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葡萄牙與16世紀的亞歐香料貿易(簡述幾百年來國際貿易政策發展史)

时间:2024-05-17 15:39:48 编辑: 来源:

15—16世紀,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歐國家紛紛進行遠洋探險”;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哪些影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在15~16世紀之交,西歐各國本想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新航路的開辟絕非偶然,它有著深刻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還有一定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且主客觀條件已經完全具備。

第一、 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尋金熱”是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和社會根源。

15世紀以后,西歐各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已經產生并初步發展。作為商品交換的支付手段的貨幣,不僅取代土地日益成為社會財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為衡量社會地位和權力的重要標志。15世紀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黃金成為國內外貿易的惟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當時歐洲人渴望得到黃金,加上《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的影響,西方人認定只有到中國等東方國家才可以實現他們的“黃金夢”。恩格斯深刻指出:“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是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可見,新航路的開辟是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的需要,歐洲人對黃金的貪婪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資本主義對于掠奪財富和加速資本原始積累的迫切要求。

第二、 商業危機是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

早在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地中海東岸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轉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更嚴重的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歐洲上層社會只得不惜高價采購,導致貿易嚴重入超,貴金屬大量外流。這迫使西歐各國紛紛采取行動,企圖另辟蹊徑尋找一條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

第三、 弘揚、傳播基督福音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是新航路開辟的宗教根源和思想根源。

弘揚和傳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是西歐民族國家支持哥倫布西航“前往中國”的重要原因。哥倫布就是個狂熱的督基教徒,他自認為“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他在探尋新航路的始終,都滲透著濃厚的宗教情緒。當時社會盛行的人文主義思潮,激勵了西歐人的進取精神,鼓勵他們向海外傳播和擴大基督教影響、勇于開拓進取去挑戰并征服自然,大膽地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特別是探尋新航路和從事冒險事業。

第四、 歐洲生產力的發展、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皇室的支持,使新航路開辟的主客觀條件已經具備。

開展大規模的航海探險活動必須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支撐。中國發明的羅盤針,經阿拉伯人西傳后于14世紀時在歐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歐洲的造船技術當時有了很大進步,出現了新型的多桅多帆、輕便快速的大船。此外,當時歐洲流行地圓學說,繪制地圖的技術很先進。所有這些,構成了開辟新航路的客觀條件。同時開辟新航路的主觀條件也已經具備。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都已經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和中央集權的過程,專制王朝和社會各階層都渴望開辟新航路。政府為了發展貿易、改善經濟狀況和擴大版圖,大力支持開辟新航路的活動,不少封建貴族成為探險者。 二、 新航路開辟的經過1.葡萄牙人迪亞士

1487年—1488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三艘輕便帆船抵達非洲最南端的海角,后將其命名為好望角(GoodHope)。路線:葡→非洲西海岸→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2. 意大利人哥倫布

1492年,哥倫布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到達美洲。路線:西班牙→大西洋→美洲西印度群島(發現“新大陸”)

3. 葡萄牙人達·伽瑪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亞士率領船隊抵達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1497~1498年,達·伽瑪開辟了歐洲從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達·伽馬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葡萄牙王室是他們遠航的支持者。

路線:葡→非洲西海岸→大西洋→非洲最南端好望角→非洲東海岸→印度洋→印度。

4. 葡萄牙人麥哲倫

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歐洲的環球旅行。西班牙王室支持了這次航行。這次航行證實了地圓學說。

路線: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東海岸→麥哲倫海峽→太平洋→菲律賓群島→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編輯本段]三、 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其一,新航路的開辟引起了“商業革命”。

商業革命的表現為世界市場的擴大,流通商品種類的增多和商路貿易中心轉移。 新航路開辟以后,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這可以說是世界各個地區之間聯系加強的第一步。于是,歐洲同非洲、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世界市場的擴大也意味著新的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國的市場上,特別是美洲的許多農產品傳播到歐亞大陸。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貿易的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等商業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維爾等城市。北海兩岸的港口更是后來居上,越來越占據海上貿易的中心地位。

許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煙草,可可和中國的茶葉等出現在歐洲市場上,香料等傳統商品的交易量更是成倍上升。同時,市場的擴大有力的刺激了西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為了控制國外貿易,英、法、荷等國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負有軍事政治等職責。權貿易公司的活動推動了西歐資本原始積累的進程。新航路開通后,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區域成為歐洲商路的貿易的樞紐。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薩維利亞、尼德蘭的安特衛普和英國的倫敦等逐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

其二,新航路開辟的另一個后果是引起“價格革命”。

價格革命的表現是: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西班牙,再從西班牙流向熱那亞,最后甚至流入奧斯曼帝國。在白銀向東流動時,所經地區物價迅速上漲,貨幣貶值。物價猛漲對歐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價格革命促進了歐洲國家階級關系的變化。一是按傳統方式收取定額貨幣地租的封建地主,他們的實際收入因貨幣貶值而減少,陷于貧困破產;二是手工工場主、資本主義農場主和新貴族獲利很大。他們既能夠更廉價地購買勞動力,又有大量產品待價而沽。可見,價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價格革命對西班牙所起的作用卻不同。16世紀前期,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推行稱霸歐洲的政策,將巨額財富用于軍事和政治活動;西班牙貴族為了追求奢侈生活,大肆揮霍,導致從美洲殖民地運回的金銀很快就轉到其他國家的供貨者和債權人手中的局面。西班牙進行的殖民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為他人做嫁衣。它從殖民地掠奪的財富,并未轉化為工業資本,而是輾轉流入英法等國后才轉化為資本。

其三。新航路的開辟證明了地圓學說。

其四,新航路的開辟為世界市場的形成準備了條件。

世界由此開始打破以往孤立封閉的狀態,增強了聯系,逐漸開始了的一體化過程。

其五,早期的殖民活動與掠奪也隨新航路的開辟而開始。

以西班牙,葡萄牙為首的殖民帝國對亞非拉各國進行了早期的殖民擴張,西方殖民時代就此開始。

其六,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封建制度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而加速了它的衰落,資本主義也隨之加速興起,他們共同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其七,新航路開辟后,各個地區各個民族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

古代世界的區域貿易圈主要有哪些?各自的情況怎么樣

(1)地中海貿易圈。中世紀的世界貿易中,地中海仍占據重要地位。 一方面,地中海沿岸國家的相互貿易始終很繁榮;另一方面,地中海是東西方貿易的樞紐,它把西歐各國和東方各地區聯系起來。 君士坦丁堡成為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后來被威尼斯和熱那亞替代。

(2)東亞貿易圈。

東亞貿易圈是古代世界的另一個貿易圈,它始終是以中國為中心。這個貿易圈包括中國、日本、朝鮮、南洋地區和印度支那地區。

a.中日貿易:

始于秦漢,隋唐達到鼎盛,當時,中日之間建立了遣唐使、遣唐使制度,不僅進行政治文化交流,貿易也是重要的內容。這個時候,日本從中國進口大量貨物。

宋代:中日貿易進一步擴大。由于日本由于經濟發展,像中國出口大量的商品,另外,日本從中國進口大量銅錢。

明代:明政府實行“貢舶制度”,日商獲利極大,但是當時日本政局混亂,海盜很多,日本實行了“鎖國政策”,但是民間的貿易一直沒有中斷。 b.中朝貿易:唐代發展到一個高峰,因為實行了“遣唐使制度”,至明代,中朝貿易結構比較完善。

c.中國與南洋地區的貿易:馬來半島、印尼、菲律賓等國家。是中國與西方貿易的中間段。

d.中國與印度支那地區的貿易:越南李氏王朝、占城等,宋代中國與越南李氏王朝的貿易主要限于邊境貿易,。另外,占城發展為印度支那國際貿易中心,并且是中國與南洋、印度洋貿易的中間環節,具有重要地位。

(3)波羅的海和北海貿易圈

波羅的海和北海貿易圈也就是北歐貿易圈,是中世紀才開始形成的。和地中海貿易比較起來,北歐貿易到14世紀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由于這些國家農業發達,已經能把亞麻、大麻、油類、動物油脂等大量有價值并便于運輸的商品拿到市場上來;另一方面,也與德國東北部與波羅的海的城市發展有關,如佛蘭德斯是北歐貿易區的經濟中心,漢堡、不來梅等城市在中介貿易方面也起著重要作用。

北歐貿易圈還與羅斯地區的貿易關系密切。這個地區以基輔為中心。

簡述幾百年來國際貿易政策發展史

1. 古代的世界貿易

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人類文明就開始在中東產生。當時,世界其它地方還比較落后,處于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中東就已經比較發達。除了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發源于中東以外,農業、城市、貿易也最早從中東開始。

到公元100年左右,古典時代進入鼎盛時期,地中海的羅馬帝國、中東的帕提亞帝國、印度的貴霜帝國以及中國的漢王朝分別發展成為各地區強大的政治經濟實體。最初的“國際貿易”,更確切地說是“地區間貿易”也由此產生。當時各地區之間交換的物品主要有羅馬的亞麻布、金銀銅錫、玻璃,印度的香料寶石和中國的絲綢。其中主要的產品是絲綢,主要的通道是歐亞大陸之間的“絲綢之路”。然而,從公元2世紀末開始,世界各文明古國均程度不同地出現了動蕩。漢帝國和羅馬帝國相繼滅亡,東西方的貿易也隨之斷斷續續,時盛時衰。

對國際貿易的第一次大推動是中世紀后期西歐的勢力擴張。在中世紀以前,西歐還是一個不發達的地區,他們地處歐亞大陸的西端,不象中東地區那樣有機會與其它民族接近,經濟上也比較落后。然而,歐洲人所信仰的基督教使得他們有比別的民族更強烈的擴張性與好戰性。為了使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他們會不惜使用武力。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十字軍多次東征從穆斯林手中奪得了地中海,從而使地中海象古代一樣再一次成為歐亞大陸貿易的海上通道。

十字軍東征對世界貿易的推動不僅僅是打通了地中海的通道,更主要的是將西歐融入了世界。成千上萬的歐洲人參加了一次又一次的遠征,看到了東方發達的經濟和豐富的物質,以至回國后仍垂涎于看到的和享受到的奢侈品

搜索关键词: