亡的動態平衡遭到破壞,導致RBC與Hb的數量減少或增多,或質量發生變化。

例如,連續劇烈的嘔吐、嚴重腹瀉、大面積燒傷、大量出汗等可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從而使RBC及Hb增多。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癥、甲狀腺功能亢進等,亦可致使RBC、Hb含量相對增多。

紅細胞比容增大:

①嚴重脫水(大量嘔吐、腹瀉、失水等)。 ②大面積燒傷。

③真性紅細胞增多癥。

④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新生兒、高原病、重癥肺源性心臟病等)。 上面介紹了紅細胞(RBC)及血紅蛋白(Hb)和壓積增多的意義,僅憑一張結果不能說明什么,要結合情況。

問題三:血液檢驗報告單怎么看 白細胞總數高、中性粒分類比例高、CRP高、發熱(寒戰)均提示有細菌感染,應結合臨床癥狀使用錠當的抗生素。另外有輕度貧血傾向,最好復查一下血紅蛋白和RBC。

問題四:如何看血液常規檢查報告單 血常規的一些化驗項目的臨床意義作一簡要說明,供參考:

1、血紅蛋白(HB)

正常參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臨床意義: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較少見。

減低:可反映貧血的程度。病人的營養狀況不佳、手術后失血過多、化療后等均可出現。

2、紅細胞計數(RBC)

正常參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萬/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萬/mm3【0.01】

臨床意義:診斷各種貧血及紅細胞增多癥。

增高: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肺心病、肺氣腫、高原缺氧等。

減低:手術后失血過多、化放療療引起的紅細胞減少、其他情況引起的貧血、血液稀釋后等。

3、白細胞計數(WBC)

正常參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臨床意義:

增高:急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大出血、中毒、惡性腫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這是化療病人最常見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可出現。

4、白細胞分類計數(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單核性和淋巴性三類白細胞。粒細胞又根據胞漿中含有的顆粒性質不同,分為嗜酸性、嗜堿性及中性粒細胞三種。

(1)中性分葉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50~0.70(50%~70%)【0.01】

臨床意義:

病理性中性粒細胞增多:急性細菌性感染,嚴重組織損傷或血細胞破壞、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惡性腫瘤。

中性粒細胞減少:放射線或化學藥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傷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進等。

(2)中性桿狀核粒細胞(N):

正常參考值:0.01~0.05(1%~5%)【0.01】

臨床意義:用于血液系統疾病的診斷和判斷感染輕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細胞(E):

正常參考值:0.005~0.05(0.05%~5%)【0.01】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于過敏性疾病、寄生蟲病、某些皮膚病及血液病等。

減少:見于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時、大手術病情嚴重及傳染病、傷寒、副傷寒等病患者。

(4)嗜堿性粒細胞(B):

正常參考值:0~0.01(0%~1%)【0.01】

臨床意義:

增多:常見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嗜堿性粒細胞白血病及某些轉移癌。

減少:無臨床意義。

(5)淋巴細胞(L):

正常參考值:0.25~0.35(25%~35%)【0.01】

臨床意義:

增多:某些病毒或細菌所致的傳染病,常見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某些慢性感染,如結核病恢復期及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減少:接觸放射線及應用皮質激素之后。

(6)單核細胞(M):

正常參考值:0.03~0.08(3%~8%)【0.01】

臨床意義:

增多: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復期、單核細胞性白血病。

減少:臨床意義不大。

5、血小板計數(PLT)

正常參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臨床意義:

減少: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

問題五:怎么看血液檢查報告單 你好,具體是什么檢查?不同檢查意義不一樣,讓大夫看,你去買粉絲。如果不是學醫的你看不懂

問題六:怎樣看血液細胞檢驗報告單 你好,血紅蛋白(Hb):男性 120~160 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兒 170~200g/L

紅細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兒(6.0~7.0)×10*12/L

白細胞(WBC):成人 (4.0~10.0)×10*9/L 新生兒(15.0~20.0)×10*9/L

6個月至2歲 (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網織紅細胞計數: 0.5%-1.5%

白細胞分類計數

百分率 血常規化驗單

中性桿狀核粒細胞 0

搜索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